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77913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

《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

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关注民风民俗了解民间文化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所需时间

7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设计。

本单元为民俗单元,或写各地的节日风俗,或讲述民间艺人轶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情画卷。

学习重点是感受生活所蕴含的乐趣,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本单元分三个专题:

专题一:

感受民俗,体味思乡情感;专题二:

   欣赏风俗民情的魅力,通过作者独特的描绘感受当地风俗民情的独特魅力。

专题三:

抒写风俗民情,选择运用作者的写作技巧描绘本地的风土民情。

专题一:

感受民俗,体味思乡情感——以《端午的鸭蛋》、《春酒》为例。

首先,以《端午的鸭蛋》为例,让学生感受作者汪曾祺家乡高邮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让学生品味文章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理解日常生活中蕴含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其次,本专题以《春酒》为例,让学生在琦君不雕琢、不粉饰而又典雅隽永的字里行间体会另一种风俗之美,人情之美,体会作者对故乡、对亲友的浓浓思念之情。

《端午的鸭蛋》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的使用,《春酒》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对学生的写作都有着有益的启示。

专题二:

欣赏风俗民情的魅力,通过作者独特的描绘感受当地风俗民情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于语言的品味以及图片视频的观看,感受当地风俗习惯的独特魅力,并分析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

专题三:

抒写风俗民情,选择运用作者的写作技巧描绘本地的风土民情。

这部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准备,可以围绕“我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它们是如何进行,有什么特点?

”等问题进行搜集资料,讨论总结。

        单元学习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采用活动式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展示等形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力求实现读写结合,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结合,文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其散文的创作特点。

2、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家乡的风俗。

3、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及其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对重点语句的品味,感受当地风俗的魅力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参与活动等形式,感受传统的民间文化3、通过实地调查访问、网络查询资料等形式感受民间习俗。

4、通过游戏、讲故事、幻灯片展示、写作等形式展现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热爱故乡风土人情的感情。

2、通过实地调查访问、网络查询资料等形式感受民间习俗。

3、通过游戏、讲故事、幻灯片展示、写作等形式展现学习成果。

对应课标

1.熟读课文,理解思路。

2.体味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里的作用。

3.读文章,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4.多个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

5..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6.可以小组内或者同桌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文章为我们呈现了哪些民俗?

2.作者在描绘民俗画卷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思乡情感具体是如何表现的?

4这些民风民俗为什么能长久地传承下来?

专题划分

专题一 :

感受民俗,体味思乡情感——以《端午的鸭蛋》、《春酒》为例 (3课时)

专题二:

  欣赏风俗民情的魅力,通过作者独特的描绘感受当地风俗民情的独特魅力    (2课时)

专题三     抒写风俗民情,选择运用作者的写作技巧描绘本地的风土民情。

2课时

其中,专题二·三含有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感受民俗,体味思乡情感——以《端午的鸭蛋》、《春酒》为例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散文的创作特点。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家乡的风俗。

3、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及其效果。

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专题问题设计

1、作者家乡端午、春节分别有哪些习俗?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3、作者的思乡之情是如何体现的?

请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具体品析。

4、两篇文章分别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具体赏析。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多媒体

常规资源:

音响设备

各种支持资源:

多媒体教室、课本、笔记本、练习本等

学习活动设计

本专题由3个课时组成。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交流: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为什么久久不能忘怀?

第二课时

活动二: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1、朗读并品味印象深刻的语言,勾划喜欢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

2、小组交流、谈论、分享。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活动三:

拓展体验

1、为什么作者对如何挑选鸭蛋这种很小的事情津津乐道?

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怎样的态度?

2、作者借助小小的咸鸭蛋写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儿时的快乐,现在我们也来写写自己印象中最深的家乡习俗。

第三课时

活动四:

1、学生畅谈新年印象,导入课文

2、朗读课文,读出文中的情感。

3、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故乡生活的哪几件往事?

4、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5、作者的思乡之情是怎样体现的?

具体赏析。

6、找出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体会故乡的民俗之美,人情之美。

评价要点

学习成果评价

1、概括文章内容的正确与否的评价。

2、学生感受评价。

3、学生梳理结构情况评价

 

学习态度评价

1、阅读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

专题二

欣赏风俗民情的魅力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对重点语句的品味,感受当地风俗的魅力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参与活动等形式,感受传统的民间文化

专题问题设计

1、  这些风俗习惯为什么能够长久不衰?

这些风俗民情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2、  作者是如何把这种内涵和精神描绘出来的?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电脑,多媒体设备,PPT等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回顾文章主要风俗

1、  回顾作者描写了哪些风俗?

2、  这些风俗各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

品读描写风俗的重点语段

1、  齐读相关段落

2、  这些风俗习惯为什么能够长久不衰?

(先讨论在回答)

3、  这些风俗民情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活动三:

学习技艺

作者是如何把这种内涵和精神描绘出来的?

评价要点

1、  回答问题情况

2、  体会民俗文化内涵情况

3、  概括作者的写作技巧

专题三

抒写风俗民情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思考我们这个地方有哪些风俗习惯,小组讨论他们有哪些文化内涵?

2、仿照作者的写作技巧选几个你认为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行描绘

专题问题设计

1、  我们这地方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2、  它们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意义呢?

3、  请你学习几位作者的写作手法,用你的笔描绘出来。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电脑、PPT、笔记本等工具和材料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总结本地民俗

1、收集资料:

通过网络查找,咨询专业人员、家长等方式,收集足够的资料。

2、分类整理,剔除模糊的信息资料。

活动二:

讨论交流民俗内涵

1、  小组展示收集的民俗

2、  一起讨论其内涵意义

3、  思考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活动三:

我写民俗

1、  回顾各位作家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自选一个或者几个民俗风情习惯,进行描绘

3、  展示,学习

评价要点

1·收集资料是否详细。

2·整理资料是否科学。

3·讨论是否热烈。

4·小组合作是否有效。

5·展示情况如何。

6·描绘是否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