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9084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海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连海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连海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连海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连海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海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大连海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海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连海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大连海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大连海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2013年1月

一、总体概况

大连海事大学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和相关标准要求,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发挥学校自身航运教育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密切与航运系统企业单位的合作关系,以达到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要求。

充分考虑航运相关行业的特殊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根据职业特点强化校企联合培养环节,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航运工程技术人才,为航运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我校是第二批卓越计划参与高校,获批准专业为救助与打捞工程和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培养层次为本科,学生规模均为30人,从2012年开始招生。

目前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正在本科层次试点的基础上,着手增加应用设计型卓越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

二、组织管理

为有效地落实好“卓越计划”的各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大连海事大学成立如下组织机构:

(1)大连海事大学“卓越计划”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领导、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校企合作办公室、国际合作处、人事处、财务处等相关部门以及参与学院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

(2)“卓越计划”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卓越计划”专业所在学院成立由企业专家、相关学院院长、专业负责人和资深教授组成的“卓越计划”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审定培养方案,研究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构建多方联动、校院共推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共同实施“卓越计划”。

(3)“卓越计划”培养工作办公室:

挂靠在教务处,负责组织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研究制定“卓越计划”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协调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实行学校–专业两级管理,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根据教育部相关精神和要求,建立校企联合专家委员会和企业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联合专家委员会负责专业课程兼职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管理,企业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企业阶段培养方案的管理和实施。

这些管理机构使企业单位直接参与专业培养方案、教材课程建设、实践教育、就业工作等环节,对指导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实践教育、产学合作等起到核心作用。

三、政策措施

1.经费保障

2012年我校“卓越计划”专业——救助与打捞工程和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获得国家拨款各150万元,除国家拨款外,学校与院系多渠道筹措经费,联合相关企业单位,为“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每年2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企业专家讲座授课等费用。

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2012年自筹经费21万元,并计划在下一年度达到30万元。

学校单独列支用于企业实习的经费,生均增加实习经费3000元。

此外,学校提高了卓越计划专业学生奖学金覆盖面和贫困生助学金覆盖面,达到每年18万元。

卓越计划专项经费在学校的年度预算中单列,以确保经费的足额落实和专款专用。

2.资助教材课程建设

大连海事大学在在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资助编写8部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和12部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特色教材,截至目前为止,完成了13部教材的出版工作。

3.建立工程实践教育的企业考察机制

根据学生志愿选择各实践基地开展企业培养环节,企业根据需求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考察。

允许“卓越计划”学生在获得学校和企业认可后,提前进入工作岗位。

一方面侧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潜力择优选拔,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深入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模式

1.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计划”本科培养模式为“3+1”模式,三年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方向课程理论知识部分,一年企业培养环节,包括企业文化、体制、管理,现场观摩和案例学习,专业实习,专业技能培训以及毕业实习等。

培养方案中通识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由学院和教务处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在相关企业指导和支持下,由专业导师、企业导师与学生共同确定,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行业专业标准、大连海事大学教务处和“卓越计划”培养要求进行培养,加强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注重解决现场工程问题能力、开发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

条件成熟后,增加应用设计型救助与打捞卓越工程师硕士研究生阶段。

培养方案强化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类课程学分增加到29%,并且根据企业的反馈情况进行适当的微调,采用“3+0.5+0.5”模式中,累计在企业进行1年时间的工程实践教育,其中半年是连续在企业的实习,半年是非连续的企业工程实践,根据专业性质、学校资源、教师队伍、企业条件等因素来设计并实现。

企业培养环节的教学任务包括: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部分专业特色课教学等,毕业设计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实际工程项目“真刀真枪”地做。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卓越培养计划在学校专项经费的支持下,积极推进实施教学改革,开展的教学改革项目包括“救捞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建设”、“救捞工程实践教育改革探索”、“面向救捞卓越计划专业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课程改革”、“救捞实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救捞专业《海洋工程服务》”、“救捞专业管理类课程改革与实践”等。

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建立了宽基础、复合型的课程体系,紧密联系实际,面向工程实践。

