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55711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海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航海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航海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航海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航海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航海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展.docx

《航海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海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航海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展.docx

航海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展

 

航海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展

 

蔡畅

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旅游管理101

201010732012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世界航海史的发展脉络与历程,及其在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时间涉及古代世界、中世纪、文艺复兴、二战以后截点。

古代世界在初始航海阶段一直局限于东部地中海区域。

苏美尔人、埃及人、克里特人、腓尼基人,希腊人相继成为上古时期世界最著名的航海民族。

公元7世纪-9世纪,阿拉伯人、中国人和维京人相继兴起于海上。

中国人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东西方的海上交通。

阿拉伯人则成为东西方海上交通的中介。

维京人在欧洲中世纪最黑暗的年代崛起。

随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和15-16世纪人类的海上探险活动,导致了地球大发现。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称霸海上时间最长。

直到美国兴起,其日不没国的地位才逐渐衰落。

 

关键字:

航海海运历史世界

 

在14世纪以前,古代世界在初始航海阶段一直局限于东部地中海区域。

苏美尔人、埃及人、克里特人、腓尼基人、维京人、阿拉伯人,希腊人相继成为上古时期世界最著名的航海民族,他们在地中海区域从事活跃的海上贸易。

为了争霸地中海,海上战争不断,特别是腓尼基人在远程航海中学会了观察星座确定船位的方法。

 

远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埃及在地中海与克里特岛间就有贸易活动。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人便驾驶帆桨船沿地中海的亚细亚东岸行进,从西奈半岛运回砂岩、铜矿石,从黎巴嫩、叙利亚运回橄榄油和贵重的雪松。

尼罗河是埃及人第一条发展起水上航行的大河。

古埃及只有极少的道路。

每年的洪水把路都冲没了,最便利的出门方式是沿着尼罗河航行,因此古埃及的造船业十分发达。

他们的商船常航行到红海和地中海东部的港口,沿尼罗河乘船可直下努比利,那里有丰富的金矿、铜、紫晶和大量的牛。

在埃及哈兹谢普鲁特皇后执政期间,大约公元前1490年曾有一支埃及海上贸易船队出红海到靠近亚丁湾的东非索马里沿岸旁特开展贸易活动。

在旁特满载埃及所需的黑檀木、泻药、象牙、金子和其它珠宝等商品而归,有关当时埃及航海贸易的盛况由此可见其一斑。

腓尼基人是上古世界最著名的航海民族,他们是迦南人的后裔,生活在地中海的东端。

从公元前1200年,他们成为古代世界最成功的航海贸易商人,由于海上贸易的兴盛,在东部地中海相继发展了推罗、西顿及拜布洛斯等港市。

腓尼基人曾用一种骨螺的贝制造出昂贵的紫色染料,腓尼基的名字来源于希腊词语,即“紫色之人”。

腓尼基盛产雪松木,是良好的造船材料,腓尼基人都是航海能手,不少商人拥有自己的商船,在整个地中海乃至更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腓尼基的贸易商船。

船商常用本国制造的象牙雕刻、漂亮的玻璃瓶和玻璃珠分别从塞普路斯换回铜、从非洲换回盐等诸多生活必需品。

腓尼基人在他们的鼎盛时期,甚至远航至英格兰南部的康沃尔地界内开采并贸易锡矿!

公元前七世纪末,埃及法老尼科二世雇佣腓尼基人探险家,进行了一次环绕非洲的探险航行,并取得了成功!

公元7世纪-9世纪,阿拉伯人、中国人和维京人相继兴起于海上。

中国人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东西方的海上交通,架起了一座桥梁,并造就了明初郑和下西洋的千古绝唱。

阿拉伯人则成为东西方海上交通的中介,中国的四大发明也通过海道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维京人在欧洲中世纪最黑暗的年代崛起,他们的海上探险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并发现了格陵兰等未知陆地,开人类远程海上探险的先例。

 

维京人,亦即北欧人,又被罗马人称为诺曼人。

“维京”的意思是侵略峡湾临近国家的人。

有些史学家也称作“海盗”。

维京人在4~8世纪,以劫掠作为主要的航海活动。

在北欧民族于8~11世纪这300多年创造的“维京文明”的时间里,他们足迹遍及北极、西欧、北美,向东沿第聂伯河进入俄罗斯到达里海,向南进入地中海,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开创了人类远程海上探险的先例。

