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吴丽职业教育中常用教学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53137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吴丽职业教育中常用教学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9吴丽职业教育中常用教学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9吴丽职业教育中常用教学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19吴丽职业教育中常用教学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19吴丽职业教育中常用教学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吴丽职业教育中常用教学方法.docx

《19吴丽职业教育中常用教学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吴丽职业教育中常用教学方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吴丽职业教育中常用教学方法.docx

19吴丽职业教育中常用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中常用教学方法简介

方法一项目教学法

以行动导向的专业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创制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十分盛行的一种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认为:

知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建构获得;学习是信息与知识、技能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长进;教育是满足长进需要的有意识、有系统、有组织的持续交流活动。

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含义是:

高职制定、指导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与计划,组织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实施计划,进行自主学习、践行、操作,以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的几个教学环节:

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项目任务项目教学法整个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中心,围绕达成项目的完成来组织教学过程,因此精心准备和策划设计恰当的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所以在确定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所选项目应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在设计项目时,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力求使大纲中的知识点融合到各个项目中去,学生通过操作项目后,可以概括性地了解所学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胜任这些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2)项目的难易程度应适宜。

确定项目时,既要考虑教师的自身能力,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的项目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项目,也是学生乐意去做的项目。

一般,项目的确定有两种基本方式:

低年级时,由教师确定;高年级学生,通过市场调查自己确定。

(3)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在德国的职业学校,项目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载体,它来自于企业的真实课题。

2.项目教学准备期项目教学准备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两大方面。

(1)教师的准备:

项目教学法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过程更复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之前,教师应精心进行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应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大量的资料,收集相关的知识及案例,了解所选企业相关情形和背景状况;接着制定好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活动评价表等指导性的资料;最后要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大会,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

(2)学生的准备: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提前阅读相关教材,准备一定相关知识,注意预习相关课程,获取相关企业资料,为进入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项目实施阶段第一步就是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是项目开发小组。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各方面不同的特点如年龄、性别、个性、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和语言能力等等,把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促使来自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建立相互信任、了解和欣赏。

组员人数要适中,一般每个小组确定6-8个成员,每个小组由其成员推选一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本小组的开发计划以及负责本组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监督实施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第二步是按计划完成项目。

这一阶段以学生的自学和相互协作为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此时学生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并站在角色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去分析决策,体验工作的艰辛,激发个人潜能和创新能力。

同学相互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矫正错误,共同探索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

每个模块完成后,教师必须根据实验项目的要点对学生完成的模块项目进行阶段考核,并及时评价,一方面对于考核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应该对全班同学做出解释,督促学生改进;另一方面应适时对表现突出的项目小组进行表扬,进一步巩固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阶段性评价总结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针对教师的提示,进一步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完善操作技巧,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

4.项目成果的提交与评价当整个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总评,总评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

评价还应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将项目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有机结合。

(三)项目教学法的要求

1.要降低教学难度项目教学重点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不要过多的追求复杂的公式推导,理论计算,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去安排教学内容。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一次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难度不宜过大,要边做边学,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手上做到的结合起来,头脑里就会有东西,就会思考,就会出现问题,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他的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能力就会得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要求了。

2.要开发项目教材各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开发项目教材。

在德国的职业学校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要求老师要根据授课内容选用具体项目,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从德国Gro-Gerau职业学校的情况来看,这里的老师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他们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一页一页的讲义或工作页。

3.要理顺行动回路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在一个又一个的行动回路中实现的,从一个具体项目的报告、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又到下一个具体项目,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

4.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教学质量的法宝,但这样的教学法对教师要求非常高。

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能够寻找到适合的,用于教学的项目,能涵盖学习领域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

在备课时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使学生的行为能够在教师的控制之下。

备课要进行针对性项目备课,教师除进行备教材、备学生外,还要备项目、定计划。

(1)备项目就是确定项目:

进行职业市场调查与可行性分析。

项目可大可小但一定要有实际意义,它可以是一项作品、一个产品、一项工程、一台节目、一桌菜肴、一门课程等。

(2)定计划就是制定项目教学计划,包括项目的题目与目标、任务的内容与要求、设备场景、工具材料与信息资料、科学分组与完成时间。

制定目标要与高职培养目标一致,以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提高素质为目的。

方法二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有不同的翻译法,如:

活动导向、行动导向、实践导向等,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职业教学方法。

该方法由英国的瑞恩斯(ReginadRevans)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行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对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义,将“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改为“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

”“学习”是指个人在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方面的任何进步与提高。

“交流”是涉及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信息(包括消息、思想、知识、策略等)转移关系。

