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0个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1283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30个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530个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530个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530个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530个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30个月.docx

《2530个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30个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30个月.docx

2530个月

25-30个月宝宝发育状况及相关亲子游戏

★25-30个月宝宝心理发育状况

大运动——交替双足上楼梯;爬上椅子再上桌子够取物品;双足离地跳远后站稳;单足站稳3-5秒;

精细动作——拧开螺口瓶盖按大小配上;画圆圈;拼切开4块以上的图片;按秩序套上6-8个套筒;模仿搭桥

认知——背数到5-10;分清前后、内外;学会猜声音、知道谁讲话、动物怎样叫;认识4种以上颜色、几何图形;知道哪些动物会飞、水中游,哪些生活在大树林中,熟悉它们的特性

语言——说出自己姓名、岁数和父母的姓名;背全首儿歌;说出图中的人或物,说明它在干什么;说“这是我的”;会用礼貌语言“谢谢”、“您好”、“您早”、“再见”等;耳语传话;

社交行为——用勺子吃饭;及时上厕,穿脱松紧带的裤子;回答冷、饿、喝、困时应怎么办一类的问题(冷了要穿衣,累了要休息,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学会解结扣子,开关拉锁;能参与同伴的游戏,如玩“过家家”等;

★25-30个月宝宝喜欢的玩具

主要是益智类玩具

1、镶嵌板

培养能力:

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及练习一一对应

家长:

让宝宝自己操作、思考,不要代替宝宝去做

2、拼图

培养能力:

使宝宝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建立思维逻辑性

家长:

宝宝在操作中遇到困难,家长应启发宝宝去寻找另一种方法或就物体的形状、大小等问题给予提示

2岁左右初步理解图形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可以玩拼图,但选择的拼图图案简单、拼块较大,数量较少,质地较硬,否则宝宝会失去兴趣。

最好选宝宝熟悉的卡通人物或交通工具等,增加兴趣。

初次玩时要有大人指导(年龄小,观察分析能力弱,无太大耐心),大人在旁提醒宝宝如何观察图案特征,帮宝宝把图块转到合适角度,若宝宝愿意,可把正确的图块递给宝宝。

鼓励宝宝耐心、细心,家长也要耐心对待宝宝在拼过程中的错误,不可急躁,说宝宝笨,打击其自信心,若宝宝完不成,家长协助其完成,给宝宝做个榜样,教宝宝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并让宝宝享受成功的乐趣,这样宝宝才会有信心,有兴趣向更难的拼图挑战。

3、套盒、套塔、套娃

培养能力:

排序,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增强宝宝逻辑思维的发展。

家长:

物归原处的次序、规则,本身也是归类能力的培养。

4、图片、图书

培养能力:

配对、一一对应、阅读

★鼓励孩子玩假装游戏

游戏是孩子认识的源泉,他们在假装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与假想的各种人物交往,模仿成人的语言、行为、动作,这就促使他们进一步注意了解自己身边的一切,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如果看到孩子在玩这种假装游戏,千万不能取笑或者去中断他,而是加入游戏内,回应孩子的假装游戏。

因为孩子是在与周围人和事物的比较中认识自我的,他们手中的娃娃就是他们自己,而他们所表现的就是自己的妈妈。

1-3岁的孩子在假装游戏中,常出现以下情况:

1、游戏主题依赖于玩具、材料等物的操作。

孩子一般是见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所以家长应更多地运用玩具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帮助孩子确定游戏主题,并尽快投入游戏。

2、孩子不明确自己担任的角色,只是热衷于模仿某一动作或活动,如抱“娃娃”的孩子并不明白自己是“妈妈”。

所以家长一方面可以提示角色,让孩子选择,如“你想当妈妈还是娃娃?

”另一方面,游戏中也可以不断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将兴趣从模仿动作转向扮演角色,如“你是汽车司机吗?

