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桥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475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市桥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石家庄市桥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石家庄市桥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石家庄市桥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石家庄市桥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家庄市桥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

《石家庄市桥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市桥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家庄市桥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

石家庄市桥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石家庄市桥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背景

第一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建设省会繁华舒适主城区,打造西南靓丽一流新城区”为目标,以“三年大变样”为主线,坚持“五大主攻方向”,实施“六大战略”,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轨道,为“十二五”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积极落实调结构、稳运行、保增长等关键举措,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平稳较快的良好态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13.53亿元,比2009年增长15%,年均增长12.57%,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市内区第一;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6.48亿元,比2009年增长29.39%,年均增长23.2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63亿元,比2009年增长33.08%,年均增长24.21%,全部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总量连续五年位居市内区第一;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6.51亿元,比2009年增长23.10%,年均增长23.05%,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市内区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42亿元,比2009年增长19.70%,年均增长20.84%。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坚持围绕“五大主攻方向”,全面实施“六大战略”,以金融经济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对我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经济结构得到全面改善和优化。

“十一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56.23亿元,比2009年增长15.50%,年均增长14.20%,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市内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5.52亿元,比2009年增长24.10%,年均增长11.01%,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市内区第一;完成利税17.02亿元,比2009年增长14.50%,年均增长34.5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2:

48.6:

47.2调整为2010年的0.4︰26.4︰73.2。

三、经济发展特色日益彰显

“十一五”期间,金融产业快速集聚,总部经济快速提升,形成了我区经济发展的两大特色。

兴业银行、东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张家口商业银行、生命保险、兴业证券、齐鲁证券等一批银行、保险、证券机构相继入驻,金融经济发展聚集度进一步增强,金融产业聚集区建设日臻完善,总部型金融机构达70余家,金融经济对全区税收贡献率达25%以上。

河北钢铁集团、石青高速等一批总部型企业相继落地,总部型企业达到64家,总部经济对全区税收贡献率达到59%。

四、项目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十一五”期间,共有118个区控重点项目“上马”,其中107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

中银广场、祥云国际•吃遍中国文化主题公园、省烟草物流中心、中国工商银行后台中心(石家庄)等30余个增长态势强劲、带动区域发展的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南花园步行街、中华商务广场、万象天成等20余个重点商贸项目相继建成;金正·缔景城、春江花月、联邦名都等20余个改善居住条件的重点房地产项目相继投用,累计总投资超过700亿元。

五、改革开放迈出较大步伐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削减,行政审批程序大幅简化,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招商引资成果斐然,家乐福、沃尔玛、特易购、洲际酒店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与项目单位签约;利玛纺织品、凯斯特化学品、高和化学品等外资企业相继成立;恒大集团、中国工商银行等国内巨头先后到我区投资。

“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8家,到位资金3.6亿美元;累计引进市外资金61.72亿元。

六、城市建设管理实现重大突破

“十一五”期间,我区紧抓城乡环境建设“八个一”、“三年大变样”等工作机遇,积极开展争创“省会最清洁主城区”等活动,城区建设管理成效显著,城区环境面貌实现了大变样、大改观。

(一)全力拆违拆迁,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相继完成了民心广场、中裕立交桥、青年街市场、铁路货运线、石环公路辅路、南水北调等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以及裕华路、槐安路等主要街道的腾地拆迁工作;扎实推进了东里、西五里、小谈等“城中村”的改造拆迁,累计拆迁居民住宅6000余户、128万平方米,累计建成回迁楼57栋,3000户拆迁居民乔迁新居;顺利完成了石家庄卷烟厂、珍极酿造厂等20余处重点老城区改造拆迁任务。

拆违拆迁工作创造了“石家庄速度”,实现了“三年大变样”的率先突破。

五年来,全区累计完成拆迁拆违面积600万平方米,腾出土地2000余亩,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空间。

(二)实施标准化、精细化、社会化管理,城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大力实施集中整治行动,城管“顽疾”得到有效治理;积极创新城管工作机制,建成数字化城管指挥平台及数字城管三级网络体系;完善了道路清扫和小广告清理市场化运作、挂牌明责等工作机制,组建义务监督员队伍2000余人,工作效能得到新提高。

深入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将城管队员下放至各街道,实行“板块”管理和“抄手”管理,严格城管执法,加强考核评比,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城区魅力显著提升。

