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充电桩项目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76459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智慧城市充电桩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型智慧城市充电桩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型智慧城市充电桩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型智慧城市充电桩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型智慧城市充电桩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智慧城市充电桩项目建设方案.docx

《新型智慧城市充电桩项目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智慧城市充电桩项目建设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智慧城市充电桩项目建设方案.docx

新型智慧城市充电桩项目建设方案

新型智慧城市充电桩项目

建设方案

1总体规划方案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政策部署,紧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契机,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为我市创建成为智能泛在的“互联网+城市”中部标杆、高效幸福的信息惠民重点示范、健康繁荣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1.2发展原则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

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产城融合,信息强市。

促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契合。

积极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信息流对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需求导向,智慧融市。

以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推进智慧化建设与全市改革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全市各部门、各行业协调发展,面向公众生活、工作等多元化需求,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多元协同,创新立市。

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机制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本质需求的深度吻合。

通过创新应用、示范先行,带动产业和技术发展,促进形成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合作创新、创业创新要素集聚的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设计、政策扶持、标准规范、试点示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创新与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

1.3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道路,深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等精神为指导,立足我市发展实际,大胆开拓创新;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实效性;有亮点,突出我市区位优势。

通过2年努力,迈入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先进行列,到2021年建成全国一流新型智慧城市。

——实现多元普惠的民生服务。

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智慧应用的建设使民众在城市多个维度都能够分享提升市民满意度和生活品质,按照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要求,市民卡“一卡通”覆盖率100%。

电子健康档案和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医疗服务信息共享及医疗服务便捷度明显提升。

为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实现市民办事“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为不同群体提供协同性、综合性、针对性服务,线上为市民提供“足不出户网上办事”窗口,并能够采集基础数据支撑委办局工作。

所有校园实现数字资源全覆盖。

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就业、养老、文化体育服务。

交通拥堵明显改善,实现品质交通,绿色出行。

——实现智慧高效的城市管理。

以乌兰浩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推进智慧化建设与乌兰浩特全市改革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全市各部门、各行业协调发展,面向公众生活、工作等多元化需求,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数据为基,实现决策有据,行动有方,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城市管理的新模式。

——实现融合创新的产业经济。

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城市产业转型提质增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城市产业支撑和吸纳就业能力显著提升。

完善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应用一体化的大数据全产业链,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带动智慧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

培育一批以智能制造为主的国际知名品牌,打造中部地区智能制造谷。

智能装备制造产值达两千亿级,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新材料分别达到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过500亿。

——实现集约统筹的基础设施。

建设完善全市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提升城市宽带网络性能,实现无线城市覆盖,深化政务网络建设,统筹规划部署物联感知网络,统筹规划、集约建设,利旧建新,降低成本投入,缓解财政压力。

——实现安全可控的防护体系。

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夯实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

各党政机关网站和重要信息系统应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从业务需求出发,建立以网页防篡改、域名防劫持、网站防攻击以及密码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为主要措施的网站安全防护体系。

积极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相应等级的安全审查、安全等级测评、风险评估和管理,做好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整改和监督检查。

使得乌兰浩特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全时安全,溯源反制。

图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1.4建设内容

1.4.1概念设计

图2新型智慧城市概念设计图

1.4.2总体架构

图3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图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围绕“开放共享、智慧创新”,充分整合现有数据、系统、服务等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大数据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重点推进信息惠民、在线政府、城市治理、产业经济四大领域建设。

设施基础包括物联网、通信网、云设施、信息安全设施等,旨在通过设施建设为数据资源治理、各类新型智慧城市应用等提供基础保障。

大数据中心即通过融合基础库、主题库、融合库,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提高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为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好一级整备。

智能处理中心通过对初步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业务建模等深度开发利用,形成知识和决策辅助信息,实现从数据到智慧的价值转换。

领域应用主要包括信息惠民、在线政府、城市治理、产业发展四个方面,通过深化现有领域应用,强化跨行业、跨部门的智慧融合,促进业务的快速反应和政务的高效协同,提升政府的智慧治理能力,打造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体系,促进城市经济融合创新发展。

1.4.3网络架构

图4我市新型智慧城市网络架构示意图

1.4.4数据架构

1.4.4.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图5我市新型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1.4.4.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1、地理空间数据规划

