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集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2209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实验集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生物实验集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生物实验集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生物实验集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生物实验集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实验集合.docx

《初中生物实验集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实验集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实验集合.docx

初中生物实验集合

实验探究专题

1.小明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

小明决定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

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做出假设:

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实验步骤:

①准备材料用具:

20只鼠妇,铁盘,纸板,干土,湿土(潮湿程度相当)。

②设计实验装置:

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

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

③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相同的鼠妇,这样设计是为了。

④观察与记录:

仔细观察,每分钟统计一次干土与湿土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1.(3)湿土对照实验数量形成对照(4)湿土一侧的鼠妇较多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甘薯(俗称地瓜)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做了如下实验:

花盆编号

环境因素

1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3

低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①取一样大小的4个花盆,分别装入同种、等量的土壤,并编号。

②将4棵同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带芽甘薯分别种入4个花盆中。

③再将4个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见上表),观察记录甘薯的生长状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号花盆和②号花盆是一组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①号花盆和③号花盆的变量是___________。

(2)本实验探究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影响甘薯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3)请预测一段时间后,生长状况最佳的是___________号花盆的甘薯。

(4)这个实验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请你提出改进建议(至少两条)

答:

建议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对照光照温度

(2)光照温度(3)1(4)建议一:

每组应该增加带芽甘薯数量建议二:

应增加高温实验组(或增加弱光照实验组)

3.实验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小河中几种不同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并请环保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了测定。

其结果见下表: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

千克体重汞相对含量

A

鲇鱼

小鱼

78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C

小球藻

/

3

D

小鱼

水蚤

10

E

水蚤

小球藻

5

(1)根据表中信息推断5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以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形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大量含有氮、磷的污水流入河中,引起小球藻等浮游植物快速繁殖,在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可能是。

而当小球藻爆发性繁殖时,不仅会导致其他生物的死亡,也会有大量的小球藻死亡。

这些死亡的生物在的分解作用下,导致更多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3)研究表明,甲基汞对人类的危害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而且环境中任何形态的汞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剧毒的甲基汞。

环境中的甲基汞主要是由汞及其化合物在水体、土壤中经微生物作用产生的,它能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最终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

(4)日常使用的电池不少种类含有汞,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

3.

(1)如图

(2)水蚤、河蚌的食物丰富,数量增加细菌等微生物(分解者)(3)生物富集

(4)尽量不使用含汞的电池;对于废旧电池,分类回收处理等

4.某校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

有盖玻璃瓶,池水,河泥,水藻,小鱼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有盖玻璃瓶中加入等量的池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第二步:

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第三步:

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第四步:

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第五步: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A~D4个装置中小鱼存活时间的长短依次是C>B>A>D。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该小组同学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池水、______、温度、空气、空间等;

(2)小生态瓶B、C、D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池水和河泥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属于____________。

(3)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时间的长短与     和河泥有关。

(4)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进行     。

(5)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水藻呼吸作用消耗了______。

(6)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______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4.

(1)阳光

(2)分解者(3)水藻(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5)氧气(6)光

5.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

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

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编号

小鱼(条)

水草(棵)

实验结果

生态瓶l号

4

12

小鱼存活8天

生态瓶2号

4

8

小鱼存活6天半

生态瓶3号

4

4

小鱼存活3天半

生态瓶4号

4

2

小鱼第2天上午死亡2条,第2大F午死亡2条

生态瓶5号

4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池水、沙子中的________是分解者。

(2)比较生态瓶l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____________,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没有___________,动物就可能死亡。

(3)由生态瓶l~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

动物数量一般_________(填写“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

(4)生态瓶l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____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_________能力比较差的缘故。

5.

(1)小鱼水草细菌等(或微生物)

(2)比较长植物(3)小于

(4)少自我调节

6.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神经组织永久切片等材料做实验。

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下图左所示的物像,可能是下图右所示的哪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2)若要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应转动下图左中标号___所示结构,使下图右中标号___所示的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下面左图方框内为神经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但缺少细胞核。

请在图中画出细胞核,并画线标注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上面右图表示三种细胞结构的异同,两个圆的重合区域为相同点。

则图中B区和C区分别含有下列括号中①~⑤所示的哪些细胞结构?

B_____、C____。

(填标号)(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大液泡)

6.

(1)C

(2)②⑤

(3)见右图

(4)②③④①⑤

7.观察人血涂片,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其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________;若看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调节____准焦螺旋。

(2)操作时发现镜头上沾有污物,要用________擦拭。

(3)所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标注的倍数分别是“5×”和

“10×”,则看到的血细胞放大了____倍。

(4)若将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在显微镜下有时会看到红细胞凝集的现象。

因此,输血时应以输入____血为原则。

7.

