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许文忠方剂学讲稿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2567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1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资料许文忠方剂学讲稿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医学资料许文忠方剂学讲稿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医学资料许文忠方剂学讲稿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医学资料许文忠方剂学讲稿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医学资料许文忠方剂学讲稿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资料许文忠方剂学讲稿2.docx

《医学资料许文忠方剂学讲稿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资料许文忠方剂学讲稿2.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资料许文忠方剂学讲稿2.docx

医学资料许文忠方剂学讲稿2

绪论

我刚才看了,你们班级的课应该不是太好讲,你们班里面一大半留学生。

我曾经给留学生讲过课,所以带了两套设备,因为要照顾大部分人,这一点得考虑到。

各位,我和留学生打过交道,是好长时间以前了,好像是上个世纪,上个世纪带过一个学生,是东京大学药学部毕业的,日本职业药师,相当可以,当时带他的时候,他上过很多课,我就和他在一起,后来到日本的这段时间交往以来呢,他也给人看脉、开方,给患者吃药,只是不叫看病,也不叫大夫,因为外国人在外国看病是不合法的,所以我不带听诊器,这样看病就是可以的。

但是发现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什么事情呢?

有一次在室外温泉,咱们叫温泉,他们叫“汤”,还有“四大名汤”,在那洗温泉的时候,聊天就聊起来,他说:

“读过一部古书,古书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是讲述病因的,很好理解,对我们来说一点困难都没有……”他在那说着,我连眼睛都没抬,后来他说的那话让我特别震惊:

“是不是中国古代人口比较少,相对房子就比较多,然后房子多了以后呢,打扫卫生就疲劳,我们现在就一间房,古代七八间房,打扫完了呢比较累?

”(编者按:

此留学生当在描述自己对“房劳”的理解)我听完以后至少有几十秒钟瞠目结舌的,随后我马上就觉得喜上眉梢。

有一次在北京,一个学者也说过,他说:

“我们就应该严格抓留学生入学的质量,汉语口语水平,不仅是现代汉语水平,还有古代汉语水平。

”同时,我也悟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记得刚建中医学院那时候——我是84年来这个学校上硕士,那个时候中医学院刚刚奠基,什么也没有,就铲了一锹土,在那刨坑,当时教我的老先生(现在已经退休了),他当时跟我说:

“你一定要毕业啊,你想啊,中医就这么点东西,再日本专家一来,几天就给你拿走了,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当时就觉得有紧迫感,很大压力。

但我和这个日本留学生谈完话以后,我就觉得非常轻松了,为什么?

我发现呢,古汉语是外国学者攫取中医的天然屏障。

所以说,各位,这个班级一半中国学生一半外国学生,必须照顾那些外国学生,尽可能都要照顾。

你们也要体谅老师,确实学习中医非常不易,古代汉语不仅对于外国学生,甚至可能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也存在问题,对于老师来说,我发现我教材上的引述也存在句读问题,句读错误直接影响对中医的理解。

大家想一下,古代文献一个逗号都没有,他用“之乎者也”,后边画句读都是我们现在句号的标识。

还有“通假”之类的,比如我早年学《内经》的时候,说:

“圣者行之,愚者佩之。

”这个“愚者佩之”表面理解是愚蠢的人佩戴着《内经》,《内经》无法佩戴啊?

后来通过专家说,这个不念“pei”,念“bei”。

我当时就觉得非常不能理解。

我们的祖先干嘛没事造两个声音近似的字通假?

后来我混进中医界时间越来越长,到现在也不算真正进入,就算是混迹20年罢。

我逐渐开始理解,这是一种工具,一种可以接近的工具,你必须得理解古代汉语,还必须识别古汉语,记得《金匮要略》讲脉,“弦则为减,大则为芤”,什么叫“弦则为减”?

小的时候一直这样背,突然有一天看吴鞠通的著作,他说“弦则胃减”,“胃减”是什么意思?

脉弦的时候就容易食欲减退,那哪部脉弦啊?

关脉,右关。

为什么右关脉弦就为胃减呢?

