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吕敏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45536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吕敏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吕敏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吕敏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吕敏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吕敏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吕敏宏.docx

《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吕敏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吕敏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吕敏宏.docx

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吕敏宏

 

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

吕敏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英语译介,作为中国文学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筑积极开放的当代中国形象,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中国现当代小说海外传播的时代背景,运用目录学和文献学的基本方法对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现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对其译介模式作分类研究。

1、中国现当代小说海外传播的背景

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虽然看似有来有往,实际却一直处于“西斜”状态。

以中美文学交流为例,大量的美国文学作品进入中国,美国作家作品的各种版本充斥着中国市场,与此相比,在美国却很少有人能说出几个中国作家的名字,对于中国文学的研究仅限于各高校东亚语言文学系的师生。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把这种现象称作是中西文学交流的“信息单行道”格局①。

中国文学作品在英语文学世界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

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大概有三:

其一是经济大国沙文主义。

近代以来,中国各个方面均落后于西方,在中西实力对比中我们处于劣势。

文化和政治、经济一样,多从经济强势地区输出到弱势地区。

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导致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整个20世纪就是一个“西学东渐”的时代。

其二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不稳定发展。

中国文学虽源远流长,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却处于一个新旧文学的转变时期,一时之间从西方引进大量文体、句型以及技巧、理论等“洋货”。

除过文革期间的文学停滞时期,从五四时期到80年代后的新时期文学,中国文学长时间停留在原创不足、模仿有余的学习阶段。

加之,中国“文以载道”的传统,使中国文学常常步入政治意识形态的牢笼,在“十七年”时期尤为突出。

这种现象使西方误认为中国文学只是政府的宣传品、附属品,缺乏艺术价值。

其三是翻译问题。

我国译介出去的作品数量极为有限,译本的翻译质量也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国采用官方模式,由中国本土译者翻译,主要通过《中国文学》和“熊猫丛书”这两个渠道向国外译介中国文学作品,译文质量参差不齐,致使中国文学“养在深闺无人识”,相当一部分文学作品自产自销,孤芳自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学在国外的传播。

细究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就文学发展时期而言,古典文学译介相对重于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如《论语》《庄子》《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在海外的传播和研究,成果非常多,而当代文学的译介相对于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数量则十分有限。

美籍华裔学者、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李欧梵曾说:

“由于中国近四五十年历史的影响,中国的学者对于当代特别重视。

这与美国正相反。

我做学生时根本没有中国现代、当代文学这回事,大家都学古典文学”②。

第二,就文学体裁来看,诗歌的译介数量和影响相对大于小说。

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初,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我国古典诗歌也漂洋过海,来到了大洋彼岸,在美国文学界一度形成“中国诗歌热”,为美国的新诗运动注入了鲜活的血液,成为美国“意象派诗歌”的重要源头之一。

在此期间,中国古典诗歌被大量介绍到西方。

如庞德的《华夏集》、亚瑟·韦利的《汉诗一百七十首》等。

第三,就小说而言,中国古典小说的译介颇受重视,每部四大名著均有多个译本。

而现当代小说的译介与传播相对于国内的创作状况,数量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和传播,相对于中国古代诗歌和古典小说极不均衡,是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弱项。

同世界绝大多数民族的文学一样,中国文学的起源也是诗歌。

诗歌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曾经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激情的诗歌和闲逸的戏剧严重萎缩,而小说则逐渐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且占据文学主流的地位。

乔纳森曾不无感慨地指出,“从前,文学就是指诗歌。

小说是现代才兴起的,时间太短还不足以载入真正的文学史册,它不过是一种通俗的形式,对于抒情诗和史诗所达到的那种高尚境界尚不敢问津。

然而,在20世纪,从作者所写到读者所理解两方面来说,小说都使诗歌黯然失色,而且到了60年代叙述已经在文学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大家还在学习诗歌——通常因为诗歌是必修课,但小说和短篇故事已经成为文学课的核心”③。

他接着说道,“文学和文化理论越来越认为记叙在文化中占有中心地位。

这个理论认为,不论是把我们的生活看作是通向某个地方的一系列连续发生的事件,还是对我们自己讲述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故事都是我们理解事物的主要方式”④。

这一说法更言明了“叙事”的后现代含义,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讲述故事的方式,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表现自我的方式。

小说在当代文学的主流地位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特点,也是世界文学的普遍发展趋势。