建设好的地理空间框架应该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物联网的互联性和智慧化的功能,把所有东西立体化、虚拟化,这是地理空间框架作为基础设施的基本目标。

图6地理空间数据规划

“地理空间框架”应包括空间数据集、管理服务平台、支撑环境、以及若干示范应用4个部分。

为将地理空间数据更好的利用到政务、民生和产业上,在前期对地理空间数据架构的规划上需考虑以下四点:

1)充分利用空间数据集的海量异构源数据,建立智慧城市的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的功能仓库和集成管理等几方面的提升,实现包括二维、三维、元数据信息的各类数据存储,为智慧城市提供直观的展现平台,为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提供基础和决策支持。

2)管理服务平台的转化,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管理平台向智慧城市的集成运营平台转化,为提供基础数据和各类专题数据的数据支撑,同时利用平台的快速搭建配置应用系统,零编程,模块化的特点来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支撑。

3)支撑环境的拓展,地理空间框架的环境应该向云的模式拓展。

4)作为智慧城市的智慧国土、智慧交通、智慧规划、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行业的各个方面,地理空间框架有较大的应用基础,属于能体现应用特点的尖端技术,能够成为智慧城市应用发展的必要支撑。

2、视频类数据规划

视频类数据包括交通道路视频信息、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社区监控视频信息等。

视频类数据为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海量的数据支撑。

对视频类数据的规划和地理空间数据类似,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向集成运营平台转化、支撑环境的云化。

视频数据有几大特点:

①采集设备多②实时性要求高③非结构化数据流④传输和存储数据量大。

针对视频数据的特点,有必要制定采集设备维护和管理的制度、数据传输方案、记录和存储策略、数据定期整理的规则,而且对非结构化视频数据的有效智能感知和识别,是智慧城市视频类数据能否真正智能的关键。

1.4.4.3结构化数据规划

1、公共数据库规划

依托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并形成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等公共基础数据库。

数据中心是各类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的汇聚地。

数据中心采用通用标识编码技术对城市内的人口数据、法人数据、地理数据、房屋数据、经济数据、设施设备数据、网格数据等各类需要标准化的数据统一用一套方法建立通用标识编码标准,形成“全信息链”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再构架一体化云应用平台,实现各种业务系统在该平台上的高效构建和集成。

2、核心数据规划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核心数据的安全,避免数据丢失和被窃取,保证核心数据的安全。

对于核心数据应该按机密、重要程度进行分类,采用分级的安全策略。

对于机密程度和重要性都非常高的数据,可采用网络物理隔离、强密钥的身份验证机制、多重安全保障体系、及时可靠的容灾备份方案来保障数据安全。

2智慧充电桩详细技术方案

2.1智慧充电桩技术方案

2.1.1方案背景

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和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对能源供应商、工业企业及消费者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尽可能以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能源成为了当务之急。

电动汽车产业在新能源背景下蓄势勃发,已经成为流行最广、节能环保的绿色出行交通工具,电动车数量在最近几年不断增长。

但目前电动车配套的充电器,一次充电经常需要7-8小时,一旦行驶途中没有电能,将使行车人陷入尴尬的境地,这一点对电动车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如何解决充电难,充电时间久,已经成为电动车发展的一个瓶颈。

国务院《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目前深圳市就新能源汽车投资50亿,电动汽车数量已达15000辆,且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国务院《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规定:

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10%,每2000辆电动汽车至少配套建设一座公共充电站,并且需要和有运营资质的运营商进行合作建设。

从“十三五”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

刚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新能源汽车推广列入国家的重要计划之中,要求提高电动汽车产业化水平。

这表明在“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为实现这一重要战略定位,政府鲜明提出了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

这个工作方针的关键变化是由政府主导变成市场主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在市场主导下实施创新驱动、重点突破,达到协调发展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三纵三横”布局的指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将会发生重大突破。

 

使新能源汽车技术发生重大突破的外力是,“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将会得到强有力地实施。

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十;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

到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成长迅速。

比如比亚迪汽车2017年1~9月其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产量3.6万辆,同比增长210%,在市场上成为领跑者。

北汽新能源2017年1~9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售1.1万辆,同比增长17.7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倍,扭亏为盈,超额完成挑战目标。

