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2884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

第5课三大改造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23——26。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二、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四、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

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生:

(可能会摇头)

师:

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板书:

三大改造

师:

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

生: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

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

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

不知道。

师:

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学生在知识回顾中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当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视频引领:

任务:

观看视频后快速的阅读全文大小文字,划下书上的基础知识。

思考如下问题:

①三大改造是指对哪三大行业的改造?

②三大改造的形式是什么?

③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教师:

播放全国人民庆祝三大改造完成的视频。

(设计意图:

以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三大改造完成历史意义的认识。

(三)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一篇章——顺势而行的抉择

教师:

“三大改造”具体指什么呢?

学生: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预习得知)。

教师:

我们党为什么要对这三大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

下面我们以农业为例分析为什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展示:

材料一:

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

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上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

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教师: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交流。

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

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影响到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

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那么。

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展示:

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

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

……但国家的帮助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全部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

那么靠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有两条道路、两种办法:

一种是旧的办法,旧的道路,让个体农民向富农高利贷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结果就增加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的剥削对象,让农村资本主义泛滥发展。

这就是让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破产贫困。

这是旧道路,是让农村资本主义漫无限制泛滥发展的道路。

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结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较平衡的上升,也限制了富农的发展。

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学生: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展示:

农业合作化情况表

(设计意图:

使学生形象直观认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教师:

由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农民踊跃参加农业合作社,结果怎么样呢?

学生:

1955年。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展示: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图片。

教师: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向学生说明: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学生:

1956年,百分之九十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第二篇章——和平过渡的创举

教师:

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

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教材24页的3——4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

思考:

(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学生:

思考,回答问题。

展示: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

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陈云在一届人大上的发言

展示:

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图片、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

(设计意图:

通过材料让学生深刻认识公私合营给民族资本家带来了春天。

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掌握。

三、第三篇章——操之过急留瑕疵

教师: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师: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俗话说金无足赤,三大改造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那么三大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缺点?

学生:

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教师:

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白璧微瑕,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四)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

小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适当补充纠正。

教师:

及时鼓励评价。

向学生阐明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教师:

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新中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

从农民自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搞生产;身单力薄的手工业者联合起来,她们不只是在刺绣,更是描绘新中国的美好未来。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各界代表,农民的喜悦,手工业者的幸福,工商业者的心悦诚服无不证明改造的正确。

中国的老字号得以保存,王致和腐乳、全聚德烤鸭、同仁堂的灵丹妙药,享誉全世界。

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要坚定信念,“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也把这句话送给各位同学。

(设计意图:

通过温家宝总理“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这句话教育学生即使困难再大,也会有迎刃而解的办法。

六、测验题目:

完成课后练一练和完成历史助学。

七、板书设计:

第5课三大改造

一、第一篇章——顺势而行的抉择

二、第二篇章——和平过渡的创举

三、第三篇章——操之过急留瑕疵

八、教学反思:

依据课程标准在教材的处理上将本课的设整合为三部分,一是“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二是“1+1>2”——公私合营;三是迈向金光大道——三大改造的意义。

在导入时,复习第4课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课中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

优点:

1.上课是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我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能够较好地做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用温家宝总理“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这句话教育学生不怕困难。

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内容过多。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的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比较感性,理性思维欠缺。

对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不是十分理解的。

效果分析

从教学效果来看,重点的落实是比较有效的,而且线索也很清晰,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到我们三大改造的正确性。

总体来看,本节课有两个优点:

    

一是,上课是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

我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

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备课是我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思考什么样的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

并且选择一些记忆方法比如联想法,或者把所学内容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二是,能够较好地做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节课中有许多历史名词,政策性很强,有些是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又不好理解记忆。

例如: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赎买政策等名词学生既难理解,又觉得枯燥。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最简洁的、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和描述,效果还不错。

    

分析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1.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如三大改造的实质),讲解过多,给人一种牵强的感觉。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的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

   

2.在教学中,创新意识不够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做到大胆实践,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在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23——26。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评测练习(嗯,是有难度,仔细想一想……原来如此!

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练习

基础素质

1.下图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是指

A.农民纷纷成立互助小组B.农民纷纷参加生产合作社

C.发展高级社D.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

A.没收B.租赁C.合作社D.公私合营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国家的领导权

B.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C.建成工业化的基础

D.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4.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

A.通过赎买的形式进行

B.通过独立生产的形式进行

C.通过生产合作社的形式进行

D.通过统购、统销和订货的形式进行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中国共产党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D.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其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是

A.公方B.私方

C.公、私双方D.都不是

思维拓展

7.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是因为

①当时农民非常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②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 ③很难使用机械化农具 ④让本来比较富裕的农民更富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A.建国以后B.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C.中共八大以后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开卷探究

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反映了三大改造中哪个行业改造的热烈场面?

(2)该项改造运动结束于哪一年?

其改造形式是什么?

(3)三大改造的完成,有哪些重大意义?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__________社。

一些中农说:

“你们先走,我们看看再说。

”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

“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

材料2 没有入社的农民说:

“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

材料3 他们纷纷要求入社。

有的农民还说:

“不让入社,挤也要挤进去!

”全村八十多户农民,全部加入了农业_________社。

(1)材料中的“社”是指什么?

它是怎样的一种形式?

(2)两则材料分别表现了当时人们的什么态度?

11.请完成如下图示:

自设创造

学会命题,就是对知识的应用与创造。

题型、难易、数量不限,以留下创设的空间。

提示:

参考本课内容,可用“三大改造”创设一综合题。

课标分析

通过本单元学习,依据《课程标准》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