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肇东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0716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肇东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肇东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肇东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肇东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肇东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肇东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黑龙江省肇东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肇东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肇东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黑龙江省肇东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分两大部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计60分;

第Ⅱ卷为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计40分。

本试卷设定答题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

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明代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再满足于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土

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

由此可见明代江南地区

A.新的经济因素滋生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放弃传统经济模式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

“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

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

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4、《汉书·董仲舒传》载:

“(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

”这主要说明西汉中期

A.社会两极分化严重B.土地私有制遭破坏

C.社会道德衰败D.农民生活艰难

5、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

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

这表明唐朝前期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抑制土地兼并

C.重视百姓的生计问题D.百姓赋税过重

6、张履祥《补农书·总论》中说: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

人种植而收其租。

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此现象主要反

映了

A.家庭为生产单位经营农业B.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尚未形成

C.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D.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7、宋代手工业制作和商业流通脱离了“用物”的初级阶段,分别向“竞作机巧”“竞通珍

异”的方向发展。

此变化

A.深受官营手工业产品影响B.说明民营作坊追求品牌效应

C.阻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手工业者的技术创新

8、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

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

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

9、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10、下表为北宋熙宁十年(1077)部分州县的商税额统计表(单位:

贯),据此表可知此时

州县

杭州

苏州

陕州(今西安附近)

桂州(今桂林)

琼州(今海口)

商税数额

8.2万

5.1万

约2.2万

6600

1.9万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编制

A.长江流域商业发达B.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经济来源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D.黄河流域商业落后于珠江流域

11、汉至隋五铢钱广泛流通,但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重量大约在三铢左右。

朝废止五铢钱,颁行重约三铢左右的通宝钱,通宝钱遂广泛流通开来。

这表明通宝钱使用

A.开启了以重量命名钱币的时代B.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

C.改变了古代铜铸币的基本样式D.使得五铢钱的价值完全丧失

12、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城,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流通打破地域限制B.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D.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

13、南宋文人耐得翁在其游记《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

虽医卜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

”由此记载可知

A.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 B.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

C.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 D.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

14、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

东西都价格高昂。

”这一谚语反映了当时的西班牙

A.世界航运中心地位确立B.出现了“商业革命”

C.矿产资源十分丰富D.出现了“价格革命”

15、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16、图7为《欧洲运入中国白银数量图》。

图示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

 

A.与欧洲贸易中占优势      B.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自然经济总体持续发展       D.新经济因素获得大量原始积累

17、1760年,除伦敦外,只有布里斯托尔的人口在5万以上。

1841年,伦敦人口差不多有

224万,是80年前的3倍;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9个,5万以上的有24个。

这表

明英国

A.完成了工业革命B.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C.人口总量迅速增长D.城乡结构明显改变

18、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

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19、下表为浙江部分年份生丝和丝织品出口统计

年份

1750

1850

1875

1895

生丝出口

数量(担)

1397

1万5千

7万9千

11万

税率(%)

9.43

3.97

丝绸出口

数量(担)

18229

1万2千

6千

228

税率(%)

3.11

4.17

此表反映了当时丝织业

A.仍然保持传统生产的优势B.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

C.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原料生产的均衡发展

20、《新全球史》中指出:

“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

”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21、1900年《东南商报》记载,汉口“乡间老成妇女子,特购入棉纱,以自织成其所好土

布,余剩则卖却”。

汉口乡间的现象反映出

A.耕织结合更加紧密B.自然经济趋向瓦解

C.西方经济掠夺加剧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2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

“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23、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变化情况。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24、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主要说明了洋务运动

A.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D.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25、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

此转变

A.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B.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

C.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D.导致了工业体系崩溃

26、据统计,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率由7%上并到22%。

到1928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

这表明此时

A.民族工商业受到政府保护B.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较好D.西方公司制度得以普及

27、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

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

北洋政府此举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D.使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28、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但是发展较快的主要是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这意味着

①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 

③民国初年的工业发展无足轻重 ④中国工业的发展缺乏技术和资金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29、明末清初,很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生活甚至当官,如汤若望、利玛窦、南怀仁等,这些外国人的到来,使得中西方文化得到较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清初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精通西方算学、天文学的专家学者,形成“一时鸿硕,蔚成专家”的局面,这即是我们熟知的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局面。

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曾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没有依据的

C.明清时期虽然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中西文化交流不受影响

D.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30、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寐,戏目之曰:

四时雷电镇”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4分)

《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

“凡有华民情甘出国,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船只,毫无禁阻”,中法《北京条约》也做出了类似规定。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以总理衙门提出的文本为基础的《续定招工章程》,其中规定:

“期满如欲回国,彼处必将合同所注之水脚路费若干,按数备全交付,便船送回中华”。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法国股负责法、荷等园的交涉事务,主管传教、华工出国及中越边界事项。

1864年增设美国股,负责美、德等国的交涉事项,兼管华工保护等事项。

由洋务大员主持签订的护侨条约,除《续订招工章程》外,还有中美《蒲安臣条约》(1868年)、《中秘会议专条》(1873年)等等。

据估计,l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为32万人,从l850年到l87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l28万人。

1893年,清廷准驻英大使薛福成《请豁除海禁招徕华民疏》,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

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

”长达200多年的海禁条例从此废除。

——摘编自刘华《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侨务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促成中国海外移民增长的原因。

(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可以不要前提,但是英国例外。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

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材料四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

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了进行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

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分)

 

(4)据材料四,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回答形成这一特点的具体原因。

(4分)

3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1

 

依据图l和图2,提取一项有关唐代和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0分)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1-5ABCAC6-10CDBBA11-15BAADA16-20ADCCB21-25BDDBB26-30BCCDC

31.

(1)变化:

由禁止国人出国到允许出国,并逐渐注重保护华工利益。

(2分)原因:

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强迫,清政府被动同意华民出国;西方近代观念的影响;洋务运动的推行。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加;亚、非、拉殖民地的开发、拓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外国商品和资本入侵,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广大自耕农、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寻求海外谋生;清政府海外移民政策的变化为中国近代海外移民提供了条件。

l9世纪中期以后,黑人奴隶贸易被逐渐废除,导致对其它地区劳动力的增加。

(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32.

(1)有利条件: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使其获得海外市场、原料和资金;圈地运动使其获得大量劳动力、国内市场和原料;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技术和经验。

4

(2)影响:

环境污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3

(3)变化:

企业数量减少,产量和投资额增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

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

5

(4)特点:

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原因:

国际贸易,交通革命,资本输出。

4

33.【答案】信息1:

唐代手工业主要集中在运河沿岸和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2。

大运河的开带来交通的便利1、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盛1;自魏晋以来,江南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1,经济发展较快等。

(5分)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一带2。

西方列强的侵略及自然经济瓦解较早,交通便捷、劳动力丰富和商品市场广阔,原有的工场手工业较为发达,洋务运动的影响等。

(5分)

信息2:

唐代手工业以手工劳动和官营形式为主。

农耕科技发达、官府专营制度和专卖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等。

(5分)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以机器生产和民营为主。

近代科技发展、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客观影响、近代中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西学的传入、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

(5分)

说明:

其它信息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总分不得超过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