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氏溯源序》被篡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0667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练氏溯源序》被篡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练氏溯源序》被篡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练氏溯源序》被篡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练氏溯源序》被篡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练氏溯源序》被篡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练氏溯源序》被篡改.docx

《《练氏溯源序》被篡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练氏溯源序》被篡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练氏溯源序》被篡改.docx

《练氏溯源序》被篡改

《练氏溯源序》被篡改

盛世修谱,激励人们爱国、爱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渴求修谱和主持修续谱者,出自一种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可贵精神,谋造后人福祉的动机,说明我练氏各地宗亲继承和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承先启后,后继有人。

    在近十多年来,全国各地近二十多处练氏相继进行修续宗谱,其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正确地记述了练氏赐姓来源,加深了认识,扩大了范围。

但不足之处,由于修续资料不足,对老谱资料缺乏认真的调查研究、核实考证这一重要环节,依然固守于孤本老谱中,在漏则补,错则正的内容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之舛错。

至使修谱初衷愿望,欲求未达。

特别在重要的事实记载中的败笔,又继续延伸其负面作用。

    从我们研究练氏历史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与时俱进,资料不断充实,对各地老谱中的误传讹载,更进一步发现、认识和找到依据答案。

练氏史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而谱载中出现的各说一是,其中的讹载成份,直接影响了谱载的真实度。

我们收集资料和研究的结局,除了编辑《练氏史篇集》《练氏族谱》成册之外,还必然负起责任对误传讹载进行揭示、归正。

故此直言不讳地“说三道四,评头品足”。

我们不相信“谎言重复一百遍,就会成为真理”的歪说。

今天,我们专题论述,去揭示在谱中已发现的错载面纱,还谱本来真正面目。

《练氏溯源序》被篡改

      从何公二十五世通判一郎公创谱,继而三十二世御史子宁公续谱,留下由黄子澄撰写的《练氏溯源序》,这是练氏史料中最宝贵的一份溯源资料。

可惜,在这篇谱序的后一部分,对“文公字豪……伯尚乃子宁先生之父也”这一段内容,被后人篡改了。

这使《练氏溯源序》的原文真实性、严肃性受到沾污!

一、

      篡改了子宁的系属,从旁系(雄公房)变成了豪公直系

      从子宁之侄济廉(曾立为嗣)撰写的《入闽略节序》中述:

“大祖乃江西临江府新淦县三洲人,原籍有祖淮公字仲颜”,而在其支派图中载“永昇公生淮公字仲颜”。

这里并没有说大祖在福建武平象洞。

      在明崇祯庚午(公元1630)年,元龙公第十一世孙成元撰写的《入粤续谱序》中称“淮、豪兄弟二人”(这里指的“淮”是后人把“雄”错成“淮”,因为永昇公生四子:

英、雄、豪、杰)。

而在入粤谱中保存下来的世系记载,亦是永昇公生淮公,淮公生清公,清公生文甫,文甫生伯尚,伯尚公生子宁、子载。

    在入粤续谱中及济廉的支派图中,记载的系世内容是豪公和仲颜公世系,同是以永昇公为太祖。

而在豪公生五子中,只载忠孝二公支派图,并注明孟、曾、颜“三人外迁不可考”。

      然而在《练氏溯源序》中,竟将豪公取代了雄(淮)公,并又把排行第二的雄公字仲颜,混同在豪公第四子成颜(没理由称“仲”)份上,成为成颜等于仲颜,把兄弟辈的雄公与豪公变成了子与父关系。

结果系属变了,世次变了,变成了人们所说的“子宁是豪公第六世孙”!

      由于改变了子宁的系属及世次,则掩盖不住其带来的矛盾。

豪公生于元至元二十一年甲申岁(公元1284年),子宁生于1350年。

而把子宁篡改为豪公六世孙,二者之间只有66年的时间,完全不可能生育到第六代!

