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5518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二地理《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二地理《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二地理《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二地理《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

《高二地理《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

高二地理《21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

2019-2020年高二地理《2.1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

本章概述

课标导航

1.以我国西北地区为案例,了解荒漠化问题发生的过程、成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措施。

2.以洞庭湖地区为例,了解湿地的概念、分布及重要性,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3.以田纳西河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田纳西河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4.以美国为例,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5.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了解该区域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了解国外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6.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了解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内容概要

本章作为必修内容模块Ⅲ的第二部分,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了不同区域类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效果。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全球人地关系的缩影。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状况千差万别,因此,在推行区域可持续发展时,应当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分别采取相应的开发策略和保护措施。

区域综合开发、资源合理利用、流域全面治理、产业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稳步推进等问题,是区域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我国和世界上已有了成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例,了解和借鉴区域开发的成功模式,对提高区域发展质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增强中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有着重要意义。

本章共六节,以人地关系为线索,以案例的方式,从区域的危害治理到区域的开发,从农业到矿业再到工业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阐述了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方法,因为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所以将这部分知识安排在第一节;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从湿地的概念、作用、利用与保护四个方面论述了湿地对人类的重要性;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为案例,分析了河流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及经验;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介绍了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三方面的知识。

目的是通过学习,借鉴别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推进我国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案例,剖析了资源型工业地区经济衰落的原因及经济振兴的对策;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案例,从区域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现状。

本章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自然地理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人地关系、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案例知识,是考查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良好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学法点拨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

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则是绝对的,针对不同区域,根据区域的具体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治理与开发,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将所学原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学以致用的过程。

“区域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通过分析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确定不同区域切实可行的区域发展重点,是学习的重点。

可多采取分析比较法,注意图文之间有机联系,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及因果关系,注意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形成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前自主探究

一、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是指由于     和     等因素所引起的土地退化。

2.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    、    和

     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     。

3.西北地区气候     ,     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     降水量,容易引起     。

大面积的地表裸露,使土壤失去了     以及对     的调节作用。

4.西北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

    、    、     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原破坏和沙漠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的趋势。

5.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     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

我国是世界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     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

二、荒漠化的危害

1.荒漠化是     的灾难。

世界上有     个国家和地区     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上亿人面临丧失土地的危险。

我国有近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

2.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     、     、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3.荒漠化造成表土     ,为     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4.荒漠化导致了    和    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    和

     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     ,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三、荒漠化的防治

1.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    公约》。

如今,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     的行动。

2.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荒漠化的防治,必须坚持“     ,     ,     ”的方针,采取     、     、     、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     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     、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

一、1.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2.耕地 草原 森林 生产能力3.干旱 大风 超过 风蚀 植被保护 水4.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 盲目开垦5.3600 24% 267 28%

 二、1.全球性 100多 122.铁路 公路3.裸露 沙尘暴的形成4.植被 地表形态 粮食 牧草 饥荒

 三、1.国际防治荒漠化 全球性2.三北3.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 封沙禁牧 禁樵禁采 合理用水 荒漠化 人口

思考讨论

1.荒漠和荒漠化是同一个概念吗?

答:

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也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2.为什么有人说在干旱区预防荒漠化比治理荒漠化更重要?

答:

由于当地干旱的环境,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因此,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

这样,一方面预防的投资小于治理的投资,另一方面,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将大大超过预防时的投资。

知识要点突破

知识点1 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与土地退化

(1)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的土壤表现是土层变薄或沙化,肥力降低,或是因污染使土壤中含有有害作物生长的物质。

(2)土地退化

指的是土地生长植物的条件和生产能力下降。

土地因破坏性使用或长期的不利因素作用,使其肥力丧失。

常见的有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和石漠化以及遭受严重污染的土地。

2.造成土地退化的原因

造成土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是土地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

其中土地使用不当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有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变率大,暴雨冲刷作用强烈;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土质疏松,抗蚀能力低等。

人为原因有滥垦、滥伐、滥牧、轮荒、开矿;水资源利用不当,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引起土壤盐渍化、水渍化;只种不养;土壤遭受污染等。

其他因素指的是人口压力过大,战争破坏等。

3.世界及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全球及我国荒漠化的分布,如下图:

热带荒漠区:

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直到大陆西岸,平均位置约在南、北纬15°~30°之间。

典型地区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北美西南部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等。

温带荒漠区:

主要分布在35°N~50°N的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但在南美洲却出现在大陆东岸,即阿根廷大西洋沿岸的巴塔哥尼亚荒漠。

典型地区有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国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等。

红色荒漠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由于雨水冲刷和流水冲蚀作用,使裸露的红壤丘陵地区的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导致土层变薄甚至缺失而不能生长植物,称红色荒漠。

石漠化指石质荒漠化,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云贵高原地区,由于土层薄,再加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陡坡开垦等人为原因,在多雨的条件下,土层被冲刷,被流水冲蚀,使有的地方表土层被完全侵蚀掉而裸露出基石,导致基岩成片,植物不能着生,像沙漠一样植被不能生存,这种现象叫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

