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47754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9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17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17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17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17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docx

《17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docx

17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

17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

Ⅰ钢筋焊接

由于种种原因,钢筋焊接接头的形成条件往往偏离正常状态,致使钢筋焊口或近缝区产生缺陷,

影响接头阶性能。

现就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分述如后。

17.1钢筋闪光对焊

17.1.1未焊透

1.现象

焊口局部区域未能相互结晶,焊合不良,按头镦粗变形量很小,挤出的金属毛刺极不均匀,

多集中了上口,并产生严重的胀开现象(图17-1);从断口上可看到如同有氧化膜的粘合面存在(图17-2)。

 

 

 

 

 

 

 

 

 

 

 

 

 

 

 

 

2.原因分析

(1)

(1)   焊接工艺方法应用不当。

比如,对断面较大的钢筋理应采取预热闪光焊工艺施焊,但却采用了

连续闪光焊工艺。

(2)

(2)   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

特别是烧化留量太小,变压器级数过高以及烧化速度太快等,造成焊件

端面加热不足,也不均匀,未能形成比较均匀的熔化金属层,致使顶锻过程生硬,焊合面不完整。

3.防治措施

(1)适当限制连续闪光焊工艺的使用范围。

钢筋对焊焊接工艺方法宜按下列规定选择:

 

1)当钢筋直径≤25mm,钢筋级别不大于Ⅲ级,采用连续闪光焊;

2)当钢筋直径>25mm,级别大于Ⅲ级,且钢筋端面较平整,宜采用预热闪光焊,须热温度约

1450℃左右,预热频率宜用2—4次/s;

3)当钢筋端面不平整,应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

连续闪光焊所能焊接的钢筋范围,应根据焊机容量、钢筋级别等具体情况而定,并应符合表17-1规定。

连续闪光焊焊接钢筋的范围表17-1

焊机容量(kVA)

钢筋直径(mm)

钢筋级别

焊机容量(kVA)

钢筋直径(mm)

钢筋级别

焊机容量(kVA)

钢筋直径(mm)

钢筋级别

160

≤25

≤22

≤20

100

≤20

≤18

≤16

80

≤16

≤14

≤12

(2)重视预热作用,掌握预热要领,力求扩大沿焊件纵向的加热区域,减小温度梯度。

需要预热时,

宜采用电阻预热法,其操作要领如下:

第一,根据钢筋级别采取相应的预热方式。

其工艺过程图

解见图17-3,随着钢筋级别的提高,预热频率应逐渐降低。

预热次数应为1~4次,每次预热时间

应1.5~2s,间歇时间应为3~4s。

第二,预热压紧力应不小于3MPa。

当具有足够的压紧力时,

焊件端面上的凸出处会逐渐被压平,更多的部位则发生接触,于是,沿焊件截面上的电流分布就

比较均匀,使加热比较均匀。

 

 

 

 

 

 

 

 

 

 

 

 

 

 

 

 

 

 

 

 

 

(3)(3)   采取正常的烧化过程,使焊件获得符合要求的温度分布,尽可能平整的端面,以及比较均匀的熔

化金属层,为提高接头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具体作法是:

第一,根据焊接工艺选择烧化留量:

连续闪光时,烧化过程应较长,烧化留量应等于两根钢筋在断料时切断机刀口严重压伤区段(包

括端面的不平整度),再加8mm。

闪光—预热—闪光焊时,应分一次烧化留量和二次烧化留量,

一次烧化留量等于两根钢筋在断料时切断机刀口严重压伤区段,二次烧化留量不应小于10mm,

预热闪光焊时的烧化留量不应小于10mm。

第二,

采取变化的烧化速度,保证烧化过程具有“慢一快一更快”的非线性加速度方式。

平均烧化速度一般

可取2mm/s。

当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因沿焊件截面加热的均衡性减慢,烧化速度应略微降低。

(4)避免采用过高的变压器级数施焊,以提高加热效果。

 

17.1.2氧化

1.现象

一种情况是焊口局部区域为氧化膜所覆盖,呈光滑面状态(图17-4);另一种情况是焊口四周或大

片区域遭受强烈氧化,失去金属光泽,呈发黑状态(图17-5)。

 

