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3660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docx

《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docx

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

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

技术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

一、参加人员范围

二、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一)项目设置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

(三)作品资格审定

(四)作品制作

三、参加办法

(一)参加办法及报送作品数量

(二)报送时间、方式

四、交流展示

五、组织工作

(一)组织领导

(二)联系方式

一、参加人员范围

各级各类学校及有关部委、行业所属教育机构的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

二、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一)项目设置

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简称"教师交流活动")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按照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分组(按照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划分)设置项目。

1.基础教育组:

课件、微课、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幼儿教育组、特殊教育组不设置)。

2.中等职业教育组:

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资源(以下简称"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

3.高等教育组:

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针对高职院校)。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

1.课件:

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其作用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一个课件可以包含单个或多个知识点、一个课时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制作工具和呈现形式不限,可以是基于PC终端的课件和移动终端课件。

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验软件等均可报送,建议同时报送软件运行录屏解说文件。

(1)制作要求:

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

(2)报送形式:

作品以zip压缩包格式(含附件1)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课件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

2.微课:

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技能操作和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课程。

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录制的批注讲解视频。

(1)制作要求:

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

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flv、mp4、wmv等),画面尺寸为640×480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

(2)报送形式:

作品以zip压缩包格式(含附件1)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3.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是指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师生的教与学的认知工具,融于教与学的过程,且教学成效明显的教学活动案例。

(1)要求:

须提交案例介绍文档、教学活动录像和相关材料。

案例介绍文档可包括:

教学环境设施与课程建设、教学应用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教学活动录像:

反映创新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多节课堂片段剪辑、专题介绍视频等多种形式。

使用mp4等常用格式,时间总计不超过50分钟。

相关材料:

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资源等。

(2)报送形式:

作品以zip压缩包格式(含附件2)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4.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

是指教师应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内的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教学活动组织、作业指导、辅导答疑、学情分析、网络研修等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突出的案例。

(1)要求:

提交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素材制作的PPT文档、教学活动录像和其他材料,综合反映教师网络空间的日常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同时提交空间访问说明文档(含空间网址等)。

(2)报送形式:

作品以zip压缩包格式(含附件2)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5.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案例。

包括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实训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

鼓励思政课、教师教育类的信息化教学案例报送。

(1)要求:

须提交案例介绍文档、教学活动录像和相关材料。

案例介绍文档可包括:

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教学活动录像:

反映信息化课程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多节课堂片段剪辑、专题介绍视频等多种形式。

使用mp4等常用格式,时间总计不超过50分钟。

相关材料:

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资源等。

(2)报送形式:

作品以zip压缩包格式(含附件2)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6.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

是指以职业岗位活动的基础性、支撑性能力与素养培养为教学内容,选取课程体系中的重点难点,支持混合式教学与学习的课程化资源。

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资源由微教材、视频课和资源包配套构成。

(1)要求:

须提交视频课和资源包,微教材可根据情况自主选择是否建设与提交。

视频课:

是指将视频课与学习互动软件智能链接,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色、满足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习惯的创新型视频课。

构建方式上,可基于学习情景进行教学设计,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特点,把工匠、大师引入课堂,实现深度校企合作、以多种角色授课者同时参与的授课形式。

每个视频课时长为5-25分钟,并提供视频课缩略图(图片比例为16:

9,最小尺寸220×124,格式为jpg)。

资源包:

是指可以支持一次课教学的颗粒化资源总和,基本属性是助教资源,其基本单位是颗粒化的元课件。

资源包内容与微教材、视频课有机融合,适应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

包括教学设计说明、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线试题、作业、在线辅导、答疑材料等。

微教材:

是指与"教学点"相对应、融合信息技术,通过扫描纸质教材二维码链接相关资源,有效支持VR、AR、APP软件等新媒体、新技术应用的新形态教材。

微教材具有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职业岗位能力教学特征,因此可满足项目培训教学需求。

通过对体系化职业岗位能力"微教材"的组合,可以形成符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满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

(2)报送形式:

视频课以mp4格式上传,大小不超过800MB;资源包经命名后逐个上传,总大小不超过800MB;微教材以word格式上传。

(三)作品资格审定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加资格。

2.杜绝弄虚作假行为。

一经发现,取消参加资格。

(四)作品制作

1.资料的引用应注明出处。

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作品作者承担。

2.每件作品作者不超过3人,不接受以单位名义集体创作的作品。

三、参加办法

(一)参加办法及报送作品数量

1.基础教育组

根据个人自愿参加的原则,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组织部门统一网上报送,每个组织单位报送总数原则上不超过50件。

