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3829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教学内容:

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并能正确地读、写;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10”“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2、在建立数感概念和理解算理、提炼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

难点:

20以内数的写法。

11-20的数,读的是“10”而写的时候,只在十位上写“1”,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应注意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本单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计数器本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7课时

第一课时信息窗1迎接海鸥:

11――20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9页,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1-20的物体个数,并会正确读写,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建构过程,建立正确地数的概念。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数感,是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学具准备:

小棒、皮筋、小计数器教具准备:

情景图、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引入新课

1、歌曲《海鸥》,和同学们一起唱歌。

让学生欣赏各种有关海鸥的图片,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的行动。

使得每年有越来越多的海鸥飞来。

2、出示情景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图上都有什么?

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

通过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并根据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

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水中有多少只海鸥?

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

1、数出沙滩上海鸥的个数

⑴学生自己数

⑵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数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边指边数,可以一只一只地数,也可两只两只地数……

[培养学生的多种数法]

2、教学11的组成及数位的认识

⑴如果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多少根小棒表示?

你们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摆边说。

⑵用投影仪出示摆成一堆的11根小棒,引导:

你能一眼看出这些小棒有多少个吗?

学生观察、体会。

1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看出小棒的个数来吗?

学生动手操作。

[积极参与活动]

2学生交流情况。

请学生到前面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3通过对比,大家都觉得在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一根的方法最好,不用算一眼就能看出来。

 

11

⑶通过这种摆法,你能发现什么呢?

学生观察并回答大的一组是10个,表示1个十,小的一组是1个,表示1个一。

[能说明自己摆的11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4)学习数位

1老师讲解“十位”、“个位”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2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计数器表示“1T的方法。

OO

十位

个位

1

1

3小结: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计数器上数位的位置)[通过动手拨珠,使学生分清十位和个位]

⑸教学“11”的写法。

有1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十;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一。

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并汇报写法。

⑹小组讨论:

“11”十位和个位上都是“1”,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发表见解。

3、认识11〜20以内的其他数及数的组成

⑴学生继续解答开始提出的问题。

正确数出每个问题中的数量。

⑵引导学生一一刚才我们先摆小棒,然后拨珠,最后对准数位写出这个数,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己解答其他的问题,并认识这些数吗?

⑶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可以进行讨论,按照摆小棒一一拨珠一一写数的步骤自学。

⑷学生演示汇报自学过程。

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发现的规律]

4、教学20的认识

⑴刚才天空中有19只海鸥,现在又飞来1只,共有多少只?

学生的摆法可能很多种,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提出合理建议,得出正确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大胆说出想法,并能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提出意见]

5、引出课题一一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三、强化训练、巩固新知

1、拨珠比赛。

认识11〜20以内的数。

2、写写画画。

>C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1420

3、按顺序写数。

0

2

9

1

6

1

1

1

2

1

5

1

4、小朋友来到海边喂海鸥,我们一起来好吗?

如果你能选对,海鸥就能吃到食物。

⑴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①12②20

⑵“1T十位上的“1”表示()

①1个一②1个十

⑶16里面有()

①6个十和1个一②1个十和6个一

⑷有2个十,就在()位上写2。

①十②个

5、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海鸥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要保护海鸥,让它们永远留在我们美丽的海边,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四、回顾总结、实际运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思考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信息窗一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这些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1-20以内数的认识,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学得怎么样?

二、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是泉10的练习。

通过练习,学生体会先圈10再计数的便捷性,进一步强化计数单位“十。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的数,十位上的1表示图中的哪一部分。

练习完成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数小棒、捆小棒的练习。

借助这种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巩固数的组成。

2、自主练习第2题是写一写,画一画。

帮助学生理解数位意义、数的组成以及读法、写法。

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做,然后交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画。

3、自主练习第3题按顺序写数,是对20以内数认识内容的加强。

[可以渗透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形式对20以内的数进行排序练习。

]

4、自主练习第4题:

是20以内数的顺序练习,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再次巩固20以内数的顺序,明确20以内数的大小。

5、自主练习第5题:

是数的组成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20以内数的组成。

练习时让学生多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并引导学生利用对口令、考考我的同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出题进行练习。

6、自主练习第6题:

同桌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对的翻到相应的页码。

三、发展练习

1、自主练习第7题:

是带有数学方法的猜数游戏。

游戏规则:

一人出数,另一人也出一个数并告诉对方“我的数比您的数大得多(或小得多、差不多的范围)让对方才是一个什么数。

对方可以采取逐步逼近的方法猜出这个数。

3、自主练习第8题:

是比较大小的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4、自主练习第9题:

是估算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5、自主练习第10题:

是集合思想的渗透练习,目的是找比15大的数和小的数,让学生知道在一定标准下,可以有多种答案。

做完题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找比15小的数有哪些,一共有几个?

