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55769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筑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筑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建筑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建筑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名词解释.docx

《建筑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名词解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名词解释.docx

建筑名词解释

建筑名词解释

房地产的一些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用地红线:

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征地范围的界线。

★建筑退红线距离:

是指建筑物最外边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道路红线:

是指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规划用地面积(总用地):

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项目征地范围,即用地红线内的面积,它包含了项目代征地(道路、绿化、公建…)

★建设用地面积(净用地):

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位置和界线所围合的用地之水平投影面积,不包括代征的面积。

★建筑面积:

是指住宅建筑外墙外围线测定的各层平面面积之和。

★容积率:

指建设用地内的总建筑面积为建设用地面积的倍数(不计容积率的建筑面积除外)。

反应项目空间密度。

★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基底面积。

★住宅区建设用地分类:

住宅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公建用地

★建筑基底面积:

是指建筑物首层的建筑面积。

不等同于住宅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建筑覆盖率):

建筑基底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反应项目平面密度。

★绿化用地面积:

指能够用于绿化的土地面积,不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覆土小于2米的土地。

★绿地率:

指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

指各类绿化水平投影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遮挡房屋檐高。

(南方一般在1.0-1.1,石家庄为1.5)

★人均用地:

住宅区总用地/住宅区总人口(平方米/人)

★人口密度:

住宅区人口/住宅区用地(人/公顷万人/平方公里)。

★现房:

通过竣工验收,可以交付使用,并取得房地产权证的房屋。

★期房:

习惯上把在建的、尚未完成建设、不能交付使用的房屋称为期房。

★七通一平:

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讯、排水、排污、场地平整。

★房地产证:

房地产权利人依法管理、经营、使用和处分房地产的凭证。

★五证四图二书:

《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总平面图》《立面图》《楼层平面图》《分户平面图》《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

★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

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教、科、文、体及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每户的建筑面积:

户型内的实用面积加上分摊面积。

★每户的实用面积:

户型内所有结构面积(包括墙体的面积)。

★每户的使用面积:

户型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

即实际可使用的面积。

★平面系数:

包括实用面积系数(结构面积系数)、使用面积系数、辅助面积系数等。

★户型的实用面积系数(实用率):

户型的实用面积÷户型的建筑面积。

★户型的使用面积系数(使用率):

户型的使用面积÷户型的建筑面积。

★建筑限高:

是指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的最大高度限制值。

一般地区,建筑高度,平屋顶按女儿墙高度计算;坡屋顶按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

★建筑层高:

是指建筑物每层的高度。

住宅建筑规范规定:

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

据计算,层高每增加10㎝,造价增加1%,用地增加2%。

★女儿墙:

平屋顶建筑顶部用作安全维护作用的墙体结构。

★山墙:

指未设置建筑物主要门窗的墙体(可设置高窗)。

二、建筑分类

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城市建筑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两大类。

按建筑结构的使用材料分为:

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

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为:

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

按施工方法分为:

装配式建筑、现浇式建筑和装配整体式建筑。

根据采光、防火需要确定的建筑形式:

板式建筑(有一面墙体超过40米宽度)、点式建筑(任何一面墙体的面宽都在40范围内)

三、民用建筑层数与高度的划分

★住宅建筑:

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习惯将11-12层建筑称为小高层建筑)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则为高层。

(不包括总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

★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的,不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综合性建筑,均称为超高层建筑。

四、工程相关知识

★承重墙:

为建筑物承重结构,不可拆除。

★隔墙:

只是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可以拆除以变化空间格局。

★识别承重墙与隔墙:

砖混结构均为承重墙;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细线表示的填充墙为隔墙,粗线(或黑色)表示为承重墙。

★裂缝:

分温度裂缝和结构裂缝,温度裂缝为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自然裂缝,纹路杂乱,不影响结构;结构裂缝为因结构引起的裂缝(如局部钢筋铺设不到位),影响结构使用。

★墙体厚度:

普通砖混结构承重墙为240mm,北方保温承重墙为370mm;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墙一般为150-200mm;填充墙厚度重要分布在80-150mm。

五、等高线

★绝对标高:

某一点相对于国家确定海平面的高度。

★相对标高:

某一点相对于另外一点的高度,一般建筑以室内地坪地绝对标高为相对标高的正负零值。

★等高线:

将相同标高的不同点连接在一起的一条线。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线间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等高距。

★同一种地形,等高距是相同的,等高线间距是不同的。

★一般来讲,1:

500或1:

1000比例的图纸,等高距为1米。

六、停车场

★车位大于50辆的停车场,出入口应不小于2个。

★车位大于500辆的停车场,出入口应不小于3个。

(间距不小于15m,宽度不小于7m)。

★一般停车位的尺寸为2m×5m,加上停车场的道路和回车场,一般平均每个停车位用地面积约25~30㎡。

七、居住区的规模与人口

★居住区:

3~5万人,用地规模50~100ha,公共绿地指标1.5㎡/人。

★居住小区:

7000~15000人,用地规模17~35ha,公共绿地指标1㎡/人。

★居住组团一般为300~800户,1000~3000人,公共绿地指标0.5㎡/人。

八、道路宽度

★居住区道路:

道路红线不宜小于20m。

★小区路:

路面宽5~8m;建筑红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组团路:

路面宽3~5m;建筑红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

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m。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长度超过35m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沿街的总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消防通道。

★单车道宽度不小于3.5m,双车道不小于7m,机动车与自行车混行时不宜小于4m,人行道不小于1.5m。

九、竖向交通

★七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九层以上,建筑面积超过500㎡的塔式住宅,应设两个楼梯。

★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应设消防电梯,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时,应设一台;当大于1500㎡但不大于4500㎡时,应设2台;当大于4500㎡时,应设3台。

十、小区交通出入口方位

★交通出入口方位:

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在公交车站和停车场等车流量较多的小区,其主要车行出入口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距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行人横道线(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不应小于5m,距公交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十一、户型评价

★首先看功能分区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七大分区”,即:

动静分区、公私分区、干湿分区、洁污分区、主次分区、内外分区、卫浴分区。

★其次看朝向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通风顺畅,厅、卧、厨、卫四大光明。

★交通面积是否经济便捷,户内浪费面积是否较大。

★开窗位置是否合理,是否会造成视线干扰。

★开门位置是否适合家具摆放,会不会形成私密性的干扰。

★阳台使用是否方便,面积大小合适。

★厨房是否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有没有足够的操作面,与餐厅的距离是否合适。

★卫生间的采光通风是否良好,面积是否合理,利于洁具的摆放,公共卫生间的位置是否能够方便各个房间使用,会不会对各个房间的感官有影响。

★卫生间不宜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客厅和厨房的上层,以方便防水、管道的布置。

★公用部分的走廊是否合理,楼梯和电梯是否方便每户人家使用。

★楼体的摆放是否合理利用景观,充分考虑了朝向。

★从销售的角度考虑各个户型的均衡,对销售的影响

★充分考虑风水要求。

十二、基本知识

★防震:

6级以上设计防震,普通建筑具备自然的防震功能。

★圈梁:

用于防震作用的围绕建筑物的通梁。

★建筑图尺寸单位除标高及总平面以m位单位外,其余均以mm为单位。

★常用单位的换算:

1公顷(ha)=10000㎡=15亩

1亩=666.7㎡

 

 

想买房一定要了解的—房地产专业名词解释

(二)

1、什么是期房

习惯直把在建的、尚未完成建设的、不能交付使用的房屋称为期房。

房屋全面建成包括: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及内外装修工程结束,通过竣工验收;达到“七通一平”,即上水通、下水通、排污通、配电通、气通(煤气、天然气或液化气)、电话通、道路通、场地整平。

房地产管理部门将没有取得房屋产权证的房屋统称为期房,也就是说,即使通过竣工验收,达到了“七通一平”,甚至是取得了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只要还没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手续,没取得房屋产权证,就是期房。

开发商出售期房称为预售,购房者买房时就要与开发商签订房屋预售合同。

2.什么是现房

现房指通过竣工验收,可以交付使用,并取得房屋产权证的房屋。

开发商完成房屋全部建筑工程、配套工程,使房屋具备正常使用功能,通过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划竣工验收、环卫环保验收、消防验收、取得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才能到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产权登记,取得房屋产权证。

购买现房签订的是房屋买卖合同,购房者可立即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取得房屋产权证。

