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检验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9677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有检验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有检验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有检验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有检验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有检验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有检验方案.docx

《现有检验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有检验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有检验方案.docx

现有检验方案

目前检验室已开展项目:

一、生化项目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ALT)

简介:

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起加快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转化的作用,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肌肉、骨骼中,以肝脏细胞的细胞浆中最多。

当人体内各组织器官活动或病变时,就会把其中的ALT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ALT含量增加。

临床意义:

对急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HBV携带者、重型肝炎以及肝硬化、肝癌等一系列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分析,ALT的升高只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

除了肝炎,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谷丙转氨酶转氨酶升高。

但谷丙转氨酶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

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正常参考值:

0~40U/L。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AST)

简介:

是体内重要的转氨酶,在体内各组织中广泛存在,AST以心脏活性最高。

临床意义:

在肝功能检查中,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指标的,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反映肝细胞坏死的标准。

对于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癌的检测非常准确。

可以和谷丙转氨酶结合起来反映肝功能的状况,比如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LT/AST)在1.0以下为肝硬化或早期肝硬化患者。

另AST可作为监测心肌功能的指标。

正常参考值:

0~40U/L。

3.ALT/AST

简介:

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比值。

ALT位于肝细胞浆内,而AST位于肝细胞浆和线粒体内。

临床意义:

当肝细胞轻度病变时,仅有肝细胞浆内的酶释出,ALT上升幅度较AST为大。

象急性肝炎早期,AST/ALT比值可降到0.56左右,肝炎恢复期,比值逐渐上升至正常。

当肝细胞严重损害时,胞浆、线粒体中的酶释放血,以致血清AST升高幅度较ALT为大。

如肝硬化时,比值可增高至1.44,慢性活动性肝炎比值也常高于正常。

总之,肝病时AST/ALT比值<1,常提示肝脏损害较轻,AST/ALT比值>1,则提高肝脏损害较重。

但是酒精对线粒体有特殊损害,90%恩上的急性酒精性肝炎病例,AST/ALT比值>1,为一例外。

正常参考值:

0.5-1

4.总蛋白(TP)

简介:

总蛋白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

临床意义:

1、增高:

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使出现浓缩现象。

2、降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

  ,则肝脏合成减少,主要以白蛋白的下降明显。

  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肾病综合征时,中蛋白质长期被丢失;时,可随排出一定量的蛋白质。

  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不良,患有如结核病、恶性肿瘤、等。

正常参考值:

60-85g/L

5.白蛋白(ALB)

简介:

白蛋白是属于的一种蛋白质,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人体内它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胶体渗透压。

在奶和蛋里也有白蛋白。

临床意义:

增高:

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减低:

见于合并腹水及其他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出血等。

当降低至25g/L以下易产生腹水。

正常参考值:

35-55g/L

6.球蛋白(GLB)

简介:

作为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抑制剂、免疫调整剂、自身免疫疾病治疗剂、、抗过敏剂的有用的活化免疫球蛋白。

球蛋白可分为a1、a2、β和r四种。

临床意义:

慢性肝病病人Kupffer细胞功能减退或由于门-体短路,不能清除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形成对肝外淋巴组织的慢性抗原刺激,而肝硬化进功能亢进的脾脏,可以产生更多的抗体分子,从而出现高球蛋白血症。

  急性肝炎时血清球蛋白水平轻度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较显著,尤其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时升高非常显著。

然而,任何抗体增加都可有血清球蛋白水平升高,故对肝病诊断意义有限。

正常参考值:

球蛋白正常值为20-40g/L

7.白球比(A/G)

简介:

血浆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的比值,常被写作A/G。

临床意义:

当白球比A/G小于1.5时(也有很多以小于1为标准),这时被称为或白球比偏低。

而在这个时候也就预示着肝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正常血清A/G比值≥1.5,在慢性肝病,A/G比值降低是诊断肝硬化的良好指标,但在早期病例检出不够灵敏。

作为病程中的观察指标,则比值的降低与病变的发展相当符合。

正常参考值:

1.5-2.5

8.碱性磷酸酶(ALP)