以“三横三纵四片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景观综合整治,共完成楼宇“平改坡”453栋、清洗粉刷楼宇756栋,整治老旧小区74个、小街巷68条,城区形象显著改观。

全力推进绿化亮化工作,累计绿化面积52.50万平方米,安装夜景设施80余处,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4个,市级园林式单位3个,省级园林式居住小区2个,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3个,城区魅力显著提升。

(四)狠抓节能减排,城区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深入开展“洗城净天”、“清流净水”等活动,累计拆除燃煤锅炉116台,推广使用低硫煤7.5万吨。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5%,超过控制目标20%的要求。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6.60吨,削减8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34.20吨,削减37%。

七、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达到1.87万元,比2009年增长11.90%,年均增长13.13%,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市内区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万元,比2009年增长12.10%,年均增长12.40%,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市内区第一。

劳动就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五年新增就业岗位4万余个,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4.3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11.30万人。

住房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对4490户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房补贴1725万元,实物配租300多套,有效地解决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

社会保障、救助工作更加规范,五年共保障人数2.5万余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4590.27万元,对2400余人次进行了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金280.15万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和谐社区建设全面推进,新建、扩建办公服务用房1.62万平方米,创建“魅力社区”37个,开通了省会首家“12349社区服务热线”,累计开展服务20万余次,区、街、居三级社区服务网络得到完善,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十一五”期间,创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160余项,研发新产品、新项目84项,专利申请1300余件,转化推广科技成果70项;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1.39%,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全区整体办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处在省市前列,“新教育实验”成果享誉全国,被省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区”称号,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

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00余场,年开展体育活动项目10多项,在98个社区安装了健身路径和健身角,连续五年荣获全市“文化活动先进区”称号,被授予全省“文化市场和谐发展示范区”。

公共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卫生、防疫事业成绩突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慢性病防治、卫生监督、爱国卫生等工作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快速发展,新建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到43个;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力开展,实施了问题乳粉、食用油等10余项专项检查,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8条,被评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防震减灾工作成绩突出,连续三年荣获全国“防震减灾先进单位”称号。

人口计生工作扎实开展,人口平稳增长,期末全区总人口513850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9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75‰,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9.4%。

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累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90余处,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强化社会治安管理、防控工作,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不断健全信访维稳机制,集中大接访活动深入开展,2010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7%。

同时,物价、审计、土地、档案、人防、双拥、民族宗教、残疾人、妇女儿童、人民武装及国防动员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显著成绩。

第二节“十二五”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突破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

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和竞争激烈的发展环境,给我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在扩大内需政策的指引下,省市均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这有利于我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强区战略,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商贸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向高端化提升。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推进期,城市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势必得到大幅提升,这为我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水平,壮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招商引资的机遇。

作为省会主城区,我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人才等方面比较优势明显,在我市打造京津冀第三极和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的背景下,我区在扩大招商引资、衔接产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城中村”改造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城中村”改造的攻坚期,随着“城中村”改造的深入推进,土地资源的整合,将为我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难得的机遇。

(五)城市建设的机遇。

南水北调、环城水系、新火车站建设、路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以及高铁时代的到来,使得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为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城市发展“三年上水平”、“三年出品位”对加强和改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面临挑战

(一)发展空间的挑战。

我区作为老城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少,而且零星分布,开发成本高,受此限制,为产业规划布局与重大项目引进带来挑战。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

全区知识密集型产业缺乏,缺少大品牌、知名品牌,第三产业中传统的批发零售业较多,高附加值的信息、文化等现代服务业较少。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城中村”改造及后续建设的挑战。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如何统筹规划、有序发展,失地村民转为城镇居民如何可持续就业,如何对土地集约化、节约化利用,为城市发展拓展空间,如何对“城中村”改造加强控制和引导等方面面临挑战。

(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挑战。

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供给不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仍然存在,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持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任务依然艰巨;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完善社会治安管理和维护稳定的难度加大。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实现“三年上水平”,“三年出品位”,“建设省会繁华舒适主城区,打造西南靓丽一流新城区”的目标,继续突出“五大主攻方向”,强力推进“六大战略”,着力构建“六区两园一带”的产业格局,提升中央商务商贸区和金融产业聚集区功能,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会展经济等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全面提高市场化、城市化水平。

