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立项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3988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立项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立项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立项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立项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立项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立项学位论文.docx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立项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立项学位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立项学位论文.docx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立项学位论文

****地区库鲁斯台草原毕提库勒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建议书

项目名称:

****地区库鲁斯台草原毕提库勒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

库鲁斯台草原毕提库勒

项目主管单位:

地区畜牧局

项目承担单位:

地区草原工作站

项目建设单位:

地区草原工作站

技术支持、监督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

项目编制单位:

新疆畜牧工程勘察规划设计院

编写人员:

杜保军孙家鹏阿合力庞守让

审核:

闰凯

审定:

锡文林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地区库鲁斯台草原毕提库勒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2、项目负责单位:

地区畜牧局

3、项目承担单位:

地区草原工作站

4、设计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工程勘察规划设计院

5、建设地点:

库鲁斯台草原毕提库勒

6、建设内容及规模:

保护区规划面积25万亩,分为核心区,试验区和生产区三个分区。

核心区面积约2万亩;试验区面积约8万亩;生产区面积约15万亩。

7、建设期限:

2003年--2004年

8、投资规模:

总投资4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68万元,占总投资的67%,地方配套132万元,占总投资的33%。

9、主要结论:

****地区库鲁斯台草原毕提库勒自然保护区工程的实施,可充分保护库鲁斯台草原物种的多样性,对积极开展草地资源的科学研究、鉴别、监测、教学以及草场改良、畜牧业的生产和本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对保护区进行合理的开发经营活动,提高保护区的自我建设能力,从而可有效保持草原保护区的持续发展。

二、库鲁斯台草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背景

建立草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保护草原生物物种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护珍贵和稀有物种资源,维持遗传的多样性;保护原始的自然景观和各种生境类型,为科研提供“天然本底”。

鲁斯台草原作为****地区最主要的绿色天然生态屏障,面积389万亩,位居全国第二,是新疆最大的天然平原草场,其植被发育完整,野生植物品种资源丰富,是难得的天然种质资源宝库,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意义,而且库鲁斯台草原是介于欧亚草原区和亚洲荒漠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它代表了新疆天山以北地区典型的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同时也反映了草地资源的特点。

库鲁斯台草原毕提库勒自然保护区草地类型为低平地草甸类草场,地点在毕提库勒,建设面积25万亩,占库鲁斯台草原总面积的6.4%。

长期以来,该区域由于不注重草原保护,草原退化、沙化现象十分严重。

据推算,五十年来该区退化、沙化面积达12万亩,约占区域总面积的48%,优良冬牧场退化面积已近20%--30%;植被总盖度平均减少5%;许多名贵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或濒临灭绝。

为了掌握草原的生产能力和演替的动态规律,通过对草、土、水、畜生态地理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研究,为草场改良提供依据,预测各草场类型的载畜能力,合理地安排畜牧业生产,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为珍稀野生动物、鸟类提供栖息、繁殖和生长地,建立库鲁斯台草原毕提库勒自然保护区,进行地带性草地资源的研究、鉴别、监测、教学等,为草场改良、畜牧业生产和本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其科学意义、生态意义与社会意义都是极为重要的。

三、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建立库鲁斯台草原毕提库勒保护区,把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实验区,生产区、对保护区进行围栏,并常年进行管护维修,可有效地控制天然草场的退化、沙化,使部分区域恢复良好,原始的草原景观得到很好的保护。

从而使科学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为今后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详实依据。

同时,在不破坏保护区现有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经营活动的探索,以提高保护区的自我建设能力,从而保持草原保护区的持续发展,保证草地生态系统及其自然演替过程的正常进行,实现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多途径利用;保护区只有实现了持续发展,才能有效的为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教学和旅游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库鲁斯台草原毕提库勒自然保护区建设是库鲁斯台草原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其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准备充分,而且地区草原站人员技术力量雄厚,只要资金到位、加强管理,项目的实施完全可行。

 

