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体育基本现代化主要指标及评估说明中国高校体育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3194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体育基本现代化主要指标及评估说明中国高校体育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苏州市体育基本现代化主要指标及评估说明中国高校体育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苏州市体育基本现代化主要指标及评估说明中国高校体育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苏州市体育基本现代化主要指标及评估说明中国高校体育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苏州市体育基本现代化主要指标及评估说明中国高校体育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市体育基本现代化主要指标及评估说明中国高校体育网.docx

《苏州市体育基本现代化主要指标及评估说明中国高校体育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体育基本现代化主要指标及评估说明中国高校体育网.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市体育基本现代化主要指标及评估说明中国高校体育网.docx

苏州市体育基本现代化主要指标及评估说明中国高校体育网

附件:

苏州市体育基本现代化主要指标及评估说明

分类

指标

评估说明

责任单位

完成时间

一体育观念和文化的现代化

1.推广全民体育的现代化观念

1.1公民权利观

市民普遍重视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学习掌握体育锻炼基本技能,认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等新型体育生活理念,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大幅度增加,在建设“健康城市、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市委宣传部

市委市级机关工委

市教育局

市文广新局

市卫生局

市体育局

市旅游局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

市广电总台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残联

各市、区政府

2010年

1.2基本素质观

1.3终生体育观

1.4体育文化观

倡导“崇文、融和、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深化“更普及、更健康、更快乐、更和谐”的全民健身内涵,“健康苏州、活力城市”的发展主题深入人心。

1.5休闲体育观

打造“环太湖体育圈苏州市全民健身活动基地”、“环太湖康体运动旅游基地”等品牌,鼓励开发以体育运动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创建一批假日体育、景观体育等休闲体育项目。

1.6多元服务观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体育和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事业、社团机构有机结合,多层次开展体育活动;政府加强公共体育管理,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打造公共体育品牌。

2.弘扬苏州体育精神

弘扬以苏州奥运冠军为代表的苏州体育精神,即:

顽强拼搏、争先创优的奋斗精神;善于学习、理性发展的科学态度;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进取品格。

3.树立现代化体育的传播理念

3.1全市体育宣传媒体覆盖率100%

网络媒体:

在政府网站中有专门的体育频道;平面媒体:

优化体育专版专栏,加强体育深度报道;广电媒体:

联办、合办体育专题栏目;其他媒体:

户外体育公益广告覆盖各市、区。

市委宣传部

市市容市政管理局

市体育局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

市广电总台

各市、区政府

2010年

3.2丰富体育文化传播渠道

出版发行一批苏州体育专志、苏州体育画册等体育类专著。

探索多元化体育题材的影视、音像作品。

市教育局

市卫生局

市体育局

各市、区政府

在苏高校

2010年

3.3定期举办体育论坛或学术报告

每年定期开展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

全省市级体育系统仅苏州和南京2家,苏州至2008年已办15届。

3.4每年定期发布苏州市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及举办科学健身讲座

以国家颁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指标,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定期对3~69岁的监测对象进行体质测试,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自2001年起我市每年向社会公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3.5建苏州体育博物馆

在五卅路体育健身中心设施改造中建设体育博物馆,成为挖掘整理苏州传统体育项目、展示推广苏州体育及奥林匹克体育文化的阵地。

分类

指标

评估说明

责任单位

完成时间

4.提升体育人的现代化素养

通过体育基本现代化的建设,提升包括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经营人员等在内的体育从业人员和体育健身人群的现代化素养。

市体育局

2010年

二体育管理(信息)与体育科教(人才)的现代化

5.加强体育法制建设,推动依法行政

5.1不断建立、健全地方性体育法规

体育法规是推进体育基本现代化的制度保证。

目前已有《苏州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苏州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2个地方性体育法规。

争取市人大逐步加大地方体育立法内容。

市体育局

市法制办

2010年

5.2建立一支专职体育市场稽查支队

全国部分城市如无锡、杭州等已建立体育稽查队伍。

我市在体育市场管理处挂牌成立体育市场稽查支队。

市人事局

市体育局

2010年

5.3分设体育法制处、体育产业处、社会体育指导中心

建立专门负责全市体育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的部门,和专门组织指导社会体育活动的部门,争取在下半年的机构改革中实施落实。

