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的教育”与教师修养的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65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爱的教育”与教师修养的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爱的教育”与教师修养的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爱的教育”与教师修养的心得体会.docx

《浅谈“爱的教育”与教师修养的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爱的教育”与教师修养的心得体会.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爱的教育”与教师修养的心得体会.docx

浅谈“爱的教育”与教师修养的心得体会

宋代李靓在其所著《广潜书》中提到“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认为人之“善”、社会之“善”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这与我们今天所讲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谓不谋而合。

但我想,要想真正达到李靓所理想的“善二应该再加上一句:

“师之本在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而要实现“爱的教育”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

“师爱是一种理智的人道之爱,这种爱建立在对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的深刻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

要真正实现这种爱,教师需要成为一个心灵与理智和谐的人,一个善于观察了解学生世界的人,一个自身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的人」明确指出具备什么样的修养的教师才能适合“爱的教育”的要求。

大师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实际上这对我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加强教师修养,实施“爱的教育”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明确师德修养的方向。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

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地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其次,应在理论学习中去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

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

我们有的教师违背师德要求,常常不是有意的,而是对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因而,教师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师德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应当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

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

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

教师还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过程中育人。

二、加强教师修养,实施“爱的教育”要求我们蹲下身子,学会用学生的视角看世界。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

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

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

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

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这位母亲是细心的。

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

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

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

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

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假如我们站在孩子立场观察自己熟悉的世界,你会发现许多陌生的东西。

换一个角度,才会体会到孩子在成人世界里所面对的困难和困惑,从而对学生有种由衷的同情和尊重。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孩子学会学习。

同时,老师也可以放下“身架”,甘愿做一名虚心求教的学生,老师乐于向学生学习不仅不会降低身份,反而能更强烈地激起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获得学生的信任。

我们做教师的能站在不同学生的角度去备课、授课、教育孩子,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一定会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就不会体罚和变相体罚。

也不会发出“学生太笨,太难教”的牢骚。

当然,这种“蹲下来看学生”并不是指对学生姑息迁就,而是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去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策略。

不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不用成人的能力去衡量学生,也不用成人的水平去判定学生,更不用同一尺度去量不同层次的学生。

我们只有与学生换位思考,才会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想说什么、能说好什么,才会真正懂得怎样去引导他们、教育他们。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才会不断提高。

三、加强教师修养,实施“爱的教育”要求我们认真实践,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实践是教师修养理论产生的源泉。

教师的知识、才能只有通过实践,特别是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从一个什么不懂的农村小姑娘,经过几十年的自强不息的艰苦磨炼,成为全国著名教育家就是明证。

其实,又何止斯霞一人如此。

实践是教师修养的根本目的。

教师学习修养理论,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其目的不是为了别的,根本上是为了指导自己更好地投入教育教学实践,如果离开这一根本目的,提高修养水平则毫无么价值。

实践是检验教师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准。

教师修养的内容和要求是否符合时代精神,修养水平是否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去接受检验。

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成果越大,说明这个教师的修养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离开了教育教学实践,教师修养便失去了客观的评价标准,这样的

“修养”也就失去了意义。

实践是提高教师修养水平的最直接的动力。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灵魂,另一方面又在改造自己。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原有的修养水平与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不相适应时,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修养水平,去达到新的适应。

但适应总是相对的、暂时的,不适应则是绝对的,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使自己的修养水平不断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新的需要,这种“适应 不适应一一适应”,以至往复无穷,构成了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推动教师提高修养水平的根本动力。

而“适应——不适应——适应”的反复过程始终是实践的过程,所以实践是提高教师修养水平的最直接动力。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正人先正己。

只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加强师德修养,用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就一定能够用自己的忠诚、智慧和汗水播撒教育的“爱”,实现“爱的教育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