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教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2598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五章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五章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五章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五章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教案1.docx

《第五章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教案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教案1.docx

第五章教案1

第五章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一)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掌握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二)能够准确地对案例中求助者的神经症作出诊断。

(三)能够对求助者的社交恐怖进行原因分析。

(四)学习、借鉴案例中咨询师的咨询技术。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神经症的诊断。

(二)社交恐怖症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技术。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内容:

案例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

某女,汉族,31岁,未婚,大学文化,某国家机关公务员,经济状况良好。

二、求助者自述

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

但父母要求较严格,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偶尔有男同学打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

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见了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的眼神接触,后来语文成绩也下降了许多。

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紧张、恐惧而不敢交往。

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很少参加单位集体活动。

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弄得别人很尴尬。

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很少与人交往,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中看书、看电视。

吃不好,睡不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

自己也对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很害怕见咨询师,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就诊。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上小学前的那个夏天,父母带她回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地互相摸了摸。

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

这件事后来她就忘了,初中讲生理卫生课,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很坏。

从此经常想此事,害怕别人知道。

上高中时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

上高中和大学时,症状有所加重,主要是担心、害怕。

工作后上述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

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她因此经常出差错,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和同事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

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也根本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所以就特别害怕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一、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二、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三、咨询师还需要了解该求助者的哪些资料?

四、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五、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六、在本案例中,拟订的咨询目标是什么?

七、结合本案例,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

八、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参考答案:

一、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如下:

1.精神状态:

(1)注意力不集中;

(2)记忆力下降;(3)自控能力差,易激惹0

2.生理功能改变:

无躯体异常感觉。

3.社会功能状况:

(1)工作中经常出差错;

(2)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不良。

二、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

恐惧、焦虑、易激惹、回避行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

三、咨询师还需要了解该求助者的如下资料:

1.该求助者的家族史。

2.该求助者的疾病史。

3.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

4.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测验情况。

5.该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

6.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7.该求助者的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8.该求助者的出生情况。

四、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诊断依据:

1.恐怖或恐惧症状。

2.内容充分泛化。

3.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或按照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重性精神病。

4.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5.社会功能已经受损。

6.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

五、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

该求助者在青春期生理上处于发育阶段,由于认识水平低,所以形成的心理问题容易泛化而转变成心理障碍。

2.社会原因:

(1)童年受母亲训斥,中学上生理卫生课时回忆童年经历感到下流、羞耻;

(2)害怕与人交往,故人际交往少;(3)家庭教养严厉;(4)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上述生活事件的影响和错误认知,以至于不敢与异性交往,逐渐发展到不敢与人交往;(5)道德观念因素对心理障碍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认知原因:

(1)错误观念:

认为童年期的经历是下流、无耻的,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

(2)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

害怕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3)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童年事件一直困扰着自己,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

六、在本案例中,拟订的咨询目标是:

1.改变该求助者认为童年经历是下流、无耻的,以及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的错误观念。

2.改变该求助者认为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的错误评价。

3.改变该求助者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的行为。

4.改变该求助者成长过程中的负性情绪。

5.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

6.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七、结合本案例,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可进行如下评价:

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消除或减轻该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3.从该求助者自身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拟定的咨询目标都是可行的。

4.改变该求助者错误的观念、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0

5.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

以评估的。

6.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该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该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在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该求助者心

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八、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下:

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

(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

(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

(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

(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5)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社交恐怖一例

杨涛的社交恐怖

杨涛(代名),男,21岁,大学生。

杨涛是一个体貌修美的青年,谈吐也文雅流利,但却显得紧张而慌乱,不敢在公众场合露面,怕同学,怕家人,怕接触别人的目光。

他每当做完作业或答完了考卷,总是不敢交出,生怕写错了什么话,例如在作业中或卷纸上无意中写出“强奸”“流氓”之类的字眼。

上电车不敢靠近别人,连打球也不敢与人冲撞,怕别人赖他掏钱包。

他本来是一个道德感很强的青年,从来没有这一类劣迹行为,为什么总是害怕别人诬赖他呢?

他自己觉得,他是病了。

杨涛毕竟是有相当文化程度的大学生,翻了不少杂志多方寻求答案,终于发现自己患的是社交恐怖症,特地从西安来到姑姑家主动找到我的心理症门诊部寻求诊治的办法。

杨涛起病很突然。

有一次,班上发音乐会入场券,入场券发到最后居然少了一张。

杨涛是学生会干部,也帮着班干部发入场券,问谁多拿一张,都说没多拿。

不一会儿,来了一个男同学,是杨涛的好朋友,名叫王立新。

杨涛问王立新领去入场券没有,王立新说领了。

原来杨涛事先已经给王立新代领一张,加上王立新自己领的一张,正是自己无意间领重份了!