坚持以和谐桥西建设为平台,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全面提升城区形象和影响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率先发展。

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中,促进产业聚集和升级,突出特色发展理念,打造发展亮点,为“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领跑全市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力保障。

——坚持跨越发展。

努力加快服务业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强力推进城区建设,实现城区发展上水平,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坚持创新发展。

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培育更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引进和使用,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可持续发展。

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全民资源节约、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共享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强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第三节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要在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上,达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城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全区各方面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一、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实现翻一番,达到40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力争实现翻一番,达到10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0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亿元。

二、结构调整主要目标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0%;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占GDP的比重达到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5%。

三、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主要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3万元和1.9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主要目标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等节能减排指标均实现达标。

第三章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根据石家庄市总体规划,按照科学合理布局、强化功能配套、突出特色发展的理念,优化空间布局、明晰功能分区,着力构建“六区两园一带”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打造区域性中央商务商贸区。

第一节着力构建“六区两园一带”产业发展格局

一、“六区”

依托中山路繁华大道和自强路金融产业聚集区,以金世界、南花园步行街、青年街市场区域改造等项目为核心,打造中山路核心商务商贸区。

依托裕华路迎宾大道和中华大街,以金正海悦天地、万象天成、联邦名都等项目为支撑,结合省行政中心建设,打造中裕高端商务商贸区。

以新客站及广场建设为契机,依托密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打造新客站现代商务商贸区。

以“祥云国际•吃遍中国文化主题公园”和红旗大街周边改造提升为核心,打造文化气息浓郁、品位高雅的文化商务商贸区。

依托槐安路快速大道,结合振头四个街村改造,打造集居住、商业商务、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槐安西路综合商务商贸区。

结合大谈、小谈、北杜村改造,将裕西公园周边打造成环境一流、特色鲜明的裕西精品商务商贸区。

二、“两园”

结合东良厢和张营、石桥村改造,积极与开发西区和市信息产业基地对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

推动园区设计上档次、基础设施上水平、项目聚集上规模。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强力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应用,淘汰落后产能,营造“内生增长”与“创新驱动”的合力。

依托南水北调工程和环城水系,着力建设集休闲观光、乡村文化、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依托该项目促进周边经济快速发展,改善西部区域的生态环境及空气质量。

三、“一带”

积极整合二环和石环路之间的有效空间,以省烟草物流、京石和众国际建筑幕墙物流城等项目为引领,着力建设以特色市场、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等经济业态为重点的商贸物流产业隆起带。

合理布局鲜花展览展示交易中心、医疗器械展览展示交易中心、汽车配件展览展示交易中心等,并建立综合性区域会展中心,依托鲜花、医疗器械、汽车4S店、汽配等项目支撑,策划各类综合性会展项目,充分发挥会展经济的拉动作用。

同时,加快发展快递、配送等生活服务业的第四方物流项目。

对二环沿线产业进行提档升级,重点发展银行保险、教育培训、速递邮政、社区服务、超市商场、写字楼、宾馆饭店、餐饮娱乐、电子电脑、服装饰品、美容美发、休闲健身、汽车美容4S店等生活服务业,通过西南二环的发展,辐射带动桥西区西南区域的快速发展,实现“三年上水平”,“三年出品味”。

第二节打造区域性中央商务商贸区

以金融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利用火车站搬迁的机遇,以自强路为中轴,在中华南大街、中山西路、裕华西路、铁路线合围区域,以西、南为辐射方向,打造集金融、贸易、咨询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华北地区区域性中央商务商贸区(CBD)。

在现有基础上,对区内的商业街区加以改造和提升,建立最完善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通过合理规划,优化区内布局,加快总部、楼宇经济项目建设,大力吸引企业总部及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在主街主路沿线,积极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高档写字楼、酒店公寓等沿街商贸服务设施,为金融、商贸、商务、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便捷条件。

在中央商务商贸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商务环境以及经济影响力方面,要体现国际水平。

积极进行地下空间以及空间廊道的开发利用以提高区域交通的通达性。

要加强信息网络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服务,规划并实施数字CBD建设,重视宽带网和信息中心的布局,推进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卫星电视网的三网合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适应网络时代的办公要求。