专业基础课强化了船舶、航海、海洋工程方面,在此基础上,面向救助与打捞工程,设置了救助工程、打捞工程、海洋工程服务、潜水技术基础,以及管理、法规等方面的课程,充分体现了救捞专业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完成了《救助工程》、《打捞工程》、《海洋工程技术基础》、《潜水技术基础》、《救捞及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救捞应急管理》、《救捞国际标准合同》、《救捞政策与法规》等8本专业特色教材的陆续出版工作。

图1救捞卓越计划培养主干课程体系

我校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培养计划按照航运业上岗的需要,设置了航运业上岗培训类实践课程:

船舶保安、熟悉与基本安全、精通艇筏和救助艇、高级消防、精通急救。

遵照国际海事组织的STCW2010国际公约规定,设置了与其岗位职能需求所匹配的课程体系:

船舶局域网技术及应用、船舶电站、船舶电力拖动系统、船舶主机监测与控制系统、船舶辅助控制装置、船舶综合驾驶台系统、船舶机舱监测与报警系统、船舶电子电气专业英语、船舶电子电气工艺、船舶导航设备维护及检测、GMDSS设备维护及检测。

3.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发展对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对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船舶电站”建设了1套‘船舶电站及其自动装置’教学及仿真训练软件系统。

该教学及仿真训练软件系统是包括教学课件、仿真模型、仿真界面及试题为一体的软件训练系统。

该系统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其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和智能化,在此系统的中可以不断增加新的教学和考试内容,使用者可以不断完善更新系统功能,对本科教学将有很大帮助。

五、师资队伍

1.专业教师到企业单位实践能力提升与学生实习教学相结合。

在每年的学生企业培养环节中,教师自主从各实践基地中选择,既作为学生实习的带队教师,也在整个过程中开展企业调研、救捞装备实践、当年重点救捞案例学习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锻炼。

经过一年的实践,大多数专业教师实现了至少一个实践基地企业的轮训,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在实践教学能力水平方面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学校先后派出三名实验室教师到校实习船担任船舶电子电气员职务,提高实验教师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轮机学院新引进持船舶电子电气员证书的教师1名,从而使得本学院从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人员持电子电气员、电机员、轮机员证书的教师数量超过了50%。

2.立足专业特色课程聘请企业富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

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聘请了救捞企业单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骨干,在每一门专业特色课程中举办了专家讲座授课。

救助工程聘请了两位救助局和一位救助飞行队专家,打捞工程聘请了上海打捞局和烟台打捞局的两位资深专家,海洋工程聘请了中国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烟台分公司的两位专家,救捞及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聘请了烟台和广州分公司的两位项目管理专家进行了授课。

潜水技术基础、国际标准合同、应急管理、政策与法规等四门课程也分别聘请救捞企业单位专家给学生开设讲座。

另外,学校还从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聘请专家作综合性讲座,包括救捞力量、企业文化、制度体系等,每学年为学生讲座、授课、指导工程实践的兼职教师达到了二十余人次。

根据学生反馈,企业富有工程经验的兼职教师所授课内容更密切实际、形象生动、印象深刻,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了良好的补充和带动作用。

六、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卓越计划的总体情况。

(1)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

救捞卓越计划的实施基础是大连海事大学与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专业共建协议。

中国救捞是中国唯一一支国家海上专业救助打捞力量,她承担着对中国水域发生的海上事故的应急反应、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及其他对海上运输和海上资源开发提供安全保障等多项使命。

中国救捞组建有3个救助局、3个打捞局和4个救助飞行队,在沿海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救捞网络。

形成了救助队伍、打捞队伍、飞行队伍三位一体的队伍建制。

大连海事大学与救捞系统经过协商,在北海、东海、南海三个救助局和烟台、上海、广州三个打捞局以及北海救助飞行队、东海第一、第二救助飞行队、南海救助飞行队等挂牌救捞实践教学基地。

各救助局和救助飞行队承担救助装备、救助技术、救助指挥、应急管理和救助案例教学任务。

三个打捞局作为中国最大的海洋工程服务公司,已经建设了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依托实践基地,承担打捞工程船舶、机电装备、打捞工程设计计算、海洋工程、项目管理和打捞工程案例等教学任务。

