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5章1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0914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一5章1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5章1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5章1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5章1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5章1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一5章1轮.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5章1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一5章1轮.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一5章1轮.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5章1轮

五)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一、 酶——降低反应活化能 

◎ 新陈细胞代谢:

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 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1. 发现①巴斯德之前:

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②巴斯德(法、微生物学家):

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

 

③利比希(德、化学家):

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④比希纳(德、化学家):

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⑤萨姆纳(美、科学家):

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的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⑥许多酶是蛋白质。

 

⑦切赫与奥特曼(美、科学家):

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定义 :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注:

 ①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 ③成分: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②催化性质:

A.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

 

3.特性① 高效性:

催化效率很高,使反应速度很快② 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 需要合适的条件(温度和pH值) → 温和性 → 易变性→特异性 。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

低温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图例 

V

酶浓度

V

 

底物浓度S

V

温度

解析

 在底物足够,其他因素固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在S在一定范围内,V随S增加而加快,近乎成正比;当S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V也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S,反应几乎不再改变。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V随T的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称最适温度;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V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二、ATP(三磷酸腺苷) 

◎ ATP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它的水解与合成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贮存。

 

1.结构简式 A — P ~ P ~ P 

腺苷 普通化学键高能磷酸键 磷酸基团 

(13.8KJ/mol)(30.54 KJ/mol) 

2.ATP与ADP的转化 

合成酶

水解酶

◎ ATP ADP + Pi + 能量 

水解酶

动态平衡

合成酶

ATP 

放能

呼吸作用 每一个细胞的生命活动

(线粒体 、吸能 

细胞质) Pi

PiADP

 糖类—主要能源物质热能——散失

太阳光能 脂肪—主要储能物质 氧化分解

(直接能源)蛋白质—能源物质之一 化学能——ATP

三、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呼吸是通过呼吸运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分为: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概念

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 CO2 和H2O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指细胞在无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过程

1C6H12O6 → 2丙酮酸 +4 [H] + 少能

② 2丙酮酸+ 6H2O → 6CO2 +20 [H]+ 少能

③ 24[H] + 6O2 → 12H2O + 大量能量

1

C6H12O6 → 2丙酮酸 + 4[H] + 少能

→ 2C3H6O3 乳酸

② 2丙酮酸 → 2C2H5OH + 2CO2 

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 + 12H2O +大量能量

C6H12O6 → 2C3H6O3 + 少量能量

 → 2C2H5OH + 2CO2 + 少能

同点

场所 ①细胞质基质②线基质③线内膜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条件  除①外,需分子氧、酶 

不需分子氧、需酶 

产物  CO2 、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合成38ATP(1161KJ)

少量、合成2ATP(61.08KJ) 

同点

联系  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四、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因素

1、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2、环境因素

(1)温度

温度以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呼吸速率。

在最低点与最适点之间,呼吸酶活性低,呼吸作用受抑制,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超过最适点,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呼吸速率则会随着温度的增高而下降。

(2)O2的浓度

植物在O2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大多数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O2浓度在0~10%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在O2浓度5%时,呼吸作用最弱;在O2浓度超过10%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有氧环境对无氧呼吸起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直至无氧呼吸完全停止在一定氧浓度范围内,有氧呼吸的强度随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呼吸强度

呼吸强度

(3)CO2浓度

从化学平衡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

(4)含水量

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强,

CO2浓度

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含水量%

五、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发现 

内容

时间 

过程

结论 

普里斯特

1771年 

蜡烛、小鼠、绿色植物实验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萨克斯 

1864年

叶片遮光实验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 

恩格尔曼 

1880年

水绵光合作用实验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释放出氧

鲁宾与卡门

1939年 

同位素标记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来自水 

2、场所双层膜 

叶绿体 基质 :

DNA,多种酶、核糖体等

基粒 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 

胡萝卜素(橙黄色)1/3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2/3 吸蓝紫光 

色素 (1/4)叶绿素A(蓝绿色)3/4 

叶绿素 吸红橙和蓝紫光

(3/4)叶绿素B(黄绿色)1/4

 

3.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光、、H2O、色素、酶

CO2、[H]、ATP、C5、酶 

时间

 短促 

 较缓慢 

场所

 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的基质 

过程

1水的光解 2H2O → 4[H] + O2 

② ATP的合成:

ADP + Pi + 光能 → ATP 

 ① CO2的固定:

CO2 + C5 → 2C3 

② C3/ CO2的还原:

 2C3 + [H] →(CH2O)

实质

光能 → 化学能,释放O2

 同化CO2,形成(CH2O) 

总式

光能

叶绿体

CO2 + H2O ——→ (CH2O)+ O2 

 

物变

 无机物CO2、H2O → 有机物(CH2O)

能变

光能 →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 光合作用的实质 

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暗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实现物质转变,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②调节大气中的O2和CO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③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注: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速率是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叶片合成有机物的速率。