——同学们要是听不懂,我就重复。

确实,我也有真实体会。

我也是曾经在国外学习,别人哄堂大笑,咱们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

我反复琢磨两天以后,才开始笑。

咱们的笑至少比人家晚了48小时——右关弦是脾胃,弦是肝脉,脾胃不欢迎肝来,是木克土。

就这么简单,我不知表达清楚没?

这就是通假。

说到古汉语,我最近这几天开始读“七篇大论”。

哪“七篇大论”?

你们都大四了,这应该没有问题,那里面包含着运气学说。

你要是抱着这个观点去看某些方剂和方解,就懂了,要不根本就跟念天书似的。

比如叶天士治黄疸的方子,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是叶天士治疗黄疸的方子,他在治疗黄疸之前说过一句重要的话,说,据他推测,今年应该有黄疸,他就通过“七篇大论”推断出来的。

各位,有人懂这个,上个世纪,中科院有人懂,现在有谁懂,咱都不知道了。

但“七篇大论”还在,所以各位,如果咱们有机会讲这个课的时候,再一起来讨论。

总论

一、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下面咱们一起来看“总论”部分,“总论”部分,各位先来看《汉书·艺文志》这句: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

”《本草》主要讲什么?

重点核心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各位不一定要学完《本草》把所有药都背下来,不现实,因为我也从大四走过,你们走的路我都走过,但是一个药是寒是热,是升是降你得知道。

比如这个药是升,人家舒张压超过90,你就别给人家吃了,本身就是升的。

他说“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我觉得“本草石之寒温”要比后句简单的多,“疾病之浅深”,不好做到。

在临床上,患者和我们也就是擦肩,你们跟着老师去查房,在患者面前能停留15分钟就是相当不错的大夫。

那天患者来和我说另一个大夫:

“他连脉都没摸,挂着听诊器,草草听了一下,就给我在病例上写上脉了,一边还问我,你要吃点什么呀?

”给患者气得就不在那看了。

“量疾病之浅深”这点,混迹中医界22年,我感触特别深。

患者治来治去,总觉得肾虚。

他总带一个小孩。

后来突然有一天他来找我说:

“你赶紧给我开个证明,说我身体不好,不能做节育手术。

要不家里要我做节育。

”我说:

“你不就一个小孩吗?

”一调查,那是看见就一个,是最小的,前前后后有四个呢。

所以说“量疾病之浅深”太不容易了。

接下来,“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

”什么叫“气感之宜”?

比如大城市汽车尾气中含有S(硫),于是患者流感就有燥还有浊,所以说“因气感之宜”。

“辨五苦六辛”之后,怎么样呢,“致水火平乐”。

让水火能够平乐,这就是大夫的责任。

“以通痹解结”,有结的要打开(结可以分为两种,有真有假,假的揉一揉就散了,真的就不好办了)最后“反之于平”。

接下来看,有的大夫不是这么治,治得很错误,“以热益热,以寒增寒”。

现在北京有这么一个感冒,你们应该见过,要特别加小心。

像流感,感冒初期时是流感症状,其实就是受寒,发冷,流鼻涕,打喷嚏,可能是凉造成的。

但是各位一定要注意,给这个感冒用药,他体温不高,你们喜欢用什么药?

我也许是走的长了,人家说:

“人老奸,马老黄”,下句是“兔子老了不好养”,所以从这个病一出现,我就用桑菊饮。

你们知道,我最喜欢用咳门第一要方败毒散,但这几年我都不敢用,我就怕后面这个:

汽车尾气含有S,S肯定是热,“硫磺原是火中精”。

就现在这个感冒,我一开始看没啥呢,晚上10点钟给我打电话39℃多。

大家说,败毒散是辛凉,是辛温,还是辛平?

压根就没有辛平的存在,一定要记住。

败毒散是辛温,所以说一定要慎重,就败毒散这么平稳的药治这个感冒,就“以热益热”了,那烧就起来了,可能开始是37.1℃,你给吃上败毒散以后就39.1℃,“以热益热”嘛。

另外,我怎么听最近还有人说吃附子的?

以前有个学生,跟我说:

“你不懂。

”我说:

“我才教几分钟,你怎么知道我不懂?