目前,救助与打捞工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主要承担救捞卓越计划专业学生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方向实习、暑期企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工程实践教育培养工作。

学校和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单位有关人员多次协商讨论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在每次实习工作开始前,对各项实践内容和安全工作、后勤保障工作进行部署,保证实习安全和实践教学效果,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从未发生安全事故等,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

由于基地实践教学对象学生正是为所在单位或企业培养的后备人才,依托单位非常重视学生实践实习工作,委派业务骨干和工程经验丰富的退休返聘专家负责基本实践教学讲课、教练、安全教育、方向实习和毕业实习等。

(2)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

合作企业——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简称中远集团)是中央政府直管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中远集团拥有和控制各类现代化商船近800艘,56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个港口。

中远集团拥有多个船队:

集装箱船队、干散货船队、油轮船队、专业杂货、多用途和特种运输船队等,船队规模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校企合作模式: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3年,在远洋船舶上培养1年。

在远洋船舶上培养的时间段:

第5学期、第8学期,共计一年(40周)。

船舶培养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安排在学生学完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后的学期,第一阶段持续半年,主要让学生熟悉海上的工作环境、工作职责、相关法规;对船舶电子设备、电气设备、机械设备有感性认识,掌握对于这些设备的管理与操作的技能。

第二阶段安排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之后的学期,第二阶段持续半年,主要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船舶电子、电气设备控制装置的日常维护与修理当中。

2.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基地建设的情况。

(1)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

救捞卓越计划已建成由轻型潜水装备、潜水通讯系统、水下摄像系统等组成的潜水装备实践平台,包括夜视仪、红外成像探测、撇缆枪、六自由度救助模拟训练平台等的救助技术实验室,包括水下油压工具系统、先进的海水液压水下作业工具系统、水下作业机器人等的水下作业技术实践平台,建成了救助与打捞工程计算中心,具备船舶稳性分析、水动力分析、系泊分析等计算机辅助计算分析教学能力。

轻型潜水装备、潜水通讯系统、水下摄像系统、水下液压工具、撇缆枪、夜视仪、红外成像探测、水下作业机器人等是救助与打捞应用研究的相关设备,轻型潜水装备为救助人员的潜水训练提供训练装备,培养学生潜水的相关技能;潜水通讯系统培养学生在救助过程中,实时与救捞人员的通讯,确保救捞人员安全;水下摄像系统培养学生通过如何操作摄像系统了解水下作用环境;水下液压工具培养学生实际在水中进行切割、钻孔等作业能力;撇缆枪用于在大风大浪天气下,救助船只与被救助船只的连接;夜视仪用于夜间的海面观察及监视;红外成像探测将外部的各个角度的环境信息通过低照度摄像机拍摄下来,得到外部环境的图像信息,再经过热成像仪对图像进行细节增强的处理,然后再传送给后续的系统来处理显示,从而得到准确的外部工作环境的信息;水下作业机器人用于大潜深深海救捞作业载运平台,搭载各种设备进行水下作业。

本科生通过对以上设备的了解及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与国际知名、国内排名第一的船舶电气产品制造厂家(上海驷博自动化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船舶自动化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包括了:

主机遥控系统、车钟记录仪、机舱监控报警系统、轮机员呼叫系统、值班报警系统、阀门遥控系统、液位监测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货舱烟雾报警、水密门报警系统、通用报警系统、船用组态软件、通信导航基础实训系统等。

“船舶自动化实训中心”的硬件全部选用市场上的高端产品,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布局,外围的传感器、执行器既有实物也可以模拟,方便设置不同的故障类型,训练学生排除故障的能力。

结合我校十二·五建设的“船舶高压电力系统实验室”、“船舶低压电力系统实验室”、“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实验室”,我校已经建设了涵盖目前最新型船舶全部自动化设备的实验室,可以在学校既能完成船舶自动化设备的训练及评估,结合在远洋船舶上的一年时间的训练与实习,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场应用型人才。

3.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1)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

救捞卓越计划按照行业需求,与救捞系统企业联合制定并实施企业培养计划,明确了在企业完成方向实习和毕业设计需要掌握的技能和达到的目标,学生参照企业方案设计、技术开发以及工程项目实施和管理等,按企业员工管理。