”等。

3、孩子不能较长时间自始至终扮演某一角色,而是凭对动作的兴趣不断变换角色。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孩子对角色不够理解,另一方面孩子年龄太小,因此在游戏中有许多无意识的行为,他们会很偶然地说出一句话,做一个动作,可一会儿,脑海里什么也没有了。

家长平时应多带孩子观察、模仿成人的动作,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角色经验。

家长还要设法参与孩子的游戏,帮助孩子发展游戏情节,使孩子对游戏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要及时分享、感染孩子的游戏情绪。

★零食的选择

多数医生和儿童保健专家认为,适当给宝宝补充零食是必要的。

因为宝宝胃容量小,而新陈代谢旺盛,每餐进食后很快被消化,所以要适当补充一些零食。

但零食选择不当或过多,会扰乱宝宝正常的消化活动和规律,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因此,选择零食还要掌握好种类和添加的时间。

1、选择零食的种类

零食可选择各种水果、面包、全麦饼干等,但量要少,质要精,花样要经常变化。

2、掌握好吃零食的时间及合适的量

可在每天午餐与晚餐之间或午睡后,给宝宝一鞋点心或水果,约占每日总热量的10%-15%。

切勿在饭前让宝宝吃零食,否则影响正餐进食,破坏正常的饮食规律。

少吃高糖、高脂肪、生冷的零食以及太甜、太油腻的糕点。

冷饮和碳酸饮料不宜作为零食。

3、选择零食要有计划、有控制

父母不可用零食来哄逗宝宝,不能宝宝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

选购零食时还要注意食品的清洁、卫生、新鲜,并仔细察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确保食品为过保质期。

4、彩色食品不宜多吃

彩色食品所用色素虽少,但如食用过多,时间过长,就会使色素慢慢地蓄积在体内,增加肝脏负担,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从而损害宝宝的身体健康。

宝宝神经系统对化学物质尤为敏感,如过多食用合成色素,容易引起好动或多动症。

★2-3岁——自理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个系统功能的成熟,他会逐渐具备各种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要因势利导,从小培养宝宝料理生活的独立性,防止依赖性。

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促进、锻炼宝宝各项技能的过程,是培养劳动观念的过程,这对宝宝今后的学业和生活,适应复杂的社会都是十分有益的。

(黄思羽)

2-3岁宝宝能学习的本领

1、学习吃饭

1岁半的宝宝很愿意自己拿勺吃饭,虽然会撒出不少。

2岁以后的宝宝会很自如地用勺吃饭,3岁宝宝吃饭就基本不会撒食物了。

宝宝学习自己吃饭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撒饭菜、吃不饱、吃不干净等现象,父母不能着急,更不能怕麻烦,一定要给宝宝学习的机会。

2、学习洗漱

2岁多的宝宝已经会用肥皂洗干净手并擦干,要再教他洗脸和洗脚。

可以口头提醒他准备好脸盆、毛巾等用具,洗时在一旁指导他洗的顺序,洗完把用具放回原处,从小养成整齐的好习惯。

2岁多的宝宝可学会漱口,满3岁就能学会自己刷牙了。

3、学习穿衣

1岁多的宝宝已会脱衣,但不会穿,2岁以后逐渐会穿鞋和穿袜,3岁时已能自己穿衣系扣了。

家长可以做的

1、从2岁左右培养

2岁左右的宝宝开始有了独立能力,喜欢尝试自己做事情。

从这时就要注意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教宝宝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学着洗脸洗手等。

2、父母的积极态度

宝宝开始学习做事时,手的动作还不协调,父母的责骂会挫伤他的积极性。

首先应加以鼓励和表扬,如说“宝宝真能干,会帮妈妈做事了”,让宝宝感到“被接纳”和“认可”,然后再教他怎么做,并给予一些必要的帮助。

3、让宝宝自己动手

如父母嫌宝宝慢、麻烦,而一切代劳或过分溺爱,过分照顾,就会挫伤宝宝独立性的萌芽,使他养成一切依赖别人的习惯,这对宝宝将来的成长是不利的。

父母不妨鼓励大一点的宝宝自己洗手帕、袜子等,即使洗不干净或把香皂当作肥皂也无所谓,训练的重点是帮宝宝建立“自己动手”做事的好习惯。

4、穿衣指导

宝宝在学习穿衣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耐心指导、协助,如穿裤子时告诉他先把裤子的前面朝上放好再伸两腿,穿衣时先用两手抓住衣领批到身后再将手伸进两袖,系衣扣时从下往上系以免对不齐,教他如何分清鞋子的左右等。