 

 

 

 

 

 

 

 

 

 

 

2.原因分析

(1)

(1)   烧化过程太弱或不稳定,使液体金属过梁的爆破频率降低,产生的金属蒸气较少,

从数量上和压力上都不足以保护焊缝金属免受氧化。

(2)从烧化过程结束到顶锻开始之间的过渡不够急速,或有停顿,空气侵入焊口。

(3)顶锻速度太慢或带电顶锻不足,焊口中熔化金属冷却,致使挤破和去除氧化膜发生困难。

(4)焊口遭受强烈氧化的原因,是由于顶锻留量过大,顶锻压力不足,致使焊口封闭太慢或

根本未能真正密合之故。

3.防治措施

(1)

(1)   确保烧化过程的连续性,并具有必要的强烈程度。

作法是:

第一,选择合适的变压器级数,

使之有足够的焊接电流,以利液体金属过梁的爆破;第二,焊件瞬时的接近速度应相当于触点

—过梁爆破所造成的焊件实际缩短的速度,即瞬时的烧化速度。

烧化过程初期,因焊件处于

冷的状态,触点—过梁存在的时间较长,故烧化速度应慢一些。

否则,同时存在的触点数量增加,

触点将因电流密度降低而难以爆破,导致焊接电路的短路,发生不稳定的烧化过程。

随着加热的

进行,烧化速度需逐渐加快,特别是紧接顶锻前的烧化阶段,则应采取尽可能快的烧化速度,

以便产生足够的金属蒸气,提高防止氧化的效果。

(2)

(2)   顶锻留量应为4~10mm,使其既能保证接头处获得不小于钢筋截面的结合面积,又能有效地

排除焊口中的氧化物,纯洁焊缝金属。

随着钢筋直径的增大和级别的提高,顶锻留量需相应增加,

其中带电顶锻留量应等于或略大于三分之一,焊接Ⅳ级钢筋时,顶锻留量宜增大30%,以利焊口的

良好封闭(参见表17-2、表17-3)。

连续闪光焊参数表17-2

钢筋级别

钢筋直径(mm)

带电顶锻留量(mm)

无电顶锻团员(mm)

总顶锻留量(mm)

Ⅰ~Ⅲ级

10~12

14

16

18

20

22

1.5

1.5

2.0

2.0

2.0

2.0

3.0

3.0

3.0

3.0

3.0

3.0

4.5

4.5

5.0

5.0

5.0

5.0

闪光-预热-闪光焊顶锻留量表17-3

钢筋级别

钢筋直径(mm)

带电顶锻留量(mm)

无电顶锻团员(mm)

总顶锻留量(mm)

Ⅰ~Ⅲ级

22

25

28

30

32

36

1.5

2.0

2.0

2.5

2.5

3.0

3.5

4.0

4.0

4.0

4.5

5.0

5.0

6.0

6.0

6.5

7.0

8.0

(3)(3)   采取在用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快的顶锻速度。

因为烧化过程一旦结束,防止氧化的白保护

作用随即消失,空气将立即侵入焊口。

如果顶锻速度很快,焊口闭合延续时间很短,

就能够免遭氧化;同时,顶锻速度加快之后,也利于趁热挤破和排除焊门中的氧化物。

因此,

顶锻速度越快越好。

一般低碳钢对焊时不得小于20~30mm/s。

随着钢筋级别的提高,顶锻速

度需相应增大。

(4)保证接头处具有适当的塑性变

形。

因为接头处的塑性变形特征对于破

坏和去除氧化膜的效果起着巨大的影响,

当焊件加热,温度分布比较适当,顶锻

过程的塑性变形多集中于接头区时(图

17-6a),有利于去除氧化物。

反之,如

果加热区过宽,变形量被分配到更

宽的区域时(图17-6b),接头处的塑性变

形就会减小到不足以彻底去除氧化物的

程度。

 