维京人建造了桨帆并用狭长型船只航行于北欧海域,这类船通称维京长船。

在维京时代,北欧人特别是挪威人改进了他们的造船技术,通过若干世纪的努力,把维京船的造船技术发展到了较高水平。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随着阿拉伯帝国击败拜占庭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称霸中东,他们就完全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

阿拉伯人重视商业和航海,他们在中世纪起到了联结东西方贸易的桥梁作用。

阿拉伯商人和船队西到西班牙、北非,东到东非、印度、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远到中国和日本。

阿拉伯人巧妙地创制了一种用纤维和油脂混合物填塞船壳板缝的办法,保证其不浸水,以便作远洋航行,著名阿拉伯航海家辛巴达就是乘坐这类缝合木船远航探险到了中国。

自15世纪到18世纪末,人类进入了史称“大航海时代”的时期。

大航海时代,又被称作地理大发现。

在这些著名的航海家中,有中国的郑和、葡萄牙亨利王子,哥伦布、达·伽玛,麦哲伦及后起的库克船长等。

由哥伦布所发现的美洲新大陆,促进了人类对世界范围的认识,导致地狭的欧洲向外扩张的强烈欲望,欧洲人开始进入东方,打破了以往由中国人占主导地位的亚洲地中海的海上贸易,进行肆无忌惮的殖民活动。

为了瓜分世界,经历了近5-6个世纪的海上争霸,建立自己海军舰队,分别经历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称霸的时期。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称霸海上时间最长。

15世纪,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还仅限于欧洲、地中海、北非海岸、中东、印度、中国和日本。

尽管对于中国和日本认识的唯一依据只是一本《马克·波罗游记》,但对于“黄金之国”的说法,欧洲人海事深信不疑的。

但这些令西欧人垂涎的商品的交易权却是控制在异教徒穆斯林的手中。

所有东亚的商品从海路或丝绸之路运到东地中海,再由控制地中海贸易权的意大利转卖到西南欧各国。

因此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商人非常渴望能和东亚地区直接贸易,但奥斯曼帝国的存在,使直接贸易的唯一途径只有开拓一条去往东亚的新航线。

为打破意大利对东方市场和海上航路的垄断,欧洲人竭力开辟新的海上航路。

最先探寻通往印度新航路的是葡萄牙人。

1416年,亨利亲王创立的航海学校,推动了航海探险活动的开展。

1488年,迪亚斯沿非洲西岸航行,最先发现好望角,并绕过非洲南端进入印度洋。

1497年达伽马沿迪亚斯航线继续东进,经非洲东海岸,于1498年到达因素,开辟了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航线。

当葡萄牙人沿非洲海岸向印度探航时,西班牙航海家却朝另一方向开辟新航路。

意大利出生的哥伦布受雇于西班牙,从1492年开始至1504年曾4次西航,到达了美洲。

但哥伦布误认为所到之处是目的地印度。

他发现新大陆的消息大大刺激了欧洲人航海探险的热情。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在西班牙政府资助下,率领船队作首次环球航行。

他们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于次年经南美洲南端的海鲜(后被称为麦哲伦海峡),驶入浩瀚无际的太平洋。

1521年3月,麦哲伦去世后,其副手继续航行,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一次证实了地圆说。

16世纪,荷兰巴伦支为探寻一条由北方通向东方的航线,曾在北冰洋地区作了三次航行。

17世纪初,英国哈德逊曾屡次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中国的航路。

詹姆斯·库克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之一,他在1768年后的10年中曾4次跨越大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南大洋航行。

