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学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55775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课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八课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八课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八课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八课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课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学案及答案.docx

《第八课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学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课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学案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课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学案及答案.docx

第八课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学案及答案

第八课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学案及答案

第八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学案及答案

【目标导航】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重难点讲解】

1.民主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认识

(1)关系发展的过程:

①第一次合作(1924—1927):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结果是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②第一次对峙(1927—1937):

国民党全力围剿中共。

结果是导致十年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③第二次合作(1937—194):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日战争。

结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④第二次对峙(194—1979):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

结果是导致三年多内战,祖国至今不统一。

(2)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与国际环境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3)认识:

①国共双方斗争是必然的,只要从民族利益出发就能合作,推动革命发展;

②中共调整与国民党的关系说明,中共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方针。

合作是中共推动努力的结果,分裂是国民党独裁方针和国际反动势力干预造成的;

③国共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岸统一是历史趋势。

●典型例题1:

国共两党矛盾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A.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国际政治势力态度的影响D.国际环境的影响

●典型例题2: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处理国共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是()

A.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承认和维护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

.努力争取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D.反对和打击国民党内部的投降派

2.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次挫折

(1)基本史实:

1927年大革命失败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挫折原因:

①大革命失败原因: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主观上,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中心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

原因“左”倾错误在党内占统治地位,毛泽东等人的正确指挥思想被放弃。

(3)挽救措施:

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最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②193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从军事上、组织上纠正“左”的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两次挫折的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既要反“左”,又要防“右”。

②实践证明,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路线的正确代表,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就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中共能够战胜两次挫折的原因:

①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中共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③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典型例题3:

“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这种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一种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

他的是由于对敌人的力量估计不足,是由于对客观的困难特别是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困难有了过分的估计,是由于对自己主观的力量特别是苏区与红军的力量估计不足……”材料中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指()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

【真题再现】

1.(2010年,全国I卷,16)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的影响评论道:

“这一结

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2.(2010年,北京综,18)右图是拍摄于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

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必做达B题】

1.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

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

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南京大屠杀D.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举行

2.江苏是革命老区,江苏人民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战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

期并与江苏有关的是:

①淞沪会战;②徐州会战;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②B.②③.③④D.②③④

3.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歌能证史”,以下都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传唱甚广的歌曲,

按反映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

寒;②《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

命,齐奋斗,齐奋斗;③《解放区的天》: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④

《毕业歌》:

同学们,大家起,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

年国土的沦丧

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要依据是()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B.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D.彻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

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选做冲A题】

1.“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多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在中

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下列图片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长征B.三军挺进中原.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

2.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

“胜利到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

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

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要和平,争民主

.还我河,守土抗战D.打倒列强,除军阀

3.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中用以下一些

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4.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按先后顺

序排列应是()

①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钟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A.④①②③B.④②③①.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伐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民报ᠮ发刊词》

材料三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东西:

一是独立,一是民主。

这两东西少了一,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一面少了两,另一面却多了两。

多了两是什么东西呢?

一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个阶级的政治主张?

他们的政治主张有何共同的进步意义?

(4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什么?

提出这一目标的依据又是什么?

(4分)

 

(3)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三个阶级掀起了哪些革命运动?

结局如何?

(6分)

 

(4)从三个阶级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不同结局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专题二、三•第八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参考答案(012)

【典型例题】

题号123

答案AAB

【真题再现】

题号12

答案

【必做达B题】

题号1234

答案BAA

【选做冲A题】

题号1234

答案BBD

.答案要点:

(1)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分)共同进步性:

都体现了反封建精神。

(1分)

(2)目标:

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2分)依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分)

(3)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分)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失败。

(2分)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2分)

(4)启示: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