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22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0525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22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22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22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22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22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22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docx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22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22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22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docx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22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1.通过材料、区域图,认识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认识)

2.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繁荣与兴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综合思维)

3.能从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人地协调观)

4.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某一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兴衰和走出困境的措施。

(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鲁尔区的昔日辉煌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连一连] 将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具体表述连线。

2.发展概况:

(1)主要工业部门:

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及建材等。

(2)工业地位:

是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从自然条件上看,鲁尔区的兴起与美国五大湖区的兴起有何相似之处?

提示:

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充足的水资源。

二、鲁尔区的一度衰退

1.传统产业衰落:

原因

结果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煤炭地位下降

新技术应用使得炼钢耗煤量减少

煤炭开采深度加大,开采成本不断增加

世界钢铁市场激烈竞争

钢铁工业

衰落

2.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3.生态环境恶化:

(1)原因: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辨一辨] 判断下列关于鲁尔区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是鲁尔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外部因素。

(√)

②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衰落是由于当地的煤炭质量下降造成的。

(×)

③许多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

(×)

④关停传统产业是治理鲁尔区环境问题的关键。

(×)

   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

资源型地区在长期开发过程中往往形成以某种资源为基础的主导产业,但伴随着资源枯竭或替代品的冲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会导致区域的衰落。

三、鲁尔区的再度振兴

1.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工业布局:

(1)对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进行合并和技术改造,打造产品特色,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2)工业布局调整。

①钢铁工业转移到欧洲西部沿海,在鹿特丹建立炼铁厂。

②对煤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将煤炭生产集中到赢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1)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科学规划,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培育,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2)政府推动发展第三产业,工业旅游已成为发展亮点。

3.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管理:

(1)治理污染措施:

整治河流、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2)环境管理措施:

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3)美化环境措施:

制订了营造“绿色空间”计划。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中,是如何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

提示:

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政府资助下,鲁尔区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例如,将采煤业集中到盈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拯救老企业。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1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

影响

项目

内容

丰富的煤

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质好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离铁矿区

较近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它们都较近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充沛的

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捷的

水陆交通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人工运河联成一体,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

广阔的

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2.鲁尔区的衰落: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鲁尔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距离法国东北部铁矿较近,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调整工业布局,采取多项措施进行综合整治,现已发展成花园般的综合工业区。

图1为鲁尔区交通图,图2为20世纪50年代前鲁尔区主导产业构成图,图3为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不同产业部门就业人数比较图。

(1)鲁尔区发展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重化工业基地,除煤铁资源外,简述鲁尔区还利用了区内哪些优势?

(2)推测20世纪50年代前鲁尔区A、B、C的主导产业。

(3)根据图3,说明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产业结构变化的突出特点。

【思路点拨】解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结合工业区位因素,如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方面回答。

(2)要根据核心产业煤炭以及主导产业的关系进行判断。

(3)结合图中信息分析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解析】第

(1)题,结合工业区位及材料信息可从水源、交通、市场、原料(铁矿)等方面回答。

(2)题,推测图2中早期鲁尔区发展以煤炭产业为核心,结合A、B、C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A、B、C依次为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

第(3)题,结合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不同产业部门就业人数比较图进行直接分析即可,即煤炭、钢铁生产比重大幅下降;非煤钢工业(或新兴工业、轻工业,第三产业)比重提升。

答案:

(1)优势:

利用区内莱茵河等天然河道,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鲁尔区(位于西欧)工业发达,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2)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

(3)特点:

产业结构中,煤炭、钢铁生产比重大幅下降;非煤钢工业(或新兴工业、轻工业,第三产业)比重提升。

 【补偿训练】

  (2020·合肥高二检测)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曾是欧洲“工业心脏”,其煤炭产量在1956年达到了顶峰,但在1957年受到来自美国的进口低价格煤炭的冲击,价格差距逐渐拉大,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销售困境,鲁尔区陷入煤炭危机,从此走上了衰落和复兴之路。

据此完成

(1)、

(2)题。

(1)1957年以后从美国进口的低价煤炭价格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以生产高品质煤炭为主

B.美国煤炭低价倾销抢占世界市场

C.德国煤炭资源趋于枯竭

D.造船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

(2)鲁尔区煤炭危机与钢铁工业的关系是(  )