让学生初步感知比15小的数的整数是有限的,体会集合的有限思想;再让学生找比15大的数,让学生初步感知比15大的整数是无限的,体会集合的无限思想。

6、自主练习第11题:

是找规律练习,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可依然故而生自己独立填写,学生可以运用数数的不同方法找到蕴含的规律,一可以根据相邻两个数相差几找到答案。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展示不同的思维方式。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信息窗2——喂海鸥

教学内容:

课本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认识11——20各数。

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够主动去探索加减法的含义。

3、结合现实活动学习数与计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正确的计算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具准备:

记数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海鸥们回来了以后,没有人照顾它们,一年级的两位小朋友一起去海边喂海鸥,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在那里我们又将学习到哪些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有困难的同学请别的同学帮忙。

2、你能用读懂的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还剩多少桶?

3、解决问题

(1)生先独立思考自己想怎样解决第一个问题,想一想解决问题1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找到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列出算式。

如果学生列出算式“3+12”,教师可以追问:

还可以怎样列式?

(2)探究算法,交流算法。

注意引导学生总结3+12=15,12+3=15。

(3)生先独立思考自己想怎样解决第2个问题,想一想解决问题2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找到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列出算式。

并列出算式,写出得数。

4、总结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都是从个位算起,先算出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然后再加上10.

4、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字,先学生自己起,然后与教师进行交流。

然后小博士引出:

12+3=1517—4=13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学生识记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提问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第3题。

这两题是对比题。

通过练习,学生明确每组中两个算是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计算中感悟“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可以运用比较简捷的算法。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比较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达到训练的目的。

2、自主练习第2、4题:

是看图列算式,这是本节课所学计算的运用。

练习时,让学生先说明图意,再列出算式。

这样,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练习第5题,按顺序写数。

这是对20以内数的顺序的实际应用。

练习时,让学生既要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又要适当补充从大到小的顺序数数。

四、小结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信息窗2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认识11——20各数。

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够主动去探索加减法的含义。

3、结合现实活动学习数与计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正确的计算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具准备:

记数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练习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2、说说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二、提高练习

1、自主练习第6题、第7题:

都是对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实际应用。

练习时,要让学生读懂题意,可以让学生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再独立解决。

2、自主练习第8题:

这是填出方框里的数,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悉这些数的组成。

3、自主练习第9题:

呈现的是一个小嘴活动的形式。

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下这样的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学会合作和交流。

三、发展练习

1、自主练习第10题算一算,涂一涂。

本题是20以内不进位和不退位的综合练习题。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独立的去计算和涂颜色,然后在涂完颜色后说说看到了什么,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2、有能力的同学完成聪明小屋。

聪明小屋是从一组数中找出不同的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只要找出一种方法并说出原因就可以。

第一组数:

111315161719,可以选16,因为其他数都是相差2.也可以说16是双数,其余的数是单数。

也可以选11,因为只有11,是个位十位上的数一样。

第二组数是510121520,可以选12,因为其他数都是相差5;也

可以选5,因为5是一位数,而其他是两位数。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我学会了吗丰收园

教学内容:

第84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1、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

2、考察是否掌握了数的顺序,会不会比较大小;

3、考察能否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等。

4、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全面回顾,归纳整理

1、同学们,学习数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一转眼第五单元我们已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回忆一下这我们主要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我整理,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几大项:

(1)数数

(2)数的组成

(3)认识数位

(4)十几加几、十几减几

(5)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6)解决问题。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练习巩固。

二、创设情景、具体考察

(出示情景图)

1、整理复习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整理复习其他内容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1)天上有几只海鸥?

有几艘船?

几个小朋友……

(2)左边与右边一共有几只海鸥?

红帆船、黄帆船和紫帆船一共有多少艘……

(3)左边的小朋友比右边的多几个……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决定加法、减法、数数的复习顺序,进行归类复习。

三、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丰收园

1、师:

你学会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

做的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

(你这样就做到积极了)

2、照样子,组长组织小组内评价。

3、自己根据各种表现,涂红不同个数的苹果。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页,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实物操作,体会移多补少问题师:

期中数学考试明明和聪聪都得了100分,老师奖给他们一些小明明8朵小花,聪聪4朵小花。

如果你是聪聪,你想说什么?