如果宝宝穿错了就要帮助他整理好重新穿,而不要训斥或要求过高,以免使宝宝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要求宝宝把晚上睡觉时脱掉的衣服按顺序摆好,早晨穿起来才会方便。

★学习刷牙漱口

一、漱口

1、漱口的好处

漱口能够漱掉口腔中部分食物残渣,是保持口腔清洁的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学会漱口还可以为学习刷牙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训练时间

从1岁左右可以教宝宝学着漱口,开始可能漱不好,经常把漱口水咽下去,因此要用温开水漱口。

3、方法

教会宝宝将水含在口内、闭口,然后鼓动两腮,使漱口水与牙齿、牙龈及口腔粘膜表面充分接触,利用水力反复来回冲洗口腔内各个部位,是牙齿表面、牙缝和牙龈等处的食物碎屑得以清楚。

父母可以先做给宝宝看,让宝宝边学边漱,逐步掌握、提高,慢慢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用淡盐水和茶水漱口,有助于口腔清洁。

饭后2-10分钟漱口效果最佳。

二、刷牙

刷牙是预防宝宝患龋齿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刷牙不仅可以清除食物残渣,防止龋齿,同时能按摩牙龈,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减少牙周疾病。

2岁半以后20颗乳牙萌出后就要学习刷牙。

1、培养兴趣

先向宝宝讲明,现在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是他愿意学习父母的一种本领,带他一起去买自己喜欢的牙刷、牙膏,培养宝宝对刷牙的兴趣。

2、为宝宝选购牙膏

牙膏一般分为普通牙膏和药物牙膏两种,低龄宝宝最好使用可吞食的牙膏,以免宝宝误食。

低龄宝宝不要使用含氟牙膏。

3、为宝宝选购牙刷

刚开始学习刷牙的宝宝要选用2-3排、每排3-4束毛、平定式的牙刷为好;刷头应较短、窄,每束毛的间隙较大,应采用软一点的刷毛,而且要磨毛的儿童牙刷。

最好选择保健牙刷,否则毛束间隙太小,不宜清洁而易被细菌污染;刷头较大或刷毛较硬会刺破或擦伤宝宝牙龈。

买牙刷是让宝宝试着握持牙刷,看看是否好用。

最好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卫生要求的牙刷。

4、刷牙的方法

应采用竖刷法,刷牙时应照顾到各个牙面,将牙刷的毛束放在牙龈与牙冠萌出处,轻轻压着牙齿向牙冠尖端刷,刷上牙床由上向下,刷下牙床由下向上,反复6-10下。

要将牙齿里外上下都刷到,刷牙时间不要少于3分钟。

教宝宝刷牙时,父母和宝宝各拿一把牙刷,父母一边做示范动作,一边讲解,身教和言教并重。

开始不要用牙膏,待宝宝掌握方法之后再加上牙膏。

每天早晚各刷一次,晚上刷过牙后就不要再吃东西了,尤其是不能吃糖和含糖的食物。

每次吃完饭后要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以保证口腔清洁,预防龋齿病。

5、注意事项

最好能3个月左右换1支新牙刷。

刷牙后将牙刷用清水冲洗几次,甩干后头向上放置在通风干燥处。

如果宝宝需要把牙刷带到幼儿园去使用,最好在牙刷的手柄上做上记号,以免与其他宝宝用混。

如果宝宝不喜欢刷牙,爸爸妈妈不可强迫和大声呵斥,可以让宝宝自己来挑选喜欢的有小动物头的牙刷和宝宝牙膏使用。

对于2岁多的宝宝,可以让他模仿妈妈的动作来刷牙,还可以做互换游戏,让宝宝给妈妈刷牙,妈妈给宝宝刷牙,让宝宝觉得刷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宝宝的“第一反抗期”

一、什么是宝宝的“第一反抗期”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发育,儿童在2岁以后会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什么事都想自己干,喜欢模仿成年人或同龄小伙伴所干的事情,你要是不让他干,他会以哭闹或其他形式进行反抗。

