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湘潭天易示范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0801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湘潭天易示范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十二五湘潭天易示范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十二五湘潭天易示范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十二五湘潭天易示范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十二五湘潭天易示范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二五湘潭天易示范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docx

《十二五湘潭天易示范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湘潭天易示范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二五湘潭天易示范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docx

十二五湘潭天易示范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湘潭天易示范区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湘潭天易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1

一、取得的成就1

(一)区域经济增长实现突破1

(二)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

(三)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改善2

(四)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提升3

(五)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3

二、发展的经验3

(一)紧抓重大机遇,提升园区发展等级3

(二)加大招商力度,发挥项目带动作用4

(四)创新体制机制,提供优越服务平台4

三、存在的问题4

(一)产业发展思路不明5

(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5

(三)要素瓶颈制约发展5

第二章“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6

一、重大机遇6

(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分工格局重整6

(二)国家发展战略转型,区域协调继续推进6

(三)全省崛起步伐加快,长株潭一体化发展7

(四)两型社会示范引领,发展模式深刻转变7

二、主要挑战7

(一)区域竞争的激烈需要抢占发展先机7

(二)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提升承载能力7

(三)经济社会的进程要求提高发展水平8

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9

一、指导思想9

二、基本原则9

(一)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9

(二)体现创新示范的地位9

(三)落实生态优先的理念10

(四)深化服务为本的内涵10

(五)贯彻项目带动的思路10

(六)满足城乡统筹的需求10

三、发展目标11

(一)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11

(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突破11

(三)生态环境建设显现新成果11

(四)园区建设管理取得新进展12

(五)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12

四、战略举措13

(一)创新引领发展13

(二)重点产业集聚14

(三)关键区域带动14

(四)环境优化提升14

(五)区域分工协作15

第四章“十二五”时期重点任务16

一、以产业升级发展为中心,打造两型产业的聚集区16

(一)全力打造“3+2”的两型现代产业体系16

(二)构筑“一轴一带五基地”的产业布局19

(三)推进筑巢、引凤、扎根、提升四大工程21

二、以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支撑发展的增长区24

(一)打造区域产业洼地24

(二)促进资源综合利用24

(三)形成技术集聚高地25

三、以示范区的扩区为契机,打造城乡统筹的样板区25

(一)深化落实示范区扩区计划25

(二)加大旧城与新区统筹力度26

(三)促使城乡经济发展协调化26

(四)推进城乡就业保障平等化26

四、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城区27

(一)积极促进工业节能减排27

(二)重点推进水体环境保护27

(三)继续强化大气污染控制28

(四)探索生态宜居保障机制28

五、以长潭株一体化为依托,打造区域协作的标志区28

(一)融入区域交通体系29

(二)承担区域产业分工29

(三)完善区域协作机制29

(四)构建统一开放市场29

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活力区30

(一)加强高效统一管理30

(三)建立弹性融资模式30

(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31

(四)营造优商服务环境31

七、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方向,打造闻名遐迩的魅力区32

(一)积极引导企业文化建设32

(二)大力推动区域品牌营销33

(三)全面提升区域文化品质33

第五章“十二五”时期重大项目35

一、产业发展项目35

二、基础设施项目39

(一)交通基础设施39

(二)市政基础设施41

三、生态建设项目43

四、公共服务项目43

(一)文化广场建设43

(二)社区服务中心44

(三)公共交通系统44

(四)城市文化活动44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44

一、措施保障44

(一)建立信息统计制度44

(二)科学安排财政预算45

(三)做好土地开发文章45

(四)构建规划协调体系45

二、组织实施46

(一)分解落实任务分工46

(二)完善项目考核机制46

(三)组织实施规划评估46

(四)积极扩大公众参与47

《湘潭天易示范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天易示范区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示范区建设生态工业新区、打造创新服务基地的关键规划,是示范区提升产业发展实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蓝图规划,是示范区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导性规划,是“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示范区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城乡统筹、生态建设以及文化塑造等方面的奋斗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包括《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湘潭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湘潭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湘潭县“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等。