苟且之事,不同房份的谱,又有不同的篡改内容,不仅有人篡改仲颜等同成颜,也有人把清公等同成孝公,也有人把子宁载成文三郎之子、文五郎之子,也曾有人把子宁当成元龙公的祖先……如此离谱的记载,不负责任的作假,现在该是清理的时候了,以依据去鉴别视听。

      我们揭示《练氏溯源序》中被篡改的这一段,从依据中可知原有叙述应该是:

洙公字永昇,赐赠修职郎,生渊才、渊海、渊文、渊澜。

海公字雄号仲颜,娶妣王氏,生清,清公生文寿、文从、文棠、文甫、文常。

夫文甫公者,即今昭代临汀、镇安二府通判伯尚公之父,伯尚乃子宁先生之父也。

文公字豪,号伯颜,郡廪生,恩赐明经进士,任授福建汀州府宁化教谕,因赣州蔡五九乱陷宁化城,由葛村避至武平象洞阳贲而居焉。

这才是真实的内容。

      篡改《练氏溯源序》,究其作假者,剖其心理状态,因子宁是一代名人,人争依托,沾光分享荣耀,当然不是恶意,但作假混乱了昭穆之理,不伦不类,贻害后人。

  豪公后裔的分布,是强加上去的不实之载

      在《练氏溯源序》中记述:

“公由葛村至武平象洞阳贲村而居焉,后之子孙棋布星罗,於闽、於浙、於楚、於蜀、於陕、於粤、於豫章,咸称豪公为鼻祖也”。

      这一内容记述与当时(1387年子宁修谱)情况不符合事实。

在《练氏溯源序》原件中,本就没有这一段,既然强加上去,又是超时空和超历史事实的。

查谱核计,豪公传至五、六代,有多少人?

何有(谁人)迁浙、迁楚、迁蜀、迁陕、迁豫章?

历史为鉴,在清康熙年间,练氏才开始有人填川进入四川,这与子宁修谱时间相距近300年后的事情。

究其篡改时间,查看清道光甲申谱序,其对豪公后裔的分布说法与《练氏溯源序》的分布说法是何等相似也。

从永昇公至元龙公间的误载例证

      遗存各地有来自不同版本的谱料,中有不同程度的误传讹载,在此列示之,并以证之,使持有老(新)谱者知其谱有何错载之处,从痼疾中解脱出来。

一、

      永昇公也成了子宁的后人

      广东花都、浙江平阳存有老谱记载:

永昇公接在子宁的第十四代后裔的位置上。

这一纰缪记载,把永昇公、豪公系下均归为子宁的后人,其负面作用,也使闽粤一些人至今仍称子宁为祖先。

1997年发至各地的《练氏修坟纪念册》中的成忠公祭文及古村公祭文:

“因靖难赤族以致残,幸得观公嫡辈,避于粤和闽,存我世系焉!

”就是舛缪杂乱中之一例。

在粤还有一种通病,凡修谱,写对联,拜祭场合等,均与子宁沾边,敬仰、沾光无可非议,但拜祭自己的祖先,罗列的是旁系的情况:

“淦水家声”,“我们的祖先子宁公”,就大失伦理了

二、

      对豪公的误载

      有数处老谱及新谱记载豪公为“豪任”公,多加一个“任”字是错的。

老谱原载“豪任授宁化教谕”,后人把其变成“豪任,授宁化教谕”而错之。

豪公没有“豪任”这个称谓!

由于“豪任”的讹载,又出现与“濠任”(文彪)混同之浊,弄得人们(不知情者)无可适从。

      广西苍梧老谱记载:

“豪公号伯颜”与现谱记载:

“豪公号志英”不同,这是鲜为人知的豪公排号。

在兄弟排行中,常以“孟、仲、叔、季”或“伯、仲、叔、季”做次序。

按“英、雄、豪、杰”排列,豪公在兄弟中排行第三,豪公的号,其排列则不用“叔”而用“伯”(中国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排意仍是第三。

联想雄公号仲颜,而豪公号伯颜,这是符合情理的,因此,“志英”应是豪公的学名,而不是号。

为什么多数老谱没有“号伯颜”的记载?

是造假谱者,篡改雄(淮)与豪兄弟二人,而特意删去的杰作。

      有的谱记载豪公生于嘉定十七年甲申岁(即1224年)这与另一种记载:

“豪公生于元至元二十一年甲申岁(即1284年)正月十五日,时间相差一个六十花甲,前者所载脱离了豪公迁居的历史背景,是后人迎合篡改子宁是豪公第六世孙的产物。

事实是:

豪公在1315年受赣州蔡五九乱陷宁化城的影响,而在1316年四月避迁到武平象洞的,时年33岁。

而按照嘉定十七年出生计算,豪公迁居时已93岁了,实际豪公寿年80岁,况且,这与李祖妣的出生年月(1286年)和成孝公的出生时间(1303年)不合逻辑,难道豪公与李祖妣相差62岁?