6.体育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体系,政府加大体育事业投入

6.1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体育考核指标内容

目前在全市各级精神文明考核体系中均已明确了体育考核的内容。

市文明办

市财政局

市体育局

各市、区政府及其体育主管部门

2010年

6.2政府每年对体育事业费的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长

体育现代化建设资金中,国家财政投入仍是主渠道。

目前市本级体育事业费投入(不含基建投入)占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为0.23%,随经济发展逐年增长。

各市、区级体育事业费投入待张家港、昆山试点后参照制定。

7.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各市、区全年开展体育执法检查覆盖面100%

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扩大《苏州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苏州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宣传;每年组织有影响力的市级执法检查不少于3次,各市自行组织各项目的联合执法检查,各区体育部门做好市级检查的配合工作。

市公安局

市卫生局

市体育局

市工商局

各市、区公安、卫生、体育和工商主管部门

2010年

8.体育强项的社会组织建设率100%

8.1实施全市城乡体育俱乐部准入备案制

我市已实施的奥运优势项目和非奥运传统特色项目体育社会组织在民政局注册和准入备案。

其中,苏州市级训练单位开展的体育项目36项,其中23个项目已建立了体育协会或体育俱乐部,13个项目待建。

市体育局

市体育总会

2010年

8.2奥运优势项目、非奥运传统特色项目体育社会组织(体育协会、俱乐部)建设率100%。

分类

指标

评估说明

责任单位

完成时间

二体育管理(信息)与体育科教(人才)的现代化

9.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覆盖率≥70%

9.1体育行业职业技能省级培训基地正式挂牌

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名单,由体育部门定期公布。

目前,我市施行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游泳救生员、游泳、健身、健美操、跆拳道教员等5个项目的鉴定覆盖率应达70%以上。

市体育局

2009年

9.2已施行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项目鉴定覆盖率≥70%

市体育局

各市、区体育主管部门

2010年

10.运动员保障体系健全

10.1注册运动员伤残保险覆盖率100%

2008年已达100%,继续保持。

市体育局

2010年

10.2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优秀运动员安置工作有政策保障

加大政府对业余训练优秀运动员的关心力度。

参照省内相邻市(常州已出台相关文件)做法,2009年出台政策文件;2010年实施。

市教育局

市财政局

市人事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市体育局

各市、区政府

2010年

11.创办市级体育门户网站

11.1联办有较大影响的市级体育门户网站。

各市体育局全部建立体育网站;区级体育部门、市属体育社团和体育民办非企业单位建专门网站或网页

与名城苏州网站合作建立的苏州体育门户网站,2008年点击率达40万人次,目标每年增长20万人次;各市体育局均已建体育网站,区级体育部门、市属体育社团和体育民办非企业单位要全面普及。