第一章“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湘潭天易示范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积极开拓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也积累了众多宝贵的经验。

同时,还应该看到,当前示范区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以来,湘潭天易示范区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在经济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建设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突破,为建设“两型社会”示范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区域经济增长实现突破

“十一五”期间,示范区工业生产总值连年攀升,预计2010年全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年均增长高达4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达65%,成为带动示范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并呈现出翻倍增长的态势;企业成长势头喜人,企业利润总额由0.2亿元增长至2亿元,年均增速达56%;财税收入年均增速达30%,2006年为0.98亿元,预计期末增长至3.5亿元,占全县财税总收入的1/3,对县域经济有较大贡献。

主导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产业结构日渐优化。

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产业培育初见实效。

截至2010年10月,示范区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9.16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33.3%;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30.2亿元,比重达34.5%;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9.6亿元,比重达11%,三大产业产值总共约占园区80%,成为示范区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柱。

(二)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示范区先后引进企业约40家,实现项目投资68亿元,先后引进了有“中国民营数控主力军”之称的众为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国内排名第七的互感器专业生产厂家大连泰克、国家铆螺母行业标准起草者之一的湖南莲港紧固件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

其中2008年引进的华菱湘潭钢铁公司钢材深加工项目,总投资90亿元,占地1000亩,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00亿元,年税收在10亿元以上,可解决就业岗位3000多个。

十大工业项目的集体开工,累计实现投资10多亿元,由此掀起了园区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出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良好局面。

尤其在2009年,示范区招商工作成效显著,先后接待客商110多批次,正式洽谈项目40个,成功签约20个,其中工业项目17个。

(三)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改善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引导下,示范区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切实改善了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宣传和项目支持,增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改进了企业的生产设施和工艺,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促进了污染物的综合治理。

大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05年以来,示范区对所有企业进行烟气治理,分阶段进行整治,有效降低了示范区内大气污染物的工业排放;2008年以来,城区企业、医院、学校以及大型宾馆、住宅小区进行煤改气工程改造,关停、整治、淘汰了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企业,目前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已经达到90%;到2009年,示范区城区优良天气达到325天。

污水处理率得到有效提升。

根据《湘江流域综合整治》,示范区对所有废水排放企业进行了综合整治,规范了废水处理设施,新建污水处理站,确保所有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第一座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使得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

此外,示范区加大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四)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在湘潭县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大背景下,示范区社会发展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示范区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低保工作和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继续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县一中成为三湘名校,县五中、凤凰中学成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县一职、县二职成为全国示范性职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科技服务水平切实提高,2007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县城数字电视转换工作基本完成;体育事业获得蓬勃发展,2010年成功承办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

(五)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大力建设,示范区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已经基本满足区域目前需求。

至2010年底已实现投资总额38亿元,年均增速达50%,保持了年平均投入超过5亿元且每年都有上亿元的项目,如2005年海棠路提质改造、2006年建设杨柳路、2007天易路拓改、2008年建设贵竹路、2009年启动天易大道(湘潭段)建设等。

尤其在2009年,示范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76亿元,同比增长70.42%。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74亿元,同比增长28.15%。

二、发展的经验

“十一五”期间,湘潭天易示范区积极探索发展路径,在把握重大机遇、实现重点突破、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一)紧抓重大机遇,提升园区发展等级

示范区前身易俗河经济开发区在湘潭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抓长株潭城市群打造“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试验区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主动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格局,举全县之力实现了从省级开发区到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飞跃。

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框架下,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纳入全省、湘潭市的规划体系,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政策支持。

(二)加大招商力度,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通过强化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项目引进的“量”和“质”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具体的措施包括:

一是抓在谈项目签约,加大招商力度,积极调整招商引资战略,实施“走出去”的链式招商,在引大引优方面有新突破。

二是促已签约项目开工,示范区不断加大协调力度,加快新签约的项目建设进度。

三是保已开工项目投产,加快推进已开工项目投产达效,促使工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如众为兴、星光环保、中联陶瓷机械已建成投产。

