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工程施工操作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577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石方工程施工操作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土石方工程施工操作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土石方工程施工操作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土石方工程施工操作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土石方工程施工操作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石方工程施工操作手册.docx

《土石方工程施工操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石方工程施工操作手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石方工程施工操作手册.docx

土石方工程施工操作手册

6、土石方工程施工操作手册

6.1、场地平整

6.1.1一般规定:

场地平整是将需进行建筑范围内的自然地面,通过人工或机械挖填平整改造成为设计所需要的平面,以利现场平面布置和文明施工。

在工程总承包施工中,三通一平工作常常是由施工单位来实施,因此场地平整也成为工程开工前的一项重要内容。

场地平整要考虑满足总体规划、生产施工工艺、交通运输和场地排水等要求,并尽量使土方挖填平衡,减少运土量和重复挖运。

6.1.2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学习和审查图纸,核对平面尺寸和标高,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或矛盾;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了解工程规模、特点、工程量和质量要求;审查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进行图纸会审。

(2)、熟悉土层地质、水文勘察资料,搞清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设施管线的关系,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冲突。

(3)、查勘施工现场,摸清工程场地情况,收集施工需要的各项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河流、气象、运输道路现状,邻近建筑物、地下基础、管线、防空洞、地面上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和堆积物状况,供水、供电、通讯情况,防洪排水系统等等,以便为施工规划和准备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

(4)、研究制定现场场地平整、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场地平整或基坑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场地标高或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场地平整的土方调配方案,多余土方或基槽土方的堆放地点、运距,提出需用的施工机具、劳动力、推广新技术计划等。

(5)、根据施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并向参加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和安全文明施工交底。

2、材料准备:

做好临时设施用料和机械用油料计划、采购和进场组织工作,按施工平面图要求指定地点存放。

3、主要机具:

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挖掘机、自卸汽车等。

4、作业条件

(1)、现场已作初步勘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了场地平整施工方案。

(2)、现场原有居民或工厂已搬迁,建(构)筑物已拆除;影响场地平整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已清除。

(3)、施工机械和人员已落实。

(4)、必要的临时道路、临时设施已搭设。

6.1.3施工工艺流程:

现场勘察→清除地面障碍物→标定整平范围→设置水准基点→设置方格网,测量标高→计算土方挖填工程量→平整土方→场地碾压→验收

6.1.4操作要点

1、现场勘察:

当确定平整工程后,施工人员首先应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

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及规划了解并确定现场平整场地的大致范围。

2、清除地面障碍物:

平整前必须把场地平整范围内的障碍物如树木、电线、电杆、管道、房屋、坟墓等清理干净。

场地原有高压线、电杆、塔架、地上和地下管道、电缆、坟墓、树木、沟渠以及旧有房屋、基础等进行拆除或进行搬迁、改建、改线;对附近原有建筑物、电杆、塔架等采取有效的防护和加固措施,可利用的建筑物应充分利用。

在黄土地区或有古墓地区,应在工程基础部位,按设计要求位置,用洛阳铲进行详探,发现墓穴、土洞、地道、地窖、废井等,应对地基进行局部处理。

3、然后根据总图要求的标高,从水准基点引进基准标高作为确定土方量计算的基点。

土方量的计算有方格网法和横截面法,可根据地形具体情况采用。

现场抄平的程序和方法由确定的计算方法进行。

通过抄平测量,可计算出该场地按设计要求平整需挖土和回填的土方量,再考虑基础开挖还有多少挖出(减去回填)的土方量,并进行挖填方的平衡计算,做好土方平衡调配,减少重复挖运,以节约运费。

4、大面积平整土方宜采用机械进行,如用推土机、铲运机推运平整土方;有大量挖方应用挖土机等进行。

在平整过程中要交错用压路机压实。

5、平整场地的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应向排水沟方向作成不小于0.2%的坡度。

6、平整后的场地表面应逐点检查,检查点为每100~400㎡取1点,但不少于10点;长度、宽度和边坡均为每20m取1点,每边不少于1点,其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6.2.5的要求。

