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危险源管理档案及检查记录独家奉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547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危险源管理档案及检查记录独家奉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全危险源管理档案及检查记录独家奉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全危险源管理档案及检查记录独家奉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全危险源管理档案及检查记录独家奉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全危险源管理档案及检查记录独家奉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全危险源管理档案及检查记录独家奉献.docx

《最全危险源管理档案及检查记录独家奉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危险源管理档案及检查记录独家奉献.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全危险源管理档案及检查记录独家奉献.docx

最全危险源管理档案及检查记录独家奉献

一、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一)安全科应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生产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责任,认真组织实施。

 

(二)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科在生产前必须编制安全生产方案,安全生产方案除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包括监控措施、应急预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等内容。

 

(三)安全生产方案由安全科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由安全科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凡属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安全生产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科组织专家组对安全生产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四)对存在重大危险部位的生产,安全科按安全生产方案,由工程技术人员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生产方案的技术要领。

重大危险部位的生产应按方案实施,凡涉及验收的项目,方案编制人员应参加验收,并及时形成验收记录。

 

(五)安全科对从事重大危险部位生产作业的生产队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掌握作业队伍,采取有效措施。

在作业活动中对作业人员进行管理、控制和分析的不安全行为。

 

(六)安全科根据工程特点和生产范围,对生产过程进行安全分析,对分部分项、各道工序、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物体的不安全状态进行辨识,登记、汇总重大危险源明细,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对生产现场重大危险源部位进行环节控制,并公示控制的项目、部位、环节及内容等,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对危险源采取的防护设施情况及防护设施的状态,责任落实到人。

 

(七)安全科应将重大危险源公示项目做为每天生产前对生产人员安全交底内容,提高作业人员防范能力,规范安全行为。

 

(八)安质部门应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方案进行审核,对生产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重大危险部位作业进行旁站监理。

对旁站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开具监理通知单,问题严重的,有权停止生产。

对整改不力或拒绝整改的,应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九)安全科要保证用于重大危险源防护措施所需的费用,及时划拨;生产单位要将生产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防护、文明生产措施费单独列支,保证专款专用。

 

(十)安全科应对生产项目建立重大危险源生产档案,每周组织有关人员对生产现场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生产安全检查记录。

 

二、生产安全重大危险源管理名录

重大危险源名录

类别:

机械设备类

序号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事故

类别

控制措施

1

 

电焊机

漏电未接保护零线

触电伤人

二级

定期检查,按规范要求接好保护零线

2

漏电保护器失灵

触电伤人

二级

定期检查,及时更换

3

无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或防触电装置

触电伤人

二级

使用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或防触电装置

4

防护装置不符合要求

触电伤人

二级

定期检查,确保防护装置齐全、有效

5

焊接时产生的熔珠无防护措施

溅落到易燃物上发生火灾

二级

焊接时有防护措施,配备灭火器

6

物料提升机

 

物料提升机

基础不符合要求

架体倒塌

二级

按方案要求生产

7

附着安装不符合要求

架体倒塌

二级

按方案要求生产

8

架体防护不符合要求

落物伤人

二级

架体外侧用立网防护

9

卸料平台、防护门不符合要求

平台坍塌、人员坠落

一级

按方案要求设置

10

进料口、卷扬机防护棚不符合要求

落物伤人

二级

按方案要求搭设防护棚

11

垂直度偏差超标

架体倒塌

二级

定期检测,及时调整

重大危险源名录

类别:

生产用电类

序号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事故

分级

控制措施

12

配电室(柜)

13

未设保护零线

触电伤人

二级

按规范要求接好保护零线

14

未安装漏电保护器

触电伤人

二级

按规范要求安装漏电保护器

15

外电防护

小于安全距离未采取措施

触电伤人

一级

按方案制定防护措施并落实

16

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

触电伤人

一级

按规范制定防护措施并落实

17

配电箱、开关箱

未达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

触电伤人

一级

按要求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18

漏电保护器失灵

触电伤人

一级

及时检查更换

19

未接保护零线

触电伤人

一级

及时检查,按规范要求接好保护零线

20

电器元件损坏或配备不符合要求

触电伤人

一级

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损坏的电器元件

21

宿舍用电

私接、私拉电线

触电伤人

一级

加强检查,杜绝私拉现象

22

使用大功率电器

火灾

二级

加强检查,杜绝使用

23

现场照明

手持照明灯具或潮湿作业场所未使用安全电压

触电伤人

一级

按规范要求使用安全电压

重大危险源名录

类别:

职业伤害及卫生防护类

序号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事故

分级

控制措施

24

油漆

作业

未远离火源

火灾、爆炸

二级

采取有效隔离措施远离火源

25

高处作业

临边无防护

坠落

一级

按要求采取防护措施

26

夏季露天作业

未采取防暑措施

中暑

二级

分时作业,避开高温时段,配送绿豆汤

27

食堂

就餐

采购过期或不新鲜食品,烹调过程中食物未烧熟,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加工食品,食品储存不当,造成污染,从业人员无证上岗

食物中毒

二级

采购新鲜洁净食品,加工食物熟透,不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食品,食品存放生熟分开,从业人员持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28

传染病

传染他人

二级

查体、分餐、配消毒设施

重大危险源名录

类别:

安全防护类

序号

危险源

可能导致

的事故

分级

控制措施

29

 

脚手架

钢管、扣件材质不合格

脚手架倾覆

一级

材质进场时严格验收,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场

30

螺丝拧紧力矩不够

脚手架坍塌

一级

加强检查,确保扭力矩应符合要求

31

架体下部无扫地杆

脚手架坍塌

一级

按方案要求搭设扫地杆

32

基础积水

脚手架坍塌

一级

采取有效排水措施

33

基础不平、不实、无垫木

脚手架坍塌

一级

找平、夯实、加垫木或按要求做

34

未张挂密目网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一级

按要求张挂密目网

35

密目网封闭不严

物体打击

一级

加强检查,确保密目网全封闭

36

作业层未挂平网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一级

按要求张挂平网封闭

37

作业层未设防护栏杆

坠落伤人

一级

按规定设防护栏杆

38

拉结点数量不足或不牢固

脚手架倾覆

一级

按方案要求设拉结点

39

未设剪刀撑

脚手架变形、坍塌

一级

按方案要求设置剪刀撑

40

剪刀撑设置不符合要求

脚手架变形

二级

按方案要求设置剪刀撑

41

脚手板未满铺

坠落伤人

一级

按要求满铺脚手板

42

脚手板材质不符合要求

坠落伤人

二级

材料进场加强验收,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场

43

脚手板存在探头板现象

高处坠落

一级

加强检查,杜绝出现探头板现象

44

私自拆除杆件、扣件

脚手架坍塌

一级

加强检查教育,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严禁私拆现象

45

荷载超过核定值

脚手架坍塌

一级

加强检查,严格荷载超过规定

46

卸料平台同脚手架连接

脚手架变形

二级

严禁卸料平台同脚手架连接

47

基坑

及临边

未设防护栏杆

坠落伤人

一级

按要求搭设防护栏杆

48

堆放材料距基坑边不足1米

坍塌

一级

按要求堆放材料

49

未放坡或未做护坡

坍塌

一级

按方案放坡、锚喷支护

50

周围建筑物距基坑较近

坍塌、周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一级

按方案生产、定期沉降观测

51

 

四口防护

楼梯口未设防护栏杆

坠落伤人

一级

按要求搭设防护栏杆

52

预留洞口未按要求搭设安全网(板、栏杆)

坠落伤人

一级

按要求搭设安全网、板、栏杆

53

电梯井口未按要求设防护门

坠落伤人

一级

按要求设置防护门

54

通道口未按要求搭设防护通道

落物伤人

一级

按要求搭设防护通道

55

临边防护

未按要求搭设防护栏杆

坠落伤人

一级

按要求搭设防护栏杆

重大危险源名录

类别:

其它

序号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事故

分级

控制措施

56

 