4.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西北地区的荒漠类型多、面积广,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丰富的沙质沉积物有关。

如下图所示: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类因素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如下图及下表所示。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破坏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过度农垦

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5.世界和我国荒漠化比较

区域

分布区

荒漠化总面积

分别占陆地面积的比例

目前荒漠化状况

世界

3600万千米2

24%

还在扩大中,主要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

我国

267万千米2

28%

目前仍以每年xx多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

[高效记忆] 诗歌或顺口溜识记荒漠化的成因及分布

荒漠化,经常见;沿海内陆都出现;形成因素不单一;自然基础人关键。

[图表点拨]

图2-1 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地

该图是一幅反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的景观照片图。

图中的胡杨树已干枯并被风吹断散落在沙地上,远处有几丛沙漠植被,该处沙丘特别高,说明了植被的固沙作用。

整幅图反映了西北地区的“干旱”自然特征和沙漠化极为严重的现状。

图2-2 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

该图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了沙漠、潜在沙漠化地区、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地区、沙漠化发展较快地区、沙漠化严重地区。

从图中可以看出,沙漠化严重地区和沙漠化发展较快的地区都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改造强烈的地区(沿河地区、绿洲地区等),说明了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造成沙漠化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图2-3 枯的胡杨树

胡杨树是我国西北地区荒漠中一种十分耐旱的沙漠植被,被称为沙漠绿洲的保护神,具有防风固沙的防护功能。

就是这种十分耐旱的树种,由于人类不合理地用水(拦截内流河上游水源、过度引用地表水等),使胡杨林分布区地下水位变深,地表更加干旱,导致胡杨林因干旱而枯死,失去了对绿洲分布区的防护功能,加剧了风力对地表的风蚀作用,导致荒漠化更为严重。

图2-4 牧、垦荒造成的环境恶化

该图运用因果关系,用框图的形式表示了滥牧和垦荒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具体过程,形象、直观,起到了一目了然的作用。

要求会填注框图内的内容,并学会用这种因果关系图表示有关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

迁移应用

1.xx年6月17,由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等组织主办以“树立大自然意识,把土地完好地移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主题的“xx荒漠化国际论坛”,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隆重召开。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得到了制止

D.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

【答案】 B

【解析】 荒漠化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也有分布,如石漠化;目前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仍在不断扩展;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距海远,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使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得十分干旱,导致荒漠化产生。

[活动点拨]

P36活动: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有:

(1)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

(2)夏季降水集中,而且多暴雨,流水冲蚀严重;(3)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差,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帮凶”的角色,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帮助大自然将黄土高原变得千沟万壑,有的地方成了不毛之地。

2.“植被的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这句话是正确的。

因为由于植被的破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大大降低,因雨水和流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土地变薄甚至缺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随水流失,使土壤贫瘠,不能生长植物,出现了类似荒漠化的景观,造成的也是土地荒漠化。

P37活动:

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地理位置方面,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大;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少;植被稀疏,以温带草原、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温带荒漠为主。

以上因素,形成了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小,植被以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为主,气候干旱,这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P38活动:

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土地面积的扩大,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

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水源减少;垦荒扩大耕地面积,导致地表疏松,农业用水量加大,以上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最终导致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使胡杨林大面积枯死,导致荒漠化土地扩大。

2.“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

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相同的地方是人们滥伐植被垦荒,扩大耕地面积,破坏了地表植被;不同的地方是“红色荒漠”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而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除垦荒外,还有滥牧,使地表植被破坏,导致风力侵蚀加重。

3.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从对地表植被的保护、垦荒、放牧、饮用水源、工矿交通建设及水利建设等方面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人类的各项经济活动遵循自然规律,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

知识点2 荒漠化的危害

1.荒漠化是全球性灾难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影响范围大,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我国有近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

2.荒漠造成的危害

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因荒漠化形成的流动沙丘能淹没农田、村镇、铁路、公路、水库及灌渠;并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导致沙尘暴频发,破坏了环境,影响公路交通和航空运输;荒漠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物的生产力也持续下降,继而引发饥荒。

荒漠化已成为一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荒漠化对以下四方面造成危害:

(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4)植被和地表形成(引发饥荒)。

[阅读点拨]

消失的楼兰古国

神秘消失一千多年的楼兰古国,它的王国遗址终于在xx年被发现。

这个在1500年前还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繁荣古国,坐落在被视为禁区的罗布泊荒漠腹地,属新疆若羌县,周围几百千米的戈壁沙漠深深掩埋了曾经的文明。