(四)创新体制机制,提供优越服务平台

示范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土地管理、投融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投融资机制创新方面。

管委会领导下成立了“湘潭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公模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引进中小企业担保公司2家;积极引进风险投资机构,先后同14家风险投资机构与非金融机构进行了洽谈;建立银政企合作机制,定期召开银政企座谈会。

土地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完善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形成以地生财、以地集资的滚动开发机制。

此外,示范区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绩效工资制、贡献薪酬制和协议薪酬制等制度,建立淘汰产业退出补偿制度,对构建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三、存在的问题

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湘潭天易示范区仍然面临着经济实力较弱、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要素瓶颈突出、社会发展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产业发展思路不明

示范区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产业发展较为盲目无序,与产业“专、精”发展的普遍规律不相适应。

具体表现为:

在产业选择上,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系统化的产业结构分析,造成现有企业所属行业分散且相互关联不足,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局限于县域经济范围内,中小规模民营企业居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难以成长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企业;在产业布局上,相关企业没有形成空间集聚,用地不够集约,现状布局无序,土地整治和空间优化任务艰巨,各项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示范区当前的体制机制仍然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在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人才机制、技术机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管理体系上,示范区在项目申报、土地审批、财税征收等方面,拥有的行政和经济审批权仍然较小。

其次,服务体系上,管委会缺少集中服务的平台,造成办公效率低、服务流程长。

第三,人才机制上,管理和技术专业人才都比较匮乏,并且缺乏吸引高级技术人才的相关举措。

第四,技术机制上,政府对企业技改的资金及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三)要素瓶颈制约发展

土地、资金、生态等是示范区进一步建设的发展瓶颈,制约了未来的发展。

首先,示范区土地需求强烈,但新增用地计划不足,缺口比较大。

其次,资金方面,由于县级财力较为薄弱,向上级争取的发展资金十分有限,投入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资金经常是杯水车薪。

再次,两型社会建设对园区的生态环保提出较高要求,而目前示范区以传统、低端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难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第二章“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

即将到来的五年,是湘潭天易示范区转型和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

这一时期,示范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重大机遇

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重大的转型期,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并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引发湖南快速崛起等等都为湘潭天易示范区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机遇。

(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分工格局重整

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但是世界经济发展萎缩的局面正逐步扭转,2010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实现了正增长,表明经济复苏已经成为全球性普遍现象。

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分工格局发生深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进一步调整,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逐步发展起来,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也已经开始。

这些都为示范区吸引长三角、珠三角乃至国外的产业转移提供了更为宽松、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国家发展战略转型,区域协调继续推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产业的转移、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首先,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的升级发展,众多产业进一步向中部转移,区域均衡发展格局深入调整。

其次,中部崛起战略的继续推进,带来了区域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的突破。

再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将极大地加快我国经济发展进程。

“两型”建设正顺应了国家当前发展形势的转变。

(三)全省崛起步伐加快,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湖南省以做强长株潭城市群为重点,积极承接以珠三角为主的产业转移,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崛起发展的步伐加快。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在规划的基础上,进入了深层次合作层面,在交通互连、产业互补、市场互通、资源互享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这对示范区发展的推动效应明显,为加快经济总量增长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强劲动力。

(四)两型社会示范引领,发展模式深刻转变

“两型”社会建设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模式的转变,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的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以两型社会试验为突破口,将全面提高区域发展整体质量。

湘潭天易示范区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将享受到示范区所享有的政策、资金、项目等各方面支持,这对推动天易示范区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挑战

“十二五”时期,湘潭天易示范区在“两型”社会建设、区域竞争格局、发展要求等方面临新的挑战。

(一)区域竞争的激烈需要抢占发展先机

随着国家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纷纷展开对转移产业的争抢,竞争日趋白热化。

“长株潭”一体化的推进,加强了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带来了区域资源的竞争,相对发达的长沙和株洲的极化效应对湘潭优质资源和高端人才形成较大的挤压效应。

示范区当前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承接转移产业势在必行,如何从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吸引投资将是其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提升承载能力

