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几个重点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492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几个重点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几个重点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几个重点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几个重点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几个重点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几个重点_精品文档.doc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几个重点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几个重点_精品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几个重点_精品文档.doc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几个重点

一是领导率先垂范。

“安全第一”道理是一看就明,一讲就通,但一做就难,甚至有的人明知故犯。

要真正落实“安全第一”,关键在企业老板和企业各级领导者对安全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活动中的自律。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生产经营、制度建设的负责人,也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示范者,在塑造新型企业安全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自觉地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深刻认识安全管理是第一决策、第一话题、第一保障、第一要务,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不折不扣地履行安全职责,在切实抓好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要积极宣传安全文化,身体力行,让员工看到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及以什么样的准则和规范从事工作。

   塑造企业安全文化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细致的心理工作,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构建不像制定一项具体的制度,提一个宣传口号那样简单,它需要企业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长期的总结、提炼、倡导和强化。

这就要求企业各级领导者积极创造适应新的企业安全文化运行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持之以恒的研究探讨,完善机制,推行科学管理,实行民主管理,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建设一个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

   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

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杜绝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最突出的问题,解决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持,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安全,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救互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同时,要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基本理念。

注重运用心理和行为科学研究事故规律并有效进行预防。

   定期进行员工情绪分析。

人的体力、智力和情绪是周期性变化的。

即高潮期——临界期——低潮期——高潮期循环往复。

在低潮期,人的体力容易疲劳、做事无力,情绪不稳定,烦躁,精力不集中;进入临界期,身体状态频繁变化、调整,机体各方面协调性差,往往容易做错事和发生事故。

为此,及时发现和检查职工的精神状态,避开人的临界期,可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人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是指作业人员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增强安全可靠性的根本保障。

   要针对职工心理易波动的时间、事件,及时帮助职工平静情绪,调整心理,让其集中精力做好工作。

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生产中协调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组织开展安全专项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有奖征集安全警言警句活动、安全辩论、安全演讲、安全论坛、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活动等;工作中开展创建绿色安全生产岗位竞赛、安全技能比赛、安全工作合理化建议等活动。

使员工在参与中逐渐由了解到认知,由认知到认同,由认同到成为自觉的行为。

最终达到让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的安全价值观,并逐渐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三是利用制度强化。

   要巩固无形的企业安全价值观,不能单纯停留在口号上,必须寓无形于有形之中,把它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政策及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充分阐释传播、系统灌输和认真实践企业的安全文化,树立安全质量管理是一切工作生命线的保障意识、不提升就是倒退的进取意识、不创新就是落后的超前意识、不落实就是欺诈的实干意识、不严格就是失职的责任意识等“五种意识”,使员工从事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能够感受到企业安全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同时研究、规划和建立一些有益于增强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的艺术性较强的宣传标志、艺术作品,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

   对于企业制度的重要性,每一个员工都不会有疑义,能够达成共识。

把制度建设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联系起来,并有意识地结合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让员工把那些约束行为的制度变成了自己的行动指南,从思想上接受企业倡导的安全价值理念,企业安全文化才有恒久的活力

四是鼓励正确行为。

   企业安全价值观的最终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不断强化。

当员工的正确行为受到鼓励以后,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成为习惯稳定下来,并逐渐渗透到员工的深层观念之中。

不仅如此,对正确的行为进行鼓励,让员工感到我们的企业已经开始注重把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更多地落实在行动上,也给其它员工树立了实际的仿效榜样,从而产生模仿效应。

因此,对符合企业安全价值标准的行为不断给予鼓励和强化,是巩固企业安全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修订完善,让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沉淀于企业员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等。

日本经营业先驱松下幸之助指出:

“企业可以凭借自己高尚的价值观,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引导到自身意想不到的高境界,产生意想不到的激情和工作干劲,这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根本”。

   大家也许听说过,在日本企业,许多员工能以为企业贡献为荣,甚至放弃双休日、节假日。

在有的企业,即使给了加班费都有不愿意加班的现象存在。

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分析海尔经验时说过:

“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

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观。

”这与松下幸之助的观点不谋而合。

事实上,海尔文化的形成完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是不断探索积累的结果。

众所周知,国企的改革难度很大,难在人的思想、行为的改变上。

然而海尔在八十年代就开始推行自己的管理模式,海尔文化的延续是在兼并中求发展。

当年兼并青岛洗衣机厂时,只派了三个人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位企业文化中心经理,他们用海尔的企业文化、海尔的管理模式救活了这个企业,短时间内使其扭亏为盈。

五是用好警示教育。

   安全生产不光是领导的事,更与全体人员的参与密切相关。

经常重温事故案例,现身说法,用发生在员工身边的事来教育员工更易收到实效,更能形成一种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导致个别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发生事故危险的诱因增多,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

为此,要求变事后管理为事前事后管理相结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采取激励、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用“铁面孔”对安全,强化安全防范意识;“铁手腕”抓安全,规范管理基础;“铁心肠”保安全,落实安全责任制。

用严格的制度来管理、约束职工的行为,促使员工自觉遵章守纪,按规定要求干标准活,干放心活。

六是抓好班组建设。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

只有从班组抓起,才能实现“安全管理重心下移”,才能将“安全第一”方针和各项政策法规真正落到实处,筑牢安全管理长城。

班组的安全工作关键在于严格规章制度,尊重科学,按照安全客观规律工作。

从而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未然。

   安全文化建设不可能像实施一项措施计划那样立竿见影,需要常抓不懈,持续不断,日积月累。

形式上的“安全月”每年只有一次,而在我们心中,每个月都应是安全月。

只有不断促进和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保障企业平安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