”他说:

“你太迂腐。

”我说:

“我怎么迂腐了?

”他说:

“你没觉得现在的许多病都是寒吗?

”我说:

“没意识到。

”他说:

“只有大量的使用附子才能驱散这种阴寒。

”历险啊,是不是?

“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故谚曰: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哪!

各位,有人说我是“唯药物治疗主义”,有人经常看我在那吃人参归脾、在那吃石斛夜光丸,他们认为我有什么事都得吃点药。

其实“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就是说有病我们先坐那想一想,并不是彻底不治,先在那辨一辨。

昨天晚上我就有感于这个感冒,人家跟我说冷啊,冻的,那是典型的受寒,我想半天也没敢开败毒散,我说你晚上给我发个短信,结果晚上短信发过来,39.1,真庆幸。

各位想下《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百战不殆”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打一百仗不出现一次危险,人家并没说你是胜利。

下句是:

“知天知地,胜乃可求”。

各位一定要慎重思考,不要轻易用药,早年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在北京第二医院,看他们的医生治风热感冒,开桂枝汤,要不就开补中益气汤,我就去问他们:

“你们为什么开补中益气汤啊?

”他也不知道我是谁,眼睛一瞪:

“‘甘温除热’,你懂吗?

”——“甘温除热”,嘿嘿,各位,看见病不是说你不治,你至少先思考一下,好不好?

我想陆续介绍,你看那些伟人们,有一位伟人,有病他不治,他感冒不治在那等着,就在那喝水,然后等到中焦,他才吃小承气。

这是第一点。

二、宋代有方名曰《圣惠》

第二点,各位,这都是提到一点体会,看看对各位是不是有裨益。

他山之石,或可攻玉。

说给各位听听,《圣惠方》各位早就听过,宋代王怀隐,于982年到992年编成100卷的《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首。

同学们,这本书后来呢,并没有得到歌颂。

早年我学方剂的时候——说到这本方剂学我读这么多年,每次上课前都备课,很多人不理解:

“你还备什么课呢?

”其实我觉得我备课首先是提高,我就出现过一次重大转变,我只是和各位谈谈我的转变。

早年读这本教材的时候,特别推崇一位史学家,这位史学家是谁,咱们就不要再追究了,也许已经过世了,这位史学家是这样论述《圣惠方》的,这是他的原文,他说:

“一病之下,引方众多”,就是说一个病底下一百多张方,提倡什么呢?

提倡大夫不是论证辨治,而是以方试病。

就是拿这个方试试,没好,换方试试,试他100多个,一个方没好,拖的时间长了,也好了。

举例说,比如一个“牛黄丸”就有13种方,一个“羌活汤”竟然出现22种,最后史学家还下了个定义,这个定义我记得特别深刻,各位读读这段话,我不知道读得懂,读不懂,读不懂咱们尽可能的切开,很著名的话:

“猎不知兔”,打猎不知兔子在哪里,怎么样呢?

“广发原野”。

大家都去围这个兔子,希望一个人能够捉到这个兔子。

早年我读完这个书,觉得评价的太对了,太高档,太伟大了,他说的话,咱们都说不出来。

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有这种体会吗?

各位,这是后来当大夫时间长了,发现这样一段论述,有这样一个记载。

同学们注意,说这样一个年代,应该是宋朝,有这么一个读书人,患一疮,这个疮什么样呢?

开始的时候红肿热痛,然后日久变黑,有黄水出,需要外用药,中药外用非常好,一定要学会中医外科,有的人说这个快失传了。

各位想想,中医在英国是怎样变成现在这样兴旺?

中医在英国很昌盛,前一段曼彻斯特有一个会,英国的中医精英都去了。

大多数都是咱们学校的,其中就有我的同学,当年王绵之老师带了三个学生,就我最没出息,现在还在这。

他们说到,中医怎么打开的市场?

外用药!