17.1.3过热

1.现象

从焊缝或近缝区断口上可看到粗晶状态(图17-7)。

2.原因分析

(1)预热过分,焊口及其近缝区金属强烈受热。

(2)预热时接触太轻,间歇时间太短,热量过分集中于焊口。

(3)沿焊件纵向的加热区域过宽,顶锻留量偏小,顶锻过程不足以使近缝区产生适当的塑性变形,

未能将过热金属排除于焊口之外。

(4)为了顶锻省力,带电顶锻延续较长,或顶锻不得法,

致使金属过热。

3.防治措施

(1)根据钢筋级别、品种及规格等情况确定其预热程度,

并在生产中严加控制。

为了便于掌握,宜采取预热留量与预

热次数相结合的办法。

预热留量应为1~2mm,预热次数为

1~4次,通过预热留量,借助焊机上的标尺指针,准确控制

预热起始时间;通过记数,可适时控制预热的停止时间。

(2)采取低频预热方式,适当控制预热的接触时间、间

歇时间以及压紧力,使接头处既能获得较宽的低温加热区,

改善接头时性能,又不致产生大的过热区。

(3)严格控制顶锻时的温度及留量。

当预热温度偏高时,

可加快整个烧化过程的速度,必要时可重新夹持钢筋再次进行快速的烧化过程,同时需确保其

顶锻留量,以便顶锻过程能够在有力的情况下完成。

从而有效地排除掉过热金属。

(4)严格控制带电顶锻过程。

在焊接断面较大的钢筋时,如因操作者体力不足,可增加助手协同

顶锻,切忌采用延长带电顶锻过程的有害做法。

17.1.4脆断

1.现象

在低应力状态下,接头处发生无预兆的突然断裂。

脆断可分为淬硬脆断、过热脆断和烧伤脆

断几种情况。

这里着重阐述对接头强度和塑性都有明显影响的淬硬脆断问题。

其断口以齐平、

晶粒很细为特征(图17-8)。

2.原因分析

(1)焊接工艺方法不当,或焊接规范太强,致使温度

梯度陡降,冷却速度加快,因而产生淬硬缺陷。

(2)对于某些焊接性能较差的钢筋,焊后虽然采取了

热处理措施,但因温度过低,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3.防治措施

(1)针对钢筋的焊接性,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

通常

以碳当量(Ceq)来估价钢材的焊接性。

碳当量与焊接性

的关系,因焊接方法而不同。

就钢筋闪光对焊来说,

大致是:

Ceq≤0.55%焊接性“好”

0.55%<Ceq≤0.65%焊接性“有限制”

Ceq>0.65%焊接性“差”

鉴于我国的钢筋状况是,H级及以上都是低合金钢筋,而且有的碳含量已达到中碳范围,因此,

应根据碳当量数值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

对于焊接性“有限制”的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

均宜采取闪光—预热—闪光焊;对于焊接性“差”的钢筋,更要考虑预热方式。

一般说来,

预热频率尽量低些为好,同时焊接规范应该弱一些,以利减缓焊接时的加热速度和随后的冷

却速度,从而避免淬硬缺陷的发生。

(2)正确控制热处理程度。

对于难焊的EF级钢筋,焊后进行热处理时:

第一,待接头冷却至正常温度,将电极钳口调至最大间距,重新夹紧;

第二,应采用最低的变压器参数,进行脉冲式通热加热,每次脉冲循环,应包括通电时

间和间歇时间,并宜为3s;

第三,焊后热处理温度在750~850℃选择,随后在环境温度下自然冷却。

 

17.1.5烧伤

1.现象

烧伤系指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在焊接时产生的熔化状态。

对于淬硬倾向较敏感的钢筋来说,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危险

缺陷。

因为它会引起局部区域的强烈淬硬,导致同一截面上

的硬度很不均匀。

这种接头抗拉时,应力集中现象特别突出

,因而接头的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并发生脆性断裂。

其断口

齐平,呈放射性条纹状态(图17-9)。

2.原因分析

(1)钢筋与电极接触处洁净程度不一致,夹紧力不足,局

部区域电阻很大,因而产生了不允许的电阻热。

(2)电极外形不当或严重变形,导电面积不足,致使局部区域电流密度过大。

(3)热处理时电极表面太脏,变压器级数过高。

3.防治措施

(1)

