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精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2171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精选.docx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精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精选.docx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精选

  唐朝诗歌

  前言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

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诗人,其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

正是无数有名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诗星光灿烂的景象,让千百年以后的诗人、诗坛黯然失色。

  唐诗的开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一〕初唐诗歌:

初唐,即唐玄宗以前,这是唐诗开展的初级阶段。

一方面,南朝宫体诗在诗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从唐太宗到上官仪等,无不大写华美婉媚的作品;另一方面,诗歌改革的序幕正悄然拉开了。

初唐的诗歌改革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

以陈子昂、四杰为代表的一批出身卑微的下层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意识到了诗歌创作必须表现真情实感,于是他们提倡“兴寄〞、“风骨〞,写出了诸如?

登幽州台歌?

、?

感遇?

、?

在狱咏蝉?

、?

参军行?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类情感充分,动人心魄的作品,从内容上对宫体诗进行了改造或改革。

而以沈佺期、宋之问、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层诗人那么在对诗歌艺术的精雕细刻中,开展并完善了诗歌格律,并最终完成了对诗歌格律的定型,这从形式上开展了宫体诗。

所以,初唐没有伟大的诗人,却有杰出的诗歌改革家。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的是初唐“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四位作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他们致力于文学革新,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

其中,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

  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开展的主要奉献:

  〔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

王勃集序?

〕,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美的宫廷诗风。

  〔2〕他们的诗歌创作还突破了宫廷诗歌狭窄的内容题材范围,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天地。

  〔3〕他们的诗歌创作不仅对革新初唐诗风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开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奉献。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祖父王通,隋朝大儒。

叔祖王绩,初唐著名诗人。

王勃自幼聪明过人,有“神童〞之誉。

17岁时对策中第,授朝散郎、沛王府修撰。

后沛王与英王〔即唐中宗〕玩斗鸡游戏,王勃戏作一篇?

檄英王鸡?

以助战,为高宗所知,认为这不利于王子兄弟友好,把王勃逐出了沛王府。

后王勃又任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参军,因私藏了一个犯罪的官奴,待官府追索紧急时又擅自杀死,以此犯死罪革职。

其父王福畤zhì本为雍州司功参军,因受儿子牵连贬谪到南海交阯〔在今越南境内〕。

上元二年〔675〕,王勃渡海到交阯省亲,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7岁。

  杨炯〔650-693〕,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

10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

27岁应制举,补校书郎,后出为盈川令。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相传曾自称“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恐不可信,因为他曾为王勃集作序,对王勃诗文备加称美。

他现存作品文多诗少,诗多为五律,代表作为?

参军行?

  卢照邻〔634?

-685?

〕,字升之,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十多岁时从文字学家曹宪学习文字训诂学和经史,博学善文。

20岁时为邓王〔高祖第17子李元裕〕府曲签,后出为新都〔今属四川〕县尉,因染风疾去官,居太白山中。

曾拜名医孙思邈为师,求治病之法。

后因不堪病痛,自沉颍水而死。

卢照邻工诗,尤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近百首,以?

长安古意?

最为著名。

  骆宾王的生卒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乔象钟、陈铁民主编?

唐代文学史?

标为619-687,可备一说。

他是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7岁时有?

咏鹅?

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被人称为神童。

初为道王〔高祖李渊第16子李元庆〕府椽曹,转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后参军蜀中,历任武功、长安主簿,高宗仪凤三年〔678〕升为侍御史,但不久下狱,遇赦被释放。

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怏怏不得志,弃官而去。

武那么天光宅元年〔684〕,徐敬业起兵讨伐武那么天,署骆宾王为艺文令,徐敬业军中书檄,皆出其手。

曾为徐敬业起草了著名的骈文?

讨武氏檄?

,一时朝野震动。

后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在兵败混乱中跳水逃亡,后下落不明,一说被杀,一说出家为僧。

骆宾王的诗文多有散失,在诗歌方面,他擅长七言歌行,?

帝京篇?

是他的代表作,和卢照邻的?

长安古意?

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诗以京城长安上层社会生活为题材,通过繁华景象的描写和奢华生活的渲染,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本质。

诗中多用历史人物典故,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骆宾王也擅长写作五律,其代表作品是?

在狱咏蝉?