他随手把多出来的这张入场券从口袋里掏了出来,递给文娱委员。

到此为止,都是在正常情况下进行的。

问题出在以下的情境中,文娱委员是位女同学,眼睛特别大。

当杨涛从口袋里取出多领的入场券的一瞬间,她吃惊地看了杨涛一眼,她好像在说:

“哦,原来是杨涛多拿一张入场券!

”杨涛马上想解释一下,但又觉得没有必要,话到唇边又咽了回去。

症结就在这一瞬间造成。

在杨涛心里,文娱委员睁大眼睛吃惊地看他一眼,肯定在说:

“原来是杨涛昧了一张入场券,却又贼喊捉贼!

”她那吃惊的大眼睛深深地印刻在杨涛的脑海之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它驱除,永久地困扰着他。

每当他在心灵中窥见那吃惊的大眼睛,就有一个声音同时在他的耳畔震响:

“杨涛昧入场券!

”而那吃惊的大眼睛又时时在他的眼前闪现,因而那令人心惊胆战的声音总是在他的耳畔萦绕不散:

“杨涛昧入场券!

”他无法听课,头脑中只有那吃惊的大眼睛,耳畔只有"杨涛昧入场券!

”他无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了,他无法逃避那吃惊的大眼睛,无法逃避那“杨涛昧入场券”的隆隆巨响!

杨涛后悔自己没有当场解释一下,说明自己不是有意昧一张入场券的,只是为别的同学代领一张入场券而已,他并不知道那个同学自己已经领去一张。

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会,误会为什么就使自己背上一个“昧入场券”的罪名呢?

他确信,只要当场解释一下,误会就会烟消云散的。

可他为什么却缄口无言呢?

这就永久地给众人留下一个话柄:

“杨涛昧入场券!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杨涛昧入场券!

从此,他日里思,梦里想,惊恐不安,总怕别人赖他昧入场券,总感到无脸见人。

奇怪的是他不仅害怕赖他昧入场券,而且害怕赖他偷东西,赖他耍流氓,甚至害怕他自己写错字,无意中写出内心的隐秘,“杨涛昧入场卷”或者"杨涛偷东西”,“杨涛耍流氓”之类。

谁也无法理解,怎么就能为了二张入场券竟然闹出这样一场怪病呢!

幸亏杨涛找到心理症门诊部,我为他做了心灵涤清治疗。

杨涛有一个要好的女同学,是班长,长得好看,人品又好,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同学们都喜欢称她“校花”。

白马王子与校花相爱了,同学们都很羡慕这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有一次,一个男同学告诉他,他的女朋友(校花)曾经处过男朋友。

当时,杨涛很自信,对女友的事也没有介意。

因为她长得好看,人缘又好,性格开朗,所以大家都喜欢她,也有许多男同学追求她,可她都善意交往,并不伤害谁,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检点的地方。

杨涛对他的女友挺放心。

然而、就在入场券事件发生之后,杨涛陷于胡思乱想之中,女友和别人好的情景总是悄然袭上心头。

他觉得女友不纯洁,又觉得自己配不上她,生怕女友认为他昧入场券,耍流氓,翻脸跟他绝交。

问他,究竟是入场券事件在前呢?

还是疑心女友不纯洁的事件在前呢?

他也说不清楚。

好像听了那位男同学的提示,当时并没有介意,但事后总有些莫名其妙的苦恼,与女友之间出现一种说不清的障碍,也就正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生入场券事件,使问题激化了!

这就清楚了。

并不是入场券事件使他“致病”,而是入场券事件使他"起病”!

那么,“致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显然是女友曾经处过男朋友的事剌激了他。

在她女友面前,他一方面怕她嫌弃自己,另一方面又对她产生一种嫌弃感。

这样的矛盾冲突又不能表露出来,只能潜抑在心灵深处,焦虑和痛苦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不仅如此,病人一再否认他与女友有恋爱关系。

但是,发病后却再三出现女友与别人好的情景,怎么也无法排除。

那么他为什么否认他与女友具有恋爱关系呢?

而在事实上他又对她产生性妒忌呢?

这就暴露出,他在无意识中已经爱上他的女友,只是在意识的层面不敢承认而已。

那么,进一步问,他为什么在意识层面不敢承认他与女友有恋爱关系呢?