7、场地平整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应采取可靠措施加以保护,定期复测和检查;土方不应堆在边坡边缘。

6.1.5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控方边坡塌方

(1)、现象:

在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后,挖方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塌方或滑塌现象。

(2)、原因分析

①、采用机械整平,未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溜坡。

②、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内,使土的粘聚力降低,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

③、软土地段,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

(3)、预防措施

①、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州顺序,合理放坡,不使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

②、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

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边坡产生侧移。

③、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

(4)、治理方法:

对临时性边坡塌方,可将塌方清除,将坡顶线后移或将坡度改缓;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在将塌方松土清除后,用块石填砌或由下而上分层回填2:

8或3:

7灰土嵌补,与土坡面接触部位作成台阶式搭接,使接合紧密。

2、场地积水

(1)、现象:

在建筑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完成后,场地范围内高洼不平,局部或大面积出现积水。

(2)、原因分析

①、场地平整填土面积较大或较深时,未分居回填压(夯)实,土的密实度不均匀或不够,遇水产生不均匀下沉造成积水。

②、场地周围未作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③、测量错误,使场地高洼不平。

(3)、预防措施

①、平整前,对整个场地的排水坡、排水沟、截水沟、下水道进行有组织排水系统设计。

施工时,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先做好排水设施,使整个场地排水流畅。

排水坡的设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没有要求时,地形平坦的场地,纵横方向应做成不小于0.2%的坡度,以利泄水。

在场地周围或场地内,设置排水沟(截水沟),其截面、流速、坡度等应符合有关规定。

②、对场地内的填土进行认真分层回填碾压(夯)实,使密实度不低于设计要求。

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也应分层回填,分层压(夯)实,使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避免松填。

填土压(夯)实方法应根据土的类别和工程条件合理选用。

③、做好测量的复核工作,防止出现标高误差。

(4)、治理方法:

已积水场地应立即疏通排水和采用截水设施,将水排除。

场地未做排水坡度或坡度小部位,应重新修坡;对局部低洼处,填土找平,碾压(夯)实至符合要求,避免再次积水。

3、冲沟

(1)、现象:

在黄土冲积阶地上或坡面上出现大量纵的、横的或纵横交错较窄的沟谷及沟壁较陡的沟道,使地表面凹凸不平。

有的深达5~6m,沟底堆积松软土层,使场地土层软硬不均。

(2)、原因分析:

多由于暴雨冲刷剥蚀坡面形成。

先在低凹处将坡面土粒带走,冲蚀成小穴,逐渐扩大成浅沟,以后进一步冲刷,就成为冲沟。

其形状宽窄不一,较深的沟槽,使地形、地貌、土层遭到破坏。

(3)、防治措施

①、对地面上的冲沟可将松土清除,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压)实;因其土质结构松散,承载力低,如用作地基,可采取加宽基础处理。

②、对边坡上的冲沟可用好土或3:

7灰土分层回填夯实,或用浆砌块石填砌至坡面一平,在坡顶作排水沟及反水坡,以阻止冲刷坡面,下部设排水沟,以防止冲蚀坡脚。

6.2、土方开挖

6.2.1一般规定

1、土方开挖时,必须对基坑,周边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进行监测,出现异常或监测值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应当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继续土方开挖。

2、基坑四周应设排水沟、集水井,场地应有一定坡度,以防雨水浸泡基坑和场地。

3、夜间施工应设足够的照明,防止地基、边坡超挖。

4、深基坑开挖的支护结构,在开挖全过程中应做好保护,不得随意拆除或损坏。

5、在斜坡地段挖土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以避免破坏坡脚,引起滑坡。

6、在软土或粉细砂地层开挖基槽(坑)和管沟时,应采用轻型或喷射井点降低地下水位至开挖基坑底以下0.5~1.0m,以防止土体滑动或出现流砂现象。

7、基槽(坑)和管沟开挖完成后,应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施工,应预留一层200~300㎜以上土层,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挖去,以避免基底遭受扰动,降低地基承载力。

