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新编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838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新编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新编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新编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新编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新编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新编试题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新编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新编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新编试题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新编试题含答案

高考新编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飓风:

自然的暴力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

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

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

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

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

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

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

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

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

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

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

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

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

部分影响是直接的:

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

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

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

气象学家彼得森说:

“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

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

”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

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

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2005年的风暴有:

阿琳、布雷特、辛迪、丹尼斯、艾米丽等。

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今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和第17次热带风暴。

                             (节选自2005年第9期《青年文摘》)

1.有关飓风的形成要件或飓风威力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热带气旋的风速得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含120千米每小时),才能成为飓风。

B.海平面温度要高于26.5℃,借助水蒸气释放的能量作动力。

C.飓风的强风风速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破坏力极强。

D.飓风会造成海平面快速上升,携带暴雨,造成洪水滔天,引发灾难性洪水。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持续6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

  

B.风暴潮的出现是飓风的淫威表现之一,它是海平面在狂风和超低气压作用下造成的高度达到7.5米的海平面上升现象。

   

C.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在海水热量的作用下空气迅速旋转上升而形成的超低压区域,飓风需要风暴眼的支持。

 

D.热带风暴的形成与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各种自然循环的影响。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形成了飓风。

     

B.形成于海洋上的飓风抵达陆地后,失去了水蒸气释放的能量动力,立刻就会消失。

   

C.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不可能只是海面温度的影响,但其猛烈程度与海面温度直接相关。

      

D.科学家已经搞到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卜式,以田畜为事。

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

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

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

“欲为官乎?

”曰:

“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曰:

“家岂有冤,欲言事乎?

”曰:

“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上以语丞相弘。

弘曰:

“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

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

“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

“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

“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

迁成皋令,将漕③最。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

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

上贤之,下诏曰:

“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

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

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改动)

注:

①浑邪:

人名。

 ②缑氏:

县名。

③将漕:

领送漕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

捐献

   B.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见: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

答复

   D.上过其羊所,善之。

     善:

认为……好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卜式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

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

B.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

皇上重赏了卜式,完全是出于鼓励富商人贾能够顾念国家、支持自己的政策的目的。

C.皇上对卜式的用管理羊群的方法来管理老百姓的理论颇感兴趣,想试一试他的本领,便封他为缑县令,果然缑氏百姓反映很好;出任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迹又被评为最好。

这样皇上更重用他了。

D.南越吕嘉谋反时,卜式上书朝廷,请缨出战,愿意父子一起率兵奔赴前线,决一死战,以力效国。

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没有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

6.联系全文看,下列关于卜式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

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

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

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内心有高尚品德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郎官、县令至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7.翻译上面文言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10分)

(1)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2)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隐自题

                              林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注解】林逋,宋代钱塘人,初游历江淮,后结庐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称“梅妻鹤子”,终身未娶,隐居不仕。

8.“清深趣有余”,诗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趣有余”?

请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9.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请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

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

(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个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

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

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

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

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

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

环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

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乌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行在墓地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

②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

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

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

可是再崇高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

他们该诅咒谁?

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

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③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

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他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

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

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

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④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

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

所以,诺曼底一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

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

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

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起。

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

⑧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

那飞起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说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看的历史,如

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就任美国第34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

“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

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

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

”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1957年连任时又强调:

“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⑦黑暗消失了吗?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②段结尾处一连串的问话,层层推进,增强语势,意在凸显作者对阵亡战士的深切怀念。

B.在作者看来布什、布莱尔祭奠长眠在这里的死者,给这里带来礼炮、鲜花的同时更给他们从政带来帮助。

C.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引发读者思考。

D.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又用比喻义。

E.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2).简要分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分)

(3).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

(6分)

(4).“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0字左右)(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臧克家:

诗比人更长寿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深深"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里。

  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

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他的庶祖母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想。

"臧克家永久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打上的深深印记。

  小克家喜欢整天跟穷人的孩子在一起,"我同情他们,热爱他们。

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

同时,纯朴、刻苦、良善......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

我高兴,有人说我是'农民诗人'。

不错,我是'泥土里的人'。

"

  192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

这时期,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

1930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

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

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朱自清评曰:

"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王统照称道:

"(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

  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程,入过学,做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灵感。

也正是这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

激情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成了"人民诗人"。

  臧老的床头高高的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

他历来嗜书如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

他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

  他不仅读,而且写。

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辟独到颇有见地。

臧克家从不想自己"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涌成潮,虽在文坛已耕耘了60多年,但他那颗跳动的诗心充满活力。

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

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

近年,他还出版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并主编了《毛主席诗词鉴赏》等书籍。

尽管因为年长,作品数量大为减少,但诗的内涵却愈加醇厚。

诗作《我》寥寥10字,却滚热发烫:

"我,/一团火。

/灼人,/也将自焚。

"这诗是他性格、人格的写照。

  以往每年,请求题词、题诗、题名、作序、写评论的接连不断,来访者络绎不绝,这可忙坏了我们的臧老,挤占了本来很忙的诗人时间。

然而,热心肠的臧克家只是尽最大的能力"应酬",再累也心甘情愿。

在臧克家的心目中,感情这座天平上,友情的砝码是重于亲情的--他对朋友的满腔热情真像火一般炽烈。

  诗人还有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喜爱跟孩子在一块。

老先生已经走过了99个人生历程,99个春秋使他经历了世间沧桑,饱览了人生百态,晚年的他依然童趣不失、笑声爽朗。

以前每次散步,小朋友见到了他,总是老远就"臧爷爷"喊个不停。

他们的臧爷爷也乐于与他们在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这时候,臧老也变成了"老天真"。

当小孩有什么不快的事时,也乐意哭着找臧爷爷说个痛快。

这时,臧老只得边哄小孩别哭边给他们些糖果吃。

在孩子们中间,他成了"孩子王",童心十足。

他在散文《我和孩子》中写道:

"我喜欢这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自己好似变成了他们当中的一人。

"同时,诗人甚为关心儿童事业的发展。

"年景虽云暮,玮光犹灿然",他的诗句唱出了自己的夕阳情,从中可以感到老诗人一颗年轻的心在搏动。

在"希望工程"刚开始启动时,他便长期资助甘肃武威市失学女孩常清玉;一次,某地"希望工程"向他求字,他二话没说,当即写了"爱心如火"4个大字,表现出诗人的激情和爱心;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破土动工,他得知后无偿捐献自己刚收到的10000元著作稿酬......

  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1)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因为自小生活在乡村,臧克家的诗都以农村和农民为题材,这为他赢得了"人民诗人"的美誉。

B.丰富的生活给诗人提供了许许多多写作素材,从这一点看,诗人离不开生活的锤炼,艺术离不开生活的源头活水。

C.臧克家热爱生活,激情如火,即使年近百岁,仍读书不止,笔耕不辍,同时,他还是一位葆有童真,悉心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老人。

D.本文对臧克家诗句的引用,起到首尾呼应,深化主题的作用,也突出了臧克家非凡的诗歌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E.因为看重友情,臧克家再累也心甘,在晚年还写了许多题词、题诗、题名、作序、评论性质的文章,接连不断的劳累是他过早离世。

(2)为什么说臧克家由"农民诗人"变成了"人民诗人"?

(6分)

(3)传记往往撷取传主的几个侧面加以介绍,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臧克家的?

(6分)

(4)探究思考臧克家的艺术人生,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诗人?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美军此次大规模清剿,不仅扫荡了阿富汗南部地区的恐怖分子,还能牵制巴基斯坦境内部分塔利班武装,可谓一箭双雕。

B.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C.随着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的临近,梅普之间关系变得非常微妙,两人各怀心事,貌合神离。

D.滨州大乐透1069万元巨奖得主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在体彩中心接待室里等待领奖。

不像其他大奖得主都是亲戚朋友全程陪同领奖,此先生只身一人前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其实,反对派从今年早些时候就开始在网上举行有关“让普京下台”的请愿活动,称他们把目标对准普京的原因在于他是“只为一小撮官员和寡头服务,将整个国家引向死胡同的”政治体制的关键人物。

B.据英国《泰晤士报》10月25日报道,为竞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一职,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eBay前任总裁、共和党人梅格·惠特曼已经投入约1.4亿多美元巨资,创下美国历史上除总统竞选外最高竞选费用。

C.30年来,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经验和教训是,中日人民之间能否相互理解,才是中日两国最终能够实现世代友好的根本保证。

D.《人民日报》评论员指出,我们只要不动摇、不懈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目标。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投资、自行建造的,该工程创6项世界或国内之最,用钢量相当于7个“鸟巢”,可以抵抗12级以上台风。

大桥独有的海中平台堪称国内首创。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该平台在施工期间是海中施工的据点

②也可以一览大桥的雄姿

③平台上有一高高的观光塔,既可以俯瞰波涛汹涌的大海,饱览海上风光

④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观光台

⑤海中平台离南岸约14公里,面积约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

⑥大桥建成后,则是一个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

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⑤①⑥④③②D⑤④②③⑥①

16.将下面三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

(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5分)

①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书写汉字的一种艺术实践。

②中国书法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

③中国书法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

17.下面是为亚运会草拟的两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的一联,对出下联。

第一联:

亚运燃圣火,圣火出神州,神州燃遍圣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联:

亚运会上中华健儿争金夺银捷报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绿萝很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

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

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再生长,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是缺少阳光?

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

是氧气不足?

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

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有了依托,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

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新编试题答案

1.C(“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应为“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

2.B(“高度达到7.5米”应为“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

3.C(A原文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但不一定都形成了飓风,还有其他条件,文中找不到根据;B“立刻就会消失”不当,原文说的是“通常迅速偃旗息鼓”;D文中只说“试图弄清”但找不到“已搞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