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近代中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8268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9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近代中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近代中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近代中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近代中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近代中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近代中国.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近代中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近代中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近代中国.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近代中国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注意问题:

一、横向:

阶段特征的整合。

横向整合即以纵向时间为依据,将教材内容中交叉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勾勒出横向的链式结构,在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它不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和重复,而是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横向整合,首先要正确划分历史分期:

按照时间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三阶段(古代、近代、现代),史学界通行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是:

中国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840年,近代史从1840年到1949年,现代史从1949年至今;世界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640年,近代史从1640年到1917年,现代史从1917年至今。

按照生产关系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按照生产力的标准,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包括:

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

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然后根据历史阶段划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相应阶段的具体史实,分析各方面特征,最后归纳历史阶段特征。

要特别关注中外历史上几个社会转型和巨变时期: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前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世界的16—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后、二战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二、纵向:

专题线索的整合。

按照内在知识的点联系,从纵向专题的角度理清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按其演进线索整合为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强化,元朝—健全,明清—顶峰;再由此升华整合政治文明的演进线索:

从奴隶制时代的血缘政治、贵族政治(中国)和直接民主(希腊),到封建时代的官僚政治、专制政治、教权主义,到近代的代议制,再到现代多种类型的民主政治等。

三、类比:

中外历史的整合。

从全球史的视角,将历史事物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是2013年山东卷的新视角之一。

因此,关联中外,形成中外类比通史知识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是近现代时期的历史,中外关系紧密,相互影响较大,思考和解决此阶段的历史问题,有必要树立一个中外横向比较的意识和能力。

把中国近现代史中的诸多现象纳入世界历史大背景中重新审视,可增强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例如,中国近代的沉沦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是分不开的;中国现代外交政策的形成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是分不开的。

所以在复习中必须有一个中外历史的整体意识。

专题九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2.概述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日、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

3.通过爱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1.教师引导学生从列强侵华和人民抗争两个维度构建中国近代史主线:

一是西方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形成和加深;二是中国军民的抗争和救国探索。

2.指导学生归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和阶段性特点。

如“鸦片战争——开始沦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甲午战争——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

注意通过不平等条约具体内容来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的过程。

3.援引一些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通过学生讲述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故事,体会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列举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犯下的罪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4.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1.教学“侵华日军的罪行”,应该建立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之上,可以搜集包括影视、回忆录、实物等史料来表现日军的暴行。

2.联系时事,围绕中日关系做适当的师生对话,引导确立这样的认识:

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3.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同时关注地方史,让学生讲一讲地方的身边的抗战史,以激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亲近意识,激活课堂思维。

4.联系近代以来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史论共享:

1.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意义:

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持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人民版)

2.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人教版)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版)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岳麓版)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联系“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引入列强侵华的史料,帮助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背景,指导学生从阶级矛盾、民族危机等方面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提供“兴起—发展—高潮—转折—失败”的知识线索,帮助学生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斗争史实。

3.以绘制表格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天朝天亩制度》、《资政新篇》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

4.可以围绕“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组织一次课堂小讨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史论结合,也可以组织评述太平天国人物的活动。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为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作铺垫。

2.利用《武昌起义形势图》、《清王朝分崩离析图》等地图资料,提供“武昌起义—革命扩展—成立民国”的线索,引导学生归纳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3.对比1912年前后的史实,援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重要史料,侧重分析辛亥革命变革政治体制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价值。

4.通过学生讲述孙中山等革命者的故事,感受其追求民主、自由的献身精神和高尚情怀。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

2.体会爱国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基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以“五四青年节”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描述五四运动的场景,使其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帮助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去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

3.注意运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中共一大开会的游船等图片,注意对一大召开的事件性描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炼中共早期党员的优秀品质。

4.适当联系必修Ⅲ第三专题中“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等知识,指导学生从思想、阶级、组织等方面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了解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国共合作抗日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3.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1.这部分内容跨度很大,重要的历史事件较多,不宜在教学中讲究历史事件的细节,可以引导学生从主要背景、革命策略、基本过程、结果与意义等方面,用列表的方法,归纳革命史的主要内容,并以此呈现历史发展的宏观线索。

2.可以从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国际意义等视角,引导学生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需要适当联系“辛亥革命影响”的知识,使意义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和历史纵深感。

4.课后分小组收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图片,按一定主题给图片标上名称,搞一次小展览。

史论共享:

1.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人民版)太平天国运动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破天荒地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岳麓版)

2.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人民版)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人教版)

3.五四运动的影响:

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人民版)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岳麓版)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人教版)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人民版)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人教版)

(一).列强侵华:

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侵略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侵华特征:

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

军事上,英、法、俄、美发动侵略战争,

侵略方式以割占领土、开埠通商、建立租界、控制河运、控制海关为主要手段;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侵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侵华特征:

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军事上,列强联合侵华。

20世纪初,列强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以华治华”,极力扶植清政府。

3、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

(1)国际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

(2)特征: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实现全民族抗战

(3)重要意义:

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

鸦片战争中定海人民反抗英军斗争;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英雄殉国、甲午战争后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898年义和团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

2.旧民主主义革命: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民族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共成立初期:

1921—1923三次会议:

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

(2)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土地革命时期)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

(3)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

(4)抗日战争(1937—1945)主要矛盾:

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6)解放战争(1945—1949)主要矛盾:

美国支持的国民党蒋介石与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

易错易混点提醒]

1.太平天国运动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只是反封建,未建立民主政治。

辛亥革命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但并不能说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3.中共“三大”讨论与国民党合作问题;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澡改组问题,而不是国共合作问题,因为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

4.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国民革命的失败是因为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长征的原因是因为王明的“左”倾错误。

5.国民革命时期革命军队叫“国民革命军”;国共对峙时期中共军队叫“工农红军”或简称“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军队叫“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军队叫“野战军”或“人民解放军”。

6.国共对峙时期中共根据地叫“革命根据地”,因为1931年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所以可以在革命根据地叫“苏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根据地叫“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

7.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完成,只是反日斗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才是中国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8.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拓展延伸]

1.中国近代史之旧民主主义时期:

(1840至1919)

特点

史实

其它

政治

半殖民半封建化: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丧失大量主权,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一战期间出兵山东、签二十一条;晚清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列强侵华特点:

地域:

方式:

近代化:

中国近代各阶级、阶层要

求实现民主、独立的抗争。

洋务运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性质:

任务:

目标:

经济

半殖民半封建化:

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和市场。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经济

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沦为列强

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甲午战

后,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A.与中国近代政

治的联系:

B.与世界近代经

济的联系:

近代化:

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

列强最早在通商口岸开办近代工商业;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六、七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一战期间快速发展。

A.几个概念的区

别:

B.近代工商业经

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

在近代中国的地

位和作用:

思想

近代化:

(西)西方思想传入,带来先进思想和技术;

(中)中国近代要求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产生,使人们思想解放,思想启蒙。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维新派的君主立宪

革命派的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科学

A.西方带来了哪些先进思想?

B.近人中国的先进思想产生的背景、主张、实践、影响各是什么?

半殖民半封建化:

(西)西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

(中)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远,阻碍近代化思想的发展。

洋教入侵引起义和团运动;

顽固派对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反对和破坏等。

各派别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

为什么?

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娱乐、礼仪等社会生活变化。

中山装、旗袍的出现,不缠足和剪辫子运动等等。

现代生活出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新民民主义时期:

(1919至1949年)

特点

史实

政治

半殖民半封建化:

列强入侵及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

巴黎和会转让中国主权,九一八;华北事变、七七事变;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巴黎外交失败、镇压五四运动、镇压京汉铁路大罢工;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屠杀共产党,五次反革命围剿,到陕北后的进攻。

近代化: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史、民族解放史、

民主进步史):

(五四运动)、中共早期活动、国民大革命、井冈山道路、长征、抗日战争、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及解放战争。

经济

半殖民半封建化:

三座大山对民族资本的压制

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萎缩。

日伪政权对民族资本的破坏。

官僚资本的压制(28年形成,45年后膨胀)。

近代化:

民族资本的艰难发展

抗战前十年的快速发展(1928-1937)

思想

消极:

机会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导致大革命失败;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积极: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大革命时期萌芽

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

土地革命后期至抗日战争时期成熟

1945年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社会

生活

社会生活的变迁。

(衣食住行娱乐礼仪等)

(同1840—1919年)

3.西方列强侵略与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满足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对原料和市场的需要,因而,在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外国商品汹涌而入,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西方列强的入强及商品的涌入,在瓦解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并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变革,因而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由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外国资本相抗衡,因而其发展往往受制于西方资本。

帝国主义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次短暂的快速发展时期,但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再度陷入困境,这进一步说明,帝国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不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不取得民族独立,中国的民族工业就无从发展。

4.从近代化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作用。

⑴积极:

政治:

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迈出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一步。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

经济: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

废除封建陋习,社会习俗发生变革,自由、平等、文明的风气兴起

⑵消极: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5.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是指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改组后的国民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为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完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5年中共长征途中发表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所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形式。

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历史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时期

革命史实

社会状况

中共成立初期1921年

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

内容、意义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国民党一大;北伐战争:

对象、结果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年

南昌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道路;长征、遵义会议、八一宣言;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年

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两个战场;抗战胜利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年

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时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面貌

时期

政治

经济

思想

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

毛泽东思想萌芽

国共对峙时期

1927—1937年

中共逐步走向成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日本开始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

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年

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合作实现,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民族工业萎缩;官僚资本膨胀;日本在沦陷区掠夺。

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年

国共内战

官僚资本主义

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

专题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解和掌握其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全面认识。

第一阶段:

(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兴起):

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半殖民地特征。

第二阶段:

(洋务运动兴起至国民大革命失败):

封建经济为主,四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呈现出愈来愈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

第三阶段(土地革命战争开始至新中国成立):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占支配地位,五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结构。

A自然经济:

①自给自足;②具有分散性、保守性、封闭性。

B洋务经济:

①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具有封建性;②机器大生产,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①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②自由开放;③富有侵略性。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E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经济成分

时间

阶级

特点

发展趋势

自然经济

原始社会末期—1956

自给自足、分散性

日趋解体,仍占统治地位

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

18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