(1)   钢筋端部约130mm的长度范围内,焊前应仔细清除锈斑、污物,电极表面应经常

保持下净,确保导电良好。

(2)

(2)   电极宜作成带三角形槽口的外形,长度应不小于55mm,使用期间应经常修整,

保证与钢筋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3)在焊接或热处理时,应夹紧钢筋。

(4)热处理时,变压器级数宜采用Ⅰ、Ⅱ级,并且电极表面应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17.1.6塑性不良

1.现象

接头冷弯试验时,于受拉区(即外侧)横肋根部产生大于0.15mm的裂纹。

2,原因分析

(1)由于调伸长度过小,焊接时向电极散热加剧(图

17-10);或变压器级数过高,烧化过程过分强烈,温度

沿焊件纵向扩散的距离减小,形成陡降的温度梯度,

冷却速度加快,致使接头处产生硬化倾向,引起塑性降

低。

(2)烧化留量过小,接头处可能残存钢筋断料时刀口

压伤痕迹,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

因为刀口压伤部位相

当于进行了冷加工,在焊接热量的影响下,会发生以下

情况:

其一,在超过再结晶温度(500℃左右)的区段产生

晶粒长大现象;其二,在达到时效温度(300℃左右)的区

段产生时效现象。

这都影响着接头的性能,特别是后者,

会使塑性降低。

(3)顶锻留量过大,致使顶锻过分,引起接头区

金属纤维弯曲,对接头塑性产生了不

利影响。

3.防治措施

(1)

(1)   在不致发生旁弯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大调伸长度(表17-4),以消除钢筋断料时产生的刀口压

伤和不平整的问题,为实现均匀加热,改善接头性能创造必要的条件。

如果受焊机钳口间距所限,不能达到表17=4所推荐的数值时,应采取焊机所能调整的最大调伸

长度进行焊接。

若在同一台班内需焊接几个级别或几种相近规格的钢筋时,可按焊接性能差

的钢筋选择调伸长度,以减少调整工作量;不同级别、不同直径的钢筋对焊时,应将电阻较大一

端的调伸长度调大一些(表17-4第4、5项),以便在烧化过程中所引起的较多缩短,能够得到相

应的补偿。

(2)根据钢筋端部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烧化留量,力求将刀口压伤区段在烧化过程中予以彻底排除。

钢筋对焊时推荐的调伸长度表17-4

项次

钢筋级别或不同组合

调伸长度(d)

左夹具(固定)

右夹具(活动)

左夹具

右夹具

1

2

3

4

5

ⅡⅢ

级别低

螺丝端杆

ⅡⅢ

级别高

Ⅲ~Ⅳ

1.0

1.5

2.0

1.0

1.0

1.0

1.5

2.0

1.3~1.5

1.5~2.0

注:

d为钢筋直径。

 

(3)对于H级中限成分以上的钢筋,需采取弱一些的焊接规范和低频预热方式施焊,以利接合

处获得较理想的温度分布。

(4)在采取适当的顶锻留量的前提下,快速有力地完成顶锻过程,保证接头具有匀称、美观的外形。

 

17.1.7接头弯折或偏心

1.现象

接头处产生弯折,折角超过规定(图17-11a),或接头处偏心,轴线偏移大于0.1d或2mm(图17-11b)。

2.原因分析

(1)钢筋端头歪斜。

(2)电极变形太大或安装

不准确。

(3)焊机夹具晃动太大。

(4)操作不注意。

3.防治措施

(1)钢筋端头弯曲时,焊前应予以矫直或切除。

(2)经常保持电极的正常外形,变形较大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新,安装时应力求位置准确。

(3)夹具如因磨损晃动较大,应及时维修。

(4)接头焊毕,稍冷却后再小心地移动钢筋。

 