(1)红细胞细

(2)擦镜纸(3)50(4)同型

8.下图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过程图解,请分析回答问题;

(1)据图,请你排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为了维持细胞的基本形状,应向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___________.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以前,漱口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盖盖玻片时,要将盖玻片从生理盐水滴一侧轻轻放平,目的是___________

(4)染色时,应该从盖玻片的___________加上稀碘液,用__________在盖玻片的另一端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8.

(1)ACBDFE

(2)生理盐水(3)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4)防止产生气泡

(5)一侧吸水纸

9.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和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王宁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1)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去镜头上的脏物。

(2)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然后在滴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中央涂抹几下。

(3)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

(4)双眼注视物镜,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3—4厘米处停止。

(5)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请你写出王宁同学在操作中错误的地方。

①②③④

9.①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②载玻片上应滴加生理盐水③未盖盖玻④物镜应接近玻片标本。

10.显微镜的使用。

(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2)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

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C.黑藻叶片细胞D.菠菜叶肉细胞

(4)观察血涂片时,看到了图①所示的物像。

如果要在同一视野中进一步清晰观察白细胞A(如图②),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应当进行的操作是()

A.转动转换器B.转动细准焦螺旋C.转动粗准焦螺旋D.调节反光镜

10.

(1)D

(2)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3)A(4)C

11.某生物探究小组做“探究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

先取两块载玻片,在每块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然后使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

存两块载玻片相同一侧的培养液边缘,分别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肉汁,用肉服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移动方向。

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甲、乙载玻片下方的括号内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的移动方向。

(2)分析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取草履虫时,要用从培养液的________吸取,这是因为________,由此特征可判断草履虫是生物。

请你试着结台草履虫的结构和生理特征,写出另外两条你认为它是生物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1)←→

(2)草履虫逃避有害的刺激草履虫趋向有利的刺激

(3)单细胞的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表层表层含氧多,草履虫要呼吸草履虫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具有细胞结构;它能通过表膜进行呼吸;能通过胞肛和收集管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通过口沟摄取营养;能生长和繁殖(写出其中的任

12.下图为“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图,据图回答:

(1)将A装置置于温暖的环境中,______号种子可以萌发,__________号和_______号种子不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_和_______,但A装置不能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

(2)B装置放在寒冷的地方,其作用是与A装置作__________,其中5号种子_________,可以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1)213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对照不能萌发适宜的温度

13.我市某校的几位同学对生物学知识情有独钟,经常做一些有关生物学的小实验,这次他们准备探究某些条件与大豆种子萌发的关系。

(一)实验步骤:

(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A、B、C,并且在瓶底各铺两张餐巾纸,各加适量水。

(2)取30粒黄豆种子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A杯不作处理,B杯用黑布全部罩住,C杯内抽干气体并密封。

然后把A、B、C均置于24℃—27℃环境中。

(如图)

(二)实验现象

几天后,A、B两杯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种子无萌发现象。

(三)回答问题:

(1)要证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

(2)要证明空气对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___________作为对照实验。

(3)老师认为这几位同学在实验步骤2中的描述欠严密,处理欠妥当,请你指出其中一处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A、B光照

(2)A、C(3)大豆应平均分配或大豆应有发芽能力(生命力旺盛)

14.大豆发芽受水分、温度和空气的影响。

光对大豆的发芽有影响吗?

某校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在甲、乙两个同样的培养皿中分别放人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50粒)的大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大豆发芽情况。

请分析:

装置

甲培养皿

乙培养皿

场所

日光下

温度

23℃

棉花干湿情况

潮湿

发芽

未发芽

发芽

未发芽

数日后大豆发芽情况

46

4

45

5

(1)该兴趣小组对乙培养皿设置的条件应该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

(2)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外界条件适宜,甲、乙两个培养皿中都有未发芽的种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

(1)①黑暗环境②23℃③潮湿

(2)光对大豆的发芽没有影响

(3)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或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15.如下图所示,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某同学设计了三个装置(A、B和C)放置在阳光下,如图所示(提示:

C装置中的油层可使水与空气隔绝;煮沸水是为了驱走水中的空气),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只有B装置中的种子萌发,而A、C装置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

回答:

(1)如果只将装置A和装置B的实验结果相比较,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能否验证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为什么?

(3)如果只将装置B和装置C的实验结果比较,你可以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的结论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证明“阳光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这一结论,除了利用装置B外,还需要增加一个对照组,请你设计该对照组。

答________________。

(5)在实验过程中,在每个烧杯应放入10粒或更多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什么?

15.

