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复习跟踪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9699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复习跟踪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复习跟踪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复习跟踪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复习跟踪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复习跟踪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复习跟踪测试.docx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复习跟踪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复习跟踪测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复习跟踪测试.docx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复习跟踪测试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思想解放的潮流)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9小题,共10页。

考试时间7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4.作图时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

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B.中西方化交流广泛

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2.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事实应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3.“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

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近代史上列强发动多次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有关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条约的签订也反映了列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的侵略要求

③条约的签定也反映了中国政府日益成为“洋人的朝廷”   

④条约的危害一个比一个大,反映出中国政府政治腐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

“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

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

”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的是(   )

A.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争

6.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被看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   )

A.是旧式的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D.规模大、时间长、建立了革命政权

7.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他悼念的是(   )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

8.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9.“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

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0.“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

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种精神(   )

A.科学   B.自由   C.民主   D.爱国

1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

C.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2.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13.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这突出说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

C.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D.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

14.“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全面内战

15.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诗中写到: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   )

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D.军民鱼水情

16.下图是一部电视剧中出现的一个画面。

图中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革命要胜利了”是指(   )

A.抗日战争开始转入大反攻         B.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

C.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         D.开始准备发起渡江战役

17.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D.鸦片贸易合法化

18.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以下各项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

年份

茶(磅)

丝(包)

1843

17727750

1787

1849

82980500

16298

1854

109369000

54233

1858

103564400

85970

①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③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

“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

” 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方法为(   )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20.辛亥革命至一战期间中国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对“短暂性”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缺乏发展实业的政策   ②轻工业发展不足   ③外资企业比重过大 ④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看来,“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

在中国最早大力倡导这一观念的是(   )

A.李贽的“异端”思想      B.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22.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围绕“走日本人的路”还是“走美国人的路”展开了一场争论,其争论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是否保留君主制              B.是否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

C.是否改造封建土地制度        D.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2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的主流。

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有(   )

①发表有关的宣传文章   ②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  ③成立专门组织进行有计划的宣传④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进行论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这段话指出运动的缺陷是(   )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    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25.鲁迅是新文化运动干将,被毛主席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其重要功绩有(  )

①为《新青年》撰稿,宣传新文化   ②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③最早提倡文学革命  ④他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主观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要求:

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

26.(12分)第一百五十六条:

德国将按照一八九八年三月六日与中国所订条约,及关于山东省之其他文件所获得之一切权利、所有权名义及特权,其中关于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线为尤要,放弃以与日本。

所在青岛至济南铁路之德国权利,其中包含支路,连同无论何种附属财产、车站、工场、铁路设备及车辆、矿产,开矿所用之设备及材料,并一切附属之权利及特权均为日本获得并继续为其所有。

自青岛至上海及自青岛至烟台之德国国有海底电线,连同一切附属之权利、特权及所有权,亦为日本获得,并继续为其所有,各项负担概行免除。

—一某一国际会议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摘录)1919年

请回答:

(1)材料中“某一国际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

中国近代的哪一次革命运动与该段材料有关系?

请说明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分)

(2)该次革命运动中的先锋和主力军分别是什么人?

(3分)

 

(3)该次革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分)

 

(4)该次革命运动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历程中的地位如何?

(3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

 ——《元明事类钞<木棉谱>》

材料二:

 唐宋以来,上下通行之货,一皆以钱而已,未尝用银。

……(金)哀宗正大间,但以银市易,此今日上下用银之始。

今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而犹谓之钱粮,盖承宋代之名,当时上下皆用钱也。

——《日知录》

材料三:

 成化(明宪宗年号)末年,……(毅庵祖)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币(各种粗布和丝织物),备极精工。

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

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

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

自是家业大饶。

后四世祖继业,各富至数万金。

——《松窗梦语·异闻纪》

材料四:

 开机之家谓之帐房,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木苦(hu,不结实)谓之雠货(验货)。

其织也,必先之以染经,经以湖丝为之。

经既染,分散络工。

络工,贫女也,日络三四窠,得钱易米,可供一日食,于佣力之中寓恤贫之意焉。

   ——陈作霖《风麓小志·记机业第七》

请回答:

(1)将材料中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

(6分)

 

(2)上述社会经济现象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

(6分)

 

28.(14分)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的世纪,它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探索阶段,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探索民主政治的过程及结果。

(3分)

 

(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民主政治探索做出了哪些贡献?