在这期间,至少有两次穿越南极圈,创下了人类南进的新纪录。

1778年1月,库克船长在第三次航行中发现了夏威夷,1779年2月,他在夏威夷岛被当地人打死,使充满惊险的传奇一生就此止步。

库克船长所乘坐的“奋进”号是第一艘到达新西兰的英国船只;1770年,“奋进”号进入澳大利亚,库克也因此被称为现代澳洲之父。

葡萄牙和西班牙积极探索新航路,也先于其他国家开始了对亚、非和美洲的殖民掠夺。

两国把所到之处都宣布为本国领土,自然会发生冲突。

为了调节葡西两国的殖民冲突,在教皇调节下,两国于1494年签订了瓜分世界的《托尔德西里亚条约》,西班牙获得了西印度群岛和新大陆,葡萄牙则确立了在印度、东亚和非洲广大地区的统治权(包括巴西)。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瓜分殖民地。

1517年,葡萄牙人开始与中国通商;1553年,他们借口上岸晒货,入居澳门;1557年起,设官府、修炮台、窃取澳门作为殖民据点。

1543年,葡萄牙殖民者到达日本,不久在九州设立商站。

葡萄牙开辟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亚洲、非洲和美洲许多国家,从此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对象。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殖民掠夺的总先锋,而后起的荷兰、法国、英国等,利用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挤掉西班牙和葡萄牙,继续在亚、非、美洲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

英荷战争以后,欧洲殖民大国就剩下英法两国了。

英国于英荷战争后,取得了荷兰的大量贸易权,在海上取得了优势,变成了世界上的商业和海军强国,开始把它的殖民触角伸向法国的殖民地。

法国则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一个新兴的海洋国家,1689年,法国舰队数量相当于英国和荷兰舰队的总和,同时,法国殖民势力也在迅速扩大。

在北美,法国占领了加拿大及路易斯安娜;在亚洲,法国占领了印度南部。

于是,英法德殖民利益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英、法为争夺海上霸权进行了一百多年的曲折斗争,主要经历了英格兰王位继承战争、三十年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等,战争的结果,均以英国胜利而告终,于是,英国殖民地大为增加,并巩固了在印度的统治地位。

1768年,英国人库克考察了澳大利亚东岸和新西兰,英国随即向该地移民。

后来英国开始对中国下手,在两次“鸦片战争”后,不仅要中国赔款,还强迫开辟通商口岸,要去了香港。

再后来英国人又把势力范围扩充到了非洲等地。

到20世纪初,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其中英国所占份额最大。

到1914年,英国领地达3350万平方千米,人口3.9亿人,相当于英国本土土地的137倍多、人口的8倍多。

由此,英国成为了真正的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

18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近250年来,英国一直是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直到二战之后,美国兴起,其日不没国的地位才逐渐衰落。

 

19世纪,海上运输有了很大发展,1807年诞生了第一艘蒸汽船,给古老的海运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资本主义国家的早期工业大多沿通航水道设厂,使得当时水运的发展对工业布局有着很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地理条件的限制,加上海运运量大、成本低,国际贸易量的2/3是通过海上运输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逐步向一体化过度,国际间的客货交流在数量上不断增加。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海运量在货运总量中约占82%,按货运周转量计算则占9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海上运输日益趋向于快速化和自动化,相应地航海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奥米加导航系统的应用 60年代初出现奥米加导航系统,1966年开始建台,全球范围内只设8个发射台,便能供给航海船舶在任何海域、任何时间、任何气象条件下,选择有利的配对台组获取双曲线信号以测定位置。

接收机内装有微处理机,可以自动给出测点的经度和纬度。

  奥米加系统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覆盖任何地区,甚至一定深度的水下。

航行中的船不论在哪个海域和什么时间,只要有一台奥米加接收机,都能可靠定位。

但由于电离层的突然波动,雨滴静电的干扰,天电效应等等,奥米加信号的接收受到干扰,从而影响这一系统定位的准确度。

  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地面无线电导航系统,在技术上总会受到这种或那种条件的限制,所以当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后,人们就渴望卫星能给导航系统打开一个新局面。

在先后发表的多种卫星导航方法中,惟一被采用的是美国海军宇宙航空学小组研制成的“海军导航卫星系统”。

这个系统于1960年在伊斯坦布尔讨论会上第一次公布。

1964年卫星进入轨道运行,1967年开放作为民用,至今仍在运行。

卫星经过上空时,船舶接收机收到卫星的信号,比较卫星发射的频率和接收的频率,以及卫星的轨道数据,经过机内微处理机的计算,就能在接收机的面板上显示出船舶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海军导航卫星系统的卫星轨道高度只有1000多公里,使得它的覆盖区域受到限制,尽管这个系统有6颗卫星按一定轨道分布在天空运行,中纬度地区也还得在每隔90分钟才能获得一次定位的机会。