外用药确实不得了,我深有体会。

早年没有上大学,77年以前,77年恢复高考考上的大学,那有一个老王家的孩子,20多快30岁了,晚上喝醉酒后开摩托车,撞到树上,身上撞了个伤疤,被我开药去掉了。

给他开了一瓶,就这么一瓶,7块钱。

记得当时用镇江香醋把它和上,7块钱没花完,基本就看不出来他这个疤了。

你想知道这是什么药吗?

七厘散,学过吧?

就这么简单,各位,这叫做什么?

“急救之神方,济世之宝筏。

”我怎么知道的这个药?

我也是特别偶然的一个机会知道的。

原来当大夫的时候不是喜欢读书嘛,读完书,发现什么药家里都预备着点。

那个时候两毛钱一支,比现在剂量还大,我就买了扔到抽屉里。

原先我们家一般油溅到手上,都使獾油,那天灌水,整个那开水就浇到我脚面上了,袜子都没脱就看到我那个泡起来了。

四处翻找那个獾油,没找到,最后在那个抽屉找到个破盒,七厘散。

突然想到七厘散能治什么伤,还记得吗?

“汤泡火伤”,就这么简单。

当时都没拿酒,就那那个凉水,搅和糊上,糊上以后就觉得脚背凉,然后也没疼,确实是很让人震惊,第二天换药那皮也没退,泡直接没了,就好了。

后来,小区里有个小孩从滑梯上摔下来,我给抹上有效,第二天起效以后,他妈妈还跟我说怎么也没出淤血?

——还说刚才那人,患一疮,然后他找了一个大夫,这个大夫说这个病他能治,他说这是三个原因导致的:

第一个是风毒郁结。

第二是久坐。

这人什么人,儒士有什么特点?

儒士不会行军打仗,久坐。

同学们是不是也久坐?

你们也算儒士。

久坐什么弊病?

久坐则气升,老溜达肯定气往下降,所以念书人有念书人的特点。

第三点,最有意思,说吃肉的时候有人汗落在里边。

然后就用了一个散剂,拿鸡子清,调散剂。

治好后,这个儒士说:

“那你把那个方子给我吧,回头你走了,我这个病再犯了怎么办?

”人家就说:

“只雪玄一味。

”于是这位儒士就遍访名医,就问:

“雪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后来至河南郑州,一个老大夫姓郝说,记得《圣惠》有此方,说用腊月猪头烧灰,就是雪玄,好多炮制都是腊月。

绝对不要相信中医外科就这样陨落了,不可能啊,同学们。

我英国的同学跟我开玩笑说:

“师兄啊,再过几年你们就到英国学中医吧。

因为中医大夫在英国不能开西药,必须靠中药。

凭真本事吃饭,不然你门前冷落。

”各位努力,我的意思就是说,这书还是要读,《圣惠方》,100卷,茶余饭后,学方剂。

你们不要像许老师一样,教方剂的,整天没什么事干,就看方剂书。

你们可以看看《本草纲目》,什么时候读呢?

困的时候。

注意,它不催眠!

我不知道你们,反正我读着读着就起来了,越读越清醒。

完了再抽颗烟,这觉就别睡了。

大家至少从头到尾翻一遍,你们得到的绝不会是一个雪玄,你们相信吗?

这书里面,有方子治肝癌疼得没法,这是不是有市场?

每一张名方的背后都是什么?

再看下边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是讨论了第一个问题“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第二“宋代有方名曰《圣惠》”,咱们一点一点讨论,这都是我的一点心得。

同学们你们都读过什么完整的古代中医学著作?

一定要读一部完整的。

我觉得同学们可能现在比较热衷跟老师抄方,这虽然是一种学习,但是各位有没有人想着跟叶天士抄抄方,想过吗?

就把那个《临证指南》放那,一天抄五张,就相当于一天跟叶天士看了五个病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不是?

那比跟许老师抄方强多了。

三、严子礼的用药组方风格

第三点,“严子礼的用药组方风格”。

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中国古人说: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十亿之士每多忠烈。

何况这么多人?

严子礼代表作什么?

代表方是什么?

代表作叫《济生方》,代表方叫归脾丸。

各位,应该知道。

我怎么对他这么欣赏?