例如,3岁左右的儿童愿意自己使用勺子或筷子吃饭,不愿意让他人喂饭,如果强行喂饭,孩子会产生反抗情绪——不好好吃饭。

心理学家把这种儿童成长中出现的亲子冲突形象地比喻成“儿童的反抗期”。

反抗是宝宝人生的第一次自我塑造,父母因为生气、愤怒而过多压制反抗期的宝宝,会形成宝宝的“奴性”人格,长大后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缺乏主见。

并且因为宝宝屈服于自己所处的劣势,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在长期找不到合理宣泄的情况下,会给宝宝产生不可修复的伤害。

 

二、“第一反抗期”的时间

专家指出,2-5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三、宝宝为什么会出现反抗行为

  1、宝宝到2岁,自我意识发展,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出现了自我行动的意愿;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出现占有意识,什么都是“我的”。

2、活动能力增强,能够独立行走,活动范围扩大,活动的主动性增加。

3、认识能力的发展,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高涨,喜欢模仿,对成年人的生活感兴趣。

有些行为是大人认为她是错误的,其实她只是在模仿成年人的或她见到的某些行为。

4、她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很薄弱。

宝宝的控制能力差,对于一些行为没有判断能力,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出现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就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是对是错,所以,需要大人告诉她,给她讲道理,多问几句,找到答案,而非呵斥(如:

大象就是这样喝水的(宝宝用鼻子在水杯里拱))。

因此,有人认为,将心理“反抗期”说成“自立期”或“自强期”,也许更为恰当。

四、3种做法要不得

1、高压政策

宝宝反抗的时候,你往往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实施高压政策,

让他屈服。

结果很有可能以宝宝的委屈哭闹和你的难受心情收场。

高压政策会让宝宝失去良好的判断力,形成一种“奴性”人格,因为他屈从于自己所处的劣势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随之产生垃圾情绪,离开理性的排解,找不到合适的宣泄途径,会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

2、溺爱顺从

现在的父母,往往认为传统的养育方式过于老套,大家从各种媒体中获得了很多的理论储备——这些理论都强调首先要尊重宝宝、热爱宝宝,但对于如何在权威与爱之间找到平衡点缺乏实战的经验。

如果恰巧你是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弱、执行力不够的人,在与宝宝的“博弈”中总是处于下风,那就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于溺爱顺从宝宝了。

3、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这样的景象并不陌生:

商场里,宝宝要买玩具,大哭大闹。

妈妈哄也不是,

骂也不是,只好打哈哈,指着另外的玩具或物件:

“你看,这个小汽车多漂亮啊!

我们买一个别的吧!

”顺势将宝宝抱走,平息他的情绪。

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被看作是对付亲子冲突的一个好办法。

在理解儿童心理有很大进步的今天,这并不是一个好策略,它意味着宝宝的需要是不被重视的。

宝宝的需要和兴趣需要你来激发与引导,转移注意力并不能使他学会识别内心的真正需要,也不能学会如何从事件中延迟满足合理需要,抵制不合理需要。

只有真正识别自己内心真需要的人,才是一个懂得并会珍惜幸福的人。

五、对付“反抗期”孩子的技巧

1、了解孩子的心理,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尽量尊重孩子的想法。

家长应该明确,孩子说“不”,或者和你唱反调的时候,他不是针对你,也不是针对这件事,他只是想表达他有权利否定一些事情。

因此,爸爸妈妈们应该在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学会尊重他们的想法,让孩子们能够畅通无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可以有想法的人。

另外,也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当孩子疲劳、饥饿或生病的时候,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2、巧妙使用迂回战术,避免给孩子正面教育的感觉。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本能地反感被要求做这做那,喜欢自己“当家作主”的感觉。

因此,家长希望孩子从事某种活动时,应该尽量回避直接向孩子提出要求,而是使用旁敲侧击的办法,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觉得是他自己想干的。

如你看到孩子搭积木老搭那么几样儿,想教他搭个别的,最好不要对他说∶“你怎么就会这几样,我们来个别的好不好?