学生会说出奖励不公平。

怎样才能让聪聪和明明的小花一样多呢?

动手拿出8朵红花、4朵黄花,摆一摆。

学生自主活动。

师:

谁愿意演示个大家看一下?

(教师提供直观学具让学生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验证,为下一环节学习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做铺垫,同时体会移多补少问题的特点)

二、探究建模,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1、指导学生学习画图的方法。

A、师:

出示情境图,现在芳芳和晶晶做了一些小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分别做了多少朵呢?

14朵、10朵。

她们也想请大家帮帮忙:

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一样多?

师:

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的方法帮助聪聪和明明找到了答案(板书:

摆),那如果我们现在手中没有小花了,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生可能会想到用画一画的方法。

B、学生自主活动用画一画的方法,完成问题。

C展示不同学生的方法,对比不同的画法,体验符号简洁的好处。

师总结用简单图形代替小花,画起来容易又简单清楚。

所以在数学上画图的时候不求画的漂亮,只要画的清楚简单就好。

D第二次对比:

展示学生作品,体会一一对应的好处。

出示两幅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OOOOOOOOOOiOOOO

OOOOOOOOOO:

让学生也按照—对应的方法重新画图,并用虚线表示出多出来的部分。

2、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

师:

图已经画好了,那芳芳要给晶晶几朵花,两人就一样多了呢?

请把你的想法在图上清楚的表示出来。

学生自主完成。

展示学生想法。

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

师:

这次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板书:

画)知道了芳芳给晶晶2朵花两个人就同样多了,那你觉得画图的方法好吗?

看来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总结:

其实啊,不论是摆还是画,我们都是从多的里面拿了一些给少的,让两个人变得一样多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板书:

移多补少问题。

3、反馈练习。

师:

“移多补少”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好,那你会用“移多补少”来解决问题吗?

出示题目:

熊妈妈摘了14个玉米,熊宝宝摘了4个玉米,熊妈妈给熊宝宝几个玉米就一样多了?

学生画图解决,师巡视指导。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归纳总结方法。

1、总结“移多补少”的一般步骤。

师:

刚才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这几个问题用共同的特点都是从多的里面拿出一些给少的,让两人变得一样多,那大家想一想我们要先找到什么呢?

(生:

找到多出来的部分)

师:

怎样能把多的部分看得更清楚呢?

(加上一条小竖线)

师总结方法:

图要一个对着一个画,然后加上一条小竖线看清楚多出来的部分。

然后把多出来的部分分成一样多的两部分,拿出一部分给少的就一样多了。

2、体验画图的作用。

师:

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用到了画图的方法,那你觉得画图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师:

通过画图我们能更清楚的看出题目的意思,帮助我们从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图中找到答案。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把你的分享给大家好吗?

五、课外互动让学生回家把今天学到的“移多补少”问题展示给父母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移多补少”练习课教学内容:

“移多补少”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移多补少”问题,现在我们通过一道题目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云云有6个苹果,妹妹有2个苹果,要是两个人的苹果一样多,可以怎么办?

用画图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画图解决问题,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他说一说方法。

师总结方法:

图要一个对着一个画,然后加上一条小竖线看清楚多出来的部分。

然后把多出来的部分分成一样多的两部分,拿出一部分给少的就一样多了。

二、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第1题:

本题呈现的是两个个小朋友分风车的情境:

你给我几支,咱俩就一样多?

本题相对比较简单,风车已经画出来,很形象很直观,直接在图中移多补少,给对方2只就一样多。

2、自主练习第2题:

“小猴给小象几个桃子,他们的桃子就一样多?

”本题需要学生自己画直观图。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读题,借助直观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交流为什么这样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突出画图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

3、自主练习第4题:

有两个问题。

首先解决第一个“右边有几人”,此问题简单。

重点解决第二个问题:

应该有几人到左边,比赛才能开始?

首先理解只要左右两边人数一样多比赛才能开始,也就是移多补少问题。

根据左边有4人右边有8人,借助直观图来解决。

4、自主练习第5题:

“兔弟弟原来有几个胡萝卜”,是移多补少的变形。

兔哥哥有9个胡萝卜,给弟弟一个就一样多了,说明两只兔子现在都有8个胡萝卜,而兔弟弟有1个胡萝卜是哥哥给的,因此兔弟弟原来有7个胡萝卜。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