这当然是由“超我”造成的。

在他的观念中总觉得男女之事是淫欲邪念,学生搞恋爱是校规校纪所不能容许的,所以不能同异性谈情说爱,于是对无意识中的情爱采取坚决的压抑态度。

这种自卑感产生于童年的心理创伤。

他在童年总爱和女孩一起玩耍。

他跟两个女孩在一起跳猴皮筋儿,玩着玩着,那两个女孩硬说他耍无赖。

他感到非常委屈,一个男孩在女孩面前耍无赖是很丢人的事情,但面对的是两个女孩子,他实在不好意思眼她们计较,心里却觉得特别窝火,觉得在女孩面前丢了面子。

从那以后,他跟女孩打交道时,就格外多加小心,很怕人家骂他“耍无赖”。

这次入场券事件,恰恰又在女同学(文娱委员)面前丢了脸。

在他看来,也许正是他的女友瞧不起他,才和别的男生好的,这一下,他的女友就更瞧不起他了。

那文娱委员吃惊的目光,与女友的嫌弃感交织在一起,与女友同别的男生好的情景交织在一起。

.

小学时另一件事使他记忆犹新。

他跟几个小朋友到厂区附近去玩耍,偶然发现一个地沟,钻进去一看,里面铺着草垫子,是一个挺好玩的去处,不料被护厂警察发现,把他们抓起来,让他们几个小孩把鞋带儿解下来,把两个大拇指用鞋带儿拴起来,带到厂部去审讯,硬赖他们偷铁,而且还扬言给他的父亲打电话。

他父亲是厂长,真的让父亲知道了,不仅要挨一顿揍,而且给父亲脸上抹黑。

他心里又怕又恼,回家的路上,别人都陆续到家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觉得可怕极了,听到警车的鸣叫声,吓得瘫软在地上,魂飞魄散!

好不容易回到家里,翻来复去睡不着,眼前总是警察的怪影,耳畔总是警车凄厉的吼叫声,恶梦跟着恶梦。

打那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格外加小心,生怕别人讹赖。

这一次入场券事件,又被别人误解了,文娱委员那吃惊的大眼睛,总在他的眼前晃动。

他在与女友结交以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恋爱的幸福与惬意之中,但同时他又提高了警惕,怕别人说他的闲话,说他与女生有不正当关系。

他越与女友交往,心里越是害怕,情感与理智严重分离,于是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在交往人格结构中,病人的人格系统受到过伤害。

童年父亲的严厉管教,经常训斥打骂,督促他用功学习,不准胡思乱想,不准过早地搞对象,并且受到过女性的攻击,不敢大胆与女生交往;习惯用幻象代替现实;缺乏正确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评价能力。

一张入场券只是一个导火线,一个信号,真正致病的原因在童年,在于初恋的失败。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关注的是那个“导火线”,因为患者本人关注那个“导火线”,病人为什么死死抱定那个“导火线”不放呢?

这就叫做“遮蔽性记忆”,或者叫“屏障性记忆”,病人不敢记起那个根源性创伤(失恋),只记住那个导火线(入场券)。

没有心理学常识的人,就会被病人的无意识所蒙蔽,跟着病态的感觉跑,所以总也得不到什么结果。

我们一旦越过那个封锁线(遮蔽性记忆),就会发现根源性创伤。

一个人,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可能有许多创伤,每一个创伤在他的心灵上打下一个“印痕”,无数的印痕构成一个“印痕链”。

我们一个一个查找,一个一个消除,最后查出那个“最初印痕源”。

这样做,无论怎样纷繁复杂的症状群,我们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印痕,印痕链和最初印痕源。

心理分析家就这样沿着有序的线索,顺藤摸瓜,症状总是可以被消除的。

杨涛有一个表姐长的挺漂亮。

表姐常到他的家里去做客。

那时候,杨涛只有十几岁,表姐比他大几岁,能歌善舞,经常唱歌给他听。

表姐有一双大眼睛,他虽然爱听她唱歌,因为她的歌喉甜美动人,但是却不敢注视她的目光。

她的一双大眼睛经常在梦中出现,而且在梦境那双大眼睛总是对他充满了诱惑,曾经发生过梦遗。

以后,再也不敢注视表姐的目光了,他觉得己好像一个“强奸犯”,他在梦中“强奸”了表姐!

上了大学以后,他好像从他的女友的眼神里看出了表姐的影子,所以他对她总是若即若离,恐慌不安。

入场券事件,那文娱委员的大眼睛,正像表姐一样在注视着他!