接收机定位的准确度,一般都可在0.15公里的圆内,只有当卫星经过上空时,它的仰角大于80或小于10的情况是例外。

  航行中的船舶利用海军导航卫星系统要隔90分钟才能获得一次测定位置的机会,这是不能充分满足航海定位要求的。

现在正在发展一种称作“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导航系统,它由18颗同步地球卫星组成,轨道高度在2万公里以上。

这样就使得地面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有4颗卫星供连续定位选择。

  全球定位系统从1977年开始进行试验,美国海军和空军联合先送入天空6颗卫星,以后陆续增添到18颗卫星,开放供航海、航空和航天使用。

这样,全球定位就将提供一个真正是全球范围的、连续的、全天候的导航系统,它的定位准确度可在10米以内。

  卫星导航系统能保证有很高的定位准确度,然而被动式的海军导航卫星系统所提供的准确度对商船并不具有很大意义。

商船由于它的营运性质,对主动式的卫星导航更感兴趣。

目前在试验的“海事卫星通信导航系统”就是一种既可导航,又可通信的系统。

它的优点在于导航的同时,主管部门可与船舶保持不断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船舶动态,对船舶的运行作更有效的调度。

  自动标绘雷达的应用 自动标绘雷达是60年代至70年代初出现的对船舶避碰有很大作用的导航设备。

在此之前,航海者要对通过雷达观测获得的信息进行标绘作业,量取与会遇船的最近会遇距离(CPA)以判断与会遇船有无碰撞危险和决定应否采取相应的避让操纵。

自动标绘雷达问世后,标绘和判断完全可由装置在雷达内的微处理机运算,并在荧光屏上显示。

如果有可能发生碰撞危险,装置会自动地以图像和音响发出警报,并进行模拟避让,以确定可采用的最佳避让措施。

由于自动标绘雷达对保证航行安全有重要作用,国际海事组织规定1984年9月1日以后建造的10000总吨以上的船舶,都应装配自动标绘雷达。

  航海自动化的发展 70年代在微处理机在船舶上应用的基础上发展出自适应自动操舵仪。

当船舶的载货和航速发生变化或外界条件(气象、海浪)发生变化引起船舶操纵性能变化时,这一装置能感测到这些变化而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保持最佳的操舵状态。

航海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后,各种航法计算实现了自动化;船舶定位实现了自动化;船舶的机舱管理、驾驶操纵也实现了自动化。

集合这些自动化系统就能构成船舶驾驶自动化的综合导航系统。

但目前这个系统有许多环节尚需人工操作,仍属半自动的性质。

近期研制的综合导航系统不仅对会遇船舶,而且对岛屿、礁石等障碍物也可自动避碰,还可贮存全部海图资料、航行通告、气象海浪等有关信息,从而能完成航线选择过程的自动化。

两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科技前进的步伐,材料、机械、电气、电子、控制、信息技术等逐步应用于航海,构成了近代和现代航海科学技术。

航海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航海从技艺逐步发展成为科学技术,从帆船时代进入到了机动船时代,从地文航海和天文航海时代进入到了电子航海时代。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已经成为了人类第二大生存和发展空间。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这是英国航海探险家雷利的名言。

世界各国未来的竞争将在海洋上展开,国际贸易和大宗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也只能是海洋。

回顾世界航海史的发展历程,向人们深刻地提示造船业的兴衰维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中国曾经也是一个伟大的海洋强国,但是近几百年来,中国封建王朝执行海禁政策,放弃海洋,导致国门洞开,外人入侵,竟然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中英鸦片战争、中法甲申海战、中日甲午战争导致割地赔款,福建海军和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这是十分惨痛的历史教训。

可见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其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达程度就是最好的晴雨表。

 

参考文献

1.《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2.《无畏的探索者——航海家哥伦布》——四川人民出版社

3.《帆船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

5.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