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投标书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330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工程勘察投标书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岩土工程勘察投标书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岩土工程勘察投标书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岩土工程勘察投标书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岩土工程勘察投标书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投标书_精品文档.doc

《岩土工程勘察投标书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勘察投标书_精品文档.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土工程勘察投标书_精品文档.doc

目录

一、综合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二)勘察方案编制的依据及原则

(三)场地现状、场地环境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二、拟建物地基基础预分析

(一)天然地基

(二)沉降控制桩基分析

(三)单桩承载力估算

(四)桩基沉降量估算

(五)沉桩可能性初步分析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勘察目的和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及重点

(一)勘察目的

(二)具体应解决的主要工程技术问题

四、勘察方案说明

(一)勘探点平面布置

(二)勘探孔深度

(三)取土和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

(四)测量

(五)室内土、水试验项目

五、预期成果

(一)勘察报告书的主要章节

(二)附图、表

六、质量保证措施与施工措施

(一)勘察方案实施的质量保证措施

(二)施工措施

七、技术与管理力量配备

八、安全保证措施

九、勘探工作进度计划十、配合服务事项

十一、工程勘察费预算

附件及图表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

1000)(附图1)

2.拟建建(构)物性质一览表(附表1)

3.勘探工作量一览表(附表2)

4.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原位、室内试验项目、数量一览表(附表3)

5.工程勘察进度计划表(附表4)

6.工程勘察费用预算明细表(附表5)

7.所收集的临近工程地质资料(附件1~附件2)

一、综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拟建“湖北省沙洋广华监狱扩建”工程位于广华五七大道以北、商品住宅楼以东。

建设规模约54000平方米,工程投资约8千万元。

根据工程招标文件,本工程主要由1、11号楼(4~5层)、2、3、9、10、12号辅助楼(2~3层)和4、5、6、7、8号监舍(4层)及13、14、15号生产车间(2层)组成;1、11、13、14、15号楼为框架结构,控制沉降复合地基或桩基础,辅助楼为独立基础或条基。

建设单位为湖北省沙洋监狱管理局。

有关本次勘察投标各拟建建筑物性质详见《拟建建(构)筑物性质一览表》。

(二)勘察方案编制的依据及原则

1、勘察方案编制的依据

(1)建设方提供的《项目招标文件》和电子版《建(构)筑物总平面布置图》(1:

1000)、《场地地形图》(1:

1000);

(2)搜集临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

(3)现场踏勘所了解的场地情况及场地环境;

(4)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见表1:

本工程应执行的勘察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一览表表1

规范类别

规 范 名 称

规 范 编 号

湖北省

地方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DB42/242-2003)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

(DB42/169-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GB50011-200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002版)

行业标准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

(CECS04:

88)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72-200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国家计委、建设部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计价格(1992)10号

《工程勘察收费标准》

(1992修订本)

2、勘察方案编制原则

(1)勘察技术设计方案应在预期勘察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满足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基坑围护与降水设计、抗震设计等方面的要求;

(2)根据附近地区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建筑经验,针对本工程拟建建筑物性质及设计要求,对地基基础、桩基持力层等进行详细的预分析评价,按上述规范、规程和标准合理布置勘察工作量;

(3)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钻孔取土、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勘测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勘察,获得各种有效的地质参数和完整的勘察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后提供完整、准确的勘察成果,以满足拟建工程设计及施工的要求。

(三)场地现状、场地环境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现状、场地环境据现场踏勘,拟建场地位于广华五七大道以北、已建商品住宅楼以东,拟建场地基本平整,地面标高30.0m左右,“三通一平”基本实现,具备施工条件。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拟建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我单位搜集的已建邻近场地工程的勘探资料,并对该工程勘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基本上掌握了这一地区在深度20m范围内的地基土分布情况,详见下表2。

表2

层号

土层名称

层底埋深

(m)

层 厚

(m)

耕植土

0.6

0.6

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

1.3

0.7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5.2

3.9

灰色粉质粘土

9.4

4.2

灰色粘质粉土

14.9

5.5

粉细砂

未揭穿

未揭穿

根据收集的地质资料分析:

预估本拟建场区地基土具有如下特征:

(1)拟建场地第①层耕植土,由原地形图和查阅历史河浜图中反映场地内无暗塘和暗浜分布。

(2)拟建场地第②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静探Ps值1.0Mpa,可塑状,中等压缩性;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及特征值分别约95kPa和75kPa,是低层建筑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3)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状态,高压缩性,静探Ps值为0.4Mpa,厚度较大,软弱下卧层。

(4)第④层灰色粉质粘土,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静探Ps值为1.1Mpa,可选作为良好的粉喷桩基持力层。