市体育局

2010年

11.2实现网上直播重大体育比赛和活动

开设视频,实现部分重大体育比赛和活动网上直播。

12.体育电子政务实施率100%

12.1市体育局及十六家直属单位通过城际体育局域网全面实现同城异地网上无纸化办公

2008年已在全省率先通过城际体育局域网全面实现同城异地网上无纸化办公。

新体校在建设完成时,同步开通体育政务网络。

市体育局

2009年

12.2体育政务全面实现网上公开

2008年已在全省体育系统率先全面实现体育政务网上公开,2009年更新提升。

12.3体育行政全面实现网络查询、申报、审批一站式服务

2009年在全省体育系统率先实现网上审批。

13.创办现代化的市体育运动学校

分类

指标

评估说明

责任单位

完成时间

二体育管理(信息)与体育科教(人才)的现代化

13.12009年建成较先进的生理、生化实验室、康复训练室和低氧实验室;2010年建成体育训练科研中心

提高体育现代化教学和科学训练水平。

改变目前无专门的生理、生化实验室、康复训练室和低氧实验室现状。

市财政局

市体育局

2010年

13.2新体育运动学校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

新体育运动学校安保、视频会议、远程教学,校园网等综合布线一次到位。

校园内实行工作、学习、生活结算系统一卡通。

市体育局

2010年

14.有一支素质优良的体育从业人员队伍

14.1现有专技职称人员在2008年的基础上提升10%;管理干部中专技职称人员比例达到40%

现有专技职称人员总数95人;现有管理干部62人,其中专技职称比例为35%。

市体育局

2010年

14.2体育系统拥有中级以上体育科研专业人才数占现有体育科研人员总数的80%

现有57人占60%,2010年达76人占80%。

14.3体育系统拥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练员人数占教练员总人数的60%

现有教练110人,中级以上占55%,2010年达66人占60%。

14.4全市30个业余训练项目裁判员覆盖率100%;国际级、国家级、一级裁判员占裁判员总数的35%

我市现有裁判员1500人,项目覆盖率已达100%,国际级、国家级、一级裁判员占裁判员总数35%。

2009年达1600人,2010年达1800人。

14.5体育系统科级以上干部新知识培训率100%,新增人员岗位培训率100%,职工行业素质培训率85%

科级以上干部统一参加市里培训;新增人员以在岗位培训为主;围绕竞体、群体、产业和本体业务开展行业素质和知识培训。

掌握1~2项运动项目技能和一门赛事基本知识。

2009年准备2010年全面实施。

14.6提高体育系统在编在职人员学历,大专以上学历的专技职称人员达90%,其他职工达85%

目前在编在职330人,其中专技职称人员95人,其他职工235人。

14.7已施行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项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60%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我市将于2009年起进一步加大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

目标到2010年使已施行证书制度项目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60%。

14.8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学历资质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

按照小学教师大专学历以上,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上的标准,目前我市体育教师队伍学历资质已达到教育现代化要求。

市教育局

2009年

分类

指标

评估说明

责任单位

完成时间

三群众体育的现代化

15.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50%,每人掌握1~2项体育锻炼技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是指:

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中等以上强度的体育锻炼者。

2008年全国为28.2%,江苏省约为36%,我市按户籍人口625万人计有314.76万人经常参加,达50.3%。

统计全市各类学校、驻苏部队、健身场馆、体育社团、晨晚练点等锻炼人数之和,对锻炼者掌握的体育锻炼技能进行抽样调查。

市级机关工委

市教育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市体育局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残联

驻苏部队

2010年

16.各级群众体育组织覆盖率100%

16.1市、县级市、区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建设覆盖率100%

已有五市二区建立。

2009年至2010年在平江、沧浪、金阊区、工业园区和虎丘高新区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委员会。

市人事局

市体育局

市体育总会

各市、区委组织部

各市、区民政和体育主管部门

2010年

16.2乡镇、街道体育管理机构健全,有专人负责体育工作,设有专门的体育活动站点

原全市各乡镇、街道文体站均已建立,但从2000年起,平江区、沧浪区和金阊区所辖的17个街道文体站相继取消后,应明确相应承担此项工作的责任部门。

16.3各市、区体育总会覆盖率100%,有专人负责

目前覆盖率91.6%,工业园区体育总会待建。

其他各地虽已成立体育总会,但仅有太仓市配备了专人。

16.4全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晨晚练点区域覆盖率100%,晨晚练点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覆盖率100%

2008年,全市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行政村已建体育健身俱乐部达2035个,建设覆盖率达100%;全市城乡建设晨晚练健身点区域覆盖率已达100%;配备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覆盖率已达100%。

17.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市民体质水平居全省前列

17.1各市、区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各乡镇建监测站。

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常年开展国民体质测试活动,引导市民科学健身

2008年各市、区均按省统一标准建成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7个乡镇在文体中心建成了镇国民体质监测站,2009年覆盖率达80%,2010年覆盖率达100%。

市教育局

市体育局

各市、区政府及其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

2010年

17.2市民体质测试合格率≥92%

2005年全国国民体质合格率为87.2%,江苏省国民体质合格率为91.5%,2008年,我市国民体质合格率为89%。

每年提升1.5%的合格率。

17.3中小学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合格率≥92%

2008年全国为89.95%,苏州市为95%。

分类

指标

评估说明

责任单位

完成时间

三群众体育的现代化

18.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0名;各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覆盖率10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国家级(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培训审批)、一级(省体育局负责培训审批)、二级(市体育局负责培训审批)和三级(县、区体育部门负责培训审批)。