影响因素包括植物自身内部的因素,如处在不同生育期等,以及多种外部因素。

(1)单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

①光照强度(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

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O2量表明此时的呼吸强度。

AB段表明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而到B点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称B点为光补偿点(植物白天的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称C点为光饱和点。

应用:

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比较低,如上图虚线所示。

间作套种时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冬季温室栽培避免高温等都与光补偿点有关。

②光照面积(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

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叶面积的饱和点。

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下。

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OC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BC段)。

应用:

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

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CO2浓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

CO2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矿质元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CO2、水和矿质元素越多,光合作用速率越快,但到A点时,即CO2、水、矿质元素达到饱和时,就不再增加了。

应用:

“正其行,通其风”,温室内充CO2,即提高CO2浓度,增加产量的方法.合理施肥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提高酶的合成速率,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③温度(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

光合作用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

一般植物在10~35℃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段(10~35℃)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以上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50℃左右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应用:

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降低温度。

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

晚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保证有机物的积累。

(2)多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

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当到Q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子,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适当提高图示中的其他因子的方法。

应用:

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也可同时适当充加CO2,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

当温度适宜时,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以提高光合速率。

总之,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增加光照强度,调节温度或增加CO2浓度来充分提高光合速率,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6、总结:

光合作用在现实生活中

①提高农作物产量: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大光合作用面积:

合理密植,改变植物种植方式:

轮作、间作、套作

②提高光合作用速度

使用温室大棚使用农家肥、化肥“正其行,通其风”大棚中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补充人工光照

7、计算

1真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细胞呼吸作用速率

CO2吸收

D

B

真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净光合作用

OAC

呼吸作用

光照强度

E

CO2释放

②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解析:

制造的就是生产的总量,其中一部分被储存起来,就是积累的,另一部分被呼吸消耗

③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

解析:

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量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外界吸收的,另一个是自身呼吸放出的,二者都被光合作用利用。

六、比较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反应场所

 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中进行)

所有生物(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反应条件

 光、色素、酶等

 酶(时刻进行) 

物质转变

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CH2O)

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H2O 

能量转变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释放有机物的能量,部分转移ATP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联系

有机物、氧气

能量、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五、化能合成作用

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

例如:

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

下图为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都是自养型生物;而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生物是异养型生物。

历届高考真题

酶与ATP

1.(新课标卷)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2.(天津卷)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D.DNA连接酶可连接DNA双链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3.(海南卷)14.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无关

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4.(上海卷)37.环境污染物多聚苯难以降解,研究发现联苯降解菌内的联苯水解酶是催化多聚联苯降解的关键酶。

(1)依据表中结果,金属离子______对该酶的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实线表示联苯水解酶催化的反应速率与酶浓度的关系,虚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增加一倍,反应速度与酶浓度的关系,能正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___。

5.(海南卷)5.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

)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B.乙C.丙D.丁

6.(全国卷)31.(10分)同学从温度为55~65"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

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注意不是步骤)

光合作用

7.(新课标卷)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8.(上海卷)23.将等量甲、乙两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8小时,测得的数据见右表。

据表分析,决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的因素是

A.植物种类

B.光的颜色 

C.温度

D.植物器官

9.(福建卷)2.右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时间单位、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9:

30~11:

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

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

B.在11:

00~12:

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

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得多

C.在17:

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O2速率相同

D.在18:

30时,玉米即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

10.(江苏卷)4.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

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11.(江苏卷)23.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

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

12.(浙江卷)1.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13.(海南卷)12.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

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D.液泡中的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14.(新课标卷)29.(9分)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

回答问题:

⑴图中物质A是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⑵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⑷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高、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海南卷)26.(8分)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一致的3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钟罩内(如下图所示),其中A不密封。

B、C密封。

B内培养皿中盛有Ba(OH)2溶液,A、C内培养皿中盛有蒸馏水,各培养皿中液体的体积相同。

该实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回答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从理论上讲,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B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____(大、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______(大、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广东卷)26.(16分)

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

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1)依图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此时段(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

(2)从图乙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以利于其较快生长。

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

(3)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第五章酶与ATPB;C;C;

(1)Mn2+

(2)金属离子与酶结合可以改变酶的空间结构;D;

D;

(1)脂肪;缓冲

(2)蛋白质(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55~65"C)设置温度,分别测量酶活性,若所测数据出现内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化用的最适温度。

否则。

扩大温度范围。

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

光合作用BDBBACDC⑴C3化合物

⑵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

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

⑶高⑷低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

(1)探究CO2浓度对幼苗生长(或光合强度)的影响

(2)小;B中的CO2被Ba(OH)2溶液吸收;大;A玻璃钟罩未密封,CO2供应充分

(1)有此时段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第一、二阶段均有[H]产生,第一、二、三阶段均有ATP生成(2分);无此时段没有光反应,而暗反应必须要由光反应提供ATP和[H],故不存在暗反应(2分);气孔关闭。

(2)干旱遮阴(3)全能性基因选择性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