3.什么是准现房和尾房

准现房是指房屋主体已基本封顶完工,小区内的楼宇及设施的大致轮廓已经初步显现,工程正处在内外墙装修和进行配套施工阶段的房屋。

但是这种房产的性质仍然属于期房,政府按照期房进行管理,必须办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才能销售。

尾房是房地产业进入散户零售时代的产物,是空置房中的一种,当商品住宅的销售量达到80%以后,一般就进入房地产项目的清盘销售阶段,此时所销售的房产,一般称为尾房。

4、如何区分板楼和塔楼

可以从楼房的平面图区分塔楼和板楼。

塔楼的平面图特点是,一层若干户,一般多于四五户共同围绕或者环绕一组公共竖向交通通道形成的楼房平面,平面的长度和宽度大致相同。

这种楼房的高度一般从12层到35层。

塔楼一般是以一梯4户到一梯12户。

板楼的平面图上,长度明显大于宽度。

板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长走廊式的,各住户靠长走廊连在一起;第二种是单元式拼接,若干个单元连在一起就拼成一个板楼。

其实我们买房时,很容易分出塔楼和板楼,简单地说,塔楼比较高、比较方;板楼比较矮、比较长。

5、高品质的板楼

高品质的板楼人部采用板式结构,让电梯与楼道位于后立面,将朝阳面让位于居室。

比较典型的是一梯两户式设计,南北朝向时,位于前面的客厅、主卧等有充足的朝阳面;东西朝向时,前后居室各有半天的朝阳面。

在房型的组织上,尽量有利于风的直线流动,常保空气新鲜。

同时还强调户与户的独立性,避免因凹凸过多、户与户之间窗户过近而导致互视,很好地保证了私密性。

具体的品质还体现在:

(1)控制面宽和进深的比例。

板楼的发展在经历了八十年代长板楼之后,近年逐步过渡到舒适度较高的纯板楼。

前者因电梯少而隔几层设置长通道有显而易见弊端,后者则是一梯两户,并保证一定的面宽,使日照充分,同时将各种功能区配置得更完善。

随着住宅的发展,一种只有两三个门洞的短板楼也开始出现,它不仅保持了纯板楼的优势,还克服了园林规划单调、布局呈兵营式排列等弊端,并在楼体上增加了开槽,形成明卫生间、明餐厅,有效地提高了舒适度。

因此,要尽可能选择进深短、面宽宽的户型。

一般来说,低层板数进深控制在14米以内,高层板楼进深则在18米以内,有些超过20米的户型。

如果不是靠板楼两侧在面采光,尽量慎选,因为过大的进深会使户内灰色空间增多,影响居住的舒适度。

面宽则根据户型大小而定,通常板楼户型多在二居室以上,二居室面宽在6米至8米,三居室面宽在10米至13米,四居室面宽在12米至15米。

(2)注意卧室和客厅的日照。

设计上要着重考虑把房间和辅助房间的位置摆放严格区分、不错杂分面,要动静分开,这一点是板楼的优势。

在户型间隔上,开门是厅或玄关,餐厅和厨房相邻并置于背阳面。

起居室和主卧室置于朝阳面。

走廊尽头是主卧室。

在朝向上,正南正北的户型布局一般是“二居室,主卧室和起居室朝南,或两个卧室朝南,起居室朝北;三居室,主卧室、一个次卧室或书房和起居室朝南,或主卧室和起居室朝南,另两个次卧室朝北,或三个卧室朝南,起居室朝北;四居室,三个卧室和起居室朝南,或两个卧室和起居室朝南,或三个卧室朝南,起居室朝北。

作为东西朝向的板楼,则以东侧为主要朝向,其他而已规律与南北朝向相同。

板楼最大的优势是户型规矩、互视小、通风、日照良好,因此尽量选择直板楼,对于U形和Z形板楼要根据日照和互视状况慎重考虑。

但是,户型种类少也是板楼的劣势。

6.高品质的塔楼

塔楼,是根据它的建筑形式而被冠名的,塔楼本身有非常大的特点:

瘦长、秀气、挺拔。

实际上,设计得好的塔楼经常是城市中的景观。

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大多数是以塔的形式出现的。

因为瘦长,所以太阳光的遮挡就小,塔楼所要求的占地面积和对绿地的遮阳面就小。

它是细细长长的一条线,而不是平平的一大片,从这个角度看,在容纳相同住户的前提下,塔楼实际上对大环境的影响是最小的。

对个人而言,其实塔楼本身也是益于健康的。

因为它有面多、层高的特点,外墙面大,所以人与阳光和自然接触的机会就多。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建筑的外墙面多,那么房子做起来就比较的活跃,就更能发挥功能作用。

相比之下,板楼面宽,而且整个建筑长,对光线的遮挡就大,因此占地就多。

从经济的角度上讲塔楼的经济性高、容积变幻无常高、这是板楼无法比拟的。

塔楼本身可以做成蝴蝶状的,分几个叉,本身利用电梯这一个交通单元,可以服务很多户,而且把造价、面积等经济问题都省下来了。

同时楼的本身分了很多叉,朝向很好,有些塔楼的塔式化。

现有这种形式的塔楼实际上已经建了不少。

以后,应该要把户数降下来,做成一梯四户,甚至更少。

有的塔楼是一梯两户,这其实是板楼的缩版,叫做“短板”,这种“短板”应该说是品质最好的。

它是板楼但同时具备塔楼的特点,可以向高层发展。

“板中有塔,塔中有板”,这种做法是现在非常好的发展趋向。

当然塔楼之间的间距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地方规定楼之间的宽度比是1:

1,做30米的楼,必须有30米的空隔,这对通风、日照都有好处,对城市面貌也有好处。

6、住宅的开间

在住宅设计中,住宅的宽度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皮到另一面墙皮之间的实际距离。

因为是就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称为开间。

根据有关规定,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

2.1米、2.4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

但就我国目前大量建造的砖混住宅来说,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米。

规定较小的开间尺度,可有效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

7.住宅的进深

住宅的长度和进深,在建筑学中是指一间独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筑从前一墙皮到后一墙皮之间的实际长度。

根据有关规定,住宅的进深常采用下列参数:

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1米、5.4米、5.7米、6.0米。

为了保证住宅具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从理论上讲,住宅的进深不宜过大。

在住宅的高度(层高)和宽度(开间)确定的前提下,设计的住宅进深过大,就使住房成狭长型,距离门窗较远的室内空间自然光线不足;如果人为地将狭长空间分隔,则分隔出的一部分房间就成为无自然光的黑房间。

黑房间当然不适于人们居住,补救的措施之一是将黑房间用于次要的生活区,如储藏室、走道等,用人工照明来弥补自然光的不足;另一措施是在住宅内部建造内天井,将光线不足的房间布置于内天井四周,通过天井来解决采光、通风不足的问题。

但内天井住宅也存在厨房串味、传声、干扰大、低层采光不足的问题。

8住宅的层高

层高是指下层地板表面或楼板表面到上层楼板表面之间的距离。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规定,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层高采用下列参数:

2.6米、2.7米、2.8米。

住宅的层高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相同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之下都是有差异的。

例如,我国传统的民居都造得比较高大,古代将相官邸或皇宫更是以不同的高度来区分等级的高低。

而一些地震频繁、多火山的国家或地区,为抵御灾害,往往层高较低。

我国出于对降低成本、节约建材、节约土地等经济指标的考虑,强调把住宅高度控制在2.8米左右。

据测,层高每降低0.1米,造价就降低1%左右。

一般来说,层高设计规律是层数越少,层高可相应提高;层数越多,层高可相应压缩。

9住宅的净高

净高是指下层地板表面或楼板上表面到上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层高和净高的关系可用公式“净高=层高-楼板厚度”来表示,即层高和楼板厚度的差叫做净高。

10.小区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小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规划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设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化面积、建筑物构筑所占面积、运动场所等。

小区的建筑面积是指住宅建筑外墙外围线测定的各层水平面积之和。

它是用于反映小区建设规模的重要经济指标,计算时应依据建筑平面图,按国家现行统一规定量算。

11.建筑容积率和建筑覆盖率(建筑密度)

建筑容积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之比,附属建筑物也计算在内,但注明不计算面积的附属物建设物除外。

建筑覆盖率又称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与总面积的之比,除特别注明外,计算时一般包括附属建设物。

以上所提到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设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

