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学生用温怀吓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3898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学生用温怀吓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学生用温怀吓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学生用温怀吓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学生用温怀吓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学生用温怀吓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学生用温怀吓整理.docx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学生用温怀吓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学生用温怀吓整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学生用温怀吓整理.docx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学生用温怀吓整理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A:

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

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毛反裘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古之遗爱也()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

居安思危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1、风雨不动安如山?

()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

3、然后得一夕安寝 ()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沛公安在()

7、衣食所安()        8、既来之,则安之()

 B:

  三、 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

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

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1、禹,汤被之矣()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将军身被坚执锐()4、被发行吟泽畔()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四、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

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3焉用亡邻以倍郑()     4、每逢佳节倍思亲()

五、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成语助记: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无本之木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 2、盖亦反其本矣()

3、此之谓失其本心()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

6、若止印三二本()7、此之谓失其本心()

8、本未倒置()9、抑本其成败之迹()

六、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成语助记: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1、蜀之鄙有二僧()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鄙人()    4、孔子鄙其小器()

七、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成语助记:

短兵相接  兵不厌诈  兵戎相见   厉兵秣马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4、左右欲兵之()

5、兵符:

古代用兵的凭证

八、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成语助记: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不如舜,吾之病也()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C:

 九、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成语助记:

察颜观色 明察秋毫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3、虽不能察,必以情()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人至察则无鱼()

十、朝chao“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成语助记:

朝三暮四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1、朝服衣冠()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4、于是入朝见威王()

5、两朝开济老臣心()  6、期年不听朝()

7、坐南朝北(对、向)

十一、曾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

虚化为“曾经”(念céng)。

 成语助记:

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4、是高、曾时为一倍() 

5、曾益其所不能()

十二、乘“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

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一车四马,故有“四”之义。

 成语助记:

乘人之危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1、乘犊车,从吏卒()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3、自京师乘风雪() 4、乘鄂渚而反顾兮()

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

十三、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成语助记:

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心悦诚服

1、帝感其诚()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4、帝感其诚()

十四、除

“除”本义为“台阶”。

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

“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成语助记:

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2、为汉家除残去秽()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6、不徐不疾()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十五、辞“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

一是“口供”,一是“不受”。

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

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成语助记:

不辞而别 辞微旨远  万死不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动以朝廷为辞()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谪居卧病浔阳城()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7、大礼不辞小让()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10、近者奉辞伐罪()

十六、从“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

“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

“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成语助记:

 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过从甚密 合从连横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4、樊哙从良坐()

5、从此道至吾军()  6、弟走从军阿姨死()

7、其从如云()      8、欲不可从()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12、可以便宜从事,向必禀我()

1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D:

  十七、殆“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

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成语助记:

百战不殆 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十八、当“当”原义是“面对、对着”。

“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

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

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成语助记:

门当户对 锐不可当 长歌当哭  螳臂当车

1、木兰当户织()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3、有大石当中流()    4、北邀当国者相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8、犯法当死()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11、当是时也,商佐之()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十九、道“道”本义是“大路”。

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成语助记:

道听途说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旁门左道 

1怀其璧,从径道之()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于是废先王之道()

5伐无道,诛暴秦()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7臣之所好者,道也()  8、道不同,不相为谋()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10、故园谁道有书来()

11道之以政()       12、道义:

二十、得“得”本义为“得到”。

“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

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成语助记:

 得不偿失 得心应手 得鱼忘筌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未得与项羽相见()   4、吾得兄事之()

5、所识穷乏者我欤()6、得无教我虫所耶()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10、此言得之()

二十一、度“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

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成语助记:

审时度势  度日如年  挥霍无度 度长絜大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度义而后动()      4、乃曰“吾忘持度”()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夜() 8、常有大度。

()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10、崔九堂前几度闻()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12、春风不度玉门关()

 13、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

 F:

二十二、非

“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

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

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成语助记:

大是大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文过饰非  为非作歹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2、而墨子非之()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觉今是而昨非()

 7、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是昨非。

()

二十三、复“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

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

)。

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成语助记:

周而复始 髀肉复生  无以复加 万劫不复

1、昭王南征而不复()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4、山重水复疑无路()

5、王辞而不复()    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 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二十四、负“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

故有“背、载”之义。

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

“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成语助记:

忘恩负义 忍辱负重 负隅顽抗 负弩前驱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秦贪,负其强,()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8、通家尚负责。

()

G:

二十五、盖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

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

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

   成语助记:

盖世奇功 盖棺论定 冠盖如云 欲盖弥彰

1、日初出大如车盖()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3、覆盖周密无际() 4、况刘豫州五室之胄,英才盖世()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

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 8、何不盖亦反其本矣()

9、前狼假,盖以诱敌。

()

二十六、故“故”有两个基本义:

一为“缘故”;一为“旧的”。

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

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

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成语助记:

一见如故 明知故犯 故步自封 故弄玄虚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3、暮去朝来颜色故()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5、君安与项伯有故() 6、既克,公问其故()

7、故遣将守关者()    8、此物故非西产()

9、故臣复取壁()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病故,物故()

二十七、固“固”本义指“城墙坚固”。

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

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成语助记:

固若金汤 君子固穷 根深蒂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3、固请,召有司案图()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8、秦数败赵军,赵军固璧不战()

二十八、顾“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

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

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成语助记:

 归心似箭 反璞归真 殊途同归 

1、赢得仓皇北顾()      2、顾野有麦场()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5、大行不顾细谨()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7、顾玩: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二九、归推导提示:

“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

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

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成语助记:

之子于归 归心似箭 反璞归真 殊途同归 物归原主 解甲归田 完璧归赵 

宾至如归 铩羽而归 众望所归

1.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

2.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3.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4.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5.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6.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7.将欲求托高义,世为亲戚,使受恩者知其所归,怀爱者知其所付

二十九、国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

“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成语助记:

 经国之才  共商国是

1、国破山河在,诚春草木深()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5、等死,死国可乎()

三十、过“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

“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成语助记:

过犹不及 闻过则喜 文过饰非   矫枉过正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4、以其境过清()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7、今公子故过之()  8、一日,大母过余曰()

H:

三十一、何“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

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

去干什么?

”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成语助记:

 何罪之有  何足挂齿  

1、却看妻子愁何在()  2、何时眼前突几见此屋()

3、又何间焉()  4、今日之事何如()

5、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6、如太行王屋何()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8、何蓑何笠。

()

三十二、 恨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成语助记:

相见恨晚 吞声饮恨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3、恨,憾,怨。

“恨”和“憾”都表示遗憾。

“怨”表示仇视、怀恨

4、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5、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

三十三、胡

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带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又称匈奴、西北各民族为“胡”。

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成语助记:

胡服骑射

1、国胡以相恤()   2、胡取禾三百廛兮()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三十四、患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

自然是有发愁的事。

)引申出“忧患、麻烦”。

  成语助记:

患得患失  内忧外患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3、为操后患;()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从困于所溺()

5、愈膏肓之患难()  6、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7、茜有眼患()   8、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9、赵宣子骤谏,公患之()10、时有患疟疾者()

三十五、或或有两个基本义:

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

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成语助记: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1、或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一食或粟一石()        4、云霞明灭或目睹()

5、贱贼公行,莫之或止;()6、或五命急宣,有时朝白帝()  

7、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

J:

三十六、疾“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

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

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

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成语助记:

疾恶如仇 积劳成疾 大声疾呼 痛心疾首 讳疾忌医 

1、君有疾在腠理()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5、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 6、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7、举疾首而相告曰()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1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三十七、及“及”的本义是“赶上”。

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

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成语助记:

望尘莫及  及时行乐 爱屋及乌 有过之而无不及

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2、烧及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5、其贤不及孔子()   6、及说备使抚表众()

7、及第:

科举考试考中           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9、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接近)      10、卒不去,故及于难(遭受)

11、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

怨王侯叛已,难已(表他转,至于)

三十八、即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

“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成语助记:

可望不可即 若即若离  一拍即合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项伯即入见沛公()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6、其伤于缚者,即幸留() 

7、闻鸡鸣。

即起盥栉()8、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9、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三十九、既“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

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成语助记:

 既往不咎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言未既()        2、既克,公问其故()

3、将军既帝室之胄()     4、三军既惑且疑()

5、既而得其尸于井()6、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7、壬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

四十、假“假”的本义是“借”。

“借”不是要“给”吗?

故有“给予”之义。

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

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成语助记:

狐假虎威 虚情假意 假道伐虢 不假思索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大臣犯法,无所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