(5)第⑤层灰色粉质粉土,饱和,可塑,高压缩性,静探Ps值为0.8Mpa,工程性质一般。

(6)第⑥层粉细砂,饱和,中密,中等压缩性,静探Ps值为7.5Mpa,标准贯入击数为20击,未揭穿,是良好的桩基持力层。

3、地下水

根据邻近场地勘察实测地下水埋藏深度,结合场地地形特征,拟建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埋藏较浅,常年地下水位埋深为0.5m左右。

经踏勘了解,场地周围无污染源,且据邻近工程勘察报告水分析资料,初判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鉴于本工程基础均埋置于地下水位以下,因此,需对场区内的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判定其对混凝土有无腐蚀性。

4、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有关规定,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35,本场地地基土为中软弱土,属Ⅲ类场地,属于抗震一般地段,但基本属稳定场地,仍可考虑作为适宜建筑的一般场地。

二、拟建物地基基础预分析

(一)天然地基

该场地②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土质较好,层厚0.7m,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特征值分别为100kPa、80kPa(按条形基础,埋深1.5m,宽度1.5m,地下水位0.5m),是拟建建筑荷载较轻的综合楼良好天然地基持力层,但存在软弱下卧层,建议可考虑喷粉桩进行处理。

(二)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分析

根据设计意图,拟建1、11、13、14、15号楼拟采用沉降控制桩基基础,可选用第⑹层灰色粉细砂作为桩基持力层。

可选用400mm预应力管桩,据初步估算,能满足荷载及变形要求。

(三)单桩承载力估算

(1)确定各土层的桩侧摩阻力特征值fsia和桩端端阻力特征值fpa值见下表3。

fsia与fpa值表 表3

层序

地 层 名 称

静探Ps

平均值(Mpa)

预应力管桩

fsia(kPa)

fpa(kPa)

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

1.0

15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0.4

6m以上10

6m以下15

灰色粉质粘土

1.1

20(15)

灰色粉质粉土

0.8

15

粉细砂

7.5

24

1500

(2) 估算单桩承载力

桩基单桩垂直承载力设计值估算见下表4:

表4

建筑物

名称或编号

层数

(层)

基础埋深

(m)

桩型

桩规格

mm

桩长

(m)

桩端入土深度

(m)

持力层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d

(kN)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kN)

1、11#综合楼

13~15

车间

2~5

1.5

管桩

400

20

250

管桩

400

25

300

(五)沉桩可能性初步分析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由拟建场地的地层结构分析,当采用预应力管桩,以第⑹层作持力层时,由于其上部多以软弱粘性土为主,沉桩应比较顺利。

因打入桩施工对周围环境要求较高,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可选择静压桩,并设置好砂井,先施工邻近道路、附近有建筑的沿线桩,再施工中间部分,以减少打桩产生挤土效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勘察目的和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及重点

(一)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主要为查明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分布特征及其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查明暗浜等不良地质现象及浅层饱和砂土、砂质粉土液化判别及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参数,并为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资料。

(二)具体应解决的主要工程技术问题

1、根据工程性质,对拟采用的桩基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推荐适宜的桩基持力层、桩长及桩型,提供桩基计算参数,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及预估桩基沉降量,在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的基础上,提供推荐意见。

2、根据抗震设计的有关要求,提供场地类别及评价2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是否存在液化可能性。

若液化则需提供液化指数及液化强度比。

3、根据地形图,拟建场地未发现明浜存在,因此在施工时着重查明暗浜(塘)及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走向、深度、宽度等)规律。

4、调查场地及其邻近区域有无地下水污染源,在拟建场地内取地下水样作水质分析,查明地下水对混凝土有无腐蚀性。

综上所述:

对于本工程应查明暗浜(塘)及地下障碍物的深度和分布范围,尤其对于本工程拟采用的桩基工程,在桩型和桩基持力层的选择以及桩基沉降量控制上最为关键,故第⑥层和其下卧层是本工程研究的重点。

四、勘察方案说明

(一)勘探点平面布置

1、按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有关规定。

“摩擦型桩基勘察点间距宜为20~35m”,结合拟建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尺寸,基本沿建(构)筑物周边角点布孔,以控制整个场地,采用经济合理的勘探手段和合理的工作量来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为原则。

2、当相邻勘探孔揭露的地层情况变化较大、影响桩基设计或施工方案选择时,根据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之要求,应适当增加勘探孔。

3、根据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之要求(适当提高原位测试孔的比例,且不宜超过2/3),本工程共布置18只钻探孔和76只静探孔。

4、本次勘察工程取2组地下水样进行水质试验。

(二)勘探孔深度勘探孔深度确定原则:

为便于今后设计单位进行基础设计及方案比选,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桩端可能的最大入土深度及压缩层厚度综合考虑。

a、一般孔:

孔深为可能的桩端最大入土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