江淮汽车由于采取了独特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思路,把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新能源车作为战略目标,今年前9个月已累计销售纯电动轿车6087辆。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主战场。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7.27万辆,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而且,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但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也最多。

经过“十二五”启动阶段的发展,中国已具备了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能量。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成为竞争的“红海”。

当然,它不同于传统汽车的“红海”,而是相对的“红海”。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是个人消费主导的市场,更是一个多元化市场,其增长重点不局限于私人消费,在城市物流车、城市出租车及租赁领域,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2.1.2发展现状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交通工具,今后的普及速度会异常迅猛,未来的市场前景也是异常巨大的。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严重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发展,充/换电站作为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充电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一、车桩配比失衡,充电桩建设需加速

 国内新能源汽车在2017年进入爆发周期,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4万辆和33万辆,同比增长3.3倍和3.4倍。

自2017年至今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累计产量已达近50万辆,基本达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所提出的“到2017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的目标。

 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相比,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

截至2017年底,国内已建成的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车桩比大约为9:

1,按照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1:

1的标准配臵来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缺口巨大。

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政策推广有序推进不同,充电设备之前用地、电力设施、补贴、运营模式等规划均未明确,因此建设节奏有所落后。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上扬,充电桩建设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形成制约,充电桩加速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二、顶层设计引领发展方向

 自2017年下半年起,国家明确了对充电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指南,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两个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充电桩建设要按照“桩站先行”的原则,适度超前建设,并对达到新能源汽车推广量的省市实行充电设施建设的奖励,促进车和桩的共同发展。

  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和住建部四个部门联合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制定了未来5年充电设施发展的基本规划和重点发展方向,我们认为该规划将开启充电设施建设高速成长的大门,充电网络的布局将全面铺开并不断完善。

  文件提出到2020年,国内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车的充电需求。

文件将建设区域分为了加快发展地区、示范推广地区和积极促进地区,提出分区域的建设目标;同时文件分场所对充电桩建设进行了目标规划。

文件对于充电站的分场所规划为,公交、出租及环卫物流的充换电站为8800座,城市公共充电站2400座,城际快充站800座,分场所的充电桩规划为50万个分散式公共充电桩,430万个用户专用充电桩。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到,2016年计划建设充电站2000多座,分散式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专用充电桩86万个,各类充电设施总投资300亿元。

到2020年国内充换电站数量达1.2万个,充电桩达450万个。

从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划来看,预计未来5年的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分布将较为平均,每年新增2000座充电站和100万个分散式充电桩左右,未来5年充电设施的总投资将在千亿以上。

相较于2017年的建设规模,2016年的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将出现大幅跳升。

三、充电标准出台,混战局面有望改善

  国内的充电网络之前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充电接口不统一,各家企业在充电桩建设中各自跑马圈地,采用的充电设施接口标准不同,充电设备的兼容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同车厂的充电桩只能适配自己的汽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充电桩的发展,对于充电运营商而言也会降低设备的利用率。

  2015年12月,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北京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新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五项标准分别为《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

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臵1部分:

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臵第2部分:

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臵第3部分:

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新标准对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在安全性和兼容性方面进行了有效提升。

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臵,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新标准的实施解决了各家企业各自为战,车和桩不能良好匹配的情况,为充电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构建扎实的基础,降低因不兼容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能够有效提升充电设备的利用率。

同时充电设施新标准对安全性和兼容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充电设备制造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升,拥有较强技术实力的企业能够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充电运营企业来说,充电标准的统一扫清了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接口不匹配的问题,减少了充电资源的闲臵情况,也有利于运营市场的打开。

四、国网招标金额将大幅增长

  国网充电网络建设的全面铺开意味着国网充电设备招标的规模将快速增长。

国网在2017年进行了三批充电设备的招标,下半年最后一次招标规模显著扩大,与国家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一致,2017年国网充电桩总招标金额在15亿元左右,预计2016年国网充电桩招标金额将达到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将达到200%以上。

  从2017年国网充电桩的中标情况来看,共有16家企业入围了国网的招标,其中国网旗下的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时国网系以外的民营企业同样收获一定的市场份额,且每家企业整体的中标情况相对平均。

