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1宇宙中的地球4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1851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11宇宙中的地球4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11宇宙中的地球4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11宇宙中的地球4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11宇宙中的地球4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11宇宙中的地球4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1宇宙中的地球4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11宇宙中的地球4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11宇宙中的地球4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11宇宙中的地球4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4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4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和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

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

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师精讲]

师:

何谓宇宙?

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

生:

(可能的答案)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

师:

很好,不少同学都能认识很多的天体。

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很多,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放映录像:

有关宇宙的片段,对各类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

师:

录像中都有哪些天体呢?

生:

(多人分别回答)闪烁的恒星、云雾状的星云、不断移动的行星、拖着长尾的彗星、一闪即逝的流星、绕行星转的卫星……

师:

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天体,像人造卫星、神舟飞船、各种探测器等则是人造天体。

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页,看图1.1中的四幅图片。

①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蟹状星云是金牛座中的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云,它的大小为12光年×7光年,总辐射强度比太阳强几万倍。

②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体的天体,质量比太阳小,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土星有美丽的光环,被较多的卫星所拱卫。

它的体积约是地球的740倍之多,质量约是地球的95倍。

③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大多数流星雨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的,如照片所示的狮子座流星雨,是xx年天文工作者在西班牙拍摄到的。

④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哈雷彗星是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

哈雷彗星出现时,景色蔚为壮观,彗尾横跨半个天空,与银河争辉。

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师:

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人们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天体。

宇宙中有如此之多的天体,那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

请一位同学说说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生:

(一生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

答得好。

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几个层次:

1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

月地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2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行星及其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

地球是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冥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它的轨道直径约为120亿千米。

3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又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银河系。

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xx多亿颗。

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8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

光年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一光年即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

4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用目前最大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数以十亿计的星系,其中离我们最远的估计为150亿~200亿光年。

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这就是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师:

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大家一起来看教材第4页的活动。

(合作探究)

师:

(学生填写后)哪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1课时完)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可能显得太渺小,在银河系中想发现它的身影也比较困难,在太阳系中虽无法与太阳齐肩,但也算是九大骨干之一了,特别是太阳对地球的关照很多,使地球在平凡之中作出了特别的表现。

我们就到太阳系中了解一下地球。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投影图片:

太阳系模式图)

师:

太阳系中有哪九大行星?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请一位同学看图回答。

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师:

回答正确!

九大行星绕太阳的转动叫公转,我们常用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九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运动。

下面我们来做一项活动,了解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请大家继续看投影,仔细观察表示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九大行星公转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呢?

生:

方向相同。

师:

大家观察得很准确,回答得非常好A九大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的特点。

大家再看表1.1——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然后回答:

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分别是大还是小?

生:

轨道倾角与偏心率都较小。

师:

很好!

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稍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

因此,九大行星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说明它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的特点。

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只有水星和冥王星较大,分别为0.21和0.25。

它们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有近圆性的特点。

哪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

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师:

非常正确!

地球具有的运动特征,其他八大行星也有。

下面再请大家看投影。

(投影: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见下表)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平均密度

(g/cm2)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类地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0.05

0.82

1.00

0.11

0.056

0.856

1.000

0.150

5.46

5.26

5.52

3.96

87.9d

224.7d

1a

19a

58.6d

243d

23h56min

24h37min

巨行星

木星

土星

317.94

95.18

1316.000

745.000

1.33

0.70

11.8a

29.5a

9h50min

10h14min

远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14.63

17.22

0.0024

65.200

57.100

0.009

1.24

1.66

1.50

84.0a

164.8a

247.9a

约16h

约18h

6d9h

师:

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可以把九大行星分为三大类。

请你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生:

(可以让不同的同学进行补充)

师:

(评价学生答题情况,多鼓励)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类行星分别有以下特征:

类地行星:

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距离太阳近,表面温度较高,体积和质量都小,平均密度大。

另外,类地行星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

卫星很少,或者没有。

巨行星:

包括木星和土星。

距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表面温度低,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都很小。

它们的卫星数目多,并且有光环。

远日行星:

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最低都在-200℃以下,平均密度大体上介于前两类之间。

远日行星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为主,冥王星有无大气还不清楚。

远日行星都有卫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光环。

师:

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

没有。

师: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

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师:

(过渡)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

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大家看书P6内容,讨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生:

(读书,讨论,总结)

师:

温度和水分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千米),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氢、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海洋的形成:

首先,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其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例如火山爆发,加速了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再次,地表温度的逐渐降低,使水汽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

原始大洋的出现,孕育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并逐渐向高级生物进化。

师:

(设问)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

请大家阅读教材P6:

探索地外文明。

我们要找地外生命,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生:

应该参照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来寻找。

师:

很好!

下面我们一起在再做一个活动,主题是:

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提示:

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

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

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

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

(合作探究)

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的范围是非常之大,随着人类探测手段的发展,人们观测到的宇宙范围还会扩大,人们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认识也就会越准确和全面。

我们还学习并知道了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这就为同学们将来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指明了方向。

布置作业: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5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所需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要求: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分析: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

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

宇宙中有什么?

静止还是运动?