12、绿化率与绿地率的区别

其实,绿化与绿地,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对“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上。

房地产商通常在广告中使用绿化率一词,根据园林专家所言,是一个不准确、不规范的用词。

在国家关于园林绿化的用语中,准确的应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两种叫法。

绿地率是指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在计算时,要求距建筑外土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

此外,还有几种情况也属不能计入绿地率的绿化面积,如地下车库、化粪池,这些设施的地表覆土一般达不到3米的深度,也就是说在上面种植的大型乔木成活率较低,所以计算绿地率时不能计入。

绿化覆盖率是指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小区用地的比率。

树的影子、露天停车场可以中间种草的方砖都可算入绿化覆盖率,所以绿化覆盖率有时能做到60%以上。

购房人要注意房地产商在销售楼盘时宣传的绿化率实际不少是绿化覆盖率。

所以,我们平常叫惯了的绿化率专业术语应称作“绿地率”,它和开发商一般许诺的“绿化率”有很大区别,开发商常说的其实是“绿化覆盖率”。

而且,国家对绿地率的要求非常严格。

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法规都可以知道,长草的地方并不一定都能算作绿地,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即使是级别最低的零散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也要求宽度不少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

该用地范围内绿化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0%(含水面),至少要有1/3的绿地面积要能常年受到直接日照,并要增设部分休闲娱乐设施。

而宅宅旁绿地等庭院绿化的用地面积,在设计计算时,也要求距建筑外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

根据有关规定,凡符合规划标准的新建居住区,居住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且要保证居住区内人均2平方米,居住小区人均1平方米的规模。

绿化覆盖率则不然,相对而言比较宽泛,大致长草的地方都可以算作绿化,所以绿化覆盖率一般要比绿地率高一些。

计算绿化覆盖率所指的绿地,简单地说,就是只要有块草皮就可以计入,所以绿化覆盖率有时能做到60%以上。

13.为何国有土地使用证上编号会有不同

如果开发商提供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上面的编号与所签合同里的土地编号不一样,这有可能不是同一份土地使用证,应该查看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具体使用范围和土地使用出让合同。

14.房屋的使用率与实用率

住宅套内净面积即使面积与住宅面积的比为使用率,一般高层楼在72%~75%之间,板楼在78%~80%之间;而实用率是套内建筑面积与住宅面积的比,大于使用率,因此,往往有开发商用实用率来吸引买房人。

房屋使用率是指房屋的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的例,是衡量物业使用效率的重要标准。

目前物业市场上出售的房屋大多以建筑面积表示,但对客户来说最具有实际使用意义的是使用面积。

二者在数值上差距越大使用率越低,效用也越低。

在使用率计算方法的选择上,有些发展商采用轴线面积法。

这种方法是以房间内外墙的中线为边界计算使用面积,这样计算出来的使用面积包括了外墙的一半面积和全部内墙所占的面积,数值上显得较高,不能完全反映房产实际的使用面积情况。

比较确切的计算方法是在建筑面积的基础上减法外墙和内墙所占的面积后得出的使用面积,这咱方法计算出来的作用面积也形象地称为“地毯面积”。

它反映了一个物业的真实使用率,这种计算方法是对客户负责任的方法。

从一般情况来看,高层塔楼的真实使用率方面较多层住宅略低,主要是因为高层要求有防火楼梯,电梯间面积也较大,一梯多户设计也加大了通道的面积,每户平均分摊的面积也多。

而多层住宅基本不存在上述问题,即便有些多层住宅有电梯,其电梯间面积也小于高层,如果采用电梯外挂等新型设计布局其使用率还可进一步提高。

此外,建筑面积还包括各单元应分摊的配套用房共用建筑面积,如锅炉房、配电室、高压水泵房等。

15商品房销售面积

商品房按“套”或“单元”出售,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即为购买房者所购买的套内或单元内建筑面积(以下简称内建筑面积)与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之和。

销售者销售商品房,必须明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并注明该商品房的套内建筑面积及应当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标注单位应当为平方米。

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与实际面积之差不得超过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商品房销售面积测量与计算》规定的商品房面积测量限差。

按套或者单元销售的商品房,各套或者各单元销售面积之和不得大于整幢商品房的实际总面积。

16.套内建筑面积

商品房的套内建筑面积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