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Ⅹ85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3505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Ⅹ85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Ⅹ85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Ⅹ85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Ⅹ85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Ⅹ85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Ⅹ854.docx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Ⅹ85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Ⅹ85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Ⅹ854.docx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Ⅹ854

教学资料范本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Ⅹ854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Ø单选题-1

易引起肝损伤的萜与内酯类中药有

A使君子

B黄药子

C女贞子

D车前子

E牛蒡子

【答案】B

【解析】

萜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不少萜类化合物对肝脏有明显毒副作用,但肝损伤机制还不甚明了。

包括有川楝子、黄药子、艾叶等,其中川楝子是含萜类肝脏毒性中药中最典型的一类药物,能引起急性中毒性肝炎,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肝肿大。

Ø单选题-2

半表半里证常见的症状是

A恶寒发热

B但寒不热

C但热不寒

D寒热往来

E长期低热

【答案】B

【解析】

但寒不热:

在疾病过程中,患者惟感畏寒而不发热,多属虚寒证。

Ø单选题-3

下列各中成药组中属于合理应用的是

A二陈丸

B麻仁丸

C四君子丸

D附子理中丸

E六味地黄丸

【答案】C

【解析】

二便不通,阳实水肿,可用峻下通水的舟车丸,但为使峻下而不伤正气,常配合四君子丸同用。

Ø单选题-4

不宜装于同一药斗中的药组是

A羌活、独活

B升麻、葛根

C当归、川芎

D制草乌、制川乌

E当归、独活

【答案】E

【解析】

斗谱编排原则

(1)经常在配伍中同用的药物,可同放于一个斗中。

如麻黄、桂枝;酸枣仁、远志;射干、北豆根;党参、黄芪;桃仁、红花;杜仲、续断;陈皮、青皮;泽泻、猪苓;山药、薏苡仁;板蓝根、大青叶;辛夷、苍耳子;火麻仁、郁李仁。

(2)同一药物的不同炮制品,常同放于一个斗中。

如生栀子、炒栀子;生大黄、制大黄;生黄芪、炙黄芪;炒白术、生白术;生甘草、炙甘草;生内金、炒内金;生薏苡仁、炒薏苡仁;生山药、炒山药;生牡蛎、煅牡蛎;炒槟榔、焦槟榔;生黄芩、酒黄芩;生首乌、制首乌。

(3)药物性能相类似的同放于一个斗中。

如金银花、连翘;知母、黄柏;龟甲、鳖甲;桔梗、前胡;防风、荆芥;牡丹皮、赤芍;升麻、葛根;紫菀、款冬花;当归、川芎;砂仁、白豆蔻;生龙骨、生牡蛎;车前子、木通。

(4)按处方常用的“药对“药物排列,可同放于一个斗中。

如羌活、独活;苍术、白术;麦冬、天冬;川乌、草乌;知母、浙(川)贝母;蒲公英、紫花地丁;篇蓄、瞿麦;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小茴香、橘核。

Ø单选题-5

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多见于

A热结肠胃

B肝脾气郁

C津亏血燥

D阳虚寒凝

E气阴两虚

【答案】A

【解析】

便秘之热结肠胃【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口苦,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腻或燥裂,脉滑数或弦。

Ø单选题-6

弦脉所主的病症是

A迟脉

B数脉

C缓脉

D浮脉

E疾脉

【答案】E

【解析】

本组题考查切诊。

脉来一息七至以上,脉来急疾的为疾脉,在热性病极期,以及劳瘵病阴竭阳越时可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的为迟脉,主寒证;一息四至,脉势来去缓慢乏力的为缓脉,见于湿邪致病及脾胃虚弱证;一息五至以上的为数脉,主热证。

Ø单选题-7

培土生金法又称

A相生关系

B相克关系

C相侮关系

D相乘关系

E以上均不是

【答案】A

【解析】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治法。

相生关系即为母子关系。

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基本治则,即是补母或泻子。

Ø单选题-8

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多见于

A热结肠胃

B肝脾气郁

C津亏血燥

D阳虚寒凝

E气阴两虚

【答案】B

【解析】

便秘之肝脾气郁【症状】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

舌苔薄腻,脉弦。

Ø单选题-9

咳嗽由以下哪些原因引起

A二陈丸

B急支糖浆

C苏杏止咳糖浆

D清肺抑火丸

E蜜炼川贝枇杷膏

【答案】D

【解析】

急支糖浆: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

苏杏止咳糖浆,用于风寒束肺;清肺抑火丸:

清肺止嗽,化痰通便。

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蜜炼川贝枇杷膏:

肺燥咳嗽。

二陈丸: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用于痰湿停滞所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满、恶心呕吐。

Ø单选题-10

咳嗽无力,短气自汗,证属

A肺气虚

B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阴虚

【答案】D

【解析】

1.肺气虚[症状]咳嗽无力,短气自汗,面色觥白,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容易感冒。

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

2.心气虚[症状]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

舌淡苔薄,脉微。

[治法]益气养心。

3.脾气虚[症状]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

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4.肾气虚[症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或白带清稀。

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益气补肾。

5.肺阴虚[症状]干咳,咽燥,甚或失音,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

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

Ø单选题-11

《本草纲目》属于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太平圣惠方》

D《千金翼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主要方书典籍的掌握。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官府颁行,我国第一部成药典。

Ø单选题-12

服用藿香正气丸宜选用的“药引”是

A固表止汗药

B活血化瘀药

C苦寒清热药

D淡渗利湿药

E涩肠止泻药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证候禁忌的知识点。

表邪未解者,忌用固表止汗药,以免妨碍发汗解表。

Ø单选题-13

脘胁胀痛,吞酸嘈杂,常见于

A胃气虚证

B胃热证

C肝胃不和证

D胃阴虚证

E食滞胃脘证

【答案】D

【解析】

胃阴虚的临床表现,常见口咽发干,多以睡后明显,不思饮食,或知饥不食,并有心烦、低热、大便不调、干呕作呃,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一般以胃病常见症状伴见阴虚症状为辨证要点。

Ø单选题-14

可抑制胃蠕动及排空,延长某些药物在胃内滞留时间的中药是

A风痛药酒与二甲双胍

B牛黄解毒片与利福平

C银杏胶嚢与地高辛

D大山楂丸与阿司匹林

E补中益气丸与环磷酰胺

【答案】B

【解析】

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及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等,不宜与口服的红霉素、士的宁、利福平同用,会减少生物膜的吸收量。

Ø单选题-15

老人服用地高辛时不宜同时服用的中成药是

A麝香保心丸

B六味地黄丸

C人参鹿茸丸

D银杏叶制剂

E柴胡舒肝丸

【答案】D

【解析】

法莫替丁片为抗溃疡抗酸药,与含有多量黄酮类成分的银杏叶制剂同时服用可产生络合效应,形成螯合物,影响疗效。

因此,在服用抗酸类西药时应避免与含黄酮类的中药如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等同时应用,应分时应用,一般来讲,以间隔1小时为宜。

Ø单选题-16

大腹子的正名是

A马钱子

B豆蔻

C海金沙

D砂仁

E槟榔

【答案】E

【解析】

槟榔:

别名大腹子

Ø单选题-17

处方名延胡素,调剂时应付

A瓜蒌

B白芍

C丹参

D甘草

E乌头

【答案】E

【解析】

“十八反“配伍禁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芫遂倶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Ø单选题-18

根据《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的规定,冷处所指环境条件

A不超过20℃

B避光且不超过20℃

C2℃~10℃

D10℃~30℃

E2℃~8℃

【答案】A

【解析】

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的环境。

Ø单选题-19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辩证多属于

A脾胃虚寒

B寒凝气滞

C饮食停滞

D肝胃郁热

E肝胃不和

【答案】D

【解析】

灼热感,说明体内有热,数脉主热证,也能说明体内有热。

烦躁易怒说明是肝这里发生病变,总结该症状应诊断为肝胃郁热。

Ø多选题-20

出血可能由什么引起

A发热

B多汗

C吐泻

D失血

E多尿

【答案】A

【解析】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在数量上的亏少,进而导致内则脏腑,外而孔窍、皮毛,失其濡润滋养作用,因之产生一系列干燥失润的病理状态。

多由燥热之邪或五志之火,或发热、多汗、吐泻、多尿、失血,或过用误用辛燥之剂等引起津液耗伤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