组织单位需填写盖有公章的作品名单及联系人信息表至联系邮箱(见附件3)。

2.中等职业教育组、高等教育组

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项目根据个人自愿参加的原则,由学校组织部门统一网上报送,每个学校报送总数原则上不超过10件。

组织单位需填写盖有公章的作品名单及联系人信息表至联系邮箱(见附件3)。

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项目依据个人自愿参加的原则,由学校组织部门统一网上报送作品,作品数量不限。

组织单位需填写盖有公章的作品名单及联系人信息表至联系邮箱(见附件4)。

解放军、武警部队院校作品须由解放军、武警部队活动组织部门统一报送。

(二)报送时间、方式

1.基础教育组所有项目、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项目)、高等教育组(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项目):

2020年9月1日-30日期间,各省级组织单位及中职、高校组织部门登录"教师交流活动"网站()进行网上报名、上传作品,并对报送信息和作品的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2.中等职业教育组和高等教育组的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项目:

2020年9月1日-10月15日期间,参加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项目的学校在提交作品名单及联系人信息表(附件4)后,登录管理平台(网址:

)进行网上报名、在线填写作品信息、上传作品,并对报送信息和作品的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四、交流展示

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本届活动不再举办全国性评比,全国活动重在交流展示,不发放获奖证书,活动组委会根据参与情况发放参与证书。

1.技术测试:

包括资格审查、作品安装、运行测试。

2.交流展示作品推荐:

由教师交流活动组委会聘请有关专业教师推荐参加全国现场交流展示的作品。

3.全国交流展示活动:

参加全国现场交流展示的作品名单于2020年11月在教师交流活动网站公布,全国现场交流活动举办时间、方式、地点视具体情况确定(相关通知文件另发)。

五、组织工作

(一)组织领导

"教师交流活动"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

"教师交流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部,主要承担具体组织工作。

"教师交流活动"重要信息和相关事宜将陆续在"教师交流活动"网站上公布。

(二)联系方式

1.中央电教馆项目部

联系人:

曹琦

联系电话:

xxxx

电子邮箱:

***********.cn(邮件主题注明"2020教师交流活动")

网站:

2.中央电教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部("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项目)

联系人:

成秀丽

联系电话:

xxxx

电子邮箱:

***************.cn(邮件主题注明"2020教师交流活动")

管理平台:

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探秘"立冬"

--展示交流小组活动成果

课程名称校本课程

年级

六年级

教材自选主题:

探秘"立冬"实施情况

已实施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为学生开辟广阔的自主空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育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是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

《探秘立冬》主题活动正是遵循这一理念,引导学生充分借助身边资源,开展"立冬"探秘活动。

学生在讨论选题、制定计划、合作探秘、汇报交流活动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探究和传承的瑰宝。

十一月正值"立冬"节气,故研究主题订为《探秘"立冬"》。

通过小组讨论探秘主题、制定探秘计划、多元探秘途径,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实现探秘过程,从中获取直接实践经验,养成综合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主要在讨论选题、制定计划、合作探秘的基础之上进行小组展示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汇报、评价等综合素质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1.年龄及心理特点:

本次授课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看待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

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以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身份共同与学生实现"探秘"活动。

2.前期知识水平:

学生已经经历了讨论选题、制定计划、合作探秘等几个阶段的小组活动,实现了探秘过程,并从中获取了知识与经验,技巧与能力,体验与感悟。

本节课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交流活动,力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取长补短的同时让孩子在展示交流汇报中也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方式:

综合运用"展示交流""学生评价""教师小结"的教学方式展开活动。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技术准备:

电脑、正投、音箱等。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展示、交流小组活动成果的过程中,感悟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文明,激发不断探索及爱国主义情怀。

(二)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展示、交流小组活动成果,有效互动评价,提高语言表达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本次"立冬"节气的主题实践活动,多角度、更深入的了解"立冬",感悟节气的内涵与意义。

教学重点

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多角度、更深入的了解"立冬"节气的内涵与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式展示、交流小组活动成果,有效互动评价。

教学流程示意图

国画二十四节气

活动回顾

学生精彩两分钟展示上课

照片展示学生活动过程

展示交流小组活动成果

畅谈收获总结拓展

一组:

说文解字释立冬

二组:

学习农谚过立冬三组:

参与体验探农事四组:

走进社区聊取暖五组:

观察气候谈养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技术应用

时间

安排

精彩两分钟展示

提问:

今天的精彩两分钟该轮到那位同学?