第四章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结合现有产业布局,以楼宇经济为龙头,紧紧围绕金融经济、总部经济、商务经济、楼宇经济、知识经济五大主攻方向,优化经济结构,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一节着力发展四个重点产业

一、集聚发展金融产业

围绕区域性金融产业聚集区建设,发挥桥西区已经形成的金融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金融经济”。

对自强路为中轴,中华南大街、站前街、中山西路、裕华西路合围区域形成的金融产业聚集区,进行功能提升、优化升级。

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以银行为龙头,汇集金融、保险、证券、担保、咨询等各类公司总部,进一步提高聚集区产业聚集度。

以中国工商银行后台中心(石家庄)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引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呼叫中心、银行卡中心、培训服务中心等,建立“全覆盖”的服务体系,打造金融后台服务聚集区。

二、壮大发展商贸商务服务业

“十二五”期间,以新客站、铁路“穿城入地”南北通道、中山路、裕华路、槐安路等区域为重点,建设各具特色的商贸商务片区,打造一批展示现代城市形象、聚集商气人气的中心商务区和城市新地标。

高水平创建特色精品街区,繁荣城市夜经济,丰富居民生活。

通过规划引导,建成六个各具特色的商贸商务区,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明确、方便生活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壮大“商务经济”。

(一)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提升传统流通业态和发展现代流通业态相结合,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对城区零售商业结构、设施和功能的调整,构建大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综合商厦等现代零售业态体系,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引导传统商贸业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加快升级换代,不断提升能级。

(二)加快培育商贸主体。

按照与消费水平相适应、与城市功能相匹配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现有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商贸服务企业。

在综合考虑市场容量,合理保护现有商贸企业的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企业、大型采购中心落户桥西,逐步提高桥西区商业层次。

(三)发展街路经济。

依托中山路繁华大道、裕华路迎宾大道、槐安路快速大道建设,开发建设一批高档写字楼、酒店公寓等沿街商贸设施,进一步烘托主街主路沿线的商业氛围。

(四)发展便民经济。

谋划建设南小街酒吧一条街、红旗大街文化市场一条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完善时光美食娱乐一条街建设。

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建成一批国家和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并实现合理分布。

完善便民商贸服务网络,努力构建10分钟生活服务圈,着力打造城市社区商业圈。

“十二五”重点项目:

●河北国际文化中心,占地55.9亩,建筑面积15.67万平方米,投资20亿元。

●祥云国际•吃遍中国文化主题公园,占地1180亩,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包括五星级酒店、公寓式酒店、写字楼、大卖场、吃遍中国文化主题公园等,投资170亿元。

●南花园步行街二期,占地58.4亩,建筑面积8.55万平方米,投资5.84亿元。

●世纪家居大道,占地330亩,建筑面积31.8万平方米,包括会展中心、商业街、建材装饰中心、金融、酒店餐饮等建设内容,投资6.36亿元。

●东五里商贸商务项目,占地416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集商贸与高档写字楼、酒店为一体的综合商贸商务区。

●原青年街市场区域占地113亩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三、规范发展房地产业

进一步发挥房地产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载体作用,促进房地产与现代商务、商贸、展览、娱乐等服务业相结合,提高房地产综合效益。

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重点加快高标准商务楼宇、高档宾馆、酒店建设,吸引企业地区总部、高层次商务服务机构进驻,着力打造一批税收超千万元、超亿元的高档商务楼宇,壮大“楼宇经济”。

推进房地产延伸行业发展,引导发展建材家居、建筑设计、装饰装修等衍生产业。

积极拓展策划、营销、租赁等房地产专业服务,有效整合房地产产业链。

四、提升发展物流产业

在西石环路以东,石太货运专线以西地带,谋划建设一批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物流仓储中心。

综合考虑交通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周边环境,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为核心,依托重要交通通道,规划物流园区,建设现代物流基地。

对已有物流集散中心提档升级,加快烟草物流等项目建设步伐,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优化物流环境,规范物流市场,有效整合物流资源,促进物流业加快发展。

依托西石环路,积极谋划建设西环仓储物流中心、奥达装饰材料城、华北新能源节能环保市场、京石和众国际建筑幕墙物流城、河北宇翔国际物流中心等一批特色物流项目,引导周边村(居)经济业态向第三产业转移。

“十二五”重点项目:

●华北新能源节能环保市场,占地335亩,建筑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