6.2.2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掌握基础部分标高和做法,土层和地下水位情况,确定挖土深度和坡度,人员组织和安排,编制挖土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

(2)、测量放线工作:

根据给定的国家永久性坐标、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和建筑红线要求,引测到现场。

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测量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的测量和校核。

轴线控制网应避开建筑物、构筑物、机械操作运输线路,并设保护标志;在建筑物四角设置龙门板,其它控制轴线设置龙门桩,龙门板和龙门桩一般距基槽(坑)1.5~2.0m。

并放出基槽(坑)上口和下口的灰线。

(3)、有支护结构的深基坑土方开挖,应根据支护结构的特点和形式制定先支护后开挖、边开挖边支护或机械下坑底开挖还是在坑上搭栈桥开挖等的专门施工方案。

(4)、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和安全文明施工交底。

2、材料准备

(1)、采用边开挖边支护(锚喷支护、锚杆支护、内支撑等)需准备支护用材料。

(2)、雨期施工应准备护坡用材料(如塑料布、钢丝网、水泥等)。

(3)、冬期施工应准备基底保温覆盖材料。

(4)、应准备好基础施工材料,以便验槽后可以立即进行基础工程的施工,防止晾槽时间过长。

3、主要机具

(1)、机械:

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挖掘机、自卸汽车、水泵等。

(2)、工具:

吊土斗、铁锹、十字镐、大锤、钢钎、钢撬棍、手推车等。

4、作业条件

(1)、现场三通一平已完成,地上地下障碍物已清除或地下障碍物已查明。

(2)、基槽(坑)开挖的测量放线工作已完成,并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有支护桩的基坑支护桩及帽梁已达到设计强度。

(3)、开挖现场的地表水已排除,如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时,水位已降至基底500㎜以下。

(4)、土方堆放场地已落实,如需机械倒运土方时,土方的装载、运输、堆高或平整的机械设备已落实。

(5)、参加施工人员已进行了技术、安全和文明施工的交底。

6.2.3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分层开挖→降、排水→边坡修整或支护→基底整平→验槽

6.2.4操作要点

1、机械土方开挖应根据工程规模、土质情况、地下水位高低、施工设备条件、进度要求等合理选用挖土施工机械(见本标准表6.2.1),以充分发挥机械效率,节省费用,加速工程进度。

一般深度不大的大面积基坑开挖,宜采用推土机推土配合装载机装车运土的方法;对长度和宽度均较大的大面积土方一次开挖,可用铲运机铲土;对面积较大且深的基坑,常采用液压反铲挖掘机开挖;挖高于挖掘面的土石方,常用液压正铲挖掘机开挖;在地下水位以下不排水挖土,可采用拉铲或抓铲挖掘,效率较高。

2、机械挖土应绘制详细的土方开挖图,规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底部各层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及流向,弃土堆放位置等,避免混乱,造成超挖、乱挖,应尽可能地使机械多挖,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土。

3、各种挖土机械应采用其生产效率高的作业方法进行挖土。

(1)、推土机开挖的基本作业是铲土、运土和卸土三个工作行程和空载回驶行程。

铲土时应根据土质情况,尽量采用最大切土深度在最短距离(6~10m)内完成,以便缩短低速运行时间,然后直接推运到预定地点。

一般采用下坡推土法(图6.2.4-1),借助于机械自重增加推力向下坡方向切土推运,推土坡度控制在15°以内;或用并列推土法(图6.2.4-2),几台推土机同时作业,减少漏失量;或用槽形推土法(图6.2.4-3),重复连续多次在一条作业线上切、推土,利用逐渐形成的浅槽,在沟槽内进行推土,减少土从铲刀两侧散漏,以增加推土量。

