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实验小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0599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语实验小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外国语实验小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外国语实验小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外国语实验小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外国语实验小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语实验小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DOC.docx

《外国语实验小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语实验小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语实验小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DOC.docx

外国语实验小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DOC

河南省淮阳县外国语实验小学

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3—2018年)讨论稿

一、学校发展历程回顾

河南省淮阳县外国语实验小学是经河南省淮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创办的一所民办公助学校,现有城内和西城两个校区。

自2003年城内校区创建以来,学校已走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初创奠基期”(2003—2008年)、“发展巩固期”(2008—2013年),现正进入快速发展的第三个重要时期——“创新提高期”(2013—2018年)。

在过去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校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初创奠基期(2003.9——2008.9)

1.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2003年是学校开始建设的元年,主要完成了城内校部的硬件建设,同时完成了西校区的选址、规划和一期建设工程。

2.办学理念构建

初步形成了包括基本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和治校理念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理念。

基本教育理念包括:

核心理念、学校价值观、学校座右铭、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形象定位和发展愿景等;办学理念包括:

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办学方略;治校理念包括:

管理理念、发展理念、用人理念和服务理念,并由此形成了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

上述理念,基本沿用至今。

3.办学体制改革

学校于2006年10月完成了办学体制改革的任务,由原来集资办学改为股份制办学,学校产权更加明晰、现代学校制度初步形成,为今后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

4.打造教学特色

学校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变”和“作文要个性、数学抓奥数、英语学树童、手段靠远程”的发展战略及课程特色,注重改善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逐步探索,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发展成为县城子女入学的首选,城区内公认的高品质学校。

5.加强教师培训

利用有关政策优惠,对公派教师和新入职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公派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并利用远程教育扩大教师培训的范围,凸显培训成果。

(二)发展巩固期(2008.9——2013.9)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又完成了西校二期工程及配套建设任务,同时筹备了三期工程建设。

从而使西校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食堂等设施基本完善。

2.构建校园文化

在初步形成办学理念、捋顺办学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加强了学校的规范管理,改进了评价激励机制。

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队伍培训。

同时抓文化建设,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育质量,开始对学校特色和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

3.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不断完善办学体制、明确责任主体。

2012年2月起做到了“公办”与“民办”两种办学体制的彻底分离,外国语实验小学与县实验小学分别成为两个独立的法人单位。

4.推进教师成长

我校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开展了校本培训,参与群体也由以实验班教师为重点逐渐向全体教师扩展;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了“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对干部队伍进行了系统培训;又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开展了“特色学校创建与高效课堂教学项目”,明确了学校特色发展、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通过专家引领、专题讲座、观看录像、参观考察等形式,学校人员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整体提升了基本素质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期间,教师所授课程多次被评为县级、市级、省级优质课,多位教师在淮阳县及临近县城举办的教师入编考试中也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还筹措资金,解决教师的安居问题。

2012年暑假教师住宅大厦投入使用,170户教师乔迁新居。

期间还多次调整、完善教师奖金、津贴、补助等发放的办法和标准,以此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为稳定教师队伍做出了积极努力。

5.扩大招生规模

为扩大学校的影响范围,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招生规模,最大限度地完成了招生任务。

时至2013年9月,全校已发展成为159个教学班(含学前班),9600多名学生,680多位教职工的超大规模学校。

已逐渐发展成为全县少年儿童入学的首选,现正朝向“本地著名、毗邻闻明、中原知名”兼具外国语特色的现代化学校迈进。

(三)创新提高期(2013.9——2018.9)

从2013年9月开始,学校将进入创新提高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是:

在硬件方面:

要尽快完成学校整体规划建设任务;完成各种功能室和专用教室的建设及教学现代化的装备,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在软实力方面:

如何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加强教学改革,创建学校特色;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一支稳定优良的教师队伍等,以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

同时还要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思路,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

二、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明确的定位、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而要明确这些就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校情分析与目标设定。

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研。

(一)学校内部的优势

1.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

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团结紧密,富于实干精神、勇于创新,且具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熟悉学校所在地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与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周边各级学校均有良好的公共关系。

学校的幼小衔接、小初相接等资源优势,这些都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领导力的保证。

2.先进的办学思想

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学校已形成较为先进的办学思想。

诸如:

学校以“夯实基础、培养习惯、启迪心智、发展个性”为办学理念;“以爱为源、奠定孩子一生幸福”和“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的学校价值观;以“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发展搭台、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有根、有志、有识、有度”未来优秀少年为己任。

并通过“现代化建设学校、精细化管理学校、人文化发展学校”和“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变”的发展方略等,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切实有效的办学理念。

3.良好的品牌效应

由于学校发展的特殊历史原因,它既秉承了县实验小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同时又富有现代化学校管理的活力。

