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终稿615报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9041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终稿615报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终稿615报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终稿615报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终稿615报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终稿615报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终稿615报出.docx

《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终稿615报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终稿615报出.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终稿615报出.docx

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终稿615报出

 

《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2011年6月15日

 

目录

 

前言………………………………………………………………………第页

一、现状…………………………………………………………………第页

二、成就和问题………………………………………………………第页

三、发展环境…………………………………………………………第页

四、“十二五”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第页

五、“十二五”发展目标………………………………………………第页

六、“十二五”发展重点………………………………………………第页

七、措施和政策建议…………………………………………………第页附:

《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说明

 

前  言

内燃机工业是我国机械工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中的一个大行业。

内燃机广泛用作汽车摩托车、工程建筑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铁道内燃机车、内燃发电设备、军用装备、地质和石油钻机、以及旅游运动器械、园林机械和各种通用机械的主导配套动力;内燃机是我国城市和乡镇、公路和铁道、工地和农田、矿区和油井、江河和湖海、高山和边疆不可或缺的动力机械;内燃机在我国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以及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燃机是目前人类所能掌握的热效率最高的移动动力机械。

内燃机以优良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和可靠性,满足了各种配套机械的需要,对各种配套主机的市场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内燃机融合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环境催化、石油化工、新型材料和精密制造等诸多高新技术,发展成为一种融合多学科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

在国家节能减排的经济发展总目标下,内燃机是目前和今后实现节能减排最具潜力、效果最为直观的产品。

因此,在未来一段很长的时期中,在道路和非道路作业机械领域,内燃机作为主流动力机械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将以转变经济发展型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发展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十二五”期间,中国内燃机行业将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保持全行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同时坚决履行节能减排的重大社会责任,把握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从而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重大发展和重组调整期。

为满足汽车摩托车、工程建筑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铁道内燃机车、内燃发电设备、军用装备、地质和石油钻机、以及旅游、休闲和运动器械、园林机械和各种通用机械等领域的发展需要,实现国家对节能减排更高、更新的发展要求,内燃机行业必须全面展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进自主科技创新;综合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素质及核心竞争力,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先进优质的节能环保型内燃机;为我国从内燃机制造大国走向内燃机制造强国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为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新的和更大的贡献。

一、现状

1、行业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燃机工业(包括主机及配件)经过多次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目前约有3000家制造企业。

2010年,全行业从业人员近40万人,工业总产值逾3000亿元,内燃机产量逾7000万台,总功率逾12亿千瓦。

各类内燃机产品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并有相当数量产品以单机或随配套主机出口到国际市场。

2、内燃机行业“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内燃机作为装备制造业中的一个大行业,在“十一五”期间伴随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和上海世博会带动下的全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经受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短暂冲击,全行业综合指标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

(1)总量目标

按“十一五”发展规划安排,内燃机总产量和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各种内燃机产品2005年预测总产量为5000~5100万台(其中:

多缸汽油机580万台,多缸柴油机420万台,中低速柴油机1~1.5万台,单缸柴油机600~700万台,摩托车用发动机2600万台,通用小汽油机800万台)。

至2009年末,全国内燃机实际总产量6700万台,提前一年且超额30%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预期目标。

总功率11.3亿千瓦、对比2004年全年完成总功率6.65亿千瓦,工业总产值2739亿元、对比“十一五”预期目标1350亿元,实现了工业总功率和总产值翻番。

(2)产品开发

“十一五”期间,内燃机行业在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摩托车以及船舶和铁路机车等道路和非道路作业机械,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节能、节材、低污染的新产品。

为交通运输机械配套的车用发动机的市场最大。

伴随着我国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汽车用内燃机主要集中在开发可满足国三排放法规要求的产品,并为满足国四排放法规要求和具有技术升级储备打下了基础。

车用汽油机采用了电控多点顺序喷射(MPI)和多点柔性分层喷射(FSI)、增压、三元催化排气后处理以及多气门、可变气门定时等新技术。

经过产学研的共同努力,基本掌握了缸内直喷技术(GDI)在产品上的应用。

车用柴油机已采用了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多气门、增压(中冷)、可变涡轮增压(VGT)、废气再循环(EGR)和排气后处理等新技术。

尤其在燃油喷射系统方面,除了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外,燃油系统制造企业还结合我国国情需要,开发推广了电控直列泵、电控VE泵和电控单体组合泵等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及时满足了国三排放法规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能源、水利等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工业和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的发展很快,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市场繁荣。