相对于中国当今小说创作的繁荣景象,其译介传播明显滞后。

2、中国现当代小说

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历史及现状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海外传播状况不仅涉及国内小说界的创作状况,而且与国内政治大气候的变化、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息息相关。

笔者把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历史分为民国时期、十七年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并参照美国俄亥俄州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的数据库资料,以改革开放时期为重点,梳理了每一时期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英语译介传播状况。

(一)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中国现当代小说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作品的数量还不是很多,译介的规模也非常小,先后有沈从文、老舍、鲁迅、巴金、茅盾、冰心等作家的小说被译介出版。

其中,对沈从文的译介相对较早且较多⑤。

《翠翠》(英译小说)即沈从文代表作《边城》,由埃米莉·哈恩和辛沫雷(译音)合译,连载于1936年《天下月刊》第二卷1-4期。

沈从文的英译短篇小说《萧萧》和《王老太太的鸡》,刊于1938年、1940年的《天下月刊》。

由西南联大袁家骅和罗伯特·佩恩(RobertPayne)合译、编选的《当代中国短篇小说》于1946年由伦敦诺埃尔·卡林顿跨大西洋艺术有限公司出版,收录了沈从文的小说《灯》《黑夜》,老舍的《“火”车》;《中国大地:

沈从文的小说》(英译小说集)由西南联大学生金隄和外教白之(Birch)合译,于1947年由伦敦乔治·艾伦和安韦因有限公司出版。

此集共收沈从文短篇小说14篇。

《小笛》即小说《萧萧》,李如绵译,刊载于美国《生活与文学》1949年第67卷第137期。

此外,巴金的4篇小说由上海中英出版社出版了双语本。

194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当代中国小说集》(ContemporaryChineseStories),译者是中国古代和现代小说研究奠基人、美籍华裔学者王际真。

该集子收录了老舍的5个短篇小说。

同年该社还出版了王际真翻译的鲁迅小说集《阿Q正传:

鲁迅小说选》,该书是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唯一的小说英译本。

1947年哥大还出版了由王际真翻译编选的《抗战时期的中国小说》。

1945年,伊文·金(Evenking)翻译了老舍的《骆驼祥子》(RickshawBoy)。

1948年,他又翻译了《离婚》(Divorce)。

这两部小说均由纽约的ReynalandHitchcock出版社出版,且前者在1946年由纽约的SunDial和伦敦的MichaelJoseph出版社再版⑥。

由埃德加·斯诺(EdgarSnow)编选的《真正的中国:

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集》(LivingChina:

ModernChineseShortStories),由纽约雷纳尔和希契科克公司1936年出版,其中收录了由姚莘农翻译的鲁迅的6篇小说《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风筝》《离婚》;由萧乾翻译的14位作家的17篇短篇小说,即郭沫若的《十字架》、茅盾的《自杀》《泥泞》、巴金的《狗》、郁达夫的《紫藤与莺萝》、丁玲的《冰》《消息》、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沈从文的《柏子》、林语堂的《狗肉将军》、张天翼的《移行》、沙汀的《法律外的航线》等⑦。

(二)十七年时期

这一时期的小说译介和传播,主要依靠政府机构外文出版社和《中国文学》组织的译介出版,1943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批评应予遵守的“基本的批评标准”,并把它区分为“政治标准”和“文艺标准”,明确指出二者之间为“第一”和“第二”的重要性等级关系⑧。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治的附庸。

新中国建立之初,反映革命历史斗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小说占有显著的位置,而建国以后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大跃进”运动,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题材,也影响了文学译介的选材。

据统计,受当时文艺政策和路线的影响,这一时期与政治主题密切相关的文学作品(包括战争、农村、工业等题材)的译介占到了文学译介的76%⑨。

革命战争题材的小说英译本有《长征的故事》(1958)、《人民志愿军的故事》(1960)、《林海雪原》(1962)、《红日》(1964)。

柳青的长篇小说《铜墙铁壁》、《创业史》(沙博理译)、赵树理的《登记》《李有才板话》、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马烽的《太阳刚刚出山》、梁斌的《红旗谱》、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等一系列农村题材的小说先后由外文社于1954至1964年翻译出版。

工业题材的小说英译本有艾芜的长篇小说《百炼成钢》(1961)、胡万春的《特殊性格的人》(1963)、艾芜的短篇小说集《夜归》(1965)、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1962)。