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品牌塑造,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全县儿童入学的首选学校,且开始吸收周边县市的学生,生源充足。

4.灵活的办学体制

“民办公助”的办学性质,既使学校具备了民办学校办学的主动权和灵活性,同时又兼备了公办学校的办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使学校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是学校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

5、初具特色的教育

学校的英语教学已形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学校从一年级开始设置英语课程,在课时数量和质量上都给与了足够的重视,并将英语特色融入校园环境和教育活动之中。

与当地同级、同类学校相比,在教学理念、教学质量和教学实践上都明显领先一步。

学校近年来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了学生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素质,而且也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了机会,同时也给学校创造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优良食宿环境和安全的接送服务,已赢得家长的信赖,吸收了更多的优质生源。

6.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通过近年来的严格选拔和精心培训,学校师资队伍整体质量较高,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先进、教学方法合理得当,多位教师曾在省、市、县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受到表彰。

7.优良的教学环境

由于学校整体规划科学合理,起点比较高,而且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实施,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四区分明,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发展空间大,为师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加之高质量的教学和升学条件,是全县其他学校无可比拟的。

8.优越的地理位置

城内校部位于县城的核心区域,家长接送孩子方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是城内居民子女择校的首选。

西城校区交通便利、道路开阔、周边环境安静,是学生理想的学习场所,特别是随着西城新区的发展和周边房地产的开发,也逐渐成为淮阳西区发展的中心地带。

(二)学校内部劣势

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在声誉、规模、教学质量、生源吸引力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亟待改进

学校现有制度多数是建校初期形成的,已经过时。

如学校质量监控、教师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核心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且在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上缺乏“自下而上”的民主参与机制,干、群之间缺乏沟通等。

另学校规模超大,在管理、监督与沟通上需要不断改进,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有效监管和沟通,提高执行力。

2.课堂教学改革及特色创建仍需提高

教师对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课堂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较为滞后,不少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侧重教、而轻视学,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积极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难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合作精神。

其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也造成教师职业倦怠、学生厌学。

虽在英语教学和经典诵读教育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效果不够明显,特色不够鲜明,仍需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3.教师职业倦怠和流动应高度重视

由于缺乏教学改革的动力和活力及良好的沟通,加之编制、待遇、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学校教师出现了两种现象:

资历深的教师职业倦怠,年轻教师不够安心。

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流失,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显然,高度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编制、待遇、有关制度等方面入手改进,使教师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

4.家校合作与社区资源有待开发

目前的家校合作还比较表面,不仅次数少、内容单一,而且质量也不高,现仅限于“家长会”和家长与老师之间零散、自发、偶尔的交流。

同时,学校对社区资源的挖掘、利用、相互合作等也不够充分。

学校缺少家校联谊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家长没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培养等的工作之中。

学校还缺少相应的教育教学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

显然,还需要高度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深入推进、合作双赢。

5.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急需跟进

学校文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整体、系统的顶层设计需要尽快落实,同时,也需要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号召力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风、校训、学风等。

从目前的状况看,学校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还显得单调,没有充分体现出外国语与实验的特色与品位,以及作为河南省淮阳县一流学校的品质与内涵。

学校管理中的有关制度、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等与学校文化建设还缺少内在、有机的联系,还需要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具体工作。

6.学生安全和校园治安还需进一步加强

由于学校教师和学生人数众多,而两个校区的校园空间有限,造成人口密度巨大、师生活动受限。

特别是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食宿和接送方面、流行性疾病预防方面、上下楼梯拥堵等方面,不断完善有关制度保障、加强教育与引导等,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引起高度重视。

(三)学校外部机遇

作为区域名校,我校的外部环境中也包含着若干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优惠政策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结合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特别是在管理制度、经费支持、师资配备、教师编制、教师待遇等方面,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尤其是学校在办学初期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联合办学协议,对学校可持续发展都将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支持。

2.学校悠久的文化传承

学校传承了县实验小学的办学历史,文化积淀较为深厚,不仅教育教学质量高、教师爱岗敬业,在教育科研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功经验和成就。

自学校创建至今,在淮阳县具有极高的声誉,社会各界认可度高,师生以校为荣、顾全大局、敬业奉献等,均是学校发展宝贵的隐性资源。

3.充足的生源基础

基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声誉、历史积淀、高品质的学校硬件条件等,几年来学校生源充足,学校的录取率达到5:

1,优质生源也越来越多。

4.较高素质的家长群体

与周边学校相比,整体来看,我校的家长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经济状况较好,尤其是城内校区更为明显。

家长可以在教学、管理、课外活动、交通安全、社区资源利用等方面给予学校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所以,建立有关机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有利条件。

(四)学校外部挑战

与学校发展机遇共存的是,学校也面临着一些外部挑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同级同类学校迅速崛起