“两型”社会的建设,对园区节能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从资源消耗和生产排放的角度来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很大的压力和考验。

因此,示范区必须破解发展难题,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大要求,注重资源合理化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提升区域承载能力,实现绿色发展。

(三)经济社会的进程要求提高发展水平

在社会转型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结构快速变化,社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各种利益关系协调更趋艰难,政府的施政环境更加复杂。

示范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大,需要占用更多的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带来了失地农民的就业、社会福利、社保等众多问题,如处理不好将足以影响大局的稳定。

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十二五”时期,湘潭天易示范区要立足基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确定区域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制定切实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明确示范区发展战略,以指导区域发展和项目建设。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深刻要求,立足“创新服务基地、生态工业新区、中部县域经济示范区”的总体定位,以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能级为使命,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大力发展“两型”产业为重点,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突出重点,逐步推进,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机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统筹发展,把示范区建成两型产业的聚集区、支撑发展的增长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区域协作的引领区、便捷高效的活力区、闻名遐迩的魅力区。

二、基本原则

基于对湘潭天易示范区发展基础与未来发展形势的判断,“十二五”时期,要始终坚持以下发展原则。

(一)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为首要任务。

努力保持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结合示范区的特点,以重点产业为依托,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现有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在提高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发挥经济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体现创新示范的地位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和机制体制。

以国家战略层面的“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标准为指导,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制约瓶颈,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动力,充分体现示范区的发展引擎作用,逐步形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并重的发展新局面。

(三)落实生态优先的理念

坚持生态优先发展。

立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需求,重点发展“两型”产业,深化生产技术的创新、改进,提高节能水平,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生产排放。

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打造山青水绿、宜业宜居的生态环境。

(四)深化服务为本的内涵

坚持政府引导发展。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以完备的服务吸引企业、留住企业,以全新的服务改善民计民生,以可靠的服务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全面的发展。

通过政策激励、协调服务、规范管理,加强对市场的科学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科学配置和合理流动。

(五)贯彻项目带动的思路

坚持以项目建设的落实带动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产业项目建设实现经济规模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化进程。

通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支撑区域发展。

通过生态环境项目建设,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两型”社会发展;通过社会事业项目,改进社会发展模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六)满足城乡统筹的需求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通过统一城乡发展思路、构建城乡产业格局、推进城乡配套服务、整合城乡管理体制,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支持作用,显著加快湘潭县的城市化进程。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了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建设、园区建设服务、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新提升。

(一)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

“十二五”期末实现技工贸总收入预520亿元,实现年均增速为32%;工业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速32%,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财税总收入达到13亿元,年均增速30%;高新技术产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速47%,占工业生产总值的50%以上;此外,示范区在引进大型龙头型企业、大型国企裂变企业和沿海转移企业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上市企业3家、年销售收入5-10亿企业15家,年销售收入10-50亿企业3家,年销售收入过100亿企业1家。

(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突破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提高,生活品质持续改善,2015年,示范区常住人口达到1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元。

(三)生态环境建设显现新成果

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绿色生产进一步深入,节能减排工作和低碳经济发展继续推进,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初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示范区。

2015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20%左右。

区域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2015年,示范区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绿化面积覆盖率达到35%以上;城镇大气环境功能区达标率95%,城镇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5%;空气质量好于二级及其以上天数达到280天;生活污水处理率96%,工业污水处理率95%,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98%;工业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100%,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5%,工业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98%;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98%。

(四)园区建设管理取得新进展

示范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亮点突出,管理体系得到完善。

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对接,实现一体化发展。

“十二五”时期,预计完成投资总额170亿元,其中示范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可达6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额预计可达35亿元,第三产业如生产性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投资可达70亿元。

(五)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

公共服务体系向一体化、均等化发展,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就业覆盖面进一步拓展,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初步形成新型管理框架。

“十二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专栏一: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综合经济类(预期性)

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20亿元,年均增速32%;

工业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速32%,其中工业增加达到140亿元;

高新技术产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速47%,占工业生产总值的50%以上;

财税总收入达到13亿元,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