是有渊源的,小的时候,看我的祖父读《红楼梦》,那是文革以前,他一边读一边说:

“曹雪芹的方开的真好。

”以前我们家那线装本叫《石头记》,不叫《红楼梦》,曹雪芹借一个太医给秦可卿开的方子,大体脱源于归脾丸。

秦可卿是什么性格?

在荣宁二府的政治舞台上,她性情尚可,一番心机,八面玲珑,因为她没有政治背景,出身贫寒,劳伤心脾,耗伤的是心血、脾气。

《红楼梦》里,在这一回应该是曹雪芹开的方,在这一回里高鹗没有狗尾续貂。

严子礼的代表方归脾丸,后人评价很高。

怎么评价?

“严子礼行医如欧阳询写字”,欧阳询何许人?

你们看许老师写字像学过谁的字?

给个定义?

我自我评价,很多患者都评价,一半由《多宝塔》组成,一半由《九成宫》组成,欧阳询就是《九成宫》的书写者。

不知道各位还写字吗?

都computer了。

说欧阳询写字“守法度而不失飘逸”。

我之所以把这段话讲给大家,是因为,人往往在什么时候守法度呢?

刚刚毕业,到医院,连护士都可以管你,你们现在特别守法度吧?

护士都可以训斥你们。

什么时候可以飘逸呢?

三个月肯定是不行,一旦你治好几个病人以后,记得我刚刚大学毕业,是在北京矿业医院,在那迅速出名是因为什么呢?

一个老太太上吐下泻,找我看病时正在肠胃门诊,刚一来说已经拉了十几次了,还吐。

西医大夫说要心衰,我在后边嘿嘿乐,我想:

这不瞎掰吗?

看我的。

我到药房去,取了个藿香正气丸,当时抓药不要钱。

吃完药,老太太特别舒服,靠着椅子睡着了。

西医竟然这样想,说她休克了?

我当时不像现在这样,我现在经常模拟空城计,我最羡慕的就是诸葛亮,虽然什么也没有,就是坐在那相当淡定。

后来老太太好了,不吐也不泻了,就四处给我宣扬,说有个小大夫,一丸药就给我弄好了。

我就开始从守法度变成飘逸了,得意啊。

同学们,人一得意的时候,眼镜开始变,开始变成有色眼镜了,藿香正气的有色眼镜,吴鞠通不是有个五加减藿香正气散吗?

我就一直带着这样的有色眼镜,五加减正气散天天使,使到什么时候戛然而止了呢?

在肾内科,因为肾内科也有个上吐下泻的患者,她是什么病呢,尿毒症。

同学们知道非蛋白氮排不出去,肾小球、肾单位都报废了,器官全没用了,蛋白尿在血里飘着,祸及肠道,上吐下泻,我还接着使藿香正气。

各位,就这样,导致消化道出血,死亡。

多少年以后,那应该是什么方子?

就我们学过的,不要说我看见宽街谁又使了。

用什么?

八正散不行。

我说的是尿毒症,尿毒症属于慢性肾衰,八正散绝对不行,大黄可以使。

恩,温脾汤,温脾汤里面有大黄吗?

大黄可以使血中的非蛋白氮出去,模拟于一个什么机制呢?

腹膜透析机制,消化道透析,胃肠黏膜。

温脾汤里面不仅有大黄吧,还有什么?

人参、附子可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这是西医正在使的,给人家改名叫肾衰合剂,改名之前叫温脾汤。

说这些就是希望大家以后无论有多大成绩,大家都要守法度,不要随便飘逸。

那么说写字飘逸是谁?

王羲之。

不是赵孟頫,赵孟頫本来是汉族人士,投降了另一个朝廷,历史上评价不太好,所以一说飘逸,多还是指王羲之。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

诸葛一生唯谨慎。

用药一定要谨慎,千万要慎重。

比如你们学的玄参,治慢性咽炎,吃的挺好。

前一段从香港来一信,咱们以为一定是感谢吧?

满篇出于感谢的话,仔细一读,说:

你这个药是不是影响我的性功能啊?

玄参有什么功效?