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根据****盆地库鲁斯台草原生态环境特点和植被组成成分,自然保护区建设地点设置在毕提库勒,位于巴斯拜大桥以东、喀拉库勒以西、阿克苏以北、马黑以南的库鲁斯台草原中心区,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12公里,总面积约25万亩。

2、气候

库鲁斯台草原毕提库勒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于草原和荒漠之间的过渡型气候,年降水量平均为264毫米(最高360毫米,最低170.6毫米),降水季节较为均匀。

年平均温度在6.5℃左右,≥10℃的积温为3142℃左右,无霜期平均126天,极端最低温度-45.7℃,年平均日照时数2750.4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36.6千卡/平方厘米。

年均蒸发量1608.3毫米,为降水量的5~6倍,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60%。

多大风。

3、土壤

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丰富,质量较好。

区域内分布有草甸棕钙土、荒漠化草甸土、暗色草甸土、冲击性草甸土及盐土等。

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肥力较高。

4、水资源

库鲁斯台草原区水文情况与****盆地地形、气象及地质条件关系非常密切,由于****盆地东、南、北三面环山,唯西面敞开,从大西洋进入盆地的湿气流,进入盆地后被山体阻隔,降水比较丰富,山前河流较为发达,源于各山系的河流向盆地中心流动构成向心水系,汇入额敏河,年径流量为2.69~3.44亿立方米。

项目区地下水储量较为丰富,约2.12亿立方米,地下浅层水埋深一般为3~10米。

二、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保护区涉及裕民、额敏两个县,共计4个乡镇,2002年总人口为人,现有耕地万亩。

2002年末完农业总产值万元,牧业产值万元。

粮食总产吨。

2002年末,牲畜存栏总数为万头(只)其中:

驼万峰、马万匹、牛万头、绵羊万只、山羊万只,其它万头(只)。

肉类总产量吨,产奶吨,羊毛产量吨。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

 

第三章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规划原则

1、代表需要保护的草原类型景观、生物群落或独特的物种资源,要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脆弱性和自然性,注意不同自然区域的过渡。

2、保护区面积要大小适当,在保护区内能反映各类资源与生境的空间组合规律,保持保护对象的整体性,又能照顾到当地实际生产的需要,不能过多占用生产用草地。

3、资源的开发利用仅限于生产区和实验区,不得涉及核心区,不能破坏保护区的自然景观,且有利于保护区的建设。

二、指导思想

建立库鲁斯台草原毕提库勒自然保护区旨在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物种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综合考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发挥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科研和宣传教育、生产示范、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多种功能。

探索人类活动对低平地草原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合理开发利用低平地草原自然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保证草原的永续利用,保持草原自然景观,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满足可能的旅游需求。

三、建设目标

通过草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严格科学的保护管理,保护草地丰富的物种资源,优化草地生态系统结构,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随着保护区建设工作的逐步深化,保护体系的逐步完善,科学的经营管理和特殊的保护措施的实施,改善保护区及库鲁斯台草原的自然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及良性发展。

通过一系列科研活动的开展,为合理利用、改良建设草地和建立优质、高效的人工草地提供科学依据和典范。

还可充分发挥草地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具有经济、科研、旅游等多功能作用。

总之,保护区的建设目标是通过综合技术措施的实施把保护区建设成为一个集保护、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示范园区。

 

第四章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和保护对象

一、自然保护区分区及其规划面积

保护区分为核心区,试验区和生产区三个分区。

A核心区:

核心区设置在保护区的中心,其范围为苦苦鲁德克以东、喀拉齐力克以西,铁勒士干以南、沙勒卡木斯以北2公里,面积约2万亩。

B试验区:

试验区设置在核心区的外围,其范围为东至阿克希,西至阿克乌特克勒,北至加尔苏,南至沙勒卡木斯,面积约8万亩。

C生产区:

生产区设置在试验区的外围,西至巴斯拜大桥,东至喀拉库勒,北至马黑,南至阿克苏,面积约15万亩。

二、保护区草地植被组成及特征

保护区草地为低平地草甸类,组成该草地的植物种类较丰富,约200余种,主要建群种有芨芨草、小糠草、布顿大麦、拂子茅、赖草、芦苇等高大丛生和根茎型禾草,以及甘草、盐蒿、滨藜等豆科、蒿类和盐柴类植物;伴生种种类较多,主要有黄花苜蓿、黄花草木樨、百脉根、罗布麻,以及莎草科、伞形科、唇形科、菊科等多种植物,其中优良牧草占60以上。

该草地有9个草地型,分别为芨芨草+赖草+布顿大麦、芨芨草+甘草、芨芨草+疣苞滨藜、芨芨草+盐蒿、盐蒿+甘草、拂子茅+芦苇、芦苇+小糠草+杂类草、芦苇、芦苇+拂子茅。

该类型草地在库鲁斯台草原属高草区,是主要的打草场之一。

其中芨芨草群落在草场中居于优势,常成为草地植被的建群种。

此外沿额敏河还分布有小片的次生林,形成疏林-低地草甸亚类,林下植物种类丰富、草质优良,如草甸羊茅、小糠草、黄花苜蓿等优良牧草常成为优势群落,与沙枣和多种杂类草组成沙枣-禾草+杂类草草地型。

三、保护对象

保护区保护对象为低平地草甸类草地生态系统及牧草种质资源。

 

第五章建设内容

一、保护区的基础建设

包括办公室、实验室、库房、职工住房、食堂、水井、保护区大门、核心区围栏、定位监测围栏、界标、宣传标志牌、瞭了望塔、建立资源圃。

1、围栏建设

保护区的核心区为避免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持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必须以围栏形式与外界隔离。

核心区,需围栏2万亩。

对草地而言,科学合理利用围栏封育这一工程技术措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草地植被状况得到根本的改观。

就项目区而言,围栏封育草地不仅可以恢复植被彻底改变草地生产力低的现状,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而且能有效地遏制项目区草地退化的现象。

通过对核心区退化草地运用围栏封育技术措施,一般在2—3年内就能使项目区退化草地恢复生机,草群植被更新复壮,效果比较明显。

建设后的草地由于外因即生存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植物在客观上有了生长发育的机会,草地产草量可以比建设前提高0.5-1倍,无论在生态及经济效益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

首先,项目区围栏封育能够有效防止牲畜进入,草地不被牲畜或人为破坏,草地植被有休养生息的机会,保证牧草正常的生长发育,牧草得以更新复壮,主要牧草的高度显著增加,经过围栏封育后的项目区草场植被植株高大,茎叶茂盛,富含营养物质,促进自然更新,单位面积的产草量显著增加;第二是增加了项目区草地植被的盖度和密度。

围栏封育后,牧草生长旺盛,草籽成熟落地,增加了种子繁殖机会和草地植被的组成成分,因而增加了植株密度和草群盖度,经过围栏封育后的项目区草场盖度增加5%—15%。

2、办公和科研设施

建设工作室、标本室、实验室共280平方米;管护卡两所;了望塔两座,保护区标界八块。

3、后勤保障设施

新建库房100平方米;职工住房、食堂200平方米;打饮水井一眼;简易路及通信设施。

二、保护区监理、监测体系建设

地区草原站及其下属县乡草原站是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骨干,发挥着落实保护与建设任务、组织工程实施、推广科学技术和管理的重要作用。

因此,草原建设与保护机构的健全、稳定和基层组织的完善是自然保护区建设顺利实施,草原保护、建设事业不断推进的基本保证。

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强化草原部门的职能,加强基层草原站建设,确保经费来源;基层草原机构也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服务与建设功能。

全面推行草原监理制度,充分发挥草原监理的职能,最大限度的制止自然保护区内破坏草原资源和草原建设设施的行为,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驾护航。

⑴草原监理体系建设

完善的草原监理工作是项目区建设达到预期治理效果的必要保证。

建立健全地区及县、乡两级草原监理机构,配备必要的通讯和管理设施设备,配合项目区所在地政府搞好草原监理工作,严格执法,对破坏核心区围栏设施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抓住一个,处罚一个,确保自然保护区区治理效果的实现。