6.2.4-1下坡推土法图6.2.4-2并列推土法

图6.2.4-3槽形推土法图6.2.4-4“8”字形开行路线

1-铲土;2-卸土;3-取土坑;4-卸土区

(2)、铲运机以铲土和运土作业为主,施工时的开行路线,应视挖土区的分布不同,合理安排铲土与卸土的相对位置,一般采取环形或8字形开行路线(见图6.2.4-4);铲土厚度通常在80~300㎜之间。

作业方法多采用下坡铲土(图6.2.4-5)、预留土埂的跨铲法(图6.2.4-6);长距离挖运坚硬土时,多采用助铲法(图6.2.4-7),另用1台推土机配合3~4台铲运机顶推作业,或两台铲运机联合作业的双联铲运法等强制切土,以提高工效。

 

图6.2.4-5下坡铲土法图6.2.4-6跨铲法

1沟槽;2土埂;A铲斗宽;B不大于拖拉

机履带净距

图6.2.4-7助铲法

1-铲运机铲土;2-推土机助铲

(3)、正铲挖掘机作业方法多采用正向开挖和侧向开挖两种方式。

运土汽车布置于挖掘机的后面或侧面。

开挖时的行进路线,当开挖宽度为0.8~1.5R(R为最大挖掘半径)时,挖掘机在工作面一侧直线进行开挖;当开挖宽度为1.5~2.0R时,挖掘机沿开挖中心线前进;开挖宽度为2.0~2.5R时,挖掘机做之字形移动;当开挖宽度为2.5~3.5R时,挖掘机沿工作面一侧做多次平行移动;开挖宽度大于3.5R时,挖掘机沿工作面侧向开挖。

开挖工作面的台阶高度一般不宜超过4m,同时要经常注意边坡的稳定。

图6.2.4-8正铲挖掘机开挖方式

(a)、(b)正向开挖,侧向装土;(c)正向开挖,后方装土

(4)、反铲挖掘机作业通常采用沟端开挖和沟侧开挖两种方法(图6.2.4-9)。

当开挖深度超过最大挖深时,可采取分层开挖(图6.2.4-10)。

运土汽车布置于反铲的一侧,以减少回转角度,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较大面积的基坑开挖,反铲可做之字形移动。

图6.2.4-9反铲沟端及沟侧开挖法

(a)、(b)沟端开挖法;(c)沟侧开挖法

图6.2.4-10反铲多层接力开挖法图6.2.4-11抓铲挖掘机挖土

(5)、拉铲通常采用沟端开挖和沟侧开挖两种方法。

当宽度较小,以要求沟壁整齐,可采用三角形挖土方法。

(6)、抓铲挖掘机作业动臂角应在45°以上。

抓土应从四角开始,然后中间,分层抓土(图6.2.4-11)。

挖掘机距边沿的距离不得小于2m。

开挖沟槽时,沟底应留出200~300㎜的土层暂不挖土,待铺管前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7)、装载机作业与推土机、铲运机基槽相同,亦有铲装、转运、卸料、返回等四道操作工序。

对大面积浅基坑,采取分层铲土;对高度不大的挖土,可采取上下轮换开挖法,先将土层下部1m以下铲300~400㎜,然后再铲土层上部1m厚的土,上下转换开挖。

土方直接从后端装自卸汽车运走。

(8)、自卸汽车数量应按挖掘机械大小、生产率和工期要求配备,应能保证挖掘或装载机械连续作业。

汽车载重量宜为挖掘机斗容量的3~5倍。

(9)、大面积基础群基坑底板标高不一,机械开挖次序一般采取先整片挖至一平均标高,然后再挖个别较深部位。

当一次开挖深度超过挖掘机最大挖深时,宜分2~3层开挖,在一面修筑10%~15%坡道,作为机械和运土汽车进出通道。

挖出之土方运至弃土场堆放,最后将斜坡道挖掉,可能的情况下场内应留部分土作基坑回填之用,以减少土方二次倒运。

(10)、基坑边角部位、桩的周围等机械开挖不到的部位,应用少量人工配合开挖和清底、清坡,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装车运走。

