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2文言文阅读1新人教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084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2文言文阅读1新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2文言文阅读1新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2文言文阅读1新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2文言文阅读1新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2文言文阅读1新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2文言文阅读1新人教版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2文言文阅读1新人教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2文言文阅读1新人教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2文言文阅读1新人教版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2文言文阅读1新人教版含答案

练案[22]文言文阅读

(2)

本练案共4页,设计试题16个,赋76分,训练时间76分钟

一练本科上线

一、(湖南长沙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本题4题,共19分)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

颖悟过人,举止异常儿。

既冠,南游,具通《五经》大义。

大德五年,用翰林侍讲学士郝彬荐,为镇江淮海书院山长。

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辟为掾史。

丁内艰,复起,补掾史,除兴文署。

命伴送安南使者,沿途问难倡和,应答如响,使者叹服,以为中国有人。

至治二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

明年,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不数月而事集,纤毫无扰。

泰定七年,迁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

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元统二年,升同佥太常礼仪院,鉴习典故,达今古,凡礼乐、度数、名物,罔不周知。

因集议明宗皇后祔庙事,援礼据经,辨析详明,君子多之。

后以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俄感疾而卒,年六十五。

追封谯郡侯,谥文穆。

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

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

殁之日,家无余赀,唯蓄书数千卷,皆鉴手较定。

鉴为诗赋,尚《骚》、《雅》,作文法西汉,每篇成,学者争相传诵。

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鉴任湖广员外时,有故掾顾渊伯,以辰砂一包馈鉴,鉴漫尔置箧笥中。

半载后,因欲合药剂,命取视之,乃有黄金三两杂其中,鉴惊叹曰:

“渊伯以我为何如人也!

”渊伯已殁,鉴呼其子归之。

其廉慎不欺如此。

(《元史·曹鉴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时丞相忽刺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B.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C.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D.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解析]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当时的丞相忽剌歹仗势为所欲为,他的下属官员都因害怕而回避,曹鉴遇事遵循事理而行,独不回避。

湖北廉访司举荐曹鉴任监察官,但未上报。

”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丞相”“忽剌歹”“僚属”“鉴”“湖北廉访司”,然后依据故事的发展断句。

正确标点为: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

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既冠,已经二十岁行过加冠礼。

“冠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B.丁内艰,是指为母亲守丧。

丁艰,也叫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按规定需离职居家守丧。

C.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指升官,这里也是指曹鉴升了官职。

左迁,则是贬官。

“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

D.谥文穆,谥号指人死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而给予的评判性称号,谥号中的“文”应指“好学博闻”。

[解析]C两地所任官职皆为行省员外郎,应是平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曹鉴从小就聪颖过人,且终生喜欢读书。

他藏书数千卷并亲手校订,所写诗赋很受推崇;受命护送安南国使臣时,一路与之讨论学问、酬唱诗词,使者叹服。

B.曹鉴做事干练有方,能力过人。

曹鉴奉旨调查核实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曹鉴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对地方百姓毫无侵扰。

C.曹鉴熟谙典章成例,通达古今。

朝廷召集群臣商议讨论明宗皇后陪祭太庙的事,他知识广博,引经据典,剖析详尽,最终君主采纳了他的意见。

D.曹鉴廉洁谨慎,属下顾渊伯曾将三两黄金掺杂在朱砂中送给他,半年后曹鉴才发觉此事,其时顾渊伯已去世,曹鉴就把黄金退还给他的儿子。

[解析]C“最终君主采纳了他的意见”不当,应理解为深得君子的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5分)

译文:

曹鉴将这些地方的赋税削减了十分之六七,有些权势之家借机作弊逃避赋税,曹鉴一一核实,传令让他们首先交纳租税。

(2)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

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

(5分)

译文:

曹鉴天性纯良孝顺,亲族中有贫困的,帮助救济惟恐不及时。

做官三十多年,仍然是租屋而居。

[解析]⑴得分点:

“损”“什六七”“诡免”“首输”各1分,文意1分。

(2)“纯孝”“贫乏”“周恤”“僦”各1分,文意1分。

[译文]曹鉴字克明,宛平人。

聪颖超人,举止不同于一般的儿童。

二十岁后,到南方游览,通晓《五经》大义。

大德五年(1301),经翰林侍讲学士郝彬推荐,任镇江淮海书院山长。

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聘为掾史。

母亲去世,服孝期满,补任掾史,授兴文署。

命其伴送安南使者,沿途使者向他提出许多疑问,他应答如流。

使者叹服,认为中国有人才。

至治二年(1322),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

第二年,奉旨核查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事已完成,对百姓毫无侵扰。

泰定年间,调任湖广左右司员外郎。

当时的丞相忽剌歹仗势为所欲为,他的下属官员都因害怕而回避,曹鉴遇事遵循事理而行,独不回避。

湖北廉访司举荐曹鉴任监察官,但未上报。

天历元年(1328),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

所属淮、浙地区大水,民众报告灾情,鉴减赋税十之六七,有钱有势之家用诡计获免赋税的,鉴核实之后,下令让他们首先交纳。

元统二年(1334),升同佥太常礼仪院,鉴熟悉典故,达古通今,凡礼乐、度数、名物制度,没有不知晓的。

因而召集大臣们议论,刚死的明宗皇后附祭于先祖之事,鉴引礼据经,辨析详细明确,君子都称赞他。

至元元年(1335),由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不久,因生病而卒,终年六十五岁,追封谯君侯,谥号文穆。

曹鉴天性纯朴孝顺,对亲族中贫困者,接济惟恐太晚。

当官三十多年,仍租屋而居。

逝世时,家中没有积蓄,只有数千卷书,都是经过他亲自校定的。

鉴写诗、写赋,崇拜《离骚》、《尔雅》,写文章都效法西汉,每成一篇,学者都争相传诵。

家中藏有他的文集若干卷。

曹鉴任湖广员外郎时,有一故旧下属叫顾渊伯,赠送他一包辰砂。

鉴随手放进一个小箱子中,半年后因要用辰砂合药,命人取出一看,其中夹杂了三两黄金。

鉴惊叹地说“:

渊伯以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啊!

”渊伯已死,鉴把他的儿子叫来,还给他黄金。

其廉洁、谨慎到此程度。

二练冲刺名校

二、(湖北宜昌模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本题4题,共19分)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

曾祖准,高尚不应征辟。

祖恢,南康太守。

父叔度,恭谨有行业。

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①,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

十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

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

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

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太祖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谋乱)成,不得不加以铁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

上曰: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

国子学建,领国子祭酒。

二十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

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

时又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谏,宜加休息,上不许,曰:

“小人常自暴背,此不足为劳。

”时上行幸,还多侵夕,尚之又表谏曰:

“万乘宜重,尊不可轻,此圣心所鉴,岂假臣启。

舆驾比出,还多冒夜,群情倾侧,实有未宁。

若值忠良在朝,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

伏愿少采愚诚,思垂省察,不以人废言,适可以慰四海之望。

”亦优诏纳之。

大明二年,以为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

四年,疾笃,诏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郎王钊问疾。

薨于位,时年七十九。

(选自《宋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摴蒱:

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B.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C.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D.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解析]做此题时一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体性;二要注意每句的主语。

此题考查点是“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这三个完整的句子。

这三个句子不能拆开,拆开以后文意不通,故选C项。

正确标点为: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

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铁钺,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斩砍头的刑具,这里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

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文中所指的是前一个意思。

C.国子祭酒,是古代学官名。

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D.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解析]铁钺:

在这里代指杀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何尚之热心办学,反响热烈。

何尚之在丹阳城外建宅院,办学校,各地学子纷纷慕名而来,称之为南学。

B.何尚之观察入微,洞悉先机。

左卫将军范晔欲图谋不轨,何尚之有所察觉,先发制人,提前平定动乱,得到皇帝的嘉奖。

C.何尚之为民请命,鞠躬尽瘁。

皇帝想在建造玄武湖和华林园的过程中过分地役使百姓,何尚之上书阻止。

D.何尚之为国为民,深得圣心。

何尚之的进言,多能得到皇帝的认同,晚年病重,帝还派谴专人探视。

[解析]“先发制人,提前平定动乱”的表述不准确,原文没有提及。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

(5分)

译文:

何尚之少年时行事颇为轻浮,还喜欢赌博,长大之后改变志向走上正道,凭操守为人所称道。

(2)若值忠良在朝,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

(5分)

译文:

如果遇上有在朝堂上的忠臣,就一定会不惜冒犯龙颜极力劝谏,只是我们这些人碌碌无为,常常心存恭顺静默罢了。

[解析]⑴“轻薄”“折节”“蹈道”“见称”各1分,语意1分。

(2)“值”“犯颜”“切谏”“顺默”各1分,语意1分。

[译文]何尚之,字彦德,是庐江府潜城县人。

(他的)曾祖何准,品德高尚不应朝廷的征召,(没有出仕)。

(他的)祖父何恢,曾任南康太守。

(他的)父亲何叔度,为人恭顺谦谨有德行功业。

何尚之少年时行事颇为轻浮,还喜欢赌博,长大之后改变志向走上正道,凭操守为人所称道。

元嘉十三年,彭城王刘义康想任命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皇上不答应。

(刘义康)于是就任命何尚之为丹阳尹,(何尚之)在丹阳城南外建造宅院,设置玄学,聚集学生。

东海人徐秀,庐江人何昙、黄回,颍川人荀子华,太原人孙宗昌、王延秀,鲁郡人孔惠宣,一起仰慕玄学前来游学,称为南学。

当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何尚之觉察到他的意趣不同寻常,(于是就)禀告太祖应当让他出京任职广州,如果(范晔)在京城谋乱事成,就不得不对其施加刑罚,(这样一来)屡次诛杀大臣,对皇上的圣明教化有损害。

皇上说:

“范晔(谋乱)的事迹还未明显,这样事先罢免他,各地官民就会说你们这些人不能容纳人才,认为我听信谗言。

只要让人们都知道这些,不用担心出现大的哗变。

”范晔后来因谋反被杀,皇上赞赏他有先见。

国子学建立后,(何尚之)兼任国子祭酒。

元嘉二十三年,(何尚之)调任尚书右仆射,兼任散骑常侍。

这一年修造玄武湖,皇上想在湖中建造方丈、蓬莱、瀛洲三座神山,何尚之坚决劝谏,皇上就停止了(计划)。

当时(皇上)又修造华林园,并在盛夏役使人工,何尚之又劝谏,认为应该让百姓休养生息,皇上不答应,说:

“百姓常常自己背朝太阳(劳作),这点(工程)不足以使百姓辛劳。

”当时皇上(到赴)巡幸,还经常秉烛夜游,何尚之又上表劝谏说:

“万乘大国之君应当自重,尊威不可忽视,这(本应是皇上)圣心明鉴的,哪里需要用我来说明呢。

圣上近来连连出游,还经常彻夜游赏,朝廷上下群情反对,实在不能安宁。

如果遇上有在朝堂上的忠臣,(也)一定会(不惜)冒犯龙颜极力劝谏,只是我们这些人碌碌无为,常常心存恭顺静默罢了。

(我)特别希望(皇上)稍微采纳一下我的诚挚的愚见,想着自我省察,不因为我这个人而废弃我的真言,才可以宽慰天下人的期望。

”(皇上最终)也下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嘉奖他。

大明二年,(皇上)让他担任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等职位。

四年,(何尚之)病重,(皇帝)下诏派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郎王钊探视、慰问。

(何尚之)死于任上,当时七十九岁。

三练金榜夺魁

三、(江西百强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本题4题,共19分)

张闿,字敬绪,丹阳人,吴辅吴将军昭之曾孙也。

少孤,有志操。

太常薛兼进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贞固,当今之良器。

即引为安东参军,甚加礼遇。

转丞相从事中郎,以母忧去职。

既葬,帝强起之,闿固辞疾笃。

优命敦逼,遂起视事。

及帝为晋王,拜给事黄门侍郎,领本郡大中正。

以佐翼勋,赐爵丹阳县侯,迁侍中。

帝践阼,出补晋陵内史,在郡甚有威惠。

帝下诏曰:

“夫二千石之任,当勉励其德,绥齐所莅,使宽而不纵,严而不苛,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盖所贵者本也。

”闿遵而行之。

时所部四县并以旱失田,闿乃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

葛洪为其颂。

计用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功,以擅兴造免官。

后公卿并为之言曰:

“张闿兴陂溉田,可谓益国,而反被黜,使臣下难复为善。

”帝感悟,乃下诏曰:

“丹阳侯闿昔以劳役部人免官,虽从吏议,犹未掩其忠节之志也,仓廪国之大本,宜得其才,今以闿为大司农。

”闿陈黜免始尔,不宜便居九列。

疏奏,不许,然后就职。

帝晏驾,以闿为大匠卿,营建平陵,事毕,迁尚书。

苏峻之役,闿与王导俱入宫侍卫。

峻使闿持节权督东军,王导潜与闿谋,密宣太后诏于三吴,令速起义军。

陶侃等至,假闿节,行征虏将军,与振威将军陶回共督丹阳义军。

闿到晋陵,使内史刘耽尽以一部谷,并遣吴郡度支运四部谷,以给车骑将军郗鉴。

又与吴郡内史蔡谟、前吴兴内史虞潭、会稽内史王舒等招集义兵,以讨峻。

峻平,以尚书加散骑常侍,赐爵宜阳伯。

迁廷尉,以疾解职,拜金紫光禄大夫。

寻卒,时年六十四,子混嗣。

(节选自《晋书·张闿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

B.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

C.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

D.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

[解析]“督察”与“勤功”连用,表明二千石官员的职责,“便国利人”是阐述其作用,所以不能在“勤功督察”中间断开;断开后“督察”与“便国利人”连接语意也不通顺,排除B、C两项,“古人所不取”连接“若声过其实”意思已经完整,若连上“功乎”语意不通;“功乎”中的“乎”相当于“于”的意义,与“异端”连接,意思明确,没有歧义。

排除D项。

故选A。

正确标点为:

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

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视事,指就职治事。

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后来也经常用来指官员的任职。

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称阼阶,天子祭祀升阼阶,后用践阼指皇帝祭祀祖宗。

C.大司农,官职名,始置于汉,掌钱谷之事,为九卿之一。

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

D.晏驾,本义是车驾晚出,汉以前用以讳称帝王死亡,而汉以后则讳称驾崩。

[解析]“践阼指皇帝祭祀祖宗”解说不正确,践阼指的是“皇帝登基”。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张闿深受皇帝器重,多有升迁。

张闿被召来担任安东参军,皇帝对他礼遇有加,后转任丞相从事中郎,即便是丁忧期间皇帝还以优厚的任命来敦促他就职。

B.张闿勤政爱民,却被免官。

张闿出任晋陵内史期间,所属四县都因为干旱歉收,他就带领百姓新建水塘来灌溉田地,却因此而被以擅自兴造的罪名免官。

C.张闿有操守,不贪图官位。

张闿被免官后,因为皇帝突然感到后悔,就改任他为大司农,他上书陈述自己刚刚被罢黜,不合适马上就任位列九卿的职务。

D.张闿有机谋,平乱建奇功。

苏峻作乱,张闿利用苏峻给他的权力,组织义军、筹备粮食,后与他们一起讨伐苏峻;平定叛乱之后,他被赐予宜阳伯的爵位。

[解析]“因为皇帝突然感到后悔”分析不正确。

皇帝任命他为大司农的原因是公卿为他进言申辩,皇帝醒悟并认为他有忠节之志。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常薛兼进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贞固,当今之良器。

(5分)

译文:

太常薛兼向元帝推荐他,说张闿有才干而且坚守正道,是当今的良才。

(2)张闿兴陂溉田,可谓益国,而反被黜,使臣下难复为善。

(5分)

译文:

张闿兴建水塘来灌溉农田,可以说是对国家有益,反而被罢免官职,这使得臣下难以再做善事。

[解析]⑴“进”“贞固”“良器”各1分,判断句1分,句意1分。

(2)“陂”“益”“黜”“复”各1分,句意1分。

[译文]张闿,字敬绪,是丹阳人,他是吴国辅吴将军张昭的曾孙。

张闿从小丧父,有志向节操。

太常薛兼向元帝推荐他,说张闿有才干而且坚守正道,是当今的良才。

(元帝)就征召他来担任安东参军,对他礼遇有加。

后又转任丞相从事中郎,因为服母丧而离开职位。

安葬了母亲之后,元帝要他不服母丧而继续任职,张闿以病重为由坚决推辞。

(元帝)以优厚的任命敦促逼迫张闿,他只得去赴任。

在皇帝还是晋王的时候,张闿就被授予给事黄门侍郎职位,并兼任本郡大中正,因张闿辅佐有功,还被赐予丹阳县侯的爵位,升任侍中。

皇帝即位后,张闿出任晋陵内史,在郡中很有威望。

皇帝下诏书说:

“两千石官员的职责,应当勉励自己的德行,安抚整顿自己所管辖的百姓,做到宽容而不放纵,严厉而不苛刻,尽心尽力于职务督察,利国利民,抑制豪强扶助弱小,力求不出现差错和混乱,这是太守的职责。

如果言过其实,这是古人不提倡的。

以异端末事为务,是为政的大害,为政最可贵的在于本。

”张闿遵命执行。

当时所属的四县都因为干旱歉收,张闿就新建曲阿新丰塘,能灌溉田地800多顷,每年都丰收。

葛洪为他作颂。

虽然一共只用了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工时,却因为擅自兴造水塘而被免除官职。

后来公卿一起为他进言:

“张闿兴建水塘来灌溉农田,可以说是对国家有益,反而被罢免官职,这使得臣下难以再做善事。

”皇帝感悟,就下诏宣布:

“丹阳侯张闿之前因为驱使所属百姓劳役而被免官,虽听从了官员们的意见对他进行了裁处,还是不能否认他的忠节之志。

粮食是国家的大本,应该由合适的人来管理,现在任命张闿担任大司农。

”张闿上书陈述自己刚刚被罢黜,不合适马上就任九卿之职。

疏议上奏,皇帝不许可,他只好上任。

皇帝去世,朝廷任命张闿为大匠卿,主管营建建平陵,完工后,升任尚书。

苏峻之乱时,张闿与王导一起入宫侍奉守卫。

苏峻派张闿拿着符节暂时督管东军。

王导暗中与张闿密谋,在三吴地区密宣太后诏令,命令他们迅速发起义军。

陶侃等到来,借助张闿的符节,行征虏将军令,与振威将军陶回共同督管丹阳义军。

张闿到晋陵,让内史刘耽把一个地区的粮食都运出,并派吴郡度支运出四个地区的粮食,用来供给车骑将军郗鉴。

又与吴郡内史蔡谟、前吴兴内史虞潭、会稽内史王舒等招集义军,一起来讨伐苏峻。

平定了苏峻之乱,张闿以尚书身份加授散骑常侍,还被赐予宜阳伯的爵位。

张闿升任廷尉,因为患病被解去职务,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

不久后去世,享年64岁。

他的儿子张混继承了他的爵位。

四、(福建宁德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本题4题,共19分)

范祖禹,字淳甫。

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

祖禹自以既孤,每岁时亲宾庆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读书,未尝预人事。

既至京师,所与交游,皆一时闻人。

镇器之曰:

“此儿,天下士也。

”进士甲科。

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

书成,光荐为秘书省正字。

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

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

富弼致仕居洛,素严毅,杜门罕与人接,待祖禹独厚;疾笃,召授以密疏,大抵论安石误国及新法之害,言极愤切。

弼薨,人皆以为不可奏,祖禹卒上之。

吴中大水,诏出米百万斛、缗钱二十万振救。

谏官谓诉灾者为妄,乞加验考。

祖禹封还其章,云: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

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乃奏。

初,苏轼约俱上章论列,谏草已具,见祖禹疏,遂附名同奏,曰:

“公之文,经世之文也。

”竟不复出其稿。

有相章惇意。

祖禹力言惇不可用,不见从,遂请外。

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

言者论祖禹修《实录》诋诬,贬安置贺州,卒,年五十八。

祖禹平居恂恂,口不言人过。

至遇事,则别白是非,不少借隐。

尝讲《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六语,拱手再诵,却立云:

“愿陛下留听。

”帝首肯再三,乃退。

每当讲前夕,必正衣冠,俨如在上侧,命子弟侍。

开列古义,参之时事,无一长语。

苏轼称为讲官第一。

(《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B.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C.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解析]正确标点为: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

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

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致仕,本意是将享受的禄位交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B.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为“薨”,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称大夫的死为“卒”。

C.斛,文中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

D.《实录》,纪传体裁史书的一种,专门记录古代某一皇帝的言行,如文中范祖禹编修的就是《神宗实录》。

[解析]“纪传体”应为“编年体”,“专门记录某一皇帝的言行”不准确,应是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