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模化学探究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4163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一模化学探究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一模化学探究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一模化学探究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一模化学探究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一模化学探究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一模化学探究汇编.docx

《北京市一模化学探究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一模化学探究汇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一模化学探究汇编.docx

北京市一模化学探究汇编

2016北京市中考一模化学科学探究汇编

2016.5.9

〖科学探究〗

1、西城37.(6分)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

甲组同学进行右图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

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有关。

若使用更大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

会迅速产生浑浊。

②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

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合理,其理由是。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针对猜想②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猜想②

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碳酸钠溶液浓度/%

是否浑浊

10

不浑浊

5

不浑浊

1

浑浊

0.5

浑浊

【解释与结论】

(1)补全上述实验操作:

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3)乙组实验证明:

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钠溶液浓度在0.5~10%的范围内,能否出现浑浊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

【实验反思】

(1)丙组同学对乙组所做实验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进行探究。

设计了多组实验,其中部分同学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丙组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2)依据乙、丙两组的实验探究,丁组同学仍使用甲组的仪器和药品对甲组实验进行了改进,当滴入几滴某溶液后,溶液迅速变浑浊。

其实验操作是。

2、房山37.(6分)众所周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

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右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

有的石灰水未变浑浊;有的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沉淀消失)。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Ⅱ.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

.石灰水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与石灰水的浓度、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提示:

实验中所用盐酸与分组实验所用盐酸相同;

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步骤1:

分别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混合配制成50mL溶液。

步骤2:

分别向50mL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记录现象。

实验序号

V饱和石灰水/mL

V蒸馏水

/mL

出现现象所需时间/s

开始浑浊

明显浑浊

沉淀减少

是否澄清

50

0

19

56

366

持续通入CO28min以上,沉淀不能完全消失

40

10

24

51

245

30

20

25

44

128

20

30

27

35

67

89s后完全澄清

10

40

通3min以上,均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所用石灰水为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4)

a

通过实验分析,猜想

(填“成立”或“不成立”),猜想Ⅱ、Ⅲ成立。

【反思与评价】

(5)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为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你的建议是。

3、延庆37.(6分)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

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主体部分如右图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

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部分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提示:

I.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见本试卷30题。

II.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以下实验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

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1)检验含有氢氧化钠的方法

是。

探究活动二:

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1】用酸碱中和法测定

甲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待测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用带有刻度的滴管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0

4.0

6.0

8.0

9.8

烧杯中溶液的pH

13.0

12.9

12.8

12.6

12.3

7.0

(2)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利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实验数据,计算所称取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应从选用稀盐酸的体积为mL。

【实验2】用沉淀法测定

资料摘要:

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中发生反应:

2NaOH+MgCl2=Mg(OH)2↓+2NaCl

乙组同学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4)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

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

静置,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5)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4、顺义34.冬季取暖人们常用到暖宝宝(右图),其热量来源于铁的缓慢氧化。

化学小组的同学突发奇想,想利用暖宝宝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

(1)暖宝宝的主要成分铁粉、木炭、食盐。

(2)暖宝宝反应的主要原理是铁粉与氧气、水共同作

用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右图1所示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检查装置气密性

向250mL集气瓶中加入20mL水

读取温度计示数为18oC,撕掉暖宝宝上的贴纸,塞紧橡胶塞。

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待温度计示数为18oC时,打开止水夹。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2)小组同学的设计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则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反思实验过程,你认为小组同学实验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你证明这确实是造成误差原因的方案是________。

5.通州37(6分)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自己使用的某品牌牙膏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牙膏的成分有活性物质、摩擦剂、保持牙膏湿润的甘油等物质。

(2)常用的牙膏摩擦剂的主要成分有CaCO3、Al(OH)3、SiO2。

(3)牙膏除了碳酸钙以外,其他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4)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Al(OH)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偏铝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物质

Al(OH)3

NaAlO2

AlCl3

溶解性

不溶

(5)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表:

该品牌牙膏含有上述摩擦剂中的两种成分,为探究摩擦剂的组成,化学兴趣小组取适量该牙膏加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该牙膏中的摩擦剂。

【提出猜想】猜想1:

摩擦剂的成分为Al(OH)3和CaCO3。

猜想2:

摩擦剂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

猜想3:

摩擦剂的成分为SiO2和Al(OH)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预期实验结论

组装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取少量摩擦剂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

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石灰水变混浊

则猜想1成立

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摩擦剂部分溶解

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则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

【实验反思】同学们为进一步确认摩擦剂中含有氢氧化铝,先在少量牙膏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再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依据该现象可以判断摩擦剂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铝。

6、通州【科学探究】

37.(6分)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自己使用的某品牌牙膏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牙膏的成分有活性物质、摩擦剂、保持牙膏湿润的甘油等物质。

(2)常用的牙膏摩擦剂的主要成分有CaCO3、Al(OH)3、SiO2。

(3)牙膏除了碳酸钙以外,其他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4)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Al(OH)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偏铝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物质