拳参清浮游之热,浮游之热一般指离位的相火,离位的相火一般是形容肾阴虚,正确使用可以清相火,使用太过就会导致人阳痿,拳参不比黄柏知母差。

四、吴昆《医方考》

下面看第四点。

看看“总论”,我不过是把这么多年读“总论”的心得讲给各位。

下面我们要说吴昆和《医方考》。

各位,《医方考》这本书出自明代中晚叶,这本书最盛行的地带,在日本,现有的最古老的版本就是从日本影印回来的。

诸位有时间一定要读一下。

后人的崇拜无非来源于几个方面:

《医方考》都考些什么呢?

考其方药,考其辨证,考其名义。

比如说,有一张方子叫真武汤,真武汤里面,从方剂学角度说,附子是君药。

但大家知道,真武是什么意思?

北方水神,司水之神是龟和蛇,“龟蛇锁大江”,咱们国家有个重镇,在武汉,这边是龟山,那边是蛇山。

那么附子算龟,肯定还有蛇,肯定不止一个君药。

吴昆这书很值得读,吴昆是在70多岁读的这本书,我想陆续介绍,外国学者使用这个方子的体会。

希望同学有空把这本书翻一下,我想只要推荐一本书,同学们就会陆续自己去读好多书。

五、施沛和《祖剂》

下一点施沛和他的《祖剂》,这就涉及外国同学,各位学方剂的时候都是采用什么方法?

背方歌,因为你是中国人。

我最喜欢的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歌“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平仄得当。

方歌谁创造的?

汪昂创造的,他的《汤头歌诀》。

其中最优美的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我早年以为这就是重要途径。

但我要说的是,各位,背方歌这个方法,只是针对中国同学,还是对喜欢古诗的同学。

因为我是背《长恨歌》、《琵琶行》出身的,现代诗我也能背,郭沫若的《女神》。

但我们还有大量外国学者,所以方歌不能普遍适用。

大家读莎士比亚诗的时候,一点美都读不出来,外国人读我们的书也是这样。

文化差异这么大,要求外国学生背方歌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也需要给人家设计方法。

所以我们看,明代有个施沛,他怎么来总结方剂学习方法?

类方!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你觉得这种模式有没有必要探讨?

我觉得有必要。

许老师不再是你们的年龄,我像你们这么大,20多岁的时候那是全盛时期,方歌我都能背。

但现在不行,我觉得这个模式对于上岁数的人适用。

比如桂枝汤类方:

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小建中,当归四逆汤,这种方法希望你们借鉴,我们完全可以把方子归类。

这不止施沛先生一个人,后来还有个徐灵胎先生又出了一个类方,有个《伤寒论类方》,不只是在用类方,提出“不类病而类方”,他说病没完,类不了。

当我把施沛、徐灵胎的方一张一张铺在地板上,我忽然发现,他们像一个人,就是门捷列夫,门捷列夫搞过一个元素周期表,有的元素虽然没有发现,但按照规律,它应该是朝那个方向发展并存在的。

施沛、徐灵胎他们在做的是,不但帮助记忆不好的人学习、记忆,也在预测方向。

比如说六味地黄丸类方,大家可以想象,《金匮》肾气,知柏地黄,他是在想有这么个群体的人,这类人就适合吃这类方子,比方说,当喜欢吃这类方子的人肝郁了,怎么办?

应该向一贯煎发展,绝不会向逍遥散发展。

这类方里压根没有逍遥散的位置。

所以类方,不只是加强记忆力。

那天有人说:

“许文忠以前对魏之琇特别钟情,怎么转向施沛了?

”各位,读一读书就知道施沛可不是一般人。

各位知道李中梓,可能不知道施沛。

我在施沛的书里看见一段话,说:

“有一次,我和李中梓过桥,我俩在讨论一个什么什么病”。

哎呀,不得了,这俩人怎么在一起?

我迅速搜索,又追踪李中梓的著作,找出来了。

有一次李中梓看病,说:

“这个病我治不了,你必须请我们郡的施先生。

”各位,不能说施先生比李中梓高,但确实是英雄拜英雄,惺惺惜惺惺。

希望你们关注类方。

这个地方绝不可能给逍遥散留位置。

就是说,它发展成肝郁,也是有一个界限。

就算你非要加柴胡,也是修正过的柴胡(同学说:

盐炒柴胡)什么?