17.1.8大直径钢筋焊接缺陷

1.现象

接头抗拉强度不够或产生脆断。

2.原因分析

(1)焊机选择不当。

(2)焊接工艺及参数选择不合理。

(3)钢筋端部弯折或端面不平。

3.防治措施

1.宜采用UN2-150型对焊机(电动机凸轮传动)或UN17-150-1型对焊(气—液压传动)。

(2)钢筋端头弯折应调直,钢筋下料宜采取锯割或气割方式对钢筋端面进行平整处理。

(3)宜选用预热闪光焊工艺。

(4)变压器级数应较高,并选择较快的凸轮转速,确保闪光过程有足够的强烈程度和稳定性。

(5)采取垫高顶锻凸块等措施,确保接头处获得足够的镦粗变形。

(6)准确调整并严格控制各过程的起止点,保证夹具的释放和顶锻机构复位及时工作。

 

17.1.9Ⅳ级钢筋焊接缺陷

1.现象

接头发生脆性断裂或弯曲试验不合格。

2.原因分析

(1)焊接工艺选择不当。

(2)变压器级数选择不当。

(3)未进行焊后热处理。

3.防治措施

(1)IV级钢筋焊接时,无论直径大小,均应采取预热闪光焊或闪光。

预热—闪光焊工艺。

(2)参见17.1.4“脆断”的防治措施

(2)。

 

17.1.10亲热处理皿级钢筋焊接缺陷

1.现象

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不足或发生脆断。

2.原因分析

(1)变压器级数选择不当。

(2)调伸长度不合要求。

3.防治措施

(1)

(1)   余热处理Ⅲ级钢筋闪光对焊时,与热轧钢筋比较,应适当减小调伸长度,适当提高焊接变压器

级数,缩短加热时间,快速顶锻,形成快热快冷条件,使热影响区长度控制在0.6倍钢筋直径

范围之内。

(2)余热处理Ⅲ级钢筋在焊接过

程中,当温度在700~900℃范围时,

强度损失量大,使软化区的出现,对

接头强度带来不利影响。

在采用合理

工艺参数条件下,软化区不但变窄,

同时也处在接头截面加强区(加大区

之内)以及微淬火硬化和错位密度增

高的部位,这样,可以获得良好焊接

质量,见图17-12。

 

17.1.11螺丝端杆焊接缺陷

1.现象

焊接接头强度不够。

2,原因分析

(1)预热方法不对。

(2)钢筋与螺丝端杆轴线不一致。

3.防治措施

(1)

(1)   由于螺丝端杆直径比钢筋粗,需要热量多,故应对螺丝端杆先进行预热,使两者同时达到

闪光所需要的温度,并减小调伸长度。

(2)钢筋一侧的电极适当垫高,确保两者轴线一致。

 

附录钢筋闪光对焊接头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附表17-1

项次

项目

质量要求

检查方法

1

外观检查

(1)接头处应密闭完好,并有适当而均匀的镦粗变形和金属毛刺;

(2)接头处钢筋表面应没有横向裂纹;

(3)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对于I一皿级钢筋应无明显烧伤,对于Ⅳ级钢筋应没有烧伤;负温闪光对焊时,对于Ⅱ~Ⅳ级钢筋,均不得有烧伤;

(4)接头处如发生弯折,其角度不得大于4o;

(5)接头处如发生偏心,其轴线偏移不得大于0.1d(d为钢筋直径),并不得大于2mm

检验人员从焊工自检认为合格的成品中分批抽查10%的接头,且不得少于10个;

当外观检查发现有1个接头不符合要求时,应逐个检查,剔除不合格品,切除热影响区后重焊

2

抗拉试验

(1)3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低于该钢筋级别的规定数值,余热处理Ⅲ级钢筋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不得小于热轧Ⅲ级钢筋抗拉强度570MPa;

(2)至少有两个试件应断于焊缝以外,并呈延性断裂特征;

当检验结果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指标,或有两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时,应取双倍数量的试件进行复验。

复验结果若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指标,或有3个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则该批接头即为不合格品

试件应从成品中切取(当焊接定长钢筋时,可按生产条件制作模拟试件);

当试验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该批接头则应切除重焊;

试件的切取方法与数量与抗拉试验时相同

3

冷弯试验

(1)在弯心直径为2倍(Ⅰ级钢)、4倍(Ⅱ级钢)、5倍(Ⅲ级钢)及7倍(Ⅳ级钢)钢筋直径的情况下,冷弯至90o时,接头处或热影响区外侧个得出现大于0.15mm的横向裂纹(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对焊接头,弯曲试验时弯心直径增加一倍钢筋直径);

