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506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9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x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x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选择题

1.生产用菌种的来源主要是()

①自然环境②收集菌株筛选③购置生产用菌种④培养基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和谷氨酸棒状杆菌异化作用的类型依次是()

①需氧型②厌氧型③兼性厌氧型

A.①②①③B.③②①①

C.③②①②D.②②③①

3.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制作果醋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4.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

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C.变酸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的菌落

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的发酵条件

5.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

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

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的是()

图4.1.1-1

A.①B.②C.③D.④

6.酒厂在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温度B.隔绝空气

C.加缓冲液D.加新鲜培养基

二、非选择题

1.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

(2)该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________,产生的终产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图4.1.1.-2

(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上图所示。

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

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楂酒具有活血、补气、健脾等功效,对恢复体力、增加精力、促进食欲有较显著的功效。

以下为山楂酒制作的有关过程。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原料

山楂

设备

榨汁机、发酵桶、大锅等

制作过程

山楂经充分水洗,用榨汁机榨汁。

将山楂汁倒入发酵桶中,经7~10d的发酵,即成果酒。

将经过发酵的果酒滤出,倒入发酵容器内,存在地下室里,进行30d的再发酵,并继续放置在阴凉的地下室进行陈酿,陈酿期间,要坚持倒桶(换桶),并保持酒桶常满,即得原汁山楂酒

(1)请写出山楂酒制作的原理(用反应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山楂酒发酵有关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在山楂酒制作中菌种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

(3)发酵的温度应该在__________℃,在发酵过程中要先通气后密封,先通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检验是否产生酒精可在__________条件下,用____________试剂检验。

(5)若要进一步制作果醋,应在发酵液中加入____________菌种。

3.葡萄收获的季节性较强,并且不易运输,易造成积压,腐烂变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将其加工制作成果汁、果酒、果醋等。

下面是简单的生产流程图(图4.1.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4.1.1-3

(1)果胶酶的使用过程①中,需要对酶的活性、酶的用量进行研究。

在甲、乙两个曲线中,属于果胶酶活性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纵轴还可以用__________来表示。

自变量X可以代表__________;自变量Y可代表__________。

图4.1.1-4

(2)果胶酶的最适用量是上图中的__________点对应的量。

(3)③→⑤过程中不用灭菌一般也不会受到杂菌的污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相比,从发酵条件来看,二者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腐乳的制作

一、选择题

1.毛霉的代谢类型()

A.自养需氧B.异养需氧C.异养厌氧D.异养兼性厌氧

2.关于豆腐乳的制作,不正确的说法是()

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

B.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

C.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毛霉生产豆腐乳

D.加盐腌制可避免豆腐乳变质

3.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下列不是其作用的是()

A.抑制微生物的生长B.使腐乳具独特香味

C.使腐乳中蛋白质变性D.使后熟期安全度过,延长保质期

4.在制作腐乳时,加卤汤密封腌制过程中,对腐乳风味和质量无影响的因素是()

A.酒的种类和用量B.周围环境中的湿度

C.香辛料的组成和用量D.腌制的温度和时间

5.下列物质在腐乳发酵过程中具有浸提毛霉菌丝蛋白酶作用的是()

A.乙醇B.食盐C.香辛料D.水

6.下列菌种蛋白酶活力强,适于高温发酵酿制腐乳的是()

A.根霉B.毛霉C.嗜盐性小球菌D.曲霉

二、非选择题

1.腐乳,又称乳腐或豆腐乳,是我国著名的民族特色发酵食品之一。

其滋味鲜美,酱香宜人,制作历史悠久,品种多样,主要有红方腐乳、酱腐乳和白腐乳等,而红曲酱腐乳既具有红方腐乳适宜的天然红曲色泽,又具有酱腐乳特有的浓郁的酱香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某兴趣小组按照以下工艺流程制作红曲酱腐乳,请据图4.1.2-1回答:

图4.1.2-1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是一种______状真菌。

(2)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__________________。

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___________。

(4)搓毛是将长满菌丝的白坯用手扶抹,让菌丝裹住坯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在逐层加盐腌坯的过程中,随层数的加高而__________盐量,接近瓶口要____________铺一些。

(6)红曲酱卤是由红曲、面酱、黄酒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加入黄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各地都有富有地方特色的腐乳,著名的绍兴腐乳是以豆腐为原料,接种毛霉后,在20℃左右的温度下,经5天左右的前期发酵成为“毛胚”。

然后加盐,盐量为“毛坯”的30%,一层毛坯加盐一层,人工缸腌制,在室温20℃左右,经5~10天腌渍即成“腌坯”(“腌坯”的表面有毛霉形成的一层表皮),再将“腌坯”装入坛中,进行后期发酵。

入坛时需加入黄酒、酱籽及花椒等材料,并在25~30℃环境下,发酵5~6个月即可成熟。

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前期发酵5天中控制温度在20℃左右有何好处?

(2)前期发酵5天后加盐,有何用处?

(3)后期发酵装坛时加入黄酒是何原因?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们每天的饮食中都会摄入一定量的亚硝酸盐

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mg·kg-1

C.咸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mg·kg-1以上,所以尽量少吃咸菜

D.亚硝酸盐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并且还具有防腐作用,所以在食品中应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为()

A.先增加后减少B.先减少后增加

C.逐渐增加D.逐渐减少

3.泡菜(如四川泡菜)在腌制时,抑制有害菌繁殖是关键。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利于抑制有害菌繁殖的是()

A.接入含有菌种的“老汤”

B.适量加入盐、酒和调料油

C.利用无氧环境抑制有害菌

D.利用发酵产物抑制有害菌

4.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B.阻止尘埃,防止污染

C.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D.防止污染,利于醋酸菌发酵

5.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

A.氢氧化铝乳液B.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镉溶液D.氯化钡溶液

6.泡菜液中的调料起的作用是()

①杀菌②辅助盐分渗透③调口味④除异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

将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泡菜坛一般是两头小中间大的陶器,坛口有坛沿,凡有裂缝的菜坛都不能用。

然后加入盐水、香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最适环境温度为28~32℃。

有时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或“酸而不咸”。

(1)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

(2)菜坛密封的原因是?

若菜坛有裂缝,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

(3)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

(4)加入一些“陈泡菜水”的作用是?

(5)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如何变化?

菜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如何变化?

2.如图4.1.3-1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4.1.3-1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原因是__________。

(2)为保证既无杂菌,又能使乳酸菌等发酵菌发挥正常作用,应如何处理所用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泡菜内的亚硝酸盐含量,某同学用比色法进行了实验,他在制备标准显色液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刻度移液管量取一系列不同体积的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50mL比色管中;

②在各管中分别加入2.0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紧接着再分别加入2.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③观察各比色管中溶液颜色的梯度变化。

请指出该同学操作的失误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的一种食品,但是泡菜中却含有亚硝酸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