因此,教育不再局限于单向的传递,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

行为导向法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行为实践对学习的指导,寻求学习的最佳效果。

而它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行为表现为标志。

一、行为导向教学的12个特点:

1.行为导向教学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教学设计的理念。

它在符合制度层面和组织层面的条件下,为设计的可行性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

2.学习者作为行动个体,是教学的中心。

从广义上讲,学习者个人决定了教学过程,主动组织这一过程并进行反思。

3.教学过程主要是自我定义的。

教师改变以前的主导地位,他们的责任是激发学习的行动。

4.行为导向教学理论的特征之一是自我控制学习。

5.基于行动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不断的开发学习条件。

6.行为导向教学的目标是提高职业行动能力,就是对个体行为能力的培养。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提高能力为目标,重点是提高关键能力,从关键能力的组成元素上讲,它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成分等;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关键能力可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三部分。

(1)社会能力指工作中和学习中的积极性、独立性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也是指个人所具备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沟通、与人合作、乐于助人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组织表达、勇于承担责任和社会参与的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要求学生:

在团队活动及社会的交往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技术的训练培养表达能力;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社会能力。

(2)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方法能力指制订工作计划、协调计划、对自己工作成果的评价以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行制定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在评估工作结果等活动中形成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3)个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行为导向教学让学生:

在研究型的学习中培养独立性,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自信心、自尊心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在社会活动中使自身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

个性能力--人们把它称为“人格”或“人性”能力。

这说明,以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

7.学习者的行为包括两个层面:

有组织的学习过程中的行动;在工作生活和个人生活中非组织性的学习过程中的行动。

8.教学过程的目标应该定在发展认知、情感和精神层面。

个体和集体的教学活动互为补充。

学习目标要尽可能的具体和可以被感知。

9.学习过程的设计应该以人类行为(完整的行动)的基本结构为导向。

10、这个理念是根据内在逻辑而产生的,因此它并不以学科结构为导向,而是跨学科的。

11.案例化学习代替了肤浅的结构化的知识学习。

12.形成了一个积极的制度环境和组织环境,它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其能够更灵活地工作。

二、行为导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行为导向意味着:

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取决于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质上创造出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的仿真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

行动教学法提倡提问和反思,以促进学生更深入的分析问题,检验先前提出的假设,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源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再学习得到深入的思考,学习者分享彼此的经验,最终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经验共享的方式,不仅能够得到创新的方案,而且可以帮助个人和集体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1.行为导向教学的经典方法:

(1)模拟教学法(Simulationsmethode)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技术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工厂中进行。

经济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公司中进行。

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且成本较低。

(2)案例教学法(Fallstudiensmethode)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

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3)项目教学法(Projektmethode)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

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

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4)角色扮演法(Rolenspielmethode)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中心,后者则以“事件”或与人有关的“事实”为纽带。

2.行为导向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

(1)大脑风暴法;

(2)张贴板教学法;(3)引导课文教学法;(4)未来设计法(畅想法、末来工厂法);(5)实验教学法;(6)探究学习法;(7)项目迁移教学法;(8)卡片展示教学法;(9)知识竞赛教学法;(10)自学指导教学法;(11)听说引导教学法;(12)畅想落实教学法;(13)谈话教学法;(14)四阶段教学法;(15)六阶段教学法等等。

方法三案例教学法

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

所谓案例,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一种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理解,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思考和行动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是模拟真实问题,让学员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所追求的不是要求学员找到唯一正确的解决问题答案,而是依据学员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增强消化和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员不仅能从讨论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上的益处,而且能从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学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2.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案例的素材取之于实践,有真实的细节。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使学员有机会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决策者或解决问题的地位,认真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教学案例一定要真实可信。

3.强调全员参与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中教学的主体应是全体学员,教师的责任是选择组织好案例,组织和指导好课堂讨论,让全体学员都参与进来,在案例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中,对案例所提问题进行讨论、争辩,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促使学员刨根问底地找到最佳决策。

因而,它强调全体学员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思维,强调主动学习。

4.案例答案的多元化和最佳化案例为全体学员提供了同样的情景和信息,从同一起点出发,人们会提出不同见解,它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

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会有多种解决的方案,有时也可以从多种方案的比较鉴别中寻找出最为合适的答案(即最佳化)。

当问题较为复杂时,也可能会一下子找不出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员一步步思考、探索,直到能看出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为止。

这种多元化和最佳化答案选择,可开拓学员思路,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几个教学环节

1.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许多问题。

因此,要搞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舍得下功夫,做好充分扎实的课前准备,灵活地运用教学技巧来组织引导好案例教学。