(2)弯曲试验结果如有两个试件未达到上述要求,应取双倍数量的试件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当仍有3个不符合要求,该批接头即为不合格品

冷弯试件的内侧(即受压面)应将金属毛刺和镦粗部分去除.外侧保持原状;

冷弯试验在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若因条件所限,并在检验人员的参与下,也可在成型机上进行;

若不合格,该批接头密切除重焊

 

17.2钢筋电阻点焊

17.2.1焊点脱落

1.现象

钢筋点焊制品焊点周界熔化铁浆挤压不饱满,如用钢筋轻微撬订,或将钢筋点焊制品举至

离地面1m高,使其自然落地,即可产生焊点分离现象。

2.原因分析

(1)焊接电流过小,通电时间太短,焊点强度较低。

(2)电极挤压力不够。

(3)压入深度不够。

3.防治措施

(1)

(1)   正确优选焊接参数。

焊工应严格遵守班前试验制度,优选合适焊接参数,试验合格后方

可正式投入生产。

点焊热轧钢筋时,除钢筋直径较大,焊机功率不足而采用电流强度较小

(80~160A/mm2),通电时间较长(0.1~0.5s以上)的规范外,一般应采用电流强度较大

(120~360A/mm2),通电时间很短(0.1~0.5s)的规范。

点焊冷处理钢筋时,必须电流强度较大,

通电时间很短。

同时应注意钢筋点焊制品的钢筋焊接间距,是否会产生电流分流现象。

电流的分流,

将使焊接强度降低。

为了消除电流分流对钢筋点焊强度的影响,应适当延长通电时间或增大电流。

(2)清除钢筋表面锈蚀、氧化铁皮和杂物、泥渣等,使钢筋表面接触良好,提高焊接强度。

4.治理方法

对已产生脱点的钢筋点焊制品,应重新调整焊接参数,加大焊接电流(增加变压器级数),延长通电

时间,减小电极行程(加大电极挤压力),进行二次补焊试焊,并应在制品上截取双倍试件,如试验

合格,该批脱点钢筋制品应重新按二次补焊的焊接参数进行补焊。

采用DN3-75型点焊机焊接通电

时间见表17-5。

采用DN3-75型点焊机焊接通电时间(s)表17-5

变压器级数

较小钢筋直径(mm)

3

4

5

6

8

10

12

14

1

2

3

4

5

6

7

0.08

0.05

--

--

--

--

--

0.10

0.06

--

--

--

--

--

0.12

0.07

--

--

--

--

--

--

--

0.22

0.20

--

--

--

--

--

0.70

0.60

0.50

0.40

--

--

--

1.50

1.25

1.00

0.75

0.50

--

--

--

2.50

2.00

1.50

1.20

--

--

--

4.00

3.50

3.00

2.50

注:

点焊Ⅱ级钢筋或冷轧带肋钢筋时,焊接通电时间延长20%~25%。

 

17.2.2焊点过烧

1.现象

钢筋焊接区,上下电极与钢筋表面接触处均有烧伤,焊点周界熔化铁浆外溢过大,而且毛刺较多,

外观不美,焊点处钢筋呈现蓝黑色。

2.原因分析

(1)电流过大和通电时间过长。

(2)钢筋表面已锈蚀,局部导电不良,造成多次重焊。

(3)电极表面不平,.上下电极不对中或电极漏水滴在焊接区,造成焊点过烧现象。

(4)焊工操作时精神不集中或操作技术不熟练,造成焊点二次重焊。

(5)继电器接触失灵。

3.防治措施

(1)

(1)   除严格执行班前试验,正确优选焊接参数外,还必须进行试焊样品质量自检,目测焊点外

观是否与班前合格试件相同,制品几何尺寸和外形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全部合格后方

可成批焊接。

(2)

(2)   电压的变化直接影响焊点强度。

在一般情况下,电压降低15%,焊点强度可降低20%;

电压降低20%,焊点强度可降低40%。

因此,要随时注意电压的变化,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