2008年全国有60万名,万人拥有4.6名;江苏省有10万名,万人拥有13.38名;我市有11134名,万人拥有17.8名(均按户籍人口计算)。

2008年我市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负责这支队伍的管理、指导、交流活动。

各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均待成立。

市体育局

市体育总会

各市、区体育主管部门

2010年

19.体育活动特色化、制度化

19.1全市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以上并熟练掌握1~2项体育技能

《全民健身条例》提出: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通过学校组织课内外体育教育活动,确保每天锻炼时间,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市教育局

市体育局

市旅游局

各市、区政府及其体育主管部门

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010年

19.2建成2个以上全国知名的“特色体育”项目;形成一批“特色体育”乡镇、学校、街道

打造环太湖体育圈苏州市全民健身活动基地品牌。

环太湖体育圈苏州市全民健身活动基地,是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基地,现已初步建成山地车等十多个体育运动项目,以环太湖体育圈规划积极打造体育休闲、体育旅游品牌。

普及轮滑运动并创办有影响的品牌赛事。

发挥苏州为全国唯一轮滑城市效应,普及轮滑运动并举办好轮滑大赛。

以非奥运项目为主要内容开展苏州市特色体育乡镇、学校、街道创建活动。

19.3各市、区,乡镇、街道定期举办综合性的全民健身运动会,经常举办特色体育运动会

6月10日、8月8日举办健身日纪念活动,常年开展假日体育和各类体育健身活动。

各市、区定期举办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乡镇、街道定期举办综合性的全民健身运动会,均不少于四年一次。

各市、区,乡镇、街道经常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会,办出特色,形成传统。

20.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定点场馆“阳光健身卡”覆盖率100%

由体育局与光大银行苏州分行共同合作开发的“阳光健身卡”一卡通系统是全国首创。

通过现代网络系统将全市七区的24个定点健身场馆有机联系覆盖城区,满足市民就近、方便参加健身的需求。

增加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阳光健身卡持有者人数,2009年达4.7万人,2010年达5万人;定点场馆布点覆盖各区。

市体育局

2010年

四竞技体育的现代化

21.坚持体育举国体制

市、县级市、区各级体育行政职能部门组织机构健全。

市人事局

市编办

2009年

22.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

22.1苏州市区拥有一批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级竞技体育人才

该指标直接反映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对国家的贡献。

至2008年苏州有奥运冠军3人、世界冠军14人。

2009年又新增世界冠军2人。

2010年力争再扩大成绩。

市人事局

市编办

市体育局

2010年

22.2各市拥有世界冠军、区拥有省以上冠军覆盖率100%

该指标反映竞技体育区域协调平衡发展,目前各市均有世界冠军,各区都有省级以上冠军。

每年力争扩大成绩。

22.3全运会贡献率保持全省领先

十运会苏州籍运动员贡献排名全省第二,十一届全运会苏州籍运动员贡献率保持全省领先,列全省第一集团。

分类

指标

评估说明

责任单位

完成时间

四竞技体育的现代化

22.4省运会成绩、输送、贡献排名保持全省领先

第十四、十五、十六届省运会,苏州代表团金牌排名均为第二;总分排名分别为第三、第二、第二;输送排名分别为第五、第三、第四;贡献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二、第三。

第十七届省运会苏州代表团保持全省领先,列第一集团。

市人事局

市编办

市体育局

2010年

22.5省队市管优秀运动队≥5个,项目规模保持全省领先;进一步健全完善市体育专业运动队管理中心

目前我市省管优秀运动队有女子举重、男子手球、跆拳道、现代五项、田径中长跑和轮滑,项目数列全省第一。

23.业余训练规模、结构和水平居全省前列

23.1常年开展业余训练的项目≥30个

竞技体育尖子人才的培养需要规模的业余训练基础和较好的业余训练水平。

目前常年开展业训项目有30项,参加人数约2000人,其中达二级以上等级运动员占12%。

加快残疾人优秀运动员培养步伐。

市教育局

市体育局

市残联

各市、区教育和

体育主管部门

2009年

23.2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达2000人,其中二级及以上较高水平运动员占12%

24.省级以上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总数全省前二

确保2009年至2010年省级以上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15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6个、传统项目学校22个,全省排名第二。