周口市同级同类公立、私立学校的迅速崛起,已成为我校发展的外部挑战之一。

尤其是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这些学校的硬件改善、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会得到加强,与我们的差距将逐渐缩小等,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2.国家对教师招聘力度加大

国家为弥补义务教育的师资不足,近年来,特岗教师和入编教师的招聘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我们的聘用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因入编而大量流入其它学校,这是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需要有新思路、新对策,充分利用政策及多赢原则来巩固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3.应试教育造成的教改限制

升学考试的压力、家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也使学校创建特色、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活动受限,造成诸多限制。

4.周边环境亟待改善

校外环境,尤其是城内校区的校外环境亟待改善,存在着人多、车多、交通拥堵,小商小贩聚集、校门外卫生差、人员庞杂等不少师生安全隐患。

西校随着走读生人数的急剧增加,目前上述现象也逐渐凸显。

三、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学校在全面完成硬件建设的同时,逐步通过制度治校、民主管理、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发展之路,由追求规模效益转向质量品位的提升,力争早日实现“本地著名、毗邻闻名、中原知名”现代化特色学校的发展愿景。

(二)具体目标

第一、加快完成学校第三期工程:

幼儿园、体育场和三号宿舍楼的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种功能室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升级改造任务。

不断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及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加便利、优质的物质保障。

第二、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构建并实施理事会领导监督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制和年级主任具体执行的“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理顺管理结构,明确责、权、利关系。

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进入良性循环的管理轨道。

第三、捋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完成学校核心制度的修订。

并在制度的制订和执行上,采取自下而上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

在兼顾学校管理规范化的同时,不断增强学校管理的人文性。

第四、构建民主和谐的畅谈渠道,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家长委员会等机构在学校管理及重大问题决策中的作用,提升民主参与管理决策的水平,形成多元全体的参与局面。

第五、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具有探究精神的教师团队。

使学校的教师具有崇高的师德、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热情,并学会多种有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掌握一整套“高效教学”的模式及方法。

第六、以“特色学校创建”和“高效课堂建设”为契机,深入探索教育之内涵,在不断反思知识观、课程观、人才观的实践学习活动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及教师的科研水平。

第七、以“特色学校创建”为引领,将“自下而上”的“班级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及“自上而下”的“校园文化顶层设计及实施”密切结合,通过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全面构建,提升学校整体的文化品位。

第八、成立相应机构,完善家校合作机制,使家长的优势资源及潜力能够在学校招生、食宿管理、交通安全、形象宣传和资源获取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展现,促进家校合作一体化,以此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个性、自主发展。

第九、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升级改造班级多媒体设备,为教师配备计算机,实行校园网全覆盖,积极探讨“云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十、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解决好教师安居和退休养老问题;同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和便利,造就一批在当地乃至全省有名气的教师。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学校三级管理体系

基于我校发展规模大的实际,逐步建立、完善理事会领导监督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和年级主任具体执行的学校三级管理体制,推进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1.优化理事会结构、规范决策程序

(1)完善理事会章程

我校在建校初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已成立了学校理事会(并于2013年12月又进行了第三次换届选举)。

建立了章程,在相关部门进行了登记备案,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但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和各种情况的变化,需要进行不断的修订完善。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职能不明,未能把学校发展和监督与学校管理和经营分开,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二是理事会自身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需要从学校日常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加强调研和决策能力;三是在重大问题的决策和通报上,有走过场的现象,参与面不够,程序不够科学合理等。

(2)健全理事会机构

为充分发挥理事会的领导监督职能,理事会应下设各类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各种具体事务的处理。

如: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室、学校发展保障工作室和公共事务工作室等,并牵头组织成立由专家、教师、家长、学生及股东代表参与的相应专门委员会,分别代表理事会履行监督、保障和协调职能。

从而保证学校举办者、经营者、教育者、受教育者利益的均衡。

(3)充分发挥理事会职能

在学校的整个管理系统中,理事会居于最高层级,拥有学校的最终决策权。

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本校理事会章程规定,其主要职能是对学校整体工作实行宏观调控和监督,对学校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做出决策。

具体包含:

为学校制定有关政策和重要的规章制度;为学校筹集资金,抓好学校建设和固定资产管理;选聘校长、聘任教师;对学校经费使用和教学质量进行监管;对学校的重要财政(如购置房地产、高额贷款等)做出决策;决定教职工编制和工资标准;撤并学校和决定学校工作的基本原则等等。

2.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制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

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为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既是学校建立具体管理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当前国际私立教育机构普遍认可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

(1)理清理事会与执行校长的关系

由于在民办学校事务管理中存在着责权不明晰、权力得不到制衡,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投资者与校长之间也一直存在着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