1972年外文社译介并出版了《红灯记》和《沙家浜》两部样板戏小说。

《中国文学》1952年刊载了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鲁迅小说《阿Q正传》。

1953年出版了两辑,其中有由戴乃迭翻译的丁玲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与此同时,西方的一些学者,尤其是北美的一些中国研究者对毛泽东时代的文学也表现出“令人惊奇的重视”⑩,他们大多就此研究编辑出版文论和专著。

美籍华裔学者蔡梅曦(MeishiTsai)编辑出版了注释本文献目录《当代中国长篇和短篇小说(1949一1974)》。

1980年印地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美籍华人学者许芥昱(KaiyuHsu)和王廷(TingWang)合编的英译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对毛泽东时代的小说创作做了全面的介绍。

(三)改革开放时期

(1)《中国文学》和“熊猫”丛书的译介情况

从1978年起,《中国文学》开始及时翻译并登载新时期的中短篇小说。

1984年《中国文学》英文版由月刊改成了季刊,扩大了篇幅,以便刊登兴盛起来的中篇小说。

从1981年起,《中国文学》还推出“熊猫”丛书,先后出版文学图书一百九十多种,发行区域多达150个国家和地区[11]。

“熊猫”丛书小说合辑有:

《三十年代短篇小说选》《五十年代小说选》《女作家作品选》(五册)、《当代优秀短篇小说选》《小小说选》等。

先后在《中国文学》刊载的小说有: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谌容《人到中年》、从维熙《大桥下的红玉兰》、陈世旭《小镇上的将军》、李国文《月食》、刘真《黑旗》、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王蒙《蝴蝶》、何士光《乡场上》、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茹志娟《草原上的小路》、宗璞《弦上的梦》、玛拉沁夫《活佛的故事》、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丁玲《杜晚香》、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节选)、姚雪垠《李自成》(节选)、李凖《黄河东流去》(节选)、刘绍棠《蒲柳人家》、古华《爬满青藤的木屋》、汪曾祺《受戒》及《大淖纪事》、邓友梅《寻访“画儿韩”》、邓刚《迷人的海》、冯骥才《神鞭》、张贤亮《绿化树》、古华《浮屠岭》、阿成《棋王》、张洁《祖母绿》、邓友梅《烟壶》、陆文夫《美食家》、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古华《芙蓉镇》、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蒋子龙《赤橙红绿青蓝紫》、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刘醒龙《凤凰琴》、刘恒《伏羲伏羲》、扎西达娃《系在皮绳扣上的魂》、郭雪波《沙狐》、铁凝《哦,香雪》、刘庆邦《鞋》、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等等。

其中《爱是不能忘记的》、《沙狐》等一、二十篇小说还被美国出版的《国际短篇小说选》转载。

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专集的现代小说家有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冰心、叶圣陶、沈从文、丁玲、郁达夫、吴组缃、孙犁、萧红、萧乾、施蛰存、艾芜、马烽、叶君健、刘绍棠、茹志娟、陆文夫、玛拉沁夫、蒋子龙、宗璞、张贤亮、张承志、梁晓声、邓友梅、古华、汪曾祺、高晓声、王安忆、冯骥才、贾平凹、张洁、韩少功、霍达、方方、池莉、铁凝、刘恒、扎西达娃、刘震云、周大新、林希、刘醒龙、史铁生、陈建功、程乃姗等。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读者群萎缩、编译人才的流失、出版者素质和出版资金无法保证等原因,中国文学出版社在2001年被撤销,《中国文学》随之停刊。

(2)香港《译丛》的译介情况

1973年,港英政府开始允许香港使用汉语,作为英语以外的第二官方语言,作为中国人,香港华人亲历了从没有过的文化觉醒。

彼时,中国大陆正经历着“十年浩劫”的磨难,香港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躲过了这一劫。

在香港的文化觉醒和中国大陆政治运动的双重历史境遇下,一些富于灼见的香港学者痛心于看到,中华经典被当作“四旧”而“横扫”,中国大陆有相当的作家惨遭迫害,很难有文学作品创作。

正是在这种历史环境下,《译丛》(Renditions)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于1972年创刊,其宗旨在于保护并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国文学[12]。

办刊最初,多以中国古典诗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初期的一些小说、湾台文学和文艺评论为主。

如:

老舍的《骆驼祥子》《猫城记》《老字号》,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茅盾的《创造》、端木蕻良的《雪夜》,钱钟书的《围城》(节译),凌叔华的《一件喜事》《绣枕》、《中秋晚》等。

随着“十年浩劫”的结束,中国大陆的文学开始复苏,从伤痕文学到先锋派文学,流派纷呈,《译丛》也随之译介一些当代文学作品。

笔者利用《译丛》官方网站数据库的粗略统计,在《译丛》上先后刊载的当代小说包括:

杨绛的《干校六记》,残雪的《山上的小屋》,迟子建《葫芦街头唱晚》,高行健的《车站》,刘心武的《黑墙》《公共汽车咏叹调》《如意》《她有一头披肩发》《白牙》《长镜头》,马原的《叠纸鹤的三种方法》、汪曾祺的《复仇》、遇罗锦的《一个冬天的童话》、张贤亮的《早安朋友》、叶辛的《孽债》、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张抗抗的《残忍》《牡丹园》《沙暴》,王安忆的《名旦之口》《叔叔的故事》《街灯地下》《雀鸠之战》。

《译丛》还出版了6位小说家的7种平装本小说集,刘心武的《黑墙和其他小说》(1990);遇罗锦的《一个冬天的童话》(1990);王安忆的爱的三部曲之一《小城之恋》(1988),之二《荒山之恋》(1991);莫言的《爆和其他小说》(1991);由JeannneTai翻译的韩少功《魂兮归来和其他小说》(1992)。

《译丛》从创刊至今,已发行七十余册,“覆盖了中国自古至今两千多年来的文学成就,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13],成为影响较大的英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国际期刊。

正如著名汉学家卜立德所称,“《译丛》最为吸引人的一个特点是,它一方面受广大中国文学研究者的喜爱,另一方面又让那些略懂汉语,甚至那些不知有汉的西方读者了解到汉语的趣味”[14],可谓为中国文学的海外推广立下汗马功劳。

(3)英美的译介出版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越来越多地受到英语世界的重视,甚至出现了“中国小说翻译的繁荣景象”[15]。

这期间从大陆和台湾移居到英美的学者如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赵毅衡、刘禾等,在任教之余,和詹森、杜迈可、葛浩文等汉学家一起,积极从事中国文学的研究和传播。

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英美出版的短篇小说及中篇小说集总有19种[16]。

解放前为数不多的几部中长篇小说到了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在英美出版专辑。

珍妮·凯莱(JeanneKelly)和茅国权(NathanMao)合译的钱钟书《围城》,1979年由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出版。

夏威夷大学1979年出版了JeanM.James译的老舍的《骆驼祥子》(Rickshaw),1999年还出版了老舍的短篇小说集。

1980年《二马》(MaandSon)由JeanM.James翻译,洛杉矶中国资料中心出版。

萧红的《呼兰河传》等3部专辑由葛浩文翻译,1979年相继由印第安那大学等机构出版。

由William.A.Lyell翻译的鲁迅的小说集《狂人日记》(DiaryofAMadManandOtherStories),1990年由夏威夷大学出版。

改革开放使得中美文化交流升温,80、90年代的一些中、长篇小说被国外汉学家翻译,由国外出版机构在英美出版,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了。

由葛浩文翻译的贾平凹的《浮躁》(Turbulence),1987年由路易斯安娜州出版社出版,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阿城的《三王》(ThreeKing)由杜博妮(BonnieS.McDougall)翻译,1990年在伦敦WilliamCollinsSons出版。

白桦的《远方有个女儿国》(TheRemoteCountryofWomen)1992年由夏威夷大学出版。

郑万隆的小说集《异乡异闻》(StrangeTalesfromStrangeLands)1993年由CornellEastAsiaSeries出版。

DavidKwan翻译的郑义的《老井》(OldWell),1989年由洛杉矶ChinaBooksandPeriodical发行。

1993年王蒙的小说集《坚硬的稀粥》(TheStubbornPorriadgeandOtherStories)由朱虹和GeorgeBraziller合译出版。

中篇小说《布礼》(ABolshevikSalute)1989年由WendyLarson翻译、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王安忆是“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先后有5本专集在美国出版,1985年MarthaAvery翻译的《小鲍庄》(Baotown)在纽约VikingPenguin出版。