(1)种子萌发需要水

(2)不能因为没有设计不同温度的对照实验

(3)不能因为B与C之间存在两项(空气、光照)不同条件的对比(或存在两个变量)(4)增加一个与B相同的装置,并在装置外罩上一个不透光的箱子(或给装置遮光)(5)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

16.小红带同学去奶奶家玩,奶奶拿出了花生请他们品尝。

同学们在吃花生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根据图中几个人的对话回答问题:

(1)四个人的说法中属于假设的是______。

(2)如果要设计实验验证奶奶的说法,实验变量应该是______,实验中大小两种花生的栽培条件应该是______的。

(3)用于实验的花生种子的取样方法应该是______的。

(4)在小红与小刚的对话中,小刚提出的处理数据的方法是______。

(5)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粒大饱满的花生种子种下去,收获的种子一定是大的吗?

______。

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探究可以知道:

不同种类、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______,其次与_____也有关系。

16.

(1)奶奶和乙

(2)花生的不同品种相同(3)随机(4)计算平均值

(5)不一定大花生种在贫瘠的土地上,果实将会变小,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6)遗传物质环境

17.设计实验证明土壤是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1)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方案:

首先取两个培养皿,在其中的一个培养皿底部放餐巾纸,在另一个培养皿底部放___________,然后在两个皿中撒些__________,再在两个皿中均匀地放上几粒种子,并把它们放在___________的环境中。

几天后,观察两个培养皿中的种子是否萌发。

(5)你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土壤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

(2)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3)土壤水温暖(4)两个培养皿中的种子都能萌发(5)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18.背景资料:

下图是小宝同学做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该装置置于25℃的环境中。

(1)图中1、2、3号种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仔细观察,请将3号种子所得到的萌发条件填入下表。

(“√”表示能得到,“×”表示不能得到)

种子

充足的空气

一定的水分

温度

1号

×

25℃

2号

25℃

3号

25℃

 

(2)该装置中,2号种子所做的实验起对照作用。

其中1、2号种子是一组对照实验,它是为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2、3号种子也是一组对照实验,它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3)经过实验,小宝发现只有2号种子会萌发,于是他就得出实验结论:

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请问:

要得到这样的结论,该探究实验如何补充完善?

18.

(1)×√

(2)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3)设计与图示相同的装置,将装置放在冰箱中。

19.某同学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

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

制订和实施探究方案:

①取一段柳树的枝条,将其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为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广口瓶中;

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该同学做出假设的依据是:

茎的木质部中的________是上下相连通的;

(2)该实验必须用带叶的枝条,原因是通过叶片表面的________进行________作用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将柳树的枝条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的目的是排除茎的________干扰。

(4)为了能够在茎的横切面上或纵切面上观察到溶液的位置,需要将该同学方案中无色透明的土壤浸出液改为________来做实验。

19.

(1)导管

(2)气孔蒸腾(3)韧皮部(4)红墨水

20.某同学研究植物与水分散失的关系时,用甲、乙、丙三个量筒,甲、乙各放入一枝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其中甲保留所有叶片,乙去掉所有叶片,丙不放植物。

每天上午8时,量筒中加水至100毫升处,放在窗台通风处,晚上8时观察液面的刻度,连续6天的测量数据如下:

液面刻度(mL)

量筒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60

62

50

64

60

68

94

96

90

97

92

97

99.5

99.5

90

99.7

99.3

99.8

请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六天中气温最高的是第___________天。

(2)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_____量筒。

(3)甲量筒第一天损失水分的重量是____毫升,其中由叶片蒸腾的水分是____毫升。

(4)根据上述数据可知,植物吸收的绝大部分水分是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散失了。

水分输导的结构是___________。

20.

(1)三

(2)丙(3)4034(4)叶片蒸腾作用导管

21.某课外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花盆编号

培养条件

1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3

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

室温20℃,光照充足,大量浇水,并将盆底的排水孔堵死

5

室温20℃,光照充足,不浇水

第一步,取五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第二步,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不相同的五块,每块均带有芽眼。

将这五块马铃薯块茎分别埋进五个小花盆的沙土中约5厘米深处。

第三步,将五个小花盆按照上表的要求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1)该实验中设置1号花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探究氧气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

(2)生长状况最佳的是__________号花盆中的马铃薯。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有没有不足的地方?

__________。

如果有,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21.

(1)对照光照1与4

(2)Ⅰ号(3)缺氧,能量供应不足

(4)无性生殖(营养繁殖)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

(5)有如果每组实验只提供一块马铃薯,容易出现误差。

22.2010年3~4月份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导致我国南方各省水稻秧苗大量死亡,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为验证低温是水稻秧苗死亡的原因之一,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实验假设:

水稻秧苗死亡是由于____造成的。

(二)实验过程:

(1)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并编号A、B,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放入____且生长健壮、大小相近的萌发的水稻种子。

(2)A烧杯置于10℃,B烧杯置于____(填“0℃”“10℃”或“25℃”)的有光环境中培养,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