豪公79岁才生成孝公?

这是显而易见的矛盾。

      老谱《武平练氏族谱序》中有一段:

“迨次丙辰年四月,游至武平县象洞乡员寨下,因得平坦而居之,因名练坊,再娶本乡张五郎之妹张六娘为妾”。

这易使人误解为豪公迁居后再娶张祖妣,中述“本乡”也易使人误为是象洞乡。

其实,张祖妣是新淦钦凤乡人氏,所指“本乡”之意就明白了。

入粤谱载豪公“携原室李氏,妾张氏与子成忠至任”,按这样说,豪公就不是迁居后再娶张祖妣了,就是说,豪公任授宁化教谕时,成忠公已有一定年纪了。

      豪公生五子,自清康熙以后的谱载排列:

“成孝、成曾、成孟、成颜、成忠”。

以上排列的存疑是:

豪公是明经进士,任授宁化教谕,对自己的子辈起名排列会如此混乱、颠三倒四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孝曾孟颜忠的排列中,按古今用词结构,凡有忠孝二字连在一起的,均为“忠孝”排列,如子宁诗句:

“丈夫忠孝须努力”;“忠孝节义”,在道光甲申谱中亦有应用;在入粤谱载中:

“今将忠孝二公支派图记述,余不可考”;“妣李氏五娘,庶张氏,生成忠、成孝”。

这是谱载中的依据。

后来的谱载把豪公生子忠孝颠倒,且分离将成孝为长子,成忠为第五的不正常排列,至使排意不明。

我们认为,老谱中记载从百十郎至百十四郎,那个是成忠,那个是成孝,号名相应,还需经一翻考证。

三、

      对成忠公排行记载的存疑

      已述忠孝排列的颠倒,是存疑之一。

      尽管康熙以后的谱载,把成忠公列排为第五,但仍有不少迹象使人不能信服。

老谱记载:

“雍正戊申年(即1728年)重修成忠公坟(葬凹背天井湖,此时钟祖妣仍葬大坪头坐北)时,记载有“附念五”字样,这个“附”与“号”的含意是完全不同的。

后于清戊子岁(1828年)又重修,碑文有“号念五郎”及“附立祖大婆钟氏孺人”字样。

二种不同的记载而产生的存疑,在此提出看法。

所谓“附”就是附葬念五,因为其曾孙有念五,文彪公不可能把祖父的号又起在自己第五子上(古时起名起号最避忌这一点),同时,成忠公有按“百”顺序规定排号为“百十四郎”,现又出现一个“号念五郎”,一个人二个号,谱上还未有例证,若然有,那成孝公有无载说是“念一郎”?

谱中从未见到!

在收集到的老谱中,未见成忠号念五郎记载,然发现有千五郎号念五郎,同理推之,把念五郎加在千五郎名份上,亦是错套上去的。

把“号念五郎”加在成忠公上,疑团未解,耐人寻思!

四、

      文彪公应该是生九子

      文彪公生子,有二种谱的不同载述:

其一记载:

文彩公生三子:

元一郎,元二郎,元三郎。

文彪公生三子:

元龙、元二、元三。

      且看上述记载,元二郎与元二,元三郎与元三究竟有何区别?

我们说其毫无区别。

文彪与文彩是同胞兄弟,又是为仕有学识之人,对自己的儿子能这样起号吗?

“元一郎、元二郎、元三郎”无疑是这样排列,然而把名(元龙)及把号(元二、元三)混在一起排列,就失常规了!

按“元”字排号难道元龙公就无“元几”的号吗?

按起号的规矩,既有元一,元二,元三,那么文彪公生子就应排元四、元五、元六了。

但非如此,此载只把元龙公以名代号,使元龙公的排号非一又非二,究竟应该排列“元几”?