企业培养环节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方向实习、暑期企业实践、毕业实习等。

依托救捞系统挂牌的本科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企业实习环境,一个年级的30名学生,按12名到烟台的北海救助局、烟台打捞局和蓬莱的北海救助飞行队,12名到上海的东海救助局、上海打捞局和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6名到广州的南海救助局、广州打捞局和南海救助飞行队开展企业实践,实习内容包括参观应急救助指挥中心、学习救助应急预案、救助船舶实习、潜水装备实操、救捞案例讨论交流、打捞工程船舶实习、打捞工程设计计算、救捞文化学习等。

在毕业设计与实习中采用“双导师制”,毕业设计与实习题目根据学生和实习岗位特点,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讨论确定。

每一位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不超过3人,各实践企业单位为每名学生配备专门的企业指导教师。

(2)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

在远洋船舶上培养,分别跟轮机员、驾驶员、电子员值班,相关知识点由持有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适任证书的轮机员、驾驶员、电子员传授。

企业培养第1阶段

①船舶管理知识:

包括人员职责、交接班制度、海上防污染、安全用电等。

②金工操作:

车床的使用、电气焊的使用。

③对于船舶电子设备的认识:

跟驾驶员值班1个月,掌握综合驾驶台电子设备的使用与操作。

④对于船舶机械设备的认识:

跟轮机员值班2个月,掌握柴油机日常管理及操纵方法、辅助机械的日常管理及使用方法。

⑤对于船舶电气设备的认识:

跟电子员班3个月,掌握照明回路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电机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企业培养第2阶段:

跟电子员班6个月。

①学习并掌握船舶电力控制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方法。

②学习并掌握船舶动力控制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方法。

③学习并掌握船舶机舱辅助机械控制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方法。

④学习并掌握船舶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方法。

⑤学习并掌握船舶综合驾驶台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方法。

由于在远洋船舶上培养学生,需要相关的行业管理部门、中远集团提前规划、布局以及政策支持,因此我校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是从2012级开始实施的,目前学校以及企业培养的方案均已制定完成,待2014年9月开始即可实施企业第一阶段的培养工作。

七、国际化

根据救捞和航运行业企业国际化定位和行业特点,充分听取各企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和专家意见,强化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海洋工程施工资质要求的英语强化训练,结合企业需求推进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

八、其他

我校救助与打捞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两个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特别是企业培养环节、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对周边相关专业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目前,学校的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优势专业也在积极申报教育部或辽宁省的卓越计划。

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大连机床集体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已经在今年的专业方向实习中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实习。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也与领域内知名造船企业签订协议,在学生生产实习、专家讲座、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各专业在申报过程中借鉴已有卓越计划专业的建设经验,使学校在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1.卓越计划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障“卓越计划”顺利实施,学校在经费保障、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取得预期成效

(1)工程教育改革项目:

在启动和实施过程中采用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形式完成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满足“卓越计划”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需要,加强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3)企业培养方案实施:

除企业能够承担的场地、设备和部分费用外,其他相关费用由学校专项经费支付。

(4)教师培训和聘请:

选派专职专业教师到系统内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训,聘请相关企业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课教学,指导学生实践、毕业设计、学位论文等。

(5)课程与教材建设:

支持和加强特色课程及教材建设。

(6)工程实践实习资源建设:

我校已经建成了丰富的、有利于工程实践教学的实践实习资源。

存在问题:

学校的师资人事制度上仍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兼职教师聘请和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的费用仍需多方筹集,缺乏长期有效的保障。

在职称评审方面,学校人事部门还缺乏有效的政策依据,难以在工程型教师的提职方面给予足够的激励。

2.今后继续推进卓越计划的主要思路和可能措施。

学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出台教师到企业培训、取得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具体办法,“工程型”教师进行评聘与考核的具体规定,以及聘请企业高水平工程师担任“救捞卓越计划”兼职教师的具体方案。

学校继续推进双语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内外跨国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3.对教育部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

建议主管部门在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工程型”教师评聘与考核等方面出台相关的引导性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