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是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本节属于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范畴,内容包含了“宇宙的特征”“太阳系的构成”和“地球的特征”。

主要介绍了宇宙的物质多样性和运动的层次性、太阳系的组成及特点、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等知识原理规律。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前两个知识是后一个知识的基础和运用,在教材体系里面,本节是后面自然地理和许多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探索自然环境有很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由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高中天体物理知识的不同步,又缺乏必要的观测仪器,必要的知识准备不足,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

加上高一的学生缺乏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阅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沉闷。

但学生已经有“日月星辰”“我国载人航天”等感性认识,还有从影视媒体中了解了一些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根据学生已有认识、身心发展特点和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布置导学提纲,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一些案例,多联系一些图片、材料,结合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为学好后面章节做好铺垫。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宇宙的特征,辨别区分各种天体的不同

B、运用图片分析天体系统的结构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C、运用图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

D、理解地球适宜生物生存的条件及原因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图片锻炼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B、通过对图表数据的提取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C、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探索宇宙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B、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C、在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时把握其个性。

D、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教学重、难点分析】

1、利用图片文字材料分析宇宙特点

2、运用图表数据分析地球的普通性

3、运用所学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方式、方法选择】

1、教法:

以启发引导教学法为主,兼有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

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设计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合作式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

让学生观看关于宇宙的视频,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课本内容,自行归纳出宇宙的概念,总结出宇宙的特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表分析总结归纳出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异同点,从而得出地球有生命的原因。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落实到每一幅图上,充分利用教材里已有的图,同时结合多媒体进行演示。

通过创设情境—宇航员生存训练的角色扮演,以及案例研究理解地球具有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问题导学”学案,网络下载视频短片,课本相关图表,中图版配套的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1、请观看:

“寻梦—从万户飞天到神七升空”网络下载视频短片

思考1:

万户和杨利伟到底想去干什么?

2、观看课件相关图片结合我们平时仰望天空所见所看

思考2:

宇宙是什么?

里面都有些什么,怎么样?

【板书】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一、宇宙

【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图片,讲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及各种天体的特点,阅读课文第一、二、三段内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对宇宙天空的观察认识,然后提问同学对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板书】

1、宇宙概念:

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

2、宇宙的特点

(1)物质性:

宇宙是物质世界,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是多种多样的。

【强调】:

区分是否天体的“标准”是——是不是在宇宙空间,是不是物质的存在

【知识运用】: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地球B.闪电C.白云D.陨石

2、说出下列天体的名称或类型:

夜晚观察星空,看到的轮廓模糊的是,在星空中移动的是,圆缺多变的是,一闪即逝的是,拖着长尾的是

3、天上有没有神仙?

有没有天堂?

【承转】:

那么这些天体是否静止不动?

它们有什么关系?

【探讨交流】:

播放月球绕地运动图、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图、银河系图,介绍“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让学生结合“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思考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运动特点?

为什么?

【自主探究】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

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板书】

(2)运动性——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构成

【自主探讨】

播放“太阳系及其成员”动画图,点击某个成员,认识各行星的特点,阅读课本第6页相关内容分析归纳各个行星的位置及特点。

【转承】

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

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聚焦太阳系,分析课本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板书】

三、地球的特点

1 普通性:

与行星相比的共性

【自学、讨论】

1.读课本第7页“图1-1-3太阳系示意图”结合太阳系动画视频,说出太阳系的成员、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

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的运动特征(行星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公转方向)

2.分析“表1-1-2八颗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距日距离、公转自转周期、)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点评指导】

观察太阳系模式图中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根据八颗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根据八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

根据这些共同特征证明地球并不例外;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也无特殊之处的结论。

最后,以上述探讨的两方面结果来证明地球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承转】

为何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板书】

2、特殊性:

存在生命的行星

【导学】

用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测的材料,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再比较火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

【自学整理、交流点评】

1.读图表分析。

再次阅读课本第7页图表信息,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2.阅读、理解教材。

即阅读课本第7页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3.讨论交流评议。

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探究活动】

播放“探索地外文明”的视频,思考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如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

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设想,说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最后全班交流。

 

【小结、练习】略

观看图片,发挥思考,帮助学生形成宇宙的空间和物质概念

 

观察图片,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内容,归纳宇宙和天体的概念,区分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天体

 

思考讨论,回答

 

观看图片、阅读课本相关信息,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

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观察比较各个行星的位置及特点

 

阅读分析“图1-1-3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2八颗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

 

学生总结

1.同向性

2.共面性

3.近圆性

 

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太阳系中只发现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

 

1.从地球的特殊性──是否具备生命物质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分析,而不是作为普通行星的一般特征角度。

2.利用图表信息进行分析,注意运用中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

                   采用集体评议与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1.课堂围绕课本提供的思考线索讨论;再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

 

2.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查阅杂志、资料或利用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用网上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深入探究。

 

小结本课内容,布置练习,启发答题思路、要点,点评答题过程和结果。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建立宇宙的空间概念和物质概念,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理解宇宙、天体的正确概念,区分不同天体的特点

 

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结构图后,引导学生得出两个结论:

①宇宙是有层次的,并处在有序的运动状态之中;②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培养学生图形观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归纳的能力

 

运用数据,从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和类地行星的结构特征(质量、体积等),把地球与其他行星对比,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点评侧重运用数理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阅读图表、信息整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球行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点的认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利用图表信息的能力,描述能力

 

地外生命是一个热门话题,要引导学生敢于畅想、求异,但是科学幻想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乱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以致用,完成知识的迁移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一宇宙

1、宇宙的概念:

2、宇宙的特点

(1)物质性—天体

(2)运动性—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构成

1、太阳——中心天体

2、八颗行星及卫星

小行星

3、矮行星

4、彗星

5、流星

6、行星际物质

三、地球

1、普通性

2、特殊性

 

 

【课堂评价】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人类的家园——地球

B.河外星系

C.天空中飘动的云

D.总星系

2、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总星系

3、恒星与星云的相同点(  )

A、都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B、都是气体和尘埃组成

C、都是构成太阳系的主要成员  D、都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大的特点

4、总星系是指(  )

A、太阳系和银河系       B、地月系和太阳系的总称

C、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总称   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的总称

5、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九大行星绕日运动方向不同    B、太阳系是太阳与九大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

C、太阳是太阳系的质量中心     D、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加长

6、下列有关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九大行星及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