  2.沈宋:

如果说刘希夷、张假设虚上承卢骆,开展了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那么沈佺期、宋之问就是上承王杨完成了五律,开展了抒情诗。

沈宋的主要成就就是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

从建安以后,散文、辞赋和诗歌都走上了骈偶的道路,骈文和赋在南朝已经先后确立了。

从沈约创立“四声八病〞说之后,诗歌的律化也加快了脚步,经过庾信、上官仪和“四杰〞的努力,律体根本上确立了下来,到沈宋就已经完成成熟、定型。

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

  3.陈子昂:

陈子昂胸怀大志,才情四溢,富有积极进取精神,但始终没有得到施展的时机。

对理想的热切追求,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不平,就是贯穿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的主要内容。

陈子昂不但有诗歌创作,而且提出了诗歌主张。

他明确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高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

他从根本上抛弃了齐梁诗风,直接继承建安的传统。

他上追建,下开盛唐,一手拉着屈原,一手拉着李白,在六朝的荆棘中踏出一条浪漫主义的大道,通向强烈的政治性、崇高的思想性和爽朗遒动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诗歌境界。

  4、其他重要诗人:

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一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在隋任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县丞,入唐为大乐丞。

后自叹才高位下,弃官还乡,隐居东皋,整天以酒为伴。

其诗多牢骚语,虽无太大的思想意义,但诗风朴素无华,洗尽六朝铅华,在初唐诗坛上甚为难得,而且对五言律诗的成熟,也有所奉献。

他的名作?

野望?

、?

秋夜喜遇王处士?

,写景如画,冲淡萧散,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声。

  初唐末期,张假设虚以一首七言歌行?

春江花月夜?

,奠定了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大家地位。

张假设虚的?

春江花月夜?

,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同时刘希夷的七言歌行?

代悲白头翁?

也成为千古传送的名作。

  〔二〕盛唐诗歌:

盛唐,即唐玄宗至唐代宗时期,这是唐代诗歌高度繁荣的时期。

盛唐诗人将初唐诗人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改革成果合二为一,完成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于是诗歌创作大放异彩,涌现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

他们不管是写作田园山水,还是描写边塞生活,抑或是表现社会人生,无不穷形尽相,极尽能事,因而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们以不同的声音合唱出令后世神往的“盛唐之容〞——一种富有理想、昂扬向上、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范。

这些诗人是这个时代的伟大诗人,由于他们站在时代的顶峰上,因而也就成了整个历史的伟大诗人。

特别是李白、杜甫更成了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

1.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寻求隐逸,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诗风清新流丽,常常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

  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⑴盛唐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们提供了隐居田园和游览山川的优越的物质条件;

⑵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和大地主统治集团的专权,使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求仕无门,或者从仕途上被排挤出来,而他们又不可能走向人民,因而只好到山水田园中去寻求慰藉;

⑶当时统治阶级对佛、道思想的提倡,造成了当时以隐逸为清高的社会风气。

有的以归隐作为入仕的阶梯,走“终南捷径〞;有的将归隐视为傲世独立的表现,以显示其人品的高洁。

⑷从文学本身的原因看,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和南朝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为盛唐诗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山水田园诗派:

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所以也叫王孟诗派。

其诗作从题材内容到艺术风格都比拟接近,以描写秀丽山水和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自已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疏淡,境界静谧恬淡,写景状物工细传神,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

这派诗人除王、孟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名和字都取自佛教?

维摩诘经?

中的维摩诘居士〔印度佛教大师〕。

太原祁人。

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年轻时就有才名。

他的思想和创作以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热衷政治,发奋有为;后期,啸傲山林,吃斋奉佛。

王维诗歌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政治诗、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精通音乐,又懂绘画,他首创水墨山水画,务求淡雅、精炼,为破墨山水南派之祖。

他还精于书法,善制盆景,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王维生活的前期,思想是积极进取的,尽管在仕途上也遇到了一些措折,但对政治还是充满热情的。

在政治上,他主要是依靠张九龄,而张九龄是盛唐开明政治的最后一个代表,王维的政治生活和他联系在一起,可见他的政治倾向是比拟进步的。

  王维生活的后期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对政治的热情逐渐消失了,开始过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

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政局的变化,张九龄罢相后,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朝政非常黑暗,后来又发生安史之乱,对他打击更大;二是其母亲笃信佛教,对王维影响很大;三是王维31岁时妻子病故,以后30年没有再娶,晚年无子,生活孤独。

这些都是他思想消沉的原因。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数量比拟多,在他的诗集里占了大半数。

而这些山水田园诗多半写在他生活的后期,主要是表现他的隐逸之情,有些诗的情调甚至是虚无冷寂,主要倾向是消极的。

  他的山水田园诗又可以细分为三类。

一类是田园诗,如?

渭川田家?

、?

新晴野望?

、?

终南别业?

等,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纯朴美好,抒发自己的归隐之情。

一类是山水诗,如?