”而是若无其事、兴致勃勃地跟他一起搭,他看到你搭得那么好,自然会学着模仿着搭的。

你希望他练习写字、画画时,可以找出他以前的一些“作品”,假装惊奇地说:

“这幅画怎么画得这么好!

该不是你画的吧!

”孩子可能就会马上得意地当场挥笔作画,证明给你看。

3、将计就计、反其道而行之。

既然孩子十有八九会说“不!

”爸爸妈妈不妨将计就计,顺着孩子的心思,反着来要求孩子,说不定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今天下雨,想让宝宝穿上雨鞋,爸爸妈妈可以倒过来跟他说:

“今天不要穿雨鞋哦!

会把漂亮的雨鞋弄脏的!

”爸爸妈妈的“反其道而行之”,使得孩子的“反抗”正好可以“负负得正”,最终能够达到爸爸妈妈的目的。

4、使用自然后果处罚法。

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运用孩子行为后果本身,自然而然地惩罚他的行为,比如小孩非要去摸热水瓶,你与其反复警告他、吓唬他,不如把瓶塞打开,抓住他的手放在热气上,当他感到烫时,就再也不会要热水瓶了。

5、适当说“不”。

上述一些方法并不等于可以让孩子为所欲为。

在某些情况下,适当地说“不”,体现你坚定的态度和意志,向他提供学习服从的机会,因为学会服从也是一种能力。

比如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买这买那,不能因为周围人的目光就让他得逞。

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

“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

”当然在你做出行还是不行的决定之前,要充分考虑到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6、多项选择法

在亲子间发生对抗冲突的时候,你不必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

“恬儿,必须睡觉了,因为明天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情。

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玩十分钟,你选择哪一个?

”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宝宝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宝宝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能接受,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利落。

你不妨一试。

7、约法三章法

宝宝生来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则一个外在的规则会被宝宝视作异己加以排斥。

一旦他参与了制定,他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会努力遵守。

你也要认真对待你和宝宝的约定,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约定。

8、角色扮演法

轻松的亲子游戏能让宝宝明白应该做什么。

你可以装成一个做事拖沓又极不听话的孩子,让宝宝扮演妈妈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来对待你的。

有的宝宝会用你常用的方式对你,也有的宝宝会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对待他的方式对待你,你需要细心观察。

通过角色扮演,亲子之间的对抗自会消弥不少哦!

★儿童退缩性行为

有些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和家长玩得说得都特别好,但是一出来看到陌生人就什么都不说了,也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出来也只和妈妈玩。

一、什么是退缩性行为?

退缩性行为,从人格上讲叫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它的最大特点是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采取回避和无能应付。

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出了至亲以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只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意卷入他人的事务之中。

(4)行为退宿,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青少年只要满足其中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都是可以表现于行为之中,一切行为都是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的表征,退缩性行为属于社会性行为范畴。

二、退缩性行为的表现。

(1)沉默寡言,不爱交际,孤独利群。

平时很少说话,从不与人交流思想感情。

(2)缺乏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十分自卑,害怕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不敢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

(3)难以适应新环境,不愿意去陌生的环境。

不愿意见陌生人。

在陌生的场合往往显得过于羞怯,坐立不安,无法顺利地去做各种事情。

三、退缩性行为的危害。

(1)阻碍宝宝自身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退缩型宝宝过于胆怯,失去了婴幼儿特有的生机和强烈的好奇心,缺乏对新生事物大胆探索的愿望,因而严重束缚了创造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2)影响宝宝的社会化发展。

退缩型的宝宝由于过于被动和依赖,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和接触,因而不会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集体中难以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合作。

不仅社会化发展落后于正常的青少年,而且极容易导致孤僻、怪异等不良的性格和行为。

(3)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

有退缩性行为的宝宝敏感多疑、过度焦虑,这本身就是心里不健康的表现。

由于他们缺乏稳定乐观的情绪和心理承受力,将来在变化急速、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难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不仅容易导致心理疾病,严重的可能成为精神病人。

四、退缩性行为的起因

1、环境因素——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无形之中减少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加上城市独门独户的生活环境,导致人际接触减少。