(11)、挖土机、运土汽车进出基坑的运输道路,应尽量利用基础一侧或两侧相邻的基础以后需开挖部位,使它互相贯通作为车道,或利用提前挖除土方后的地下设施部位作为相邻的几个基坑开挖地下运输通道,以减少挖土量。

(12)、对面积和深度都较大的基坑,通常采用分层挖土施工法。

使用大型土方机械在坑下作业。

如为软土地基或在雨期施工,进入基坑行走需铺垫钢板或铺路基箱垫道。

(13)、对大型软土基坑,为减少分层挖运土方的复杂性,可采用“接力挖土法”(见图6.2.4-10),它是利用两台或三台挖土机分别在基坑的不同标高处同时挖土。

一台在地表,两台在基坑不同标高的台阶上,边挖土边向上传递,到上层由地表挖土机装车,用自卸汽车运到弃土地点。

上部可用大型挖土机,中、下层可用液压中、小型挖土机,挖土、装车均衡作业,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再配以人工开挖修坡、找平。

在基坑纵向两端设道路出入口,上部汽车开行单向行驶。

用本法开挖基坑,可一次挖到设计标高,一次成型。

一般两层挖土可挖深10m,三层挖土可挖深15m左右,可避免将载重汽车开进基坑装土、运土作业,工作条件好,效率高,降低成本。

(14)、机械开挖应预留一层200㎜厚土用人工清底找平,避免超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

(15)、土方工程冬期施工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做到连续施工。

挖掘和松碎冻土层的机具和方法,应根据土质、冻结深度、机具性能和施工条件等确定。

当冻土层厚度较小时,可采用推土机、铲运机或挖掘机直接开挖;当冻土层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松土机、破冻土犁、重锤冲击或爆破松碎等方法。

冬季开挖基坑,应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土翻松,深度不小于300㎜。

开挖时应防止基底土遭受冻结,如较长时间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

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构)筑物的地基暴露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6.2.5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挖方边坡塌方

(1)、现象: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基坑(槽)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落或滑塌,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施工安全。

(2)、原因分析

①、基坑(槽)开挖较深,放坡不够;或挖方尺寸不够,将坡脚挖去;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坡度,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

②、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使土层湿化,粘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

③、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车辆、施工机械等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④、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3)、预防措施

①、根据i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如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密度、休止角等)确定适当的边坡坡度。

对永久性挖方的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放坡,一般在1:

1.0~1:

1.5之间。

②、开挖基坑(槽)和管沟,如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其底面标高时,挖方深度在5m以内不加支撑的边坡的最陡坡度。

③、在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或管沟底面标高时,挖方边坡可做成直立壁不加支撑。

施工期较长,挖方深度大时,应做成直立壁加设支撑。

④、做好地面排水措施,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造成边坡塌方。

当基坑(槽)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降、排水措施,将水位降至离基底0.5m以下方可开挖,并持续到回填完毕。

⑤、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

相邻基坑(槽)和管沟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及时做好基础或铺管,尽量防止对地基的扰动。

(4)、治理方法

①、对沟坑(槽)塌方,可将坡脚塌方清除作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编织袋或草袋、没支撑、砌砖石护坡墙等)措施。

②、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可将塌方清除,用块石填砌或回填2:

8、3:

7灰土嵌补,与土接触部位做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顶线后移;或将坡度改缓。

2、边坡超挖

(1)、现象:

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造成积水,使边坡坡度加大,影响边坡稳定。

(2)、原因分析

①、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②、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③、测量放线错误。