山居秋暝?

、?

终南山?

、?

汉江临眺?

等,主要是描写山水景物,借景抒情。

还有一类就是?

辋川集?

〔20首〕中的一些小诗,如?

鸟鸣磵?

“人间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些诗主要是描写一种幽冷、寂静的境界,显然是禅宗思想的艺术表达,情调比拟消沉。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早年在家乡隐居读书,后曾入长安求仕,失意而归,布衣终生。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生活经历简单,除因求仕到过长安和漫游吴越外,绝大局部时间是在家乡襄阳过着平静的隐居生活。

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歌题材比拟单纯,主要是反映隐居生活和描写旅途的景物风光,思想内容不够丰富。

  孟浩然的诗艺术成就很高,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在他的诗作中山水诗占多数,在这些诗中有壮阔的山川景物的描绘,如?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洞庭风光气势磅礡,风格雄浑。

但这样的诗在他的作品中并不多。

孟浩然最擅长的还是描写山林隐居者的幽居情景。

在这类诗中,他善于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刻画景物,于平凡景物的描写中寄托隐居者的孤寂心境或游子的飘泊之感。

诗风自然高远、清疏简淡,有时略显冷清。

如?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以江上暮景的描写衬托乡愁,疏淡而略显空寂。

他的田园诗虽不多,但生活气息却相当浓厚。

通过常见的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隐居的情趣,情调冲淡平和。

如?

过故人庄?

写农村安详简朴的生活气氛,让人觉得十分亲切。

  2.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产生的原因

  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盛唐时期,边塞诗的创作特别兴盛,可谓作家众多,名篇迭出,以致于形成了一个不小的诗歌流派,这在当时诗坛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

这种情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⑴当时边境战争十分频繁,唐与周边民族几乎都有冲突,时有战争发生。

无论这些战争的性质、胜败如何,频繁的战争本身给诗人们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

⑵盛唐国力强大,在边塞战争中占有明显优势,而且当时统治者重视边功,唐玄宗锐意用武,竭力用富有刺激性的措施鼓励、宠幸边将,从而激发了文人士大夫的参军热情,使唐代许多诗人都具有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

⑶我国边塞诗的创作由来已久,盛唐边塞诗是对我国古代边塞诗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开展。

  边塞诗派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表现出安边定远、治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和进取精神。

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风格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高岑:

高适〔700?

-765〕,字达夫,一字促武。

少时贫困,二十岁后到长安求仕不遇,浪游燕、赵、梁、宋一带。

四十岁后举有道科,授封丘尉,不久辞去,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任西川节度使等官,最后任散骑常侍。

高适诗歌的特点是苍劲古朴,雄浑悲壮。

有的表现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理想,如?

塞下曲?

;有的抨击武将的,如?

蓟中作?

等;有的描写边地风土人情,如?

营州歌?

;有的揭露军中矛盾和战争的残酷性,如?

燕歌行?

尤其是代表作?

燕歌行?

,既歌颂了士卒勇赴疆场的爱国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又揭露了将帅的无能;既有对苍凉的边塞景物的描写,又有对战争残酷性的鞭挞;既有对征人思妇乡愁闺怨的同情,又有对军中苦乐不均的谴责。

可谓盛唐边塞生活的一个缩影。

  岑参〔715-770〕,少时隐居嵩阳,二十岁至长安献书阙下,以后十年屡次往返于京洛间。

天宝八载〔749〕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书记,十载归长安。

十三载〔754〕,又随封常清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

至德二载入朝任右补阙。

后为嘉州刺史,卒于成都。

  其边塞诗主要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描写战争场面,突出战争生活的雄奇豪迈。

这类作品多从正面着笔,写军队的声威和将士的英勇。

如?

轮台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二是表达思乡之情。

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常用平易清新的语言,相互映衬的手法,情景交融的境界,传达绵绵思乡之情。

如?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长安。

〞?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

安西馆中思长安?

“乡路渺天外,归期如梦中。

〞这些都是千古传诵的思乡佳句。

  三是描绘边地风光,反映边地习俗。

这类诗在其诗中最为奇异绚丽,也最能代表其风格。

有的写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如?

赵将军歌?

;有的写边地的音乐舞蹈,如?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旋歌?

;有的写边地的名胜、古迹、天险,如?

题金城临河驿楼?

、?

登凉州尹台寺?

、?

题铁门关楼?

;有的写边地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热海行?

、?

走马川行?

、?

火山云歌?

、?

天山雪歌?

