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A.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498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A.docx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A.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A.docx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A

嘉兴市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历史(A)卷

说明:

1.本试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卷Ⅰ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卡上(或按所在学校要求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试卷Ⅱ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答案做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Ⅰ: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读右图。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

②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③诸侯在本国内是小宗

④形成“天子—诸侯—大夫—士”等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汉承秦制”,亦有创设。

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有

①郡县行政②刺史监察③察举选官④皇帝独尊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3.《朝野佥载》记载:

“(武则天时期)周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因退朝,路旁见蒸饼新熟,遂市其一,马上食之,被御史弹奏。

”这反映了当时

A.御史可监察官员生活情况

B.官至四品才有上朝的权利

C.出现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D.周张衡通过科举入朝为官

4.《明会要》记载:

“其时入内阁者,皆编修讲读之官,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

”据此可知

A.朱元璋废除丞相并设立内阁制度

B.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C.内阁不能统率六部及其相关事务

D.内阁是中央一级的正式行政机构

5.“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了元朝在地方管理上设

A.三省六部B.郡县

C.宣政院D.行省

6.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基本奠定,当时清政府在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笼络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B.设理藩院主管民族边疆事务

C.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D.修筑“直道”,开辟“五尺道”

7.工具和技术的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以下中国古代的工具或技术出现在汉代的有

①耧车②曲辕犁③水排④一牛挽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8.北魏至唐中期,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分封制

C.均田制D.坊市制

9.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图纂》记载:

“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

”这反映了当时该地

A.农民生产生活的艰辛B.私营纺织作坊的兴起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

10.汉代的盐铁丞孔仅言:

“敢私铸铁器鬻(卖)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

”孔仅在此强调

A.实行盐铁官营B.用灌钢法冶铁

C.加快盐铁生产D.推行郡国并行

11.“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

‘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仁政”学说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C.墨子“兼爱”思想D.庄子“齐物”观点

1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此言论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墨子B.朱熹

C.陆九渊D.王守仁

13.在新旧版本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印刷”均榜上有名。

下列关于“造纸印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技术

B.宋代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C.两者均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D.两者方便了文化信息的传播

14.读右图。

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

的是

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

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

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

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

15.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丰富多彩,追求意境是共性,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有

①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

③草书将书法的写意发挥到极致

④苏轼的词豪气纵横,不求意境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6.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说:

“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

”这说明他

A.要求颁布“解负令”,解放债务奴隶

B.主张虔诚信仰上帝,使人灵魂得救

C.强调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D.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推翻封建专制

17.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因为苏格拉底

A.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尊崇理性、追求自由

C.强调“信仰得救”

D.提出“主权在民”

18.有学者说:

“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

”因为这场运动

A.提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的思想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社会契约

D.促进了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19.宗教改革使基督教信仰回归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

其中的“隔阂”不包括

A.《圣经》B.教皇

C.教士D.繁琐的宗教仪式

20.“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启蒙思想家这句话强调

A.三权分立B.浪漫主义

C.社会契约D.天赋人权

21.西班牙的物价在16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世纪初上涨四倍。

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世纪中叶达到顶点。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确立

B.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C.贵金属在欧洲大量流通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22.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仅占48%。

同期,德国、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一些“巨大的村庄”。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A.殖民扩张B.工业革命

C.政治制度D.宗教改革

23.右图是英国《权利法案》的部分条

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王“统而不治”

B.议会权力的扩大

C.内阁对议会负责

D.责任内阁制形成

24.18世纪上半期,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

“一切国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自保。

但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它的政制的直接目的就是政治自由。

”他所指的这个国家应是

A.英国B.法国

C.德国D.俄国

25.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①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

”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

“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两个规定反映了两国

A.实行君主立宪制B.共和力量的强大

C.代议制形式有别D.国家元首无实权

27.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该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

A.实行责任内阁B.抽签和轮流坐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着关键作用,以下耕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民众有普选权D.选举和议会立法

28.马克思认为:

“公社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

”他在评论

A.1936英国宪章运动B.空想社会主义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D.巴黎公社

29.物理学家杨振宁说:

“如果一定要举出某个人、某一天作为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我选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1687年出版的那一天。

”杨振宁的观点最有可能是基于该著作

A.将力学研究延伸到其他领域B.完成了力学理论体系化建设

C.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D.使实验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

30.19世纪,某个理论提出后,有人认为“大自然不再是平和协调的了,它是一个斗争的场所,即‘牙齿和爪子里血腥的大自然’”该理论是

A.达尔文进化论B.自然权利学说

C.电磁感应理论D.科学社会主义

 

试卷Ⅱ: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31题18分,第32题22分,共40分)

31.(18分)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从唐末经五代到宋初,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宋)始完全废除。

且科举盛行,白衣(平民)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

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政治意义。

(8分)

材料二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使词由原来的士大夫文人词向市井词转变。

……柳永使宋词进入一个慢词的历史新时期,大胆吸收口语、俗语入词。

——据(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等整理

材料三“书院”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作为私人讲学的独特的“学校”体制,则是在宋代开始出现的。

……大批学者在私学方面对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不断促进儒学的社会化。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史实一例。

根据材料三,与汉代太学相比,指出宋代书院的办学特点。

(4分)

(3)根据材料二、三,概述宋代在都市和书院方面的变化对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影响。

(6分)

 

32.(22分)历史是人们在时间中的经验,但是那种经验却是发生在地理的空间之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和罗马的影响下,地中海地区成为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社会。

希腊人的殖民地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星罗棋布,他们的商船刺激了各地之间的商业和文化交流。

……在希腊文化和经济遗产的基础上,罗马人着手建立了共和国,继而建立了帝国。

——(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罗马时期地中海地区社会一体化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在欧洲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发展历程中的地位。

(8分)

材料二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大事年表

1488年,迪亚士达到非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

16世纪初,葡萄牙在非亚洲建立殖民据点。

16世纪中期,西班牙成为拉丁美洲殖民帝国。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初,英法荷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海上马车夫”。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1652—1674年,先后爆发三次荷战争。

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取得法国在北美洲殖民地和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贩卖奴隶权。

(2)有学者认为1500年左右,大西洋由“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梁”,该变化源于哪一重大事件?

根据材料二,从活动方式和范围两个角度,概括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的主要特点。

(8分)

材料三英国在工业化上的垄断地位并没有持续太久。

积极进取的企业家们认识到,在外国的土地上存在着有利可图的机会,于是绕开政府的规定向海外出口机器与核心技术。

此外,欧洲和北美的商人尽其所能学习英国的工业技术,……他们还从岛上走私先进的机器。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化逐渐传播到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传播空间的变化,并概述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空间变化的原因。

(6分)

嘉兴市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历史(A)卷参考答案2014.6

一、选择题:

(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C

D

D

C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D

A

C

B

B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A

A

C

D

D

B

A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8分,第32题22分,共40分)

31.(18分)

(1)变化:

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盛行(2分)

政治意义:

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条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6分,任意三点即可)

(2)史实:

“市”突破时空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乡村出现了“市”(城郊和乡村出现的“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管理)。

(2分,任意一点即可)

特点:

私人办学(2分)

(3)影响:

思想文化:

促进儒学社会化;宋词市俗化;(4分)

社会生活:

市民生活自由放纵。

(2分)

32.(22分)

(1)原因:

殖民活动;商业和文化交流;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建立。

(6分)

地位:

民主政治:

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1分)

人文精神:

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1分)

(2)重大事件:

新航路的开辟(2分)

特点:

主要方式有殖民战争、不平等贸易(建特权贸易公司)和奴隶贸易(4分,任意两点);范围扩展到亚非美等洲;(2分)

(3)变化:

从英国扩展到欧美等主要国家。

(2分)

原因:

英国企业家为追求利润私自向海外出口机器和技术;其他国家向英国学习技术,走私机器;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4分,任意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