①煤炭危机导致钢铁企业向其他地区转移

②炼钢技术进步导致煤炭需求量下降

③钢材的替代品增加使煤炭需求量上升

④钢铁工业发展导致煤炭工业劳动力短缺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

(1)选D,

(2)选A。

(1)题,1957年以后由于造船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煤炭的运输成本降低,所以从美国进口的低价煤炭价格逐渐降低;德国以生产高品质煤炭为主和德国煤炭资源趋于枯竭都不是导致美国进口的低价煤炭价格逐渐降低的原因;美国煤炭低价倾销抢占世界市场不是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2)题,煤炭危机使鲁尔区的煤炭产业衰落,导致钢铁企业向其他地区转移;而炼钢技术进步导致煤炭需求量下降;钢材的替代品增加使煤炭需求量下降;钢铁工业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钢铁工业发展不会导致煤炭工业劳动力短缺。

   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处。

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下图为萍乡附近地区地形图。

(1)(区域认知)萍乡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什么?

提示:

交通不便(地形崎岖)。

(2)(综合思维)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资源枯竭。

(3)(地理实践力)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提示:

煤矸石、粉尘等固体废弃物污染;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形成酸雨;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水土流失;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导致红色荒漠化。

     能力2 分析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转型发展的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措施

第一

阶段

20世纪

60年代

主要是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二

阶段

20世纪

70年代

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三

阶段

20世纪

80年代

至今

利用区内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2)产业改造。

(3)振兴计划。

(4)注重吸收外来资金。

2.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对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借鉴:

鲁尔工业区

东北工业基地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钢铁、煤炭、石化、汽车、造船、机械等传统工业部门,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压缩耗能多、耗水多的工业,保证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大力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保障便利的交通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0世纪60~80年代,鲁尔区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成为世界传统工业区成功转型的典范。

图甲为鲁尔区目前较大钢铁企业分布图,图乙为鲁尔区整治前后的三种产业构成(Ⅰ为1958年,Ⅱ为1995年)。

读图,完成

(1)、

(2)题。

(1)鲁尔区将钢铁企业向图甲所示位置甚至荷兰沿海集中,主要是为了(  )               

A.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

B.改善大气污染

C.降低运费

D.加强科技协作

(2)调整产业结构是本区治理的另一重要措施。

图乙中的Ⅱ与Ⅰ相比,主要的变化包括(  )

A.煤炭、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大幅度减小

B.汽车、石化及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值下降

C.通信、交通、旅游等部门就业人数上升

D.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蔬菜花卉等增多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

【解析】

(1)选C,

(2)选C。

(1)题,鲁尔区的铁矿石主要靠海运进口,将钢铁企业向铁矿石产地甚至荷兰沿海集中,主要是为了降低运费。

(2)题,图乙中的Ⅱ与Ⅰ相比,主要的变化是第三产业占比从25%到50%以上,因此,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大量增多,故通信、交通、旅游等部门就业人数上升;第二产业占比下降并不等于生产规模与产值下降;农业比重应有所下降。

【补偿训练】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量的70%以上的城市。

根据其发展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据此完成

(1)、

(2)题。

(1)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正确的是(  )

A.工业停产,全力发展种植业

B.禁止开采自然资源,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

D.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2)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需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解析】

(1)选D,

(2)选D。

(1)题,资源枯竭型城市主要产业是工业,是城市经济的基础,工业停产,城市经济崩溃,不利于这类城市转型;资源枯竭型城市是建立在开采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禁止开采,城市经济可能会快速衰退,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利于城市转型;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会加速当地资源枯竭,不利于城市转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多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企业,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是其未来发展方向。

(2)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如果产业调整比较好,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GDP未必一定会下降。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升降关键是看其新的经济增长依靠什么产业,有的可以依靠高效现代农业,如辽宁阜新,第一产业就可能上升;有的依靠发展第三产业,则第三产业可能上升;有的依靠发展各类制造业,第二产业可能上升。

如果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好,打造新的优势产业,人口不一定流向其他城市和郊区,甚至会吸引外来人口迁入。