(3分)

 

(3)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实践?

用所学史实说明。

(3分)

 

(4)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几个阶段中的重大贡献。

(3分)

 

(5)概括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内涵。

结合史实说明。

(2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

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

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材料三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3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西洋建筑在中国出现是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强行租借上海,并且划分势力范围,是当时中国社会殖民地化的一种表现。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中国抢占殖民地。

2.B

解析:

由“不出动一兵一卒”可以先排除C,因为俄国派兵参加了八国联军的侵华。

由“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可以排除A、D,因为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都只是由英、日一个国家单独发动的,而没有其他参战国。

3.C 

解析:

抓住“进入了20世纪”这一重要信息,可知答案为C项,其他三个选项均为19世纪的不平等条约。

4.A

解析:

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是为了满足自己不同时期发展的需要,而这些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政府逐渐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也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腐败。

5.B

解析:

由材料中的“洪杨”,再结合题首指明的地方“广西”可以初步判断“洪杨”是指洪秀全、杨秀清,而联想到太平天国主张男女平等,就很容易判断正确答案。

6.C

7.A

解析:

“三民五权”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概括性表述,所以答案应该是A。

8.D

解析:

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就任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不是正式大总统。

9.A

解析:

由董必武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中“四十年前南湖泛舟会上逢”的信息,通过计算可以推断出正确答案。

10.D

解析:

由“毋忘此国耻纪念日”可以判断五四运动体现了爱国精神。

11.D

解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但“远征”毕竟很艰难,不是站不住脚,不可能跋涉“万水千山”,故应该选D。

而当时民族危机还不十分严重,故B是不能选的;当时西部已有革命根据地,C也不能选;A项北伐战争明显错误。

12.B

解析:

毛泽东的词句中“而今”是转折,说明此前是“雄关漫道真如铁”,对照历史词句写作时前后的历史可知,正确答案应该是B。

13.C

解析: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后来又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导致国共两党势不两立。

但在民族危机严重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没有计较自己的恩怨、得失,而是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换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4.C

解析:

从“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可以判断出的抗日战争。

15.C

解析:

由“民工送粮食”“随军争立功”可以判断正是由于解放区的土改使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生活上有保障。

而A项也是由C项派生出来的。

16.B

解析:

注意图片中两人对话的信息,“目标大别山以及转折、胜利”,反映了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应属于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17.C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进口的物品中有洋布、鸦片等,洋布进口的比例要大于鸦片进口的比例。

但这但是表象,题目问的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故应该选C。

18.A

19.A

解析:

压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帝国主义是最主要的因素。

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向中国资本输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劳动力制造产品,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与在中国享受的优惠条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挤压、打击,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首先民族独立,才会从根本上改观。

20.C

21.D

22.D

解析:

D项是相同点。

23.D

24.A

25.C

二、主观题

26.答案:

(1)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2)先锋是青年学生,主力军是工人阶级。

(3)运动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7.答案:

(1)南北分工日益明显;商业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出现了手工工场;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商人控制手工工场。

(学生答出5个要点即可)

(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衰落。

28.答案: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初步实践阶段,主要集中在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实践探索上。

①康有为等维新派开始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实行维新变法,结果失败;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此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提倡“民主”、“科学”;俄国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根基;为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另一种问法: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上的实践比辛亥革命有哪些更伟大的意义?

并用所学史实论证之。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转为现实;

史实:

①1931年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中国第一个人民民主政治的雏形;

②1942年在延安创建“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③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4)1949年以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曲折探索阶段,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在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制度奠定了基础;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系。

(5)内涵:

民主政治本质特征即人民民主,也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主要有:

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9.答案:

(1)原因:

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

(2分)目的:

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报刊影响最大;内容丰富,贴近民众。

(3)宣传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也可),民主革命(或三民主义、民主共和也可),民主与科学(或反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也可)。

(4)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