⑵草原动态监测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草原动态监测工作,以地区草原站为基础,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购买相应的仪器设备,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重点对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试验区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兼顾生产区。

主要是对围栏区与非围栏区进行对比观察和测算,包括产草量和草地载畜量等,以期为今后合理利用草地,科学经营管理,防止草地退化,发展畜牧业,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草原动态监测采用路线调查定点取样的方法,以牧草产量最高月份(7—8月份)一次测产数为准。

样地选在未放牧的草地上,随机布置样方。

样方面积为1m2,草本齐地面剪割,四次重复,并按经济类群分别称重;灌丛选择大、中、小各3丛具有代表性的植株剪割当年枝条进行称重。

三、工程监理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新疆自治区草原总站的省级站作用,对自然保护区项目的工作进度、技术应用和项目管理进行宏观指导。

积极探索在新时期下如何加强草地类生态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新思路,由自治区草原总站负责组织,地区草原站对天然草原围栏建设项目开展工程监理工作,逐步建立起一个以自治区草原总站为一级站,地区草原站为二级站的草原围栏建设工程监理体系,为全面开展草地建设项目工程监理工作积累经验。

自然保护区围栏封育建设项目的工程监理工作由新疆自治区草原总站****分站总负责,在该项目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以保证该项目能够在一个平稳、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发展下去。

四、工作开展计划安排

1、抓好保护区的基础建设,加强核心区围栏建设和管护维修,进行保护区标界的建设。

2、加强管理力度,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保护区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对草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试验区、生产区,按保护区规划大纲要求进行规范化科学管理。

分别采集各区新发现的草原物种标本,分门别类的建档;按科学要求对保护区进行观测,分不同季节、时间和草类生长阶段、气候、气温、降水等不同条件下进行积累科学的资料数据,重点要在春季返青期、生长期、开花期、结实期、枯萎期等时节观测纪录、整理存档及进行上报。

3、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对草地生态系统进行观测研究,建立草地动态监测站,组织课题攻关,观测草地物质能量流通循环规律;对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行研究,改良培育地方优良品种;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科学统计,观测其自然生长规律。

4、加大法律知识宣传力度:

对广大农牧民大力宣传《国家自然保护条例》和《自治区保护区管理条例》,使牧民群众能够充分认识了解草原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5、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适度开展经营活动,以发展促保护。

 

第六章投资概算

库鲁斯台草原毕提库勒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总投资400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30万元,项目管理费70万元,2003年实施。

具体建设内容:

一、草原保护区建设,共需投入资金330万元。

l、保护区需建设工作室、标本室、试验室、库房、职工住房、食堂共建筑面积580平方米,砖混结构,每平方造价600元,计34.8万元。

2、建设管护卡2所,计3.0万元。

3、了望塔两座,计6.0万元。

4、保护区周围标界,计20.0万元。

5、核心区:

禁区面积2万亩,用于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需拉七道刺铁丝网,界长100公里,每公里造价2.0万元,计200.0万元。

6、保护区需打饮水井一眼,计15万元。

7、道路建设费(含1座桥),计32.7万元。

8、发电机一台30千瓦,计3.5万元。

9、通信设施建设,计7.0万元。

10、购置必要设备,计11万元。

以上合计投资330万元

二、项目管理费70万元

以上两项合计总投资:

400万元

三、资金筹措

按照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机及新疆的实际情况,本保护区的项目建设资金投资比例为国家投资67%,地方配套33%,即国家投资268万元,地方配套132万元。

 

第七章:

技术支持

一、技术路线

应用综合配套技术,发挥整合效益,构建保护区草地畜牧业创新经营模式。

释放与发展草地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把天然草地建设成牢固的绿色屏障。

二、科技支撑技术组装模式

1.保护区草地,实行以草定畜,规定适宜载畜量,减轻放牧强度,推广暖季天然草地放牧技术组装模式。

2.退牧还草,封育草地,复壮荒漠与沙地植被,防治土地沙化技术组装模式。

三、应用技术

1.草畜平衡与退化草地复壮技术

2.围栏封育技术

3.新品种引进与筛选技术

4.节水灌溉与人工草地丰产栽培技术

5.资源优化配置与草地合理利用技术

四、组装应用成果:

1.季节畜牧业草畜平衡系统的研究

2.全国主要多年生栽培牧草草种区划研究

3.新疆草地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4.提高低平地草场生产力、增加冬春载畜量的研究

5.建立优质人工草地和饲料地,分流天然草地载畜量技术

6.半干旱退化草地改良配套技术

7.低平地草地畜牧业高效发展技术

 

第八章项目管理

为了确保续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规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组织有关部门成立库鲁斯台草原自然保护区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厅机关相关处室、自治区草原总站、****地委以及相应职能部门:

自治区草原总站会同****地区畜牧局、****地区草原站成立库鲁斯台草原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区草原站。

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建设的实施进度安排,以及项目资金的专项使用和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与联系。

项目建设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建设期的日常管理,负责工程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和项目建设进度,组织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对竣工项目进行验收等。

根据国家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和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本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设立独立的财物帐簿和台帐,实行财务一只笔。

根据财务制度项目单位应逐级向项目主管部门按月、季度报送有关财务报表和项目进度报表。

 

第九章效益评价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可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建立起人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协调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对改善天然草地生态环境将起到十分积极和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草地“三化”和土地荒漠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草地生态环境将逐步得到改善,并可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生态效益

库鲁斯台草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能够有效保护原始的自然景观和各种生境类型,保持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的正常进行,保护珍贵和稀有的物种资源,维持遗传的多样性。

1.有效的恢复天然草地资源。

通过工程措施,可使草地植被覆盖度得到明显增加,草地退化、沙化的趋势得到扭转,风蚀沙化、水土流失的危害得到缓解,使草地资源利用趋于合理。

2.逐步提高草地的生产力。

通过围栏改良核心区草地,使人为破坏草地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使天然草地植被得以恢复,天然草地的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减轻了对天然草地的放牧压力,使其得以休养生息,进一步保持草地应有的生产力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功能。

实现了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3.明显改善了小区气候。

项目的建设,可减少水分蒸发,增加空气含水量,调节环境气候,提高抗御干旱和土地荒漠化的能力,并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绿洲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还可有效的遏制风沙、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

4.土地理化性质得到有效改观。

通过自然保护区项目的建设,使项目区的土壤质量状况有明显改观,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含盐量减少,土壤肥力逐步提高,使其改善后的土壤结构向着更适宜于草群植被生长的方向发展。

二、社会效益

通过工程建设,把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掌握草原的生产能力和演替的动态规律,探索提高草地生产力的途径,为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教学和旅游提供基地。

同时为草场改良、畜牧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经济效益

草原自然保护区工程重在生态效益的实现,开发旅游资源、开展经营活动目的是补充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经费的不足。

保护区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生产区和试验区牧草产量。

生产区和试验区面积23万亩,通过项目实施年亩可增产干草30公斤,每公斤按0.3元计算,则年可获利207万元。

 

第十章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保护草原生物物种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库鲁斯台草原自然保护区是介于欧亚草原区和亚洲荒漠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它代表了新疆天山以北地区典型的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同时也反映了草地资源的特点与保护、利用方向。

通过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保护区的作用与功能,积极开展草地资源的科学研究、鉴别、监测、教学等,为草场改良、畜牧业的生产和本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新疆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议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完善保护区的基本建设。

核心区为保护区的精华所在,采取封闭式的严保护,除经过批准的科学研究、生态监测、调查活动外,应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以确保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产区和试验区的开发利用活动必须建立在保护和管理好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不能破坏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必须严格限制在生产区和实验区内,不得涉及核心区。

旅游活动的开展尽量利用保护区的现有设施,大力提倡生态旅游。

通过适度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的经营活动促进保护区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