模板

立杆接头在同一平面

坍塌

一级

按方案生产

57

立杆底部无垫板或用砖垫高

坍塌

一级

按要求设置垫板

58

未设剪刀撑

坍塌

一级

按要求设置剪刀撑

59

未设扫地杆

坍塌

一级

按要求设置扫地杆

60

立杆间距大于设计要求

坍塌

一级

按方案生产

61

模板上生产荷载超过要求

坍塌

一级

按方案要求禁止超载

62

立杆材料不符合要求

坍塌

一级

使用合格的材料

63

大模板存放无防倾倒措施

倾倒伤人

一级

制定可靠的防倾倒措施

64

高架支模无专项方案、无专家论证

坍塌

一级

编制专项方案、进行专家论证

65

2米以上模板工程生产作业时无可靠立足点

人员坠落

一级

搭设操作平台,制定可靠的防护措施

66

模板拆除区域未设置警戒线,且无监护人

落物伤人

一级

设置警戒区,由专人监护

67

模板拆除时,砼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坍塌

一级

达到设计强度,经审批后拆除

68

作业面及临边无防护措施

高处坠落

一级

制定可靠的防护措施

69

垂直交叉作业无防护措施

落物伤人

一级

制定可靠的防护措施

70

降水

未按方案生产

建筑物裂缝变形

一级

按方案生产,定期进行沉降观测

71

基坑支护

深度超过2米的基坑无临边防护措施

高处坠落

二级

制定基坑临边防护措施并实施

72

支护产生局部变形

坍塌

一级

及时检查,采取措施调整

73

未采取有效排水措施

坍塌

一级

制定排水措施并实施

74

不安

全行为

未经允许开动、关停、移动机器设备

机械伤害

二级

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75

使用不安全设备设施

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等

一级

进行教育培训,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76

管理缺陷

未对特殊作业编制专项方案或方案有效性差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等

二级

按要求编制专项方案

77

安全设施配备不足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等

一级

按规范要求配足安全设施

78

危险作业无人员现场监护

物体打击、火灾等

二级

加强教育培训,危险作业时必须配备专人监护

79

安全设备设施未按规定验收

机械伤害、触电、坍塌、高处坠落等

二级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按规范要求进行验收

80

大型设备安拆单位无资质

高处坠落、倒塌、机械伤害等

一级

按要求选用有安拆资质的单位进行安拆作业

重大危险源名录

类别:

易燃易爆类

序号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事故

分级

控制措施

81

气瓶

气瓶间距不符合要求

火灾、爆炸

二级

定期检查,加强教育

82

防护装置不符合要求

火灾、爆炸

二级

定期检查,确保防护装置齐全

83

无防晒措施

爆炸

二级

按要求采取防爆晒措施

84

存放区未远离住宅区、火源

火灾、爆炸

一级

存放区远离住宅区、火源,或做防火隔离措施

85

油漆稀料

未远离火源

火灾、爆炸

一级

远离火源,单独存放

86

电气焊作业

未清理周围可燃物

火灾

一级

及时清理周围可燃物,配备灭火器

87

库房

未远离火源

火灾

二级

远离火源,配备灭火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88

油料

未远离火源

火灾、爆炸

二级

远离火源,单独存放

 

三、非煤矿山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1.危险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够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

两者不做严格的区分,客观存在的危险。

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统称为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的辨识是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

危险因素辨识是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因此,危险因素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

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

(1)危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及辨识方法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有:

厂址的地理及交通条件,厂区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结构、生产卫生设施,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危险识别过程是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因素的辨识。

方法是分析危险因素的工具,选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

通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直观经验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遗忘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辨识过程,又可分为和类比方法。

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

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辨识过程。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辨识。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等。

(2)物质及作业环境危险辨识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废弃物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分别具有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GB13690-92将145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含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八类。

这些危险特性可概括为化学反应危险、高能量储存的危险、物质毒性危害、腐蚀性危害、辐射危害等。

可根据易燃、易爆物质化学特性、引燃或引爆条件,分析其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

可根据存在的有害物质和物理危害因素,分析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

(3)重大危险源辨识本文来源:

考试大网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首次提出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并列出142种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中又规定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为:

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

重大事故是由于重大危险源在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导致的后果。

重大事故隐患包含在重大危险源的范畴之中,从事大故预防的角度,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控制危险源,查找、治理事故隐患是非常必要的。

2.危害因素辨识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对职工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并导致疾病的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

按其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

(1)化学因素

如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硫化氢等;生产性粉尘,如矿尘、煤尘、金属粉尘、有机尘等。

(2)物理性因素

包括不良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高气压、低温、低气压;生产性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如懂、x射线;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

(3)生物性因素

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常见的职业病有:

氮氧化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矽肺、石棉肺、滑石尘肺、噪声性耳聋及由放射性物质导致的肿瘤等。

另外噪声与振动危害也较严重。

随着井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柴油设备大量应用,柴油设备产生的废气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对井下空气污染严重。

为防止上述职业危害因素对生产劳动过程中的职工的安全健康造成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企业应当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①有效地控制或尽量消除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的发生,即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源;②降低生产过程中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③采用低毒或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④建立健全符合卫生标准的生产卫生设施;⑤做好卫生健康检查统计和作业环境监测工作;⑥开展经常性安全卫生教育,提高职工职业安全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职业卫生制度;⑧加强个体防护。

3.矿山危险源辨识

(1)非煤矿山的危险源辨识

矿山危险源是矿山企业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并在一定转化条件下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及职业危害的不安全因素。

它存在于受老窑水、断层水、含水层水威胁的作业场所;危险化学品库、尾矿库、爆破器材库,采面(采场)顶板、露天矿边坡、大面积采空塌陷区等,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

非煤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以矿井为单元,辨识依据是矿井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风险大小,主要包括透水危险性、大面积坍塌危险性、自然发火危险性、冲击地压危险性、爆炸危险性、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危险性等。