盐炒柴胡?

我只能说,同学你很好学,但你没有师承,你需要一个好的老师。

盐炒柴胡在中医界应该没有先例。

你可以用醋柴胡、鳖血浸柴胡,哪怕你用人中白浸柴胡,都可以。

这个情形,我之所以向大家推荐这个,是因为它能给你们提供一个,你说是框架也好,结构也好。

就是说你们可以掌握一种方法,什么方法呢?

当没有老师跟着你,你也不会犯错误。

我记得看《西游记》的时候,孙悟空要走,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说:

“你不出我这个圈什么事没有”各位,我刚才举的例子是柴胡,这样的例子随手可见。

比如说各位,四物汤类方,你们设想一下,它就是怎么发展,四物汤也难得与承气汤合并,它几乎不会有大黄,或者极少见大黄,为什么?

因为四物汤主要治血病、调经,精血归脾统摄。

脾和大黄构成什么关系?

大黄肯定能损伤脾土,损伤脾土势必会影响月经。

有的学者说:

“什么类方,分明就是古人的体质。

”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一部分是正确的。

总吃六味地黄丸的是肾虚体质,无论怎么发展不容易走向柴胡,因为柴胡是深动元气,以前讲肾虚的人吃了柴胡,副作用可能是高血压,相信不相信?

高血压如果本来就存在肾虚,再随便吃柴胡?

所以大家平时要注意这个,这个可以帮助大家在你所在的地区迅速建立你的医疗系统,同时大家可以少害人,谁都不知道害谁,给老父亲吃了没准血压上去了。

六、张景岳和八阵学说

下面我们看景岳先生和八阵学说,同学们对景岳先生应该有所了解。

因为他曾经写过《类经》。

各位应该对张景岳,至少对他对脉法贡献有了解。

他对命门学说有贡献,一生注重补肾,善用熟地,所以称他为“张熟地”。

有同学问:

他为什么不叫张生地?

因为他注重补肾阳。

都学过八阵学说,我要说的不是“八”字,而是“阵”字,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我们曾经见过关于阵的描述,这样的故事比如“诛仙阵”,“大破天门阵”。

为什么要破天门阵?

是不是他要从那通过?

但他是不是也可以不从那过,航海从后面过?

哈哈。

比如说四物汤。

我有一个痛经患者,你们这岁数痛经,我这岁数也痛经,不,不是说我痛经,我这个年龄的女子也痛经,比较复杂。

一般称作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者称作子宫腺肌症,有的子宫肌瘤也可以,就以一个痛经患者为例。

她完全可以不走进我们的阵,人家去中日,西医给吃点止痛片。

但是她要来找你,就陷入你的阵了,至少就是四物汤阵,我说的对吗?

她走进来了,那你可要跟着变了。

我很奇怪,张景岳和施沛应该是差不多时代的人,但他就是不走类方学说,他就走阵。

比如你进了天门阵,天门阵肯定因你而变——四物汤肯定因她而变,比如一个胖的患者走进了四物汤阵,又有一个瘦的走进来了。

胖的痛经进来了肯定就要加减,就可能减熟地,加谁啊?

许老师快50岁了,很少替人说话,我现在在替王肯堂说话。

加谁啊?

加二陈啊,就这么轻松啊。

那我这是瘦的痛经呢?

有同学说,那个瘦的兴许是吃冷的吃多了痛经呢。

可以允许那个瘦的昨晚吃了三个冰激凌,可以临时再加减。

但是先确定几个因素,再临时加减。

嗯,比如肯定也得先在熟地上下手,开始变熟地为生地,诸如此类。

景岳的学说在于方子的加减,他的书和施沛两个味道。

打开《类经》,不用多翻,看别人写的序言,回忆景岳先生,说景岳先生特别伟大。

说那年和景岳先生到辽东旅游,明朝中晚叶在辽宁郊外,在那看到好多牧童在放马,牧童唱的歌,他突然就听出不对了,他说这是亡国之音,几年以后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