丝绸之路使楼兰成为重镇后,人和周围环境和谐的状况开始发生改变。

楼兰古城所在位置位于塔里木河的最东端,它的东面是一片面积广大,达数千乃至上万平方千米的荒芜人迹的白龙堆,历来被过往商旅视为畏途。

因此,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们,无论从西方经过塔里木盆地到中原,还是从中原经过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到西方,都在楼兰停留,进行休息和储备足够的食品和饮用水,以便通过路程漫长而艰难的白龙堆地区,楼兰的地位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越来越多的行政官员、军人、僧侣和平民百姓以及过往商旅在这里停留甚至定居。

楼兰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问题,就要开垦耕地,发展农业。

但这里的自然环境原本就恶劣,耕地盐碱化严重且面积不足,水资源也不稳定;西北干旱地区河流的径流,无论是年内变化还是年际变化都很大,时而出现缺水,时而出现洪水。

过度的开发和资源利用,使楼兰的自然环境不堪重负,从此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随着丝绸之路上过往人流的逐渐增多,楼兰的发展开始不受控制。

这种盲目性的发展,终于超越了环境的承载力,于是楼兰似乎在一夜之间被击倒了,它曾有过的所有繁华与文明都最终深埋于黄沙之下。

可见,经济与文明的繁荣是需要建立在相对和谐的生态环境上的。

如果不平衡的发展大大超出了自然可承载的范围,那么必然导致毁灭性的后果。

楼兰的悲剧是文化的悲剧,也是生态的悲剧,对于我们今天开发自然环境较为脆弱的西部地区,坚持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迁移应用

2.消失的楼兰古国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

A.干旱地区不能进行经济建设          B.治沙,控制人口是关键

C.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发展            D.土地荒漠化危害巨大

【答案】 CD

【解析】 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楼兰的消失,以铁的事实证明,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和谐发展,充分认识土地荒漠化的巨大危害,其不仅能破坏环境,而且能淹没城市、村庄和农田。

知识点3 荒漠化的防治

1.世界上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1)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防治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性行动。

全球荒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由于资金缺乏和技术落后,无力独自应付荒漠化扩大和加剧的趋势。

鉴于荒漠化给全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如沙尘暴不分国界),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人类只有携手合作,才能遏制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实现全球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防治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及荒漠化土地的成因类型

成因类型

原生性荒漠

次生性荒漠

概念

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荒漠

人类活动造成的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土地退化

主要荒漠举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

毛乌素沙地、小腾格里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

特点

水资源比较贫乏或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

土地下伏沙层裸露,原先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水分、植物条件相对较好

治理难度

(2)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方针

荒漠化防治的方针是: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是我国防沙治沙的具体措施。

如风力作用下荒漠化治理措施如下图所示

[图表点拨]

图2-6 “三北”防护林

图示的防护林高大茂密,已形成防护林网体系,横跨西北、华北、东北的新、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冀、津、京、辽、吉、黑13个省级行政区,绵延4480千米,总面积达406.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0%以上。

“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防护林以北、以西是面积广大的沙漠、沙地和戈壁。

“三北”防护林的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图示地区的生态环境良好,山青草绿,环境优美宜人。

[活动点拨]

P40活动:

1.

(1)先明确科尔沁草原(沙地)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造成的影响有:

①使周边地区的气候更加干旱;②气温的日较差变大;③沙尘暴天气的频率增加;④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垦殖的过程,这里的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说明该地区历史上经历了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我们现在治沙,首先要减少或禁止垦殖,要退耕还牧,退耕还林、还草,无论是耕地还是林地、草地,做到用养结合,不要再犯古人的错误。

2.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

森林被砍伐、草地被破坏、农田被侵占,既有工业化进程中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

贫困迫使旱地居民无可选择地以牺牲长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的生存,尽可能地开发现有的极少资源。

因此,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解决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问题。

3.由于居住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无法在当地生存或在当地生存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而自发地或国家政府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叫生态移民。

迁移应用

3.2011年7月9日国家林业局政府网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防治荒漠化高级研修班召开结业式。

在会议上通过专家的实地考察和分析研究,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  )

A.生态效益为核心                 B.消除贫困为核心

C.社会效益为核心                 D.经济效益为核心

【答案】 B

【解析】 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森林被砍伐、草地被破坏、农田被侵占,既有工业化过程中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

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而贫困又驱使人们再度冲击有限的资源,出现贫困与荒漠化相伴并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

因此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遏制荒漠化的发展。

典型例题剖析

【例1】xx年6月17日是第1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荒漠化位居世界三大生态环境问题之首,被称为人类文明的“冷面杀手”,且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尽相同。

据此回答

(1)、

(2)题。

(1)下列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度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全面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在不同地区的具体表现。

(1)题,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蚀强烈,风沙危害普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土地荒漠化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且后者尤为重要;三江平原过度开垦造成的主要危害是湿地破坏。

(2)题,可逐项分析如下:

A项

典型红壤分布区,植被破坏后形成寸草不生的类似荒漠的“红色沙漠”景观

B项

喀斯特地区石质山地,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石漠化突出

C项

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植被稀疏,风蚀强烈,风沙危害严重,沙漠化普遍

D项

黄淮海地区若灌溉不当,地下水位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