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运而生的。

理事会与校长其实是一种决策与执行的关系,理事会负责对学校重大事件做出安排或决策,其是学校最高的权力机构;而校长则处于执行、落实、管理过程的中心位置,指挥学校每一个部门和机构完成理事会的决议。

明确理事会和校长之间的责、权、利,建立相互约束和制衡机制,才能逐渐使学校管理走向责权明晰、权力制衡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2)明确“执行校长负责制”的责权范围

执行校长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全面主持和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校园安全和行政管理工作,并在人、财、物等方面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执行校长及其他行政领导,具有负责执行、实际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权利。

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及本校理事会章程有关规定,执行校长应对理事会负责,并行使下列具体职权:

主持学校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制订并实施年度工作计划;拟定单位内部机构设置方案;制定各种管理评价制度;提请聘任或解聘本单位教职工;行使理事会授予的其他权利和职责。

学校各职能部门需要在执行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有序开展工作。

(3)设立校务委员会

校务委员会是为协助执行校长管理学校而设立的,下设各职能部门,属学校管理层。

其成员分别由负责教育、教学、后勤、食宿、工会和年级各类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及教职工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

主要负责制定部门工作计划、落实学校各项工作,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

3.着力培养年级主管和教研组长

学校大量的具体工作还要落实到各个年级,因此要通过竞争上岗、研修学习、挂职锻炼、岗位培训、目标管理等形式培养一支拥有较强执行能力及业务能力的中层管理团队,是推行“三级”管理的关键。

中层管理团队主要是指部门主任和各年级主管及教研组长等。

主要负责学校一线教学、科研、德育等具体工作,属学校执行层。

4.改进监察机制、增进监督的实效性

设立学校监事会,赋予监事会更大的独立性和监督权,使其在学校内部资产与财务监督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

其主要负责监察学校的财产状况及理事业务的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向学校法人或有关部门进行汇报。

此外,监事还可以就学校的未来发展向理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由理事和财务人员以外的股东或教职工代表组成,其任期期限与理事会相同。

5.健全教代会和家委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为切实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了构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平台,并充分利用社区和家长资源,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学校发展,要逐步建立起教代会和家委会两支组织,并坚持开展工作。

(二)完善核心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1.整理编写《学校管理手册》

为进一步总结已有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提升管理水平,使各项常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为创造品牌学校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要组织有关力量编写《学校管理手册》。

初步设想,管理手册分为八个分册,分别为《学校行政管理手册》、《教学工作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生活教师工作手册》、《餐饮工作手册》、《学生接送工作手册》、《学生学习手册》和《住宿生生活手册》等。

2.建立科学公正、可操作的质量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尤其是教师教学能力评估体系和学生评议制度。

教师教学能力评估体系,包括: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评价指标等级标准、依据及检测方向;教学评价结果处理等方面,涵盖办学理念、专业及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风气、教学管理、教改研究、教学条件及效果、社会评价、生源质量以及传统与特色等方面。

学生评议制度是以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效用性评价为核心的对学校多方面管理,而由学生做出评价的制度。

同时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积极探索学生发展及学业水平评价体系,克服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

3.健全民主决策及管理机制

严格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学校理事会章程规定,理事会议的召开程序、议事程序和决定程序规范化、公开、透明。

对涉及广大教职工利益和受教育者利益的重大决策,可采用教代会、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联席会议和听证的方式进行,并充分听取学校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和教育界知名人士或社会贤达的意见和建议,以保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彰显学校特色

1.落实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

在教育策划设计专业团队的指导下,以中原地区,特别是淮阳传统文化为基本底色,将欧美主流文化分层次、有重点的有机融入,彰显“淮阳外国语实验小学”的文化特色,并真正体现中西文化“和融进取”学校核心理念的文化精神。

如在学校整体文化的策划上,尤其是处于最高层次(核心地位)的精神和理念文化(学校价值观、办学理念、目标、宗旨、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的设计上,需要尊重学校历史、立足学校现在、着眼未来发展,把中原传统文化和淮阳伏羲化统一整合,系统、有机地再融入英美文化元素(体现欧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从而提出并建设具有前瞻性、感召力和一定特色的较为完整的高端办学理念和文化系统。

2.创设“自下而上”的班级文化

借助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契机,通过参观学习,广泛借鉴名优学校的文化建设经验,以“班级”为单位,大力打造以教师教学文化、学生学习文化、师生交往文化为核心的“小组合作、自主管理”的行为制度文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文化将通过教学过程的变革,将主体性、生命性、人文性等特征渗透到学校行为文化的方方面面,教学过程从知识传授走向知识建构,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方法也从“注入式”走向“参与式”,教师教学文化也从过去的单一走向多元,师生交往文化也将构建为对话、合作与探究方式。

3.增加“文化管理”新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