Al(OH)3

NaAlO2

AlCl3

溶解性

不溶

(5)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表:

该品牌牙膏含有上述摩擦剂中的两种成分,为探究摩擦剂的组成,化学兴趣小组取适量该牙膏加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该牙膏中的摩擦剂。

【提出猜想】猜想1:

摩擦剂的成分为Al(OH)3和CaCO3。

猜想2:

摩擦剂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

猜想3:

摩擦剂的成分为SiO2和Al(OH)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预期实验结论

组装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取少量摩擦剂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

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石灰水变混浊

则猜想1成立

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摩擦剂部分溶解

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则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

【实验反思】同学们为进一步确认摩擦剂中含有氢氧化铝,先在少量牙膏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再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依据该现象可以判断摩擦剂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铝。

7、海淀(6分)某化学小组用石灰石(含杂质SiO2、CaO,还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与足量的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结束后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的显现出红色。

③FeCl3只能在较强的酸性溶液中存在,若pH>3.8时,FeCl3会完全与水发生反应生

成Fe(OH)3沉淀。

④已知反应:

CaCl2+Na2CO3===CaCO3↓+2NaCl。

【假设猜想】

(1)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CaCl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

(2)结合以上资料,该小组同学作出以下三种合理的猜想

猜想1:

溶质只含有CaCl2猜想2:

溶质含有CaCl2和HCl猜想3:

溶质含有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过滤后的废液于试

管中,滴加溶液

溶液没有变红

废液的溶质中

不含FeCl3

步骤2:

另取少量过滤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猜想2成立

【反思评价】

(1)上述步骤2中,小姚同学提出可以通过检测废液的pH来判断是否含有HCl。

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其原因是。

(2)根据实验结论,实验结束后若要回收C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是:

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过滤。

8、石景山(6分)雯雯在自学碳酸钠性质时,查到了以下资料:

①CO2+Na2CO3+H2O===2NaHCO3,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②碳酸钠、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0℃

10℃

20℃

30℃

Na2CO3

7.1

12.2

21.8

39.7

NaHCO3

6.9

8.1

9.6

11.1

【进行实验1】验证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

白色沉淀

①配制碳酸钠溶液:

取100g20℃的水,加入35g碳酸钠固体,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一进行实验,连续5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装置一装置二

【发现问题】实验中,始终没有看到沉淀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雯雯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100g20℃的水,加入35g碳酸钠固体,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二进行实验,连续5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没有出现白色沉淀

(1)在0℃~30℃,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二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进行实验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100g热开水,加入35g碳酸钠固体,完全溶解,再降温至20℃,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一和装置二分别进行实验,连续

3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装置一和装置二中的碳酸钠溶液中均出现白色沉淀

(4)雯雯在最初的实验中没有看到沉淀现象的原因是。

(5)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6)请你依据题中信息,写出一种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实验方案。

9、(6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时,发现试管中的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且试管明显发热,但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

试管中出现白色不溶物。

为探究白色不溶物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在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加入宽窄相同的镁条,反应后静置观察,结果如下表:

试管

A

B

C

D

镁条长度

1cm

2cm

3cm

4cm

不溶物

少量

较多

很多

【查阅资料】

(1)在MgCl2溶液中,Mg能与H2O在常温下反应:

Mg+2H2O=Mg(OH)2↓+H2↑。

(2)AgNO3与可溶性氯化物在溶液中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例如:

2AgNO3+MgCl2=2AgCl↓+Mg(NO3)2,生成的AgCl不溶于稀硝酸],该性质可以用来检验溶液中含有氯化物。

(3)Mg(OH)2为白色固体,能与酸反应。

 

【猜想与假设】

Ⅰ.镁用量增多使生成的MgCl2增多而析出晶体。

Ⅱ.镁条反应过程中有残碎的镁粉剩余。

Ⅲ.生成了Mg(OH)2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另取三支试管分别为①、②、③,重复上表D中实验,静置备用。

(1)取试管①中不溶物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为mg。

取mg此固体于另一试

管中,加入5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不溶物没有明显减少。

对比实验:

再取一支试管,加入________和5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固体完全溶解。

结论:

假设Ⅰ不成立。

(2)取试管②,倾出上层溶液得不溶物,加入稀盐酸。

若出现________现象,则可以证明假设2成立。

实际实验中并未出现该现象。

结论:

假设Ⅱ也不成立

(3)取试管③,过滤,向漏斗滤纸上的不溶物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多次,直至最后一次向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银不出现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表明不溶物已经洗涤干净。

取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硝酸,发现不溶物立即溶解,向所得无色溶液中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结论:

假设Ⅲ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同时可判断白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

(4)经过定量分析,得出不溶物的生成原理如下,请将下列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Mg+2HCl+2H2O=_____↓+2H2↑

10

丰台5分)同学们查阅资料,镁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可以在多种气体中燃烧。

同学们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镁条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的实验。