1992年McDougall和ChenMaiping合译的《锦绣谷之恋》(BrocadeValley)在纽约NewDirections出版。

1988年JeffreyKinkley译的《流逝》(LapseofTime)由洛杉矶ChinaBooks出版。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作品《长恨歌》(SongofEverlastingSorrow)由MichaelBerry和SusanChanEgan合译,2008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

2010年王玲真和MaryAnnO'Donnell合译的《悲伤的年代:

王安忆自传式作品选集》(YearsofSadness)由Ithaca:

CornellEastAsianSeries出版。

张洁的小说集《爱是不能忘记的》(LoveMustNotBeForgotten)1986年在洛杉矶出版。

戴乃迭翻译的《沉重的翅膀》(LeadenWings)1987年由伦敦ViragoPress出版,另一译本(HeavyWings)由葛浩文翻译,1989年在纽约GroveWeidenfeld出版。

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HalfAManisWoman)1986年由纽约Norton出版。

《习惯死亡》(GettingUsedtoDying)由M。

Avery翻译1991年在伦敦Collins出版。

《绿化树》(GrassSoup)由

M。

Avery翻译,1994年伦敦SeckerandWarburg出版。

《我的菩提树》(MyBodyTree)由MarthaAvery翻译,1996年在伦敦SeckerandWarburg出版。

冯骥才的《三寸金莲》(Three-inchGoldenLotus)由DavidWakefield翻译,1992年夏威夷大学出版。

古华的《贞女》(Virginwidows)由葛浩文翻译,1996在夏威夷大学出版。

王朔的两部小说《玩的就是心跳》(PlayingforThrills)和《千万别把我当人》(PleaseDon’tCallMeHuman)由葛浩文翻译,1998年及2000年在纽约WilliamMorrow和HyperionEast出版。

阿来的《尘埃落定》(RedPoppies)由葛浩文和林丽君合译,2002年波士顿HoughtonMifflin出版。

张炜的《九月的寓言》(SeptemberFable)由TerrenceRussell和ShawnXianYe合译,2007年由HomaandSekey图书公司出版。

葛浩文译张炜的《古船》(AnAncientShip)2008年在纽约HarperCollins出版。

葛浩文和林丽君合译的毕飞宇《青衣》(TheMoonOpera)2007年由伦敦TelegramBooks出版,《玉米》(ThreeSisters)2010年由纽约HoughtonMifflinHarcourt出版。

2011年3月,毕飞宇凭借《玉米》在香港获得了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先锋派作家的专集译介尤其引人注目。

理查德·金(RichardKing)翻译的刘索拉的小说《混沌加哩咯楞》(ChaosandAllThat)由夏威夷大学出版。

由罗纳德·詹森(RolandJanssen)与中国学者张健(JianZhang)合译的残雪的两本小说集《天堂里的对话》(DialoguesinParadise)和《苍老的浮云》(OldFloatingCloud),1991年由美国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纽约时报书评》认为残雪是中国类似卡夫卡的描写颓败的杰出女作家[17]。

余华的小说集《往事与刑罚》(ThePastandthePunishments)由AndrewF。

Jones翻译,1996年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十八岁出门远行》、《古典爱情》、《世事如烟》、《难逃劫数》、《一九八六年》、《鲜血梅花》、《命中注定》等8篇中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活着》(ToLive)由MichaelBerry翻译,于2003年纽约AnchorBooks出版。

《许三观卖血记》(ChronicleofaBloodMerchant)由AndrewF。

Jones翻译,2004年纽约PantheonBooks出版。

《在细雨中呼喊》(CriesintheDrizzle)由白亚仁(AllanBarr)翻译,2007年在纽约Anchor出版。

《兄弟》(Brothers:

ANovel)由CarlosRojas和EileenCheng-yinChow合译,2009年纽约PantheonBooks出版。

叶兆言的《南京,1937》(Nanjing,1937:

ALoveStory)由MichaelBerry翻译,2003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经美籍华人作家张洪凌和美国诗人杰森·索摩(JasonSommer)历时5年合作翻译的王小波的小说集《王二的爱欲枷锁》(WanginLoveandBondage),收录了《黄金时代》、《东宫西宫》、《2015》三部中篇小说,2007年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

葛浩文认为王小波在西方鲜为人知,但这一小说集以其异乎寻常的迷人叙述将改变西方对中国当代小说的陈旧偏见[18]。

莫言有5本中、长篇小说英译本出版,全部由葛浩文翻译。

Viking公司1993年出版了《红高粱》(RedSorghum),1995年接着出版了《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