简介:

碱性磷酸酶是广泛分布于人体各器官中,其中以为最多其次为,骨骼、肠、和等组织,。

中的ALP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

生长期儿童血清内的大多数来自成骨细胞和生长中的骨软骨细胞,少量来自肝。

临床意义:

临床上测定ALP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的鉴别诊断。

对于不明原因的高ALP血清水平,可测定同工酶以协助明确其器官来源。

  1.生理性增高:

儿童在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碱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2倍。

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以及孕妇和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均可以升高。

  2.病理性升高:

  

(1)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2)如肝外胆道阻塞、肝癌、、毛细胆管性肝炎等;

  (3)其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3.病理性降低:

见于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等。

正常范围:

女性,1-12岁小于500U/L;大于15岁,40-150U/L;男性,1-12岁小于500U/L;12-15岁,小于750U/L;大于15岁,40-150U/L。

9.总胆红素(TBIL)

简介:

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源于衰老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

临床意义:

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

胆红素增高见于:

(1)肝脏疾患:

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

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1、总量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

,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等。

  2、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

,,肝硬化,等。

  3、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

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总胆红素正常值在1.7-17.1μmol/L之间,17.1-34.2μmol/L可视为隐性;34.2-170μmol/L之间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大于340μmol/L则为重度黄疸。

正常参考值:

1.7-17.1μmol/L

10.直接胆红素(DBIL)

简介:

见总胆红素

临床意义:

直接胆红素增高,属阻塞性黄疸、。

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胆道梗阻等。

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时,可疑为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正常参考值:

1.71-6.8μmol/L

11.间接胆红素(IBIL)

简介:

间接胆红素主要是由红细胞破坏而来,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

临床意义:

间接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或者输血错误等。

与肝硬化病人的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正常参考值:

1.7-13.7μmol/L

12.尿素氮(BUN)

简介:

尿素氮是人体的主要终末产物,肾功能主要指标之一。

临床意义:

增高:

1、器质性肾功能损害:

⑴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肿瘤、多囊肾等所致的慢性肾衰竭。

⑵急性肾衰竭肾功能轻度受损时,BUN可无变化,但GFR(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50%以下,BUN才能升高。

2、肾前性少尿:

如严重脱水、大量、心脏循环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灌注不足导致少尿。

3、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如急性传染病、高热、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和甲状腺功能亢、高蛋白饮食等,但血肌酐一般不升高。

以上情况矫正后,血BUN可以下降。

降低:

正常参考值:

2.86-7.14mmol/L

13.尿酸(UA)

简介: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大约有1200毫克,每天新生成约600毫克,同时排泄掉600毫克,处于平衡状态。

但如果体内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则体内尿酸潴留过多,当血液尿酸浓度大于7毫克/分升,是人体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长期置之不理将会引发。

另外过于疲劳或是休息不足亦可导致代谢相对迟缓导致痛风发病。

临床意义:

血尿酸增高:

  

(1)血尿酸增高主要见于痛风,但少数痛风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测定正常。

血尿酸增高无痛风发作者为高尿酸血症。

  

(2)在细胞增殖周期快、核酸分解代谢增加时,如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清尿酸值常见增高。

肿瘤化疗后血尿酸升高更明显。

  (3)在减退时,常伴有血清尿酸增高。

可见于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其他肾脏疾病的晚期如,,肾盂积水等。

  (4)在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及铅中毒、子痈、妊娠反应及食用富含核酸的食物等,均可引起血中尿酸含量增高。

血尿酸降低:

恶性贫血,范科尼综合征血尿酸降低。

正常参考值:

90~420umo1/L。

14.肌酐(Cr)

简介:

肌酐是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可产生1mg肌酐。

肌酐主要由滤过排出体外。

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代谢的产物。

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临床意义:

(1)当急、等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可升高。

同时应在已知内生肌酐清降率的基础上穿插着测定血肌酐作为追踪观察的指标。

(2)尿素氮与肌酐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二者同时升高,说明有严重损害。

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正常参考值:

53—140μmoI/L。

15.血糖(GLU)

简介:

同血糖快速监测,区别在于生化仪测血糖拥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检验结果更稳定可靠,但处理过程麻烦,需抽取静脉血,并经温浴离心处理后才能进行试验。

临床意义:

与血糖快速检测不同的是,此法检测的是静脉血,血糖快速检测是毛细血管外周血,参考值略有不同,当以生化仪检测结果为准。

另此法拥有更宽的检测范围,血糖过高或过低的患者应当使用生化仪检测来保证准确性。

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3.9~6.0mmol/L

16.甘油三酯(TG)

简介:

血清甘油三酯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常规测定指标,特别是随着对其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为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

临床意义:

tg升高可见于以下疾病:

  

(1)家庭性高tg血病,家庭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2)继发性疾病常见于: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足、、妊娠等。

  (3)急性胰岛炎高危状态时,tg>11.3mmol/l(>1000mg/dl)。

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与常有家庭性集聚现象。

单纯的高tg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只有伴以高tc、高ldl-c、低hdl-c时才有病理意义。

  tg减低见于以下疾病:

,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严重低下,极易引发脂肪肝等症。

正常范围:

<2.3mmol/l(<200mg/dl)。

当tg>4.5mmol/l(>400mg/dl)即可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

17.胆固醇(CHO)

简介: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中含量也高。

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而且是合成,以及激素的原料。

血浆中胆固醇水平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临床意义:

胆固醇偏高见于

1、饮食不当

  过多进食含高胆固醇的食物,比如心、肝等动物内脏。

身体内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引起总胆固醇偏高,这是造成总胆固醇偏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2、阻塞性黄疸

  这时由于胆汁排出受阻,血中出现脂蛋白-X和肝内胆固醇合成亢进所致,以游离型胆固醇的增加为主。

引起总胆固醇偏高,所以阻塞性黄疸是造成总胆固醇偏高的原因之一。

(简称LDL-C),能对动脉造成损害;而(简称HDL-C),则具有清洁疏通动脉的功能。

正常参考值:

2.86~5.98mmol/L

二、临床快速检测项目

1.乙肝两对半

简介:

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

乙型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抗原(HBsAg)和表面(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

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或者检查是否有乙肝表面抗体,区分、小三阳以及其他乙肝临床亚型。

正常参考值:

全部阴性或者只有表面阳性。

2.血糖快速检测(GLU)

简介: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

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使用血糖仪快速检测血糖简便、快速,但准确性不及生化仪检测血糖。

临床意义:

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3.9~6.0mmol/L。

空腹血糖浓度超过6.0mmol/L称为高血糖。

血糖浓度低于3.9mmol/L称为低血糖。

血糖浓度7.7mmol/L成为糖阈值,超过这个值就会出现尿糖。

正常参考值:

3.9~6.0mmol/L

3.HIV-抗体快速检测(HIV)

简介:

人类免疫缺陷,它会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的缺陷。

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的一种。

至今无有效疗法的致命性传染病。

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的失去抵抗力,而导致各种疾病及得以在人体内生存,发展到最后,导致艾滋病()。

临床意义:

HIV-抗体快速检测阳性,须做进一步确诊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4.梅毒血清学试验(TP,也可称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简介:

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以阴部糜烂,外发皮疹,筋骨疼痛,皮肤起核而溃烂,神情痴呆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

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三期梅毒和。

是《》中,列为乙类防治管理的病种。

临床意义:

此法快速准确,梅毒抗体检出率高。

正常参考值:

阴性

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简介:

HCG即,是英文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三个英文的首字字母缩写,是由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是由α和β二聚体的糖蛋白组成。

为使用最广泛的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检测工具。

临床意义:

免疫胶体金法,也就是平常的尿试纸条,该方法由于应用广泛,方法学较成熟,检测迅速,灵敏度高,一般可达到10-25IU/L.也就是说尿中如果HCG水平达到10,就可能检测出来。