评价指标选取开采深度、开采强度、水文地质复杂程度、有毒有害气体的涌出、自然发火危险、冲击地压危险、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等。

满足下列6个条件之一者,即为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

井下炸药的最大储存量在6t以上的矿井。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透水淹井危险的矿井。

瓦斯矿井或存在有害有毒气体大量涌出可能的矿井。

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

开采有冲击地压倾向的深埋硬岩矿床的矿井。

采集者退散

其他应认定为重大危险源的矿井。

井下炸药的最大储存量是指,井下炸药的最大储存量不应超过该矿3d的炸药使用量。

该指标一方面体现了井下存放危险爆炸品数量的多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矿井的开采强度、开采规模、产量等,进而部分地反映了矿井开采的固有危险性大小。

水文地质条件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是指,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

每一个矿井必须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划分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可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4类。

瓦斯矿井是指,在各种矿井中,只要发现有瓦斯涌出,即定为瓦斯矿井。

一些非煤矿井,如煤系硫铁矿或其他与煤共生的矿藏的开采,可能会有瓦斯涌出。

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如果矿井开采的是可以自燃的矿石,如高硫矿石(主要是硫铁矿石),则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开采有冲击地压倾向的深埋硬岩矿床的矿井。

冲击地压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严重地质灾害之一。

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岩爆频率一般较低。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原岩应力随之增大,导致岩爆发生频率逐步提高,岩爆的破坏性也急剧加大。

其他应认定为重大危险源的矿井。

主要指由政府各监督管理部门或权威机构认定为重

大危险源的矿井。

(2)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

非煤矿山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以尾矿库为单元。

辨识依据是尾矿库坝高、全库容和最大可能的事故后果。

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不包括经安全验收、已封闭的尾矿库。

对没有经过安全验收的已封闭的尾矿库,仍在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范围之内。

满足下列3个条件之一者,即为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重大危险源。

全库容1000万m3以上或坝高60m以上的尾矿库,即一、二、三等尾矿库。

来源:

一旦发生最大限度的溃坝事故,可能造成下游居民死亡50人以上的尾矿库。

一旦发生失事,将会对下游的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及其他重要设施造成严重危害,或有毒有害物质会大面积扩散的尾矿库。

尾矿库的全库容和坝高。

尾矿库溃坝的事故后果,主要由尾矿库的全库容和坝高,以及周围地形地貌、下游居民密度、农田和工业设施等情况来决定。

尾矿库溃坝事故的能量,主要是具有很大势能的尾矿、水等。

衡量尾矿库的能量两个指标即是全库容和坝高。

尾矿库的事故可能影响范围计算。

根据尾矿库所处的地理位置、流域特征、地形地貌条件、设计防洪标准的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尾矿库现有库容、可能性溃坝的水力坡降,经分析计算,确定尾矿库一旦发生最大可能的溃坝事故所殃及的范围。

现场勘察确定殃及范围内可能危及人员伤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尾矿库事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员估算。

根据可能殃及区内居民点的居民人数、居民点的位置及离坝距离、人口密集程度、房屋坚固程度及尾矿库的等别等因素。

 

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性事故和可能引发事故的险情,直属企业各级单位均应编制应急预案,并按应急预案要求加以落实。

第二条公司本着“公司统一协调、直属企业组织实施、应急事件分级处理、全员动手抢险救灾”的原则,使事故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条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组织机构与职责、联络报告程序、指令下达程序、应急指挥规定、实施方案、善后处理和应急演练等内容。

1、.组织机构与职责应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指挥系统、日常值班机构、医疗机构、后勤保障设置及单位职责和负责人、值班制度等。

2、联络报告应包括发生各类突发性事故或险情时,向上级应急组织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程序,及同有关部门、外部机构的联络程序和采用方式等。

 3、指令下达包括发生各类突发性事故或险情时,本级、上级应急组织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指令下达程序,对有关部门、外部机构救援力量协调指令传递方式等。

 4、应急指挥规定应包括发生各类突发性事故或险情时,各级应急第一指挥者、第二指挥者的排序,尤其是现场指挥者丧失指挥能力时,应事先确定好担任指挥者的人员名单。

  5、实施方案是应急预案的核心部分,直属企业应按所在工作区域、工作特点和性质。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险情进行分级。

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或险情应编制出报告内容、实施的技术措施和实施步骤等。

  6、善后处理应包括事故或险情得到控制或处理结束时,发布应急命令解除的规定,表明此后的工作应是灾后重建的事情。

第四条应急预案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按作业性质、作业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

 第五条实施的应急预案如有变化或变动,应及时修改、补充,必要时重新编制并报批。

 第六条单位制订的应急预案,应视所在地方情况到地方政府部门备案,或按有关规定到政府主管部门审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