可怜的杨涛,实在是无辜的。

他的一切恐怖都是建立在虚幻的心灵幻影之上的。

一张入场券,引出了这么多令人触目惊心的童年创伤,心理学拯救了他受伤的灵魂。

现在,杨涛已经毕业留校工作。

他痊愈之后,趁回家的机会,偶尔也到我这里来看一看。

 

社交恐怖症/羞怯

行为界定

1.躲避他人的社交建议,有限的或者没有目光接触,同时/或者用言语表达拒绝或者保持沉默。

2.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如6个月或者更长),对接触陌生人表现出过度的退缩或者逃避。

3.社会隔离或者过度地从事与社会分离的活动(如读书,在他/她的房间听音乐,玩电脑游戏)

4.在直系亲属以外有极少数或者没有亲密朋友关系。

5.对批评、不赞成或者被他人拒绝的感知信号过度敏感。

6.在表现出与他人接触的意愿之前,有保证被他人喜欢的过度需要。

7.因为可能存在尴尬或者羞辱,明显地不愿意参加新的活动或者冒风险。

8.经常说自我挫败的话,不喜欢和他人进行比较,感觉自己在社会上不受欢迎并在行为中表现消极的自我形象。

9.因为害怕碰到批评、不赞成或者拒绝而缺乏决断力。

10.在社会情境中有更为显著的生理症状,表现为心跳加速、大量出汗、嘴干、肌肉紧张和颤抖。

长期目标

1.消除在社会情境中的焦虑、害羞和羞怯。

2.与直系亲属以外的同伴建立并保持长期(如6个月)的友谊。

3.碰到陌生人或者在新的社会情境中,能够主动开始或回应社会交往。

4.能始终如一地与同伴进行社会交往,没有过度的恐惧或者焦虑。

5.在个人独处活动的时间和与他人社会交往的时间之间达到健康的平衡。

6.发展基本的社交技能,提高人际关系质量。

7.提升自尊以及在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和成人之间的关系中的安全感。

短期目标治疗性干预

1.完成心理测验。

(1)1.安排心理测验评估来访者焦虑的严重性,更多地了解导致症状出现的潜在动力;向来访者和父母提供反馈。

2.建立治疗联盟。

(2)2.通过不断的目光接触、积极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和温暖的接受,积极与来访者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她提高识别并表达焦虑情感的能力。

3.实施行为和认知策略,3.设计并实施系统脱敏计划,来访者逐渐增加社会接触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帮助来访者减轻他/她的社交焦虑。

逐渐增加社会接触的次4.建立一个奖励系统或者偶联契约,以此强化来访者开始社会接触以及/或者加入同伴的游戏或者娱乐活动的行为。

数和持续时间。

5.在一个放松的状态中,使用指导性想象技术训练来访者减轻焦虑,让来访者想象看到自己用自信的方式应对各种社交情境。

(3,4,5)

4.增加开始谈话和社会6.使用行为演练、示范、角色扮演来减轻焦虑,提高社交技能并学会怎样开始一段谈话。

接触的次数。

(6,7)7.帮助来访者形成积极的自我对话,并把它作为管理自身社交焦虑或者恐惧的一种方法。

5.同意每天开始一段8.布置给来访者任务,让其每天开始一个社会接触。

社会接触。

(8,9)9.帮助来访者采取措施来减轻社会隔离感并建立同伴友谊。

6增强对人际关系或者10.赞扬并强化来访者出现的任何积极行为。

同伴小组活动的参与。

11.鼓励来访者参加课外活动或者积极的同伴小组活动。

(10,11,12)12.鼓励来访者邀请一个朋友来自己家作客并过夜,并且/或者提出到一个朋友家里作客并过夜;处理任何出现的恐惧和焦虑。

7.识别开始社会接触,13.让来访者写出他/她觉得自己的同伴怎么样;使用这个列表鼓励来访者和有共同兴趣和能力的同伴进行接触。

发展同伴友谊的强项或者兴趣。

14.帮助来访者找出他/她的5~10个强项或者兴趣,然后指导来(13,14,15,16)访者运用3个强项或者兴趣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开始社会交往或者

发展同伴友谊。

15.让采访者列出或者用日记的方式记录积极的和消极的社会性体验;分析这些日记材料。

16.探索来访者能和他人交往而没有过渡恐惧或者焦虑的社交情境,分析这些成功的经历,并强化来访者所使用的任何减轻恐惧或者焦虑的强项或积极的社交技能。

8.增强参与学校活动。

(17)17.和学校的官员商讨能促进来访者社会化的方法(如:

与同伴小组升旗,辅导一个更加受欢迎的同伴,在课堂作业中安排来访者和受欢迎的同伴配对)

9.降低自我挫败言语18.对任何消极的社交行为(如:

自我挫败的言语,愚蠢或者不成熟的行以及在同伴面前消极为,噘嘴,等等)提供反馈,这些行为阻碍了来访者发挥建立和保社交行为出现的频率。

持友谊的能力。

(18)

10.增强决断行为,19.教来访者决断的能力,帮助他/她更加开放直接地交流想法、情感和需要。

以此来更加直接20.在治疗会谈中使用Shapiro编的"DrawMeOut!

"游戏,帮助来访者克服害羞并与同伴更加有效地沟通。

有效地处理应激、21.布置来访者阅读材料,教其以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处理攻击或者恐吓。

冲突或者恐吓的22.在治疗会谈中玩Shapiro编的"TheStandUpforYourself"游戏,同伴关系。

(19,20,21,22)教授来访者决断行为。

11.用言语描述目前的23.探索被拒绝的经历、严厉的批评、遗弃或者创伤等促使来访者社交焦虑和不安全自尊和社交焦虑的发展历程。

感怎样与过去被拒24.鼓励并支持来访者用言语表达并澄清与过去被拒绝的经历、严绝的经历以及重要批评、遗弃或者创伤有关的情感。

人物的批评联系在一起。

(23,24)

12.过度卷入或者过度25.进行家庭治疗,评估导致来访者社交焦虑和退缩的家庭动力。

保护的父母明确他们26.评估父母的过度保护怎样强化了来访者的依赖和社交焦虑。

怎么强化了来访者的社

交焦虑和过度依赖的行

为。

(25,26)

l3.父母强化来访者的积27.鼓励父母强化来访者的积极社交行为(如:

给朋友打电话,在家庭及社交行为,并为过度以外和同伴玩耍),并为过度依赖的行为(如:

恳求,在社交情境

依赖的行为设定界限。

中黏着父母)设定界限。

(27,28,29)28.指导父母在最初阶段或者治疗中忽视来访者偶然的或者轻微的反社会或者攻击行为(除非这些行为强度很大或者出现频率很高),以避免压制来访者的决断行为的出现。

29.帮助来访者和他/她的父母发展洞察力,了解从社交焦虑和退缩中可以间接获益。

14.父母同意接受推荐的有关30.评估父母焦虑障碍或者情感障碍出现的可能性,它们也许导致了来访者的害羞。

如果合适,转介父母接受医药评估以及/或者个别治疗。

治疗以及/或者药物评估。

(30)

15.父母为来访者设定现实的、31.评估亲子的双边关系来决定父母是否用不现实的高标准来要求来访者,以致产生了焦虑和不安全感。

和来访者年龄相符合的目标。

(31,32)32.教授父母根据来访者的发展水平提出合理的期望。

16.在个体游戏治疗会谈33.使用儿童中心的游戏治疗原则(如:

提供无条件积极关注,表现出真诚的兴趣,反射情感和恐惧,在孩子自我发展的能力上示范信任),帮助来访者克服他/她的社交焦虑,并且在社交情境中感到更加自信。

或者互相讲故事中表达34.使用Ericbon的游戏治疗技术,治疗师通过一个“聪明的玩具”(或者木偶)对一个观众或者其他玩具(或者木偶)讲话,教授来访者能使用的克服害羞的积极社交技巧。

恐惧和焦虑。

35.使用木偶,洋娃娃或者毛绒动物玩具来示范积极社交技能(如:

33,34,35)(问候他人,介绍自己,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言语陈述)帮助来访者在

社会交往中感到更加自信。

17.在艺术作品中识36.在治疗的早期阶段使用艺术治疗(绘画,雕塑,等等)建立联盟,并和来访者发展信任关系。

别并表达情感。

37.指导来访者画一幅画或者做一个雕塑来反应他/她在新的社交背景中对陌生人是怎样的感觉。

(36,37,38)38.指导来访者在一张大纸上或者粘贴板上画物体或者符号,象征他/她的

积极的品质;然后讨论来访者怎样运用强项来建立同伴友谊。

18.表达情感并积极39.安排来访者参加小组治疗,提高他/她的社交技能;让来访者在每次小组会谈中自我暴露两次。

参与小组治疗

(39)

19.遵医嘱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