组织观看、欣赏小结

展示同学:

展示国画二十四节气并做简单介绍。

倾听同学:

打分评价提供平台激发潜能

多元发展体验成功

多媒体2分钟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学生活动照片

回顾前期活动过程

要求:

请提供照片的同学用一句话介绍照片内容。

2.总结揭题:

我们经过讨论、制定、交流与实践等活动,今天我们走到了展示交流小组活动成果的这一步。

板书:

展示交流小组活动成果

观看并介绍照片照片内容:

讨论小组研究主题制定小组活动计划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修改小组活动计划小组探秘实践活动交流小组展示方案

倾听,明确本课内容

前期回顾

明确任务

2分钟

(二)小组展示交流汇报

1.简单说明展示交流要求:

按照展示惯例,展示组和倾听组各自做好展示与评价。

2.组织展示交流小组活动

认真倾听,明确要求

30分钟

下课

填写自评表

成果。

提问:

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

注:

展示顺序由学生自主决定,课堂临时生成。

教师针对小组展示交流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的给予补充、提问或小结。

教师小结并提问:

二十四节气除了对农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的给予引导、补充。

教师针对小组展示交流进行小结,肯定学生探究的

展示第一小组:

说文解字释立冬

从"立"字的意思和"冬"字的演化意义,具体剖析立冬更深层次的含义,并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立冬的习俗。

倾听小组学生评价

展示第三小组:

参与体验探农事

1、运用ppt、视频等形式展示菜园收菜、架遮风布等一系列立冬农事。

2、邀请第二小组"学习谚语过立冬"一起介绍立冬节气相关的谚语。

倾听小组学生评价

学生回答。

学生一:

反映气候变化

学生二:

反映季节变化

展示第五小组:

观察气候谈养生

同学一:

出示气温记录表、折线统计图并分析气温变化。

同学二:

出示立冬期间植物照片并分析。

同学三:

出示立冬期间动物照片并分析。

同学四:

(提问)怎样养生?

播放采访视频同学五:

展示制作的"立冬养生秘籍"。

通过展示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汇报、评价等综合素质能力。

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堂临时生成)

引导学生讨论冬季人体适宜室温。

提问:

你觉得多少度合适?

教师补充并小结。

倾听小组学生评价

展示第四小组:

走进社区聊取暖

1、通过录音采访、

照片等资料介绍集中供暖。

2、进行现场互动,

了解同学家里的取暖方式。

3、采访现场老师:

生炉子的注意事项,根据老师介绍小组再做补充介绍。

倾听小组学生评价

(课堂临时生成)诗歌朗诵与硬笔书法展示。

(三)畅谈收获总结拓展

1.提问: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悟?

2."立冬"已逝"小雪"又来,二十四节气,这一

中国古老的智慧结晶需要

同学们的研究与传承。

继续你们探究的脚步,希望早日看到你们对小雪节气的研究成果。

畅谈收获、感悟或体会

激发学生继续探究

2分钟

(四)填写自评表,自我评价

组织填写自评表

填写自评表

反思促提高

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设计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堂内外的讨论、辩论、成果展示等活动,从而

l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l拓展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l实时展示与分享过程性学习成果

l实现基于成果的批判性思考和深度互动

l推动过程性成果的沉淀与积累

提交指南与评价标准

1.活动设计:

提交一份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的活动设计,包括活动主题与目标、对象分析、活动过程、所用的技术工具,以及技术工具使用的目的。

优秀

合格

o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o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

o技术工具选用合理,操作便捷,有助于及时展示交流成果、扩大参与范围,促进学生对学习成果的思考;

o对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周全考虑,并制订了应对方案;

o技术选择和使用方式新颖,具有学习与借鉴价值。

o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o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

o技术工具选用合理,操作便捷,有助于展示交流活动的开展。

2.展示交流过程描述:

描述展示交流的过程,包括展示内容、交流展示方式、活动实施效

果以及技术的使用过程等。

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

优秀

合格

o讲解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对展示交流的内容、方式及效果做了详细的分析;

o技术应用准确恰当,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成果的批判性思考和深度互动;

o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解说明确到位,无冗余信息。

o讲解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完整描述了展示交流的内容、方式及效果;

o技术应用准确恰当;

o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

实践建议

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交流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经验分享与自评和互评能力发展。

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交流的效率、形式以及深度都能得到极大的优化。

例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支持学生观察静态图形的动态变化规律,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利用UMU,实时镜像分享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时收集课堂交流与反馈信息;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利用WISE在线平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发布,实施建模、合作学习等创新活动,并通过在线讨论功能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交流;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借助scratch编程软件创作作品,完成交互式项目设计并将作品上传至在线社区,实现与学习伙伴的实时分享与协同创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练习朗读并录制音频上传到荔枝电台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