而许多父母又习惯对孩子的事务包办代替,大大减少了孩子和他人接触的机会,从而学不到如何与人处事交往。

当真正需要面对外界环境时,孩子就只能选择逃避,表现为不愿意接触陌生人或去幼儿园等。

2、个性问题——有的孩子性格天生就内向、害羞、胆小,这种孩子就比较容易产生社交退缩性行为,怕和外界交往。

  3、安全感缺失——宝宝行为发展的第一年,会对主要照顾者产生强烈的依赖感。

如果此时不注意在他与人接触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容易造成孩子对生人产生畏惧、不信任,缺乏安全感。

4、父母教养态度——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和孩子缺少沟通交流,或者讨厌孩子吵闹、怕孩子打扰做事,让孩子以看电视、听音乐等打发时间。

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面被别的孩子带坏或者受欺侮等。

孩子想要和父母及外界互动的欲望一再被压制,也很容易造成他惧怕与人交往的情结。

五、如何来校正孩子的退缩性行为

1.深入细致地分析造成孩子退缩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再对症下药,分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

5岁以内的孩子的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

所以,通过有效的教育矫治,是可以得到纠正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2.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体贴。

内向胆小的孩子对别人的态度特别敏感。

他们在外不能充分表现自己,较少获得关注和满足,在家里就更需要父母的关爱。

   3.重视孩子的情绪反应。

内向胆小的孩子容易有压抑感、自卑感,父母要循循善诱,使孩子能够以豁达的态度接受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否则,孩子容易变得忧郁。

   4.多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

最初,在孩子熟悉的较小的环境中,鼓励孩子表现自己。

如:

爸爸妈妈先唱支歌,然后说:

“现在轮到玲玲唱了。

”把她带到熟悉的朋友家中,给她同样的表现机会……这样逐渐锻炼,是会有成效的。

   5.帮助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使孩子有可能成功地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

   6.以尊重孩子的个性为前提。

每一种个性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有它的优点与不足。

父母可以诱导孩子,但一定是以尊重孩子的个性为前提,抱怨、强行扭转都有可能适得其反,使孩子无所适从。

7.增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

  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拜访,并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多与小朋友交往、玩耍,增加交往机会。

同时鼓励他在集体活动或游戏中大胆表现自己。

  8.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口齿伶俐的孩子是不会没有玩伴的,所以,平常不如多让孩子复述故事或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当孩子一人独自在家时,他就会主动提出到别人家去寻找伙伴玩。

  9.用游戏和童话启发孩子

拿孩子平时喜爱的布偶,和孩子玩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体验一些生活情景,增加其交往经验。

另外,3岁左右的孩子已听得懂故事,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故事内容,开启孩子的心扉。

如害羞的鸭子和没有自信心的天鹅,如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结果变成美丽又受欢迎的成员等。

★大运动

游戏名称:

拍蚊子

游戏准备:

较大的活动空间,小蚊子若干

游戏方法:

1.面对面站好,妈妈一手握住宝宝的一只手掌,同时伸出另一只手的食指,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点点蚊子飞(食指在宝宝手心轻轻地随着节奏点击),

嗡嗡一大堆(抓住宝宝的双手一起向上张开双臂),

我来拍蚊子(妈妈抓住宝宝的手,在空中拍手),

看谁吃掉谁(拍一下手,再拍一下);

2.指导宝宝模仿妈妈边说儿歌边独立做动作;

3.待宝宝动作熟悉后,鼓励宝宝单脚或双脚跳跃起来做拍手的动作。

游戏目标:

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可以提高宝宝的口与手的协调能力,轻轻点击手心可以增加宝宝的皮肤触觉感受。

同时,在宝宝已经会向前、向下跳的基础上,让宝宝练习双脚和单脚离地向上跳,对宝宝的运动能力也是一个考验。

温馨提示:

1.宝宝的皮肤比较嫩,抓住宝宝手时动作要轻,

2.在室内进行游戏时,要尽量避免有桌椅等硬物在宝宝旁边。

游戏名称:

猴子爬树

游戏准备:

较大的活动空间

游戏方法:

1.带宝宝去动物园看猴子(或给宝宝看一些有关猴子的电视片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