  国网招标中,中标企业整体情况较为稳定,其中几家国网系的企业占据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在另一半的市场中国网系统外的各家企业进行分配,上市公司中包括中恒电气,浙江万马等获得相对较多的市场份额。

国网充电设备招标预计在2016年将出现大幅增长,对于能够在国网充电设备招标中占据一定份额的企业将形成较大的利好。

  与网外市场相比,国网充电设备的招标价格优势明显,目前网外市场直流充电桩的价格略低于1元/W,而从2017年国网招标的情况来看,国网直流充电桩的价格基本稳定在1.5-1.8元/W,因此对于进入国网招标的充电设备厂商而言,盈利能力与网外市场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我们认为与网外市场激烈的竞争相比,国网充电桩的招标价格将相对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大幅下降,2016年国网招标放量,中标企业业绩将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6年电源项目第二次招标中,充电设备招标6600多套,直流充电设备占据了主导地位,我们认为国网主要将加快高速公路城际充电及城市快充站的布局,因此2016年全年招标中,直流充电设备将继续保持较高份额。

  预计国网系企业将继续保持稳定的中标占比,但随着招标总量的放大,国网系以外的企业中标量也有所提升。

对于整体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如能在国网2016年的充电设备招标中保持稳定的份额,将会带来较大的业绩弹性,快速提升盈利水平。

2.1.3建设目标

2.1.3.1总体目标

当前充电桩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1、充电桩分布散,车主难以找到充电桩; 

2、充电时间长,车主等待时间长,很多车主不愿意等待; 

3、充电桩结构复杂,维护管理困难; 

4、充电桩位置分布散,包括地下停车场,高速公路都可能需要大量充电桩,管理不便;

智慧城市项目智慧充电桩建设旨在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匮乏,车主充电难的问题。

推进公务与私人用车用户结合居民区与单位停车位配建充电桩。

2.1.3.2具体目标

充电桩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为题,为充电桩构建一套基于互联网+的基础解决方案,实现充电桩的智能化,有效的解决了充电桩发展的问题。

整个系统包括充电桩系统、接入系统、网络应用平台,运营管理中心以及基于服务平台的终端应用。

1、建立充电桩(站)的基础信息、运营等数据应用服务一体化,以充电桩运营(监控)中心为支撑,在充电桩监管到运营业务开展的基础上,以服务的方式为各政府部门、车主、新能源汽车、能源汽车厂商(4S店)提供信息资源综合服务。

2、充电桩智能业务管理

(1)全生命周期管理

实现充电桩的在建、运行、维护使用过程中的各流程环节跟踪管理满足用户全面、精准、及时、动态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2)帐卡实物人相符

通过实时工作流驱动方式改进充电桩管理、运营。

将收费、服务和资产维护结算责任落实到人提供有效支持。

(3)集成网络设备及运维

开放式数据接入,全面集成充电桩设备及业务系统,将充电信息采集、监控管理、计量计费、支付结算到运行维护全程化网络服务。

3、充电桩运营(监控)管理服务中心

4、GIS远程监管

(1)统一的充电桩设备与系统接入,采集实时数据.

(2)电子地图管理城市充电站(桩)分布。

(3)远程监控充电桩及充电充电状态实时监控、充电量采集。

5、综合运营管理

智慧充电桩涉及到对分散于市区内充电设施的资产管理、计量计费、支付结算、统计分析、运营管理、用户管理、客户服务、集中监测等功能,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络的运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撑,保证电动汽车充电运营高效有序,实现运营智能化、规范化管理。

6、数据应用集成服务

2.1.4总体架构

充电站电气系统包括供电系统、充电设备、监控系统三大部分。

供电系统主要为充电设备提供电源,主要由一次设备(包括开关、变压器及线路等)和二次设备(包括检测、保护、控制装置等)组成,专门配备有源滤波装置消除谐波,稳定电网。

 

充电设备是整个充电站电气系统的核心部分,一般分直流充电装置和交流充电装置(桩),直流充电装置,即非车载充电机,实现电池快充功能,可按功率输出分成大型、中型、小型,公司产品型号为。

 交流充电装置(桩)提供电池慢充功能。

充电监控系统由一台或多台工作站或服务器组成,可以包括监控工作站、数据服务器等,这些计算机通过网络联结。

监控工作站提供充电监控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充电机的监控和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