(3)、预防措施

①、机械开挖应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

②、对松软土层避免各种外界机械车辆等的振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

③、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在坡顶边脚设置明显标志和边线,并设专人检查。

(4)、治理方法

①、如超挖范围较大,在征得设计同意后,可适当改动坡顶线。

②、如局部超挖,可用浆砌块石填砌或用3:

7灰土夯补。

与原土坡接触部位应做成台阶接搓,防止滑动。

3、边坡滑坡

(1)、现象:

在斜坡地段,土体或岩体受到水(地表水、地下水)、人的活动或地震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边坡的大量土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整体向下滑动,造成线路摧毁,建筑物产生裂缝、倾斜、滑移,甚至倒塌等现象,危害性往往十分严重。

(2)、原因分析

①、边坡坡度不够,倾角过大,土体因自重及地表水(或地下水)浸入,剪切应力增加,粘聚力减弱,使土体失稳而滑动。

②、土层下有倾斜度较大的岩层,在填土、堆置材料荷重和地表、地下水作用下,增加了滑坡面上的负担,降低了土与土、土体与岩石面之间的抗剪强度而引起土体顺岩面滑动。

③、开堑挖方切割坡脚,或坡脚被地表、地下水冲蚀掏空,或斜坡段下部被冲沟、排水沟所切,地表、地下水浸入坡体;或开坡放炮将坡脚松动破坏等原因,使斜坡坡度加大,破坏了土体(或岩体)的内力平衡,使上部土体(或岩体)失去稳定而向坡脚滑动。

④、岩(土)体本身有倾向相近、层理发达、风化破碎严重的软弱夹层或裂隙(断层)面,内部夹有软泥,或岩层中夹有易滑动的岩层(如云母、滑石等),受水浸后,由于水及外力作用,而使上部岩体沿软弱结

⑤、在坡体上不适当的堆土或填方,或设置土工构筑物(如路堤、土坝),增加了坡体自重,使重心改变,在外力或地表、地下水作用下,使坡体失去平衡而产生滑动。

⑥、由于雨水冲刷或潜蚀斜坡坡脚,或坡体地下水位剧烈升降,增大水力坡度,使土体和自重增加,抗剪强度降低,破坏斜坡平衡而导致边坡滑动。

⑦、现场爆破或车辆振动影响,产生不同频率的振荡,使岩、土体内摩擦力降低,抗剪强度减小而使岩、土体滑动。

(3)、预防措施

①、加强地质勘察和调查研究,注意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如岩、土性质、岩层生成情况、岩层倾角、裂隙节理分布等)、滑坡迹象及地表、地下水流向和分布,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避免破坏土坡地表的排冰、泄洪设施,消除滑坡因素,保持坡体稳定。

②、保持边坡有足够的坡度,避免随意切割坡脚,土坡尽量制成较平缓的坡度,或做成阶梯形,使中间有1—2个平台以增加稳定(图3-10a)。

土质不同时,视情况制成2~3种坡度,一般可使坡度角小于土的内摩擦角,将不稳定的陡坡部分削去,以减轻边坡负担。

在坡脚处有弃土石条件时,将土石方填至坡脚[图310(b)、(c)],筑挡土堆或修筑台地,并使填土的坡度不陡于原坡体的自然坡度,使其起到反压作用以阻挡坡体滑动。

③、在滑坡体范围以外设置环形截水沟,使水不流入坡体内,在滑坡区域内修设排水系统,疏导地表、地下水,减少地表水下渗冲刷地基或将坡脚冲坏。

如无条件修筑正式排水工程,则应做好现场临时泄洪排水设施,或保留原有场地自然排水系统,并进行必要的整修和加固。

④、施工中尽量避免在坡脚处取土,在坡体上弃土或堆放材料。

尽量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程序。

在斜坡上挖土,应遵守由上至下分层开挖的程序,严禁先切割坡脚;在斜坡上填方时,应遵守由下往上分层压填的程序,不要集中弃土;以免破坏原边坡的自然平衡而造成滑坡。

必须挖去坡脚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