A中观察到镁冒

出淡黄色的烟,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同学们对两个反应进行了探究。

 

AB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碳酸镁均可以和盐酸反应。

②氮化镁(Mg3N2),淡黄色固体,无味,遇水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并产生有刺激

性气味的氨气(NH3)。

实验1探究A中生成黑色固体和白烟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1、黑色固体是炭。

2、白烟可能是MgO、MgCO3或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A中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白色固体消失,无色气泡生成。

②将①反应后的剩余物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熄灭后,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黑色固体燃烧,发白光,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黑色固体是炭。

写出该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2探究B中闻到刺激性气味的原因。

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分析,镁条在氮气中燃烧闻到刺激性气味的原因与集气瓶中的水有关。

请你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同学们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

通过探究,同学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新的认识。

11、朝阳(6分)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现象:

实验序号

滴加CuSO4溶液的量

实验现象

第1~6滴

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第7~9滴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变成黑色

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提出问题】

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

【查阅资料】

I.氢氧化铜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分解生成氧化铜。

II.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假设】

I.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分解反应。

II.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亮蓝色溶液。

甲同学认为猜想Ⅰ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

乙同学为验证猜想Ⅱ,进行了如下实验。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1号试管中现象为_________。

(2)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铜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丙同学推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7.(6分)

[猜想与假设]饱和石灰水已是该温度下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

[解释与结论]

(1)2mL浓度为10%、5%、1%、0.5%的碳酸钠溶液,再分别滴加5滴

饱和石灰水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碳酸钠溶液浓度大,不易产生浑浊

[实验反思]

(1)探究碳酸钙能否溶解在碳酸钠溶液中

(2)取2mL饱和石灰水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2、37.【猜想与假设】

Ⅱ.石灰水的浓度过小(或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过短)

(1)①

(2)Ca(OH)2+CO2===CaCO3↓+H2O

(3)除去氯化氢气体(4)不成立

(5)所用石灰水的浓度不能太小(或用饱和的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

3、37.(6分)

(1)取样,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或其他合理答案)

(2)NaOH+HCl==NaCl+H2O(3)9.8

(4)使NaOH完全反应往上层澄清液体继续滴加氯化镁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所加氯化镁溶液已足量(或其他合理答案)(5)偏大

4、查阅资料

(2)4Fe+6H2O+3O2===4Fe(OH)3

设计实验:

(1)将导气管放入水中,双手捂住集气瓶,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内有液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2)反应物(3)17.4%

实验反思:

暖贴内铁粉的量不够,O2没有完全被消耗。

取两片暖贴重复上述实验。

5.【查阅资料】(4)Al(OH)3+NaOH=NaAlO2+2H2O

【提出猜想】猜想2:

SiO2和Ca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预期实验结论

稀盐酸

Al(OH)3+3HCl=AlCl3+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反思】牙膏样品中部分固体溶解,向上层清夜中滴加稀盐酸时开始无现象,之后有固体产生,最后固体溶解

6、.【查阅资料】(4)Al(OH)3+NaOH=NaAlO2+2H2O

【提出猜想】猜想2:

SiO2和Ca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预期实验结论

稀盐酸

Al(OH)3+3HCl=AlCl3+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反思】牙膏样品中部分固体溶解,向上层清夜中滴加稀盐酸时开始无现象,之后有固体产生,最后固体溶解

7、【假设猜想】

(1)CaCO3+2HCl===CaCl2+CO2↑+H2OCaO+2HCl===CaCl2+H2O

(写出任意一个即得分)

(2)CaCl2、HCl、FeCl3

【实验验证】

步骤1:

硫氰化钾(或KSCN)

步骤2:

有气泡产生,并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评价】

(1)不合理,未考虑CaCl2溶液的酸碱性(或应补充测定CaCl2溶液pH的对比实验)

合理,因为CaCl2溶液为中性,盐酸为酸性

(2)碳酸钙(或CaCO3)

8、

(1)碳酸钠

(2)CaCO3+2HCl=CaCl2+H2O+CO2↑(3)排除HCl的干扰

(4)配制的碳酸钠溶液没有达到饱和

(5)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水减少,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反应的碳酸钠

(6)方法一:

取其中一种固体12g,加入100g热开水,充分溶解后,降温至20℃。

若有固体析出,为碳酸氢钠;否则为碳酸钠

方法二:

取其中一种固体12g,加入100g20℃的水,充分溶解后,若有白色固体剩余,为碳酸氢钠;否则为碳酸钠

9、

(1)mgMgCl2

(2)不溶物消失,且产生大量气泡

(3)白色沉淀不成立氯(或Cl)

(4)Mg2(OH)2Cl2

10、[猜想与假设]MgO和MgCO3

实验1[进行实验]白色固体是MgO

Ca(OH)2+CO2==CaCO3↓+H2O

实验2将点燃镁条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没有闻到刺激性气味。

[反思与评价]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