等。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完全与内地不同的环境气候,民风习俗。

这些内容不仅为过去的诗所未写,而且也为“古今传记所不载〞。

  岑参的边塞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主要风格是雄奇壮丽。

一是奇特峭拔,无论是写景、记事、立意、造语,都很奇特,令人惊异。

二是豪迈雄壮。

例如他的?

走马川行?

、?

轮台歌?

等,无不写得激昂高亢,豪迈雄壮,反映出其边塞诗除了“奇〞之外,还有“壮〞的特色。

前人也往往用“壮〞、“悲壮〞、“雄浑〞等词来评价岑参的诗,这都较准确地道出了岑参边塞诗的某些特点。

三是色彩瑰丽。

岑诗于“奇壮〞之中又有俊丽的一面。

如他的?

白雪歌?

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写得明媚奇丽,“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白雪中又写到红旗,红白相映,也构成了一幅奇丽的画面。

四是形式上擅长七言歌行。

他的七言歌行,句式长短错综,用韵自由灵活,常为前人所称道。

  〔五〕岑参与高适边塞诗的异同

  高适和岑参都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一向被并称为“高岑〞,但其作品的内容、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也互有异同。

⑴从内容上来看,二人都写作边塞诗,但高适多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边塞问题,抨击、揭露战争的残酷和边防政策的弊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岑参的边塞诗多讴歌战争的胜利和将士的英勇,还有不少描绘边塞风土人情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⑵从风格上来说,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悲壮,但高适以描写战争的残酷为主调,近乎悲壮苍凉;岑参的诗歌以歌颂将士勇敢和边地奇异风光为主调,风格雄奇壮丽。

⑶从抒情方式来说,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那么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⑷从语言方面说,高适尚质朴,不追求奇字奇句,以醇厚自然感人;岑参尚奇巧,刻意求奇求新,以新奇俊逸动人。

⑸从形式上来说,二人都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严整,对仗工稳;岑诗奔放,句式长短错综。

⑹从创作方法上来说,高适多用写实手法,岑参近乎浪漫主义。

  总的来说,二人各具特色。

就诗歌的思想价值而言,大抵高适胜于岑参;而从艺术上看,那么岑参的创造性要比高适突出,这主要表现在想象丰富,充满奇情异采,更富有艺术个性方面。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

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

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

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

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

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

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

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

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

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

蜀道难?

?

梦游天姥吟留别?

都是例子。

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干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

“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

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

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初看这首诗的时候,从诗的主要内容看,似乎写的都是及时行乐,看透人生,只愿长醉不复醒的悲观心理,相当消极。

但透过外表现象深入理解李白的内心深处,就可以看出李白绝不是真正的消极颓废,而是胸怀伟大的抱负,但因不能施展而心怀万古愁。

这种胸怀大志而遭遇坎坷产生的悲情,产生的愤世嫉俗,是值得同情和肯定的。

全诗情调昂扬,风格壮美,感情奔放激荡,使人读后受到强烈的感染。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会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困难的考验。

是消极沉沦?

还是乐观进取?

这取决于个人的处世态度!

欣赏李白的这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大气而磅礴,充满豪迈之气。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令人为之动容。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

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两人的深厚友情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坛佳话。

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

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

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瞬〞的抱负,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

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

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

北征?

?

三吏?

?

三别?

?

兵车行?

?

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等一系列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

战争中的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

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待被称为“诗史〞。

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

?

春望?

?

登楼?

?

登岳阳楼?

都是这样的诗。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

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取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

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

在他—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那么,又打破格律的束缚。

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人化。

像?

春望?

?

春夜喜雨?

?

登高?

等诗,都是例子。

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

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

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

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

—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开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杜甫通过征夫出征、家人送别的凄惨场面与征夫的对话,真实地再现了唐王朝“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唐代长期的拓边战争给边疆少数民族和广阔中原地区人民所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势的深深忧虑。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三〕中唐诗文:

中唐,即唐代宗至唐文宗时期,这也是唐诗精彩纷呈的时期。

“安史之乱〞使唐由盛而衰,国力衰微了,但诗歌并没有衰落。

这一时期的优秀诗人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等仍不失英雄本色,与盛唐诗人相比也不逊色。

因此,学术界有人认为,中唐诗歌的成就甚至要超过盛唐。

这一时期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派别林立,诗人的个人风格极为突出。

从开始时的“大历十才子〞,到后来的韩孟诗派,无不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1.新乐府运动:

所谓“新乐府〞,是和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这种新乐府始创于杜甫,中唐时元结和顾况又有所开展,后由白居易定型。

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是由张籍、王建、李绅这些人的创作开始的。

张、王以大量新乐府著名于世,李绅写了?

新题乐府?

二十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