该指标反映各级各类体育学校的办学质量,体现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市省级以上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共63个,全省排名第二。

市体育局

2009年

25.各市、区业余体育学校基础完备

25.1各市三星级以上业余体校覆盖率100%

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

各市均建有三星级以上业余体校。

目前还有太仓市体校未达三星级,各区级体校组织机构均未完善,需在2010年前完善到位。

各市、区政府及其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

2010年

25.2各区业余体校覆盖率100%

25.3各级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后备人才输送覆盖率100%

26.健全各级体育竞赛制度

26.1全市每四年举办一次市级综合性体育运动会

我市至2008年已举办过12届,检验业余训练水平,展现全民健身成果。

竞赛组别包括学生组、职工组、农民组、残疾人组等。

市教育局

市体育局

各市、区政府及其体育主管部门

2009年

26.2各级各类学校每年举办校级运动会或体育节活动

按照2007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团省委关于印发<江苏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必须举办以田径项目为主的春、秋季运动会或体育节,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分类

指标

评估说明

责任单位

完成时间

26.3市、县级市每年承办全国及以上体育竞赛均≥4次;各县级市承办省级、市级体育竞赛≥2次

目前我市和大部分县级市每年承办全国及以上体育竞赛已达4次以上,个别县级市在2010年前达标;各县级市承办省级、市级体育竞赛均在2次以上。

市教育局

市体育局

各市、区政府及其体育主管部门

2010年

26.4各区每年承办市级以上体育竞赛

各区承办不同数量的市级以上体育竞赛。

五体育产业的现代化

27.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达0.75%

目前我市有三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2009年起,体育产业增加值纳入地方统计评价考核监测体系。

2009年达0.7%,2010年达0.75%(江苏省体育强省指标为0.7%)。

该指标反映体育经济的现代化程度和体育领域的市场化程度。

依据江苏体育强省指标,目前的比例状况待总局公布去年开展的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数据结果后测算。

2009年起根据统计抽样调查和现行统计调查数据进行评估及测算。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各市政府

2010年

28.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达1.5%

该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目前比例状况待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去年开展的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数据结果后测算。

2009年起根据统计抽样调查和现行统计调查数据进行评估及测算。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各市政府

2012年

28.1形成三年以上传统、观众人数踊跃、社会知晓度高、经费保障稳定的城市传统品牌赛事2~3项

努力提升地区形象和国际知名度,着力打造中国乒乓球公开赛、全国羽毛球锦标赛等品牌赛事。

市财政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各市政府

吴中、相城区政府

2010年

28.2发展赛事经济,全市每年承办国际比赛≥4项,全国比赛≥10项

我市2008年承办省级以上体育竞赛48项次,其中国际洲际比赛(含国际邀请赛、对抗赛)11项次,全国比赛28项次,名列全省第一。

所有赛事均进行市场化运作。

28.3形成四大体育服务业市场:

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健身休闲市场、体育项目培训市场、体育场馆会展演艺市场。

每年参与体育健身消费活动人次≥1000万

体育健身消费人群直接反映了体育服务业市场的繁荣状况。

目前比例状况待今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调查统计工作结束后测算并加以引导。

2009年起根据统计抽样调查和现行统计调查数据进行评估及测算。

市财政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各市政府

吴中、相城区政府

2010年

28.4体育彩票年销售总量达10亿以上,保持全省第一

到2008年,我市体育彩票年销售总量已连续第四年列全省第一,继续保持,争取全国地级市第一。

29.人均体育消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保持全省领先

人均体育消费纳入地方统计评价考核监测体系。

2009年达1.8%,2010年达2%(2002年苏州体育现代化课题研究指标为1.5%)。

体育消费是消费结构中用于改善国民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也反映社会的体育观念、健康消费状况和社会文明程度。

2009年起根据统计抽样调查和现行统计调查数据进行评估及测算。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各市政府

2010年

分类

指标

评估说明

责任单位

完成时间

30.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体育用品制造企业

加强对国内外体育用品市场的调查研究,引导形成规模经营的体育品牌企业≥5家。

该指标反映了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市民体育健身需求状况。

进一步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体育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现全市已有耐克、阿迪达斯、金陵、红双喜、多威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体育用品制造企业。

市发改委

市经贸委

市财政局

市外经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