看来,无人可以作答,因为文彪公生子排号,不以“元”字排,而是用“念”字排。

其二记载:

文彩公生三子:

元一郎(名山)、元二郎(名忍)、元三郎。

文彪公生九子:

念一郎(元龙)、念二郎(元章)、念三郎(元亨)、念四郎(元利)、念五郎、念六郎、念七郎、念八郎、念九郎。

文彪公妣徐氏生念一郎、念二郎(居洋贝),妣王氏(居象洞岗背)生念三郎、念四郎、念五郎、念六郎,念七郎、念八郎、念九郎。

      这种谱载可以从兴宁大坪岭河、岗背、增城蚬壳陂、广州柯木塱、新兴湾边、阳春春湾、广西北流、四川铜梁、高县、江西定南及赣吉地区等处老谱中找到答案。

再说,外迁的元龙公裔孙为了纪念祖先及壮大异地立基创业声势,显示本家族的兴旺发达,显示祖先生九子,祖先有九兄弟!

如迁清远三坑的宗亲,将居住地定名为“九子塱”,迁四会地豆的宗亲把居住地定名为“九子里”,这一地名已流传了十多代人。

他们的老谱遗失了,否则,一样可以找到文彪公生九子的答案。

再从《兴宁族谱引》中所述:

“念一公因祖籍繁密,舍象洞之故庐、栖龙洞之鸿所。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元龙公兄弟之多。

      把二种记载摆在一起,观尝鉴别,不难看出二种不同的记载。

第一种记载把文彪公生子只载元龙公,另把文彩之子元二、元三充数,此种情况,至今仍有数处新谱及文彪公纪念碑的显眼处出现,这种不实之载传,显然不符合事实,必然引发议论及令人啼笑皆非。

      文彪公生九子,元龙公有九兄弟,并非新发现,而在入粤谱载中,就一直传载下来,并在各地的治、化、平、明、宁各房中均有老谱存载。

五、

入粤始祖元龙公的数处误载

      入粤始祖讳元龙,行名名海,字九华,号(度)念一郎,于明初洪武间,由福建武平象洞乡洋贝村迁广东嘉应州梅县瑶上,后迁兴宁北厢龙归洞甘专,以白香炉记建祠。

祖妣洪氏、罗氏,所生五子:

思治、思化、思平、思明、思宁,个个成家立业,人丁兴旺,裔孙棋布星罗。

    现将误载之处列示如下:

1、      谱载没有行名

      江西赣吉地区宗亲,历来修谱不断,并一直沿用派行诗排辈起名至现在,见面则问何字派,只要知其行名,便知其辈份。

元龙公的行名叫名海,是受姓始祖何公第三十二世孙,在江西、四川、广西、广东等地的老谱均有记载。

但有的新谱对元龙公的行名持怀疑不以认可,说其所存“老谱没有记载”,象这样的谱载,尽管记载有派行诗,实之妄为,连自己的入粤始祖行名都不知道,这样的谱是混乱谱,是道光甲申谱的翻版本。

      道光甲申谱是由英耆画先大姻翁主修,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把元龙公的字号,妣氏,生子,迁址,葬所,硬套在文四郎(文昭)上,即变成文昭公等同元龙公,归属在成孝公房系下。

此谱记载着元龙公后裔十数世资料,这无疑是乾隆四十六年兴宁修谱的谱料,由元龙公裔孙所提供。

但该谱的发放记载中,竟无粤东元龙公裔孙领谱,这说明当时元龙公裔孙以不领谱来反对把元龙公套在文昭公系属上。

后来,道光谱大概又传到粤东某些人手中,尽管自行更正元龙公是成忠公一系,但其他依然照本宣科,无元龙公行名的老谱就是这样来的。

      按照通判一郎公的派行诗,豪公四世排“文”字辈,豪公五世排“名”字辈。

如果道光谱把元龙公的行名“名海”载上去,就明打自己嘴巴,因元龙公是五世而不是四世,元龙公就归属不到文昭公份上。

故此,编者有意地把“名海”删除了,这就是元龙公没有行名的因由!

手持假谱去修谱,必然一错再错。

      尽管元龙公不等于文昭公的争论在1996年清楚地划上了句号,但亦不能轻视道光谱的影响就此消失了。

如福建岩前出版的有关姓氏介绍一书,就仍把“文昭,号念一郎,迁广东兴宁甘专,尊称为入粤创基祖”(文昭在文字辈中排行第四,故号文四郎,而在古直公生四子中,文昭公是第三,怎又排为廿一,成“念一郎”呢?