2.明确教学目标。

即学员通过案例学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及对学员进行测验的手段和标准。

教学目标可分解,既要清楚通过案例解决管理领域内什么层次上的什么问题,又要明确体现出学员解决问题时所显现的能力水平;既要考虑到学员学习能力、态度的改变,又要考虑学员的条件和状况。

3.选择好教学案例。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

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要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

所选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得了的案例,学员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

教师能否把握案例取决于教师对案例涉及的环境背景是否了解,对案例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否掌握,对案例涉及的问题是否有相应的解决处理经验(包括直接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

而学员能否接受和认同案例,主要看案例所描述的是否为其身边或可能发生的事情;所提问题是否为其经常遇到或可能遇到的管理问题;以及通过案例学习是否可以解决学员思想和工作上的问题,提高其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基于这些,选择案例时,要慎选外国案例。

4.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一是需要学员内在的学习动力;二是需要学员外在的学习激励。

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中要坚持以鼓励为主,调动积极因素,保持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坚持集体参与原则,鼓励学员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和主张对事不对人的交流方式;坚持以学员为主,即以学员学习需求为主,在课堂策略上采取使学习者经验共享的方式,营造一个氛围,让知道者告诉不知道者,让不同经验得到交流、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充分分享来源丰富的各种信息,尊重和发挥学员的学习风格、使学员真正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5.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环节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言,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消化提升。

第一个环节是一个基础环节,这个基础不打牢,就可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第二个环节是集中集体智慧阶段,必须充分展开,避免走过场。

第三个环节通常可由教师为主持,事先指定好中心发言人,以保证讨论效果,全班交流是课堂教学高潮,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员经验与知识共享过程,需要教师和学员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个环节通常先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

教师总结可引而不发,留给学员进一步思考的余地,通过总结,帮助学员思考问题。

如:

从案例教学法的内容和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

是否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到了这一步,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案例选择的方法

上好案例教学课,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

案例的选择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思考:

1.是否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耐心倾听学生的独立见解;

2.是否善于欣赏学生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竭力避免引起学生害怕的压力;

3.是否大力启发鼓励学生探索和选择新途径处理问题,不满足于停留在已经明了的问题上;

4.是否成功地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将传授的新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对新知的获取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

5.是否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体悟到任何概念、公式、定律等科学的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

学习、认知是为了应用,只有在学中用、用中学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更有意义;

6.是否把“置疑”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敢于向教师、书本甚至权威挑战性地“置疑”;

7.是否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断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引起新的追求的自我激励机制;

8.是否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9.案例中还应设计对学生提出的新奇问题有较强的应变策略和处理能力的内容;

10.案例设计中还应考虑是否有给出概念、引起学生思维和让学生在案例中寻找新途径拓展概念以及重组新的概念的可能。

因此,案例教学方式设计要求:

A、营造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设计;B、创设问题情境,揭示“关键词”激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积极思维的设计;C尽量把时间让给学生,教师引而不发,导而不牵、强而不迫,鼓励学生更多地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设计;D、教师教会学生自己归纳、概括有的信息,经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总结出概念和探索新的概念的能力的设计。

四、案例教学法的要求

1.注重方向性。

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

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

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应、少用。

2.注重时效性。

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有新鲜感。

3.注重趣味性。

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

4.注意精确性。

选用的案例与课堂内容不能牵强附会。

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

要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知识、经验和技巧,并需要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

这就需要课时安排上兼顾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并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

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模拟仿真的审计环境,案例教学的效果更佳。

5.注重本地性。

引用的安全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

6.在案例教学中选用案例不能越多越好。

案例教学是用案例来创设情境,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质疑。

在课堂上,教师以文本材料或多媒体手段等方式把案例提供给学生,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如果教师所用的案例过多,喧宾夺主,将大量课堂时间用于图片欣赏或事例讲述,占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使用案例过多,还会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主次不分,分散学习注意力。

本来,案例教学法重在通过案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意识。

过多的案例材料只会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刺激不断变换的图片和文本资料让学生应接不暇,哪里还有精力去探究思索呢?

自我调控能力差的学生,甚至转移了学习方向,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案例本身之上,不能促成案例与解决问题的迁移。

这显然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本意。

方法四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其哲学心理学的依据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被每个学科广泛的使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1.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

2.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

3.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地给以点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个教学环节任务教学的三个环节: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环(taskcycle):

(1)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2)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3)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3.后任务(post—task):

学生的任务完成以后,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的问题,要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

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真正的把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和熟练应用为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