女性妊娠到1周时血清中的HCG水平就可达到5-50IU/L,而在尿中清晨尿的HCG水平最高,可接近血清的水平,因此尿HCG检测以清晨的尿最佳,阳性率最高。

也就是说,HCG阳性检出率最短时间是是受孕7天。

6.尿常规

简介:

尿常规是"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或者中有形成分。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尿胆原、胆红素、亚硝酸盐、隐血、酮体及尿糖定性。

临床意义及参考值:

尿常规化验单是分析接受尿常规检查者的身体状况的重要依据。

以下以表格来说明各指标的意义:

名称

正常

异常

酸碱度(pH)

4.6~8.0(平均值6.0)

增高常见于频繁呕吐、呼吸性碱中毒等

酸碱度(pH)

4.6~8.0(平均值6.0)

降低常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

尿比重(SG)

1.015~1.025

增高多见于高热、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尿比重(SG)

1.015~1.025

降低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等

尿胆原(URO)

<16

超过此数值,说明有黄疸尿常规十项检测

隐血(BLO)

阴性(-)

阳性(+)同时有蛋白者,要考虑肾脏病和出血

白细胞(WBC)

阴性(-)

超过五个,说明尿路感染

尿蛋白(PRO)

阴性或仅有微量

阳性提示可能有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性病变

尿糖(GLU)

阴性(-)

阳性提示可能有糖尿病、甲亢、肢端肥大症等

胆红素(BIL)

阴性(-)

阳性提示可能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

酮体(KET)

阴性(-)

阳性提示可能酸中毒、糖尿病、呕吐、腹泻

尿红细胞(RBC)

阴性(-)

阳性提示可能泌尿道肿瘤、肾炎尿路感染等

尿液颜色(GOL)

浅黄色至深黄色

黄绿色、尿浑浊、血红色等就说明有问题

7.尿沉渣镜检

简介:

尿沉渣就是中的有形状成分。

是原尿经过离心后,形成的沉渣。

是尿液有形成分质和量的组合。

包括细胞、管形、结晶、细菌、精子等各种病理成分。

临床意义:

尿液化学分析仪检测仅是一个筛选手段,尿沉渣镜检可发现和纠正尿分析仪检测报告中的误差,在平时工作中应将所有标本都作尿沉镜检的必要性。

尿液分析仪检测应与手工操作相结合,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

尿沉渣中红细胞:

红细胞超标(尿沉渣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时可提示和泌尿系统的多种疾病,包括肾外伤.也可见于剧烈运动后,外伤性的导尿后、结石的通过、或月经的污染。

可见于肾孟肾炎、肾结石、肾肿瘤和泌尿道的其它恶变、也可见于出血性疾病。

尿沉渣中白细胞:

大量白细胞(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的存在提示泌尿道感染。

脓尿还可见于。

尿沉渣中上皮细胞:

如出现大量的肾性上皮细胞可提示活动性的肾小管变性。

这些细胞常见于急性坏死和肾乳头炎坏死期病人尿沉渣中。

尿沉渣中管型可分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

尿沉渣中红细胞管型指标异常提示急性肾炎、肾梗塞、胶原组织疾病、或所致的肾损害的唯一指证;而尿沉渣中白细胞管型指标异常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综合症、或的患者尿液中;颗粒管型分为"粗颗粒"和"细颗粒",在正常尿液中可见到一个颗粒管型。

大多数情况下,颗粒管型提示肾盂肾炎,还可见于慢性肾脏疾病;透明管型的形成与肾小球毛细管的损害有关,此损害会使通过肾小球滤过而漏出。

这种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是暂时性的,有可能是由高热、体位的影响(躯位、立位)、情绪压抑、或剧烈运动所致。

参考值:

红细胞0-1/HPF

白细胞0-1/HPF

上皮细胞少量

脓细胞无

结晶可有少量尿酸盐结晶

管型可有少量透明管型

8.大便常规

简介:

尿常规是"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主要检查肠胃功能。

大便常规包括颜色、硬度、外观、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结晶、寄生虫卵、隐血试验等。

临床意义及参考值:

(一)一般性状:

正常为黄色软便。

  颜色异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黑色或柏油样:

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等。

如服铁剂、铋剂或进食动物血及肝脏后粪便也可呈黑色。

  2.白陶土色:

见于胆道完全梗阻时或服钡餐造影后。

  3.果酱色:

见于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时。

  4.红色:

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肛裂、肠息肉、结肠癌、放射性结肠炎等,或服用番茄、红辣椒、扑蛲灵、酚酞、保泰松、利福平、阿司匹林后。

  5.绿色:

因肠管蠕动过快,胆绿素在肠内尚未转变为粪胆素所致,多见于婴幼儿急性腹泻及空肠弯曲菌肠炎。

  6米泔样便:

常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患者。

  7细条样便:

常见于直肠癌。

  性状异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稀粥样便:

见于服用缓泻剂后。

  2.水样便:

见于急性肠炎、食物中毒等。

婴幼儿腹泻常见蛋花汤样便;霍乱、副霍乱可见米泔水样便;出血性小肠炎可见赤豆汤样便。

  3.黏液便:

见于结肠过敏症或慢性结肠炎。

  4.黏液脓血便:

见于急、慢性痢疾。

  5.凝乳块:

多见于婴儿粪便中,呈白色块样物,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或饮食过多所致。

(二)显微镜检查:

正常为阴性

  异常情况有以下几种:

  1.发现红细胞(RBC):

见于下消化道出血、肠道炎症、肠结核、结肠肿瘤等。

  2.发现白细胞(WBC)或脓细胞:

见于肠道炎症,其数量多少一般可反映肠道炎症的程度。

  3.发现寄生虫卵:

见于肠道寄生虫病。

(三)隐血试验:

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少于100毫升时,肉眼及镜检不能发现粪便内的血液,此时应借助隐血试验以助诊断。

健康人在忌食动物血和绿叶菜时,隐血试验为阴性(-),若忌食上述食物仍持续阳性(+),提示消化道慢性出血。

9.ABO血型

简介:

ABO血型物质除存在于红细胞膜上外,还出现于唾液、胃液、精液等分泌液中。

血型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指构成血型抗原的糖蛋白或糖脂,而血型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血型抗原糖链的组成(即血型抗原的决定簇在糖链上)。

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遗传规律为A、B为显性基因,O为隐性基因,遵循基因遗传定律。

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居民身份认证、新生儿ABO溶血筛查等。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常发生在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型、B型和AB型。

虽然如此,也并不是所有O型血妈妈所生的宝宝都会发生溶血病,而是有的宝宝会发病,有的宝宝不发病,有的症状轻,有的症状重。

这与母亲抗体的量多少,抗体与胎儿红细胞的结合程度,A或B抗原的强度及胎儿代偿性造血能力有关。

正常参考值:

任何血型均正常

10.白带常规

简介:

白带常规检查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检查,通过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阴道微生物检查等5项检查,来判断女性是否白带异常,是一项有关女性生理卫生的身体检查。

临床意义:

白带常规的检查项

(1)阴道清洁度:

一般分为四度,一般Ⅰ、Ⅱ度为正常的,Ⅲ、Ⅳ度提示有阴道炎,即分泌物图片上可以看到多量白细胞或杂菌。

(2)微生物检查:

一般会有真菌、滴虫、淋病奈瑟菌等项,如果有,则在结果上表示是“+”,没有就是“-”。

(3)线索细胞:

线索细胞是细菌性阴道病的最敏感最特异的体征,临床医生根据胺试验阳性及有线索细胞即可做出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

正常范围:

清洁度Ⅰ、Ⅱ度,真菌、滴虫、淋病奈瑟菌阴性,无线索细胞。

11.口腔分泌物查真菌

简介:

正常人口腔寄宿有少量真菌,但是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但是婴幼儿及艾滋病患者极易因为真菌感染导致口腔溃烂。

临床意义:

婴幼儿口腔溃烂或覆盖白色分泌物时,应当考虑真菌感染。

镜检查出真菌则可作为诊断依据。

正常参考值:

阴性

12.乙肝表面抗原快速检测(HBsAg)

简介: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