),道光谱本依然存在,当它单独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时,依然容易使人难辨真假、虚实,有可能再次出笼搅乱人们的思维而上当。

2、      入粤始祖元龙公的迁粤时间和原因

      对于元龙公入粤时间和原因,诸谱众说纷纭,说明历来对此就存在不同见解。

⑴  1630年的《入粤续谱序》中称:

“念一郎公,当洪武时,因世不平,兵贼侵害,翻然避福

建而至广东兴宁”(广西北流老谱亦此记载)。

⑵  四川高县庆符老谱记载:

“洪武主登位,始祖避乱迁广东”。

⑶  1692年,元龙公第十一世孙子周撰写的《练氏族谱序》中称:

“念一公,当洪武时,天下太平,旨谕世胄勋裔,分镇粤东,祖欣然离福建至广东”。

⑷  1768年元龙公第十六世孙廷祥撰写的《练氏入闽武平开基世谱序》记载:

“凡是福建籍所居,大明时并无大兵夫役答应,上司下马所授封碑为照(四川铜梁老谱亦同样有此记载)。

念一郎公贪高望远,携家室移居广东。

⑸  1781年元龙公十六世孙廷劻撰写《兴宁练氏族谱引》中称:

“念一郎公,因祖居繁密,舍象洞之故庐,栖龙洞之鸿所。

⑹  1937年,元龙公第二十一世孙轮其撰写的《白香炉祖祠志略》说:

“念一公,永乐间因避难迁广东”。

⑺  1948年,元龙公第二十世孙彦明撰写的《联修谱告成书》中说:

“元龙公因子宁靖难之祸连九族,公识微知已,携家徙梅县”。

⑻  从白香炉祖祠对联:

“念始生,原属八闽,际元胡乱促,寻得龙洞桃园”之上联,从中“际元胡乱促”说明适逢当时元朝之乱,改朝换代之因迁广东。

⑼  1996年武平修谱谈及子宁祸连九族之难时,表明福建武平象洞练氏安然无恙,对元龙公因子宁祸连九族避迁广东提出质疑。

上述种种,综合进行分析论证,可以排除所谓“诣谕世胄勋裔分镇粤东”之说,因为当时元龙公没有一官半职;排除所谓“永乐避难”“因子宁靖难之祸连九族”之臆断,因为当时洋贝没有涉及,何以元龙公单独一人要避此难?

而众多数老谱记载“明初洪武间,因世不平,兵贼侵害”或“洪武主登位”,即改朝换代之为“乱”而迁徙入粤,是较为集中的说法。

又根据洪祖妣墓碑上记载:

“明成祖十二年安葬”(即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进行论证推算,元龙公于明初洪武间从洋贝迁梅县瑶上,后于永乐年间分迁至兴宁甘专,是较为接近和有实际内容依据的迁居时间。

3、      元龙公第三子思平公的归属错载

思平公迁居江西定南龙头牌和睦甲,在兴宁几次修谱,记载的是四大房,惟思平公房未有记载,尽管如此,思平公裔有自己的谱载,我们专程拜访和亲眼览阅了当地修续珍存的清嘉庆十六年老谱,明确记载“万七郎生念一郎,念一郎生思平,思平公从兴宁迁江西定南龙头牌和睦甲”。

在此老谱中,尊称元龙公为孟公(大公之意)。

四川大竹谱称“思平公后裔尊称思平公为孟居公”(始居的大公)。

老谱中的记载与1948年兴宁联修谱中的记载完全一致,思平公亦是子孙满堂,多分迁各地。

但1996年的武平谱,把思平公及其裔孙,则硬套在豪公二世成孟公系上,说“成孟公的裔孙找到了”。

又硬套在豪公五世文五郎之子名华属下。

我们查对收集到的老谱,记载“文五郎(文明),生子名华,名华生子均舍”,在新谱中,则增加了一个孟居公,将思平公归划在名华属下,这是新谱中的混载一例。

诸如此况,归正脉络系属,谱载才有实际意义。

为了谱本的真、善、美,使误传讹载减少到最低限度,我们把发现的存疑,又在各地珍存的老谱中找出释疑佐证,阐述其依据和有关细节,得出的结论,并非观点出新,而是原调重弹,把扭曲了的、被污染了的记载从无奈的存疑中解脱出来,恢复其本来面目。

求实是最终目的,恳愿大家共同探讨辩证,充实辨别真伪的依据,使认识更上一层楼,完善练氏族谱。

元龙公第二十二世孙  学林  其林谨识

2002年10月于广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