已有资源面临枯竭,城市要想存在和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这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长(沙)株(洲)(湘)潭及其西侧地区铅锌、锌、铜等矿产储量丰富,已开发利用以有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为主的几十种矿产,是我国有色金属重要产区。

该地区的部分开采矿产中含有大量的硫,在开采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大。

其中矿坑水基本未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加上矿渣随意堆放而引发的矿渣淋滤,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下图是长株潭地区及西侧地区矿产分布。

(1)(综合思维)分析当地发展采矿工业可能给耕地带来的问题。

提示:

大量废弃矿渣占用耕地资源;采矿污水含硫,易造成耕地酸化;矿渣淋滤,易造成耕地重金属污染;开矿易造成耕地塌陷;破坏植被,引起(有坡度的)耕地水土流失。

(2)(人地协调观)简述采矿工业为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提示:

矿渣隔离存放,减少对耕地的污染;污水进行回收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3)(地理实践力)指出长株潭地区的工业产业化方向。

提示:

发展冶炼工业和有色金属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改善能源条件,保障能源供应;扩大规模,提高产量;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质量。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读德国矿产资源与城市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有关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径流量较小

B.航运价值大

C.含沙量较大

D.径流季节变化大

2.图中信息不能反映出的鲁尔区发展条件是(  )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重要的地理位置

D.高素质的劳动力

【解析】1选B,2选D。

第1题,甲河是莱茵河,流经西欧发达地区,河上航运繁忙。

第2题,高素质的劳动力无法在图中得到直观反映。

  读某国示意图,回答3、4题。

3.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迅速衰落,其原因是(  )

A.煤炭资源耗尽

B.军事订单减少

C.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涌现

D.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

4.导致该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②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③机械制造业先进④经济发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3选C,4选A。

第3题,图中所示为德国,德国的鲁尔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军事订货主要是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一个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往往会使国家或地区趋向良性发展。

第4题,机械制造业先进和经济发达不是环境恶化的必然原因,其主要原因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

  鲁尔区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人地关系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使区域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

为此,需要通过转型、调整,以寻求新的发展。

据此回答5、6题。

5.为治理鲁尔区的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空间,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

A.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

B.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回收有害气体和烟尘,变废为宝

C.植树造林,扩大人均绿地面积

D.禁止钢铁、煤炭工业在该地存在

6.德国鲁尔区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措施有(  )

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减少煤炭企业数量

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5选D,6选A。

第5题,钢铁、煤炭工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6题,③④措施属于鲁尔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同时鲁尔区还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都属于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措施。

 新思维·新考向

7.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矿坑”曾作为1960年版五元人民币的图案,见证了中国煤炭开采的历史,堪称中国现代煤炭工业的活化石。

然而,2005年露天煤矿资源枯竭后,废弃煤道内的残煤多次发生自燃,被人们称为“火焰山”,昔日的荣耀成为当地人心中的伤疤,占地面积7.02km2,垂直深度350m的“矿坑”,成为城市地质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隐患。

当地政府加强露天煤矿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环境恢复和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把海州露天煤矿“矿坑”作为珍贵的工业遗产来开发利用,目前,总面积20万平方米的海州露天煤矿国家矿山公园正式面市,改善了城市环境,实现了从“火焰山”到“生态园”的华丽转身。

(1)根据材料,分析露天煤矿的废弃“矿坑”对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2)充分调查废弃“矿坑”相关信息是编制综合治理方案的基础,请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明当地为编制治理规划方案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资料调查。

【解析】第

(1)题,露天煤矿的废弃“矿坑”一是可能产生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二是带来环境污染,造成地下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三是造成地面景观的破坏,如破坏地表完整性,破坏植被等。

(2)题,结合材料当地政府加强露天煤矿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环境恢复和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所需要的资料如下:

一是调查露天“矿坑”的面积;二是露天矿坑的地质环境;三是地下水的状况;四是地面植被状况及土壤等;五是“矿坑”内及周边区域其他资源禀赋状况等。

答案:

(1)不利影响:

产生了滑坡、地面变形等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残煤自燃;破坏植被(或导致植被覆盖率低)等。

(2)调查方面:

(海州)露天矿及周边地质灾害状况;地下水情况;残煤自燃状况;“矿坑”面积及深度;土壤和植被状况;可利用资源情况等方面的资料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