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特种用途以及固定机械等配套的各柴油机生产企业通过不断搭载新的技术实现产品变型,及时开发了一大批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用柴油机新产品,满足了工程建设机械、建筑机械、叉车及特种用途装备,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小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农村基础建设用装备的配套发展,在支援农业机械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7年,我国《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促进了我国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技术水平的提高。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制造企业通过采用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和增压(中冷)等技术,重点开展了进气、喷射、燃烧系统间的优化工作,并同步在可靠性和减振降噪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使产品相对原有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国家颁布实施了摩托车第3阶段排气污染物排放等系列标准,这些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促进了行业在产品开发上从优选先进的供油系统,确保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后处理系统入手,开发了一批先进的摩托车用汽油机。

在非道路小型点燃式发动机领域,行业结合即将出台的排放标准,结合通用小型汽油机批量出口国际市场的更高要求,在产品开发上特别注重采用国际上成熟的排放控制新技术,使我国通用小型汽油机产品的技术平台得到了提高。

为应对节约石油资源的需要,加快了各种替代燃料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并获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成果。

天然气发动机已经得到应用,E90乙醇汽油在国内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常规车用燃料。

添加一定比例的甲醇汽油在国内西部地区也得到应用。

生物柴油的制造技术基本成熟,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应用。

二甲醚和甲醇在柴油机上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技术突破,二甲醚在公交车上已进入试运行阶段,M100甲醇燃料在商用车上已进入产品化过程。

我国替代燃料技术的快速进展已经达到规模替代石油燃料的水平,并正在逐渐形成符合我国资源特色的内燃机燃料体系。

长期以来,内燃机零部件行业由于在产品体系中的价值地位所限,始终处于被动发展和边缘支持的状态,此种状态导致该行业与配套主机的同步发展受到制约和影响,其缓慢的发展速度和较低的产品水平又被普遍视为影响了主机的进步和发展。

“十一五”期间,上述现状在引起全行业认知后得到了一定的改观,内燃机零部件制造企业通过与配套主机的同步合作开发以及相关系统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了企业自身的改进和提高。

一批处于在全国、亚洲乃至世界第一的内燃机零件企业应运而生。

部分零部件骨干企业紧跟世界技术发展趋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出一大批先进的内燃机零部件,其性能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各种先进的基础零部件在支撑国内配套主机发展的同时,还有序地进入国际主机配套市场,同时满足了国际国内广大的维修市场需求。

“十一五”期间,我国内燃机零部件行业中的燃油系统、增压系统、排气后处理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特别是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和排气后处理系统的自主研发获得了可喜的突破,产品实现了产业化批量生产,开始呈现逐步打破国外跨国集团长期垄断我国市场的局面。

“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在产品设计和现代化管理方面,较普遍采用了CAE等现代工程开发和设计技术,一些企业已经与配套主机企业共同实施了“同步工程”。

另外,在实现产品数据管理(PDM)、企业资源管理(ERP)和现代化企业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制造工艺与装备

“十一五”期间我国内燃机行业在制造工艺和装备方面,是近几个五年计划中企业对其改造的决心和力度最大、制造装备水平跃升幅度最高、效果最好的一个时期。

通过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内燃机整机和零部件大中型企业总体制造水平提高很快,大大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的预期目标。

现今,世界内燃机工业中薄壁高强度铸造技术、精密铸造技术、柔性及半柔性加工技术、在线自动检测技术、以及各种先进的零部件制造工艺和装备,均在国内行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确保了产业化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一致性的需要。

一些大型龙头企业的工艺和装备水平已被公认为属国际一流。

(4)对外合作与交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内燃机行业通过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大幅度地提高了产品水平,增加了技术积累。

各主要内燃机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国外许多跨国公司将发动机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并把在中国生产的国外品牌发动机出口到海外;同时国内企业的自主品牌发动机产品也增加了出口。

由此,国内外内燃机产品及技术的交流得到加强和扩大,加快了国际化进程。

在上述背景下,“十一五”期间,我国内燃机行业突出节能减排主题,坚持对外合作与交流,坚持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兼容并蓄,以不断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尤其是提升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的水平。

内燃机行业的对外合作和技术引进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对外合作和技术引进更描准了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水准的发动机技术,尤其是节能减排技术;二是引进产品更着重在市场需求填平补缺的先进产品;三是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合作形式引进技术和产品的项目发展较快、增加较多。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内燃机行业在技术引进和合资合作方面的项目(不含外方独资)有:

重型车用柴油机方面,如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引进意大利菲亚特动力科技公司(FPT)依维柯重型汽车用柴油机;北汽福田与德国戴姆勒公司合作引进戴姆勒中、重型柴油机;广州日野汽车有限公司引进日野E13C重型车用柴油机等。

轻型车用柴油机方面,如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公司引进美国万国公司NGD3.0柴油机技术;北汽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引进美国康明斯2.8L、3.8L轻型柴油机;荣成华泰汽车有限公司引进意大利VM2.5L、3.5L柴油机等。

电站用高速大功率柴油机,如许可证引进、合资生产MTU956系列20V956T33B柴油机等。

天然气发动机,如潍柴动力西港新能源发动机公司引进加拿大西港创新公司重型车用高压直喷LNG发动机和新能源动力系统等。

乘用车用汽油机方面,最为突出的是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等引进了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等公司的增压直喷汽油机技术,这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发动机节能减排前沿技术之一。

其它乘用车用汽油机引进项目还有:

东风日产公司引进由日产和雷诺共同研发的全新HR和MR汽油机技术;北京现代汽车公司引进韩国现代B4GB、G4ED和G4EE型汽油机;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引进韩国现代起亚G4EA、G4ED、G4GB、G4GC、G4KA、G4KC和G6CU型汽油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引进美国通用L951.4L汽油机;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引进日本三菱A9系列汽油机;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公司引进日本铃木3L、1.5L和4G15MIVEC汽油机;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日本马自达I4和大发3SZ系列等。

这些引进的车用汽油机采用了多气门、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和涡轮增压等新技术。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已逐渐成为我国内燃机界的共识。

“十一五”期间,我国一些内燃机企业继续通过国际合作研发途径,积极利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开展自主创新开发和自主品牌建设。

如潍柴动力、玉柴动力、云内动力和新昌柴油机厂等一批柴油机生产企业,分别与奥地利AVL、德国FEV、美国西南研究所等研究单位,合作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型车和乘用车柴油机、以及非道路机械用柴油机产品。

这些合作开发的新产品都采用了当今先进的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以及先进的增压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排气后处理技术和现代内燃机控制技术。

及时满足了国家实施排放法规的需要,并且具有进一步提升产品节能减排等级的潜力。

通过这种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研发,这些企业不仅获得到了先进技术和产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科研骨干、学习了产品开发的全过程、掌握了先进的开发手段,大大增加了技术储备。

为今后企业乃至内燃机全行业进一步发展自主开发和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成就和问题

1、成就

自1908中国内燃机工业的诞生到2008年走过了百年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我国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内燃机工业体系,内燃机产品基本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配套需要。

改革开放30年来,内燃机工业高速发展、不断壮大,在深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加强现代化管理、开拓市场和不断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以及推广产品节能减排技术等诸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引以自豪的业绩。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我国内燃机工业在成为世界内燃机制造大国后,已开始了从量的发展向质的提升的进程。

(1)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车用发动机领域:

乘用车形成了以汽车制造厂为主导的制造体系,商用车形成了以汽车制造厂和专业内燃机生产厂并举的制造体系。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形成了以内燃机制造企业为主的制造体系。

摩托车用发动机和通用小型汽油机形成了区域产业集群制造体系。

船舶、铁道机车和其他特种用途内燃机形成了各自健全完整的制造体系。

(2)产品结构调整方面

全行业以国家出台实施的节能减排各类法规为目标,结合国外先进技术自主研制开发了一大批为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铁道内燃机车、内燃发电设备、石油钻机和国防装备等配套的新一代先进发动机产品。

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产品质量特别是可靠性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技术经济性能和排放水平明显提高。

在小排量乘用车用柴油机领域,以国四排放标准要求为目标,产品为“十二五”期间的市场需求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行业科研机构在产学研的机制下,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努力,通过自主设计和开发、通过对外合作和技术引进,内燃机产品技术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高新技术领域,如电控技术、新型燃烧技术、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废气再循环(EGR)技术、排气后处理技术、以及一系列内燃机基础零部件新技术等,在产品中已得到广泛地推广应用。

各种代用燃料发动机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混合动力技术通过自主开发及与国外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特别是排气后处理系统和电控共轨系统的自主研发取得了突破,正逐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局面。

把国外先进技术和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是我国内燃机行业的传统经验。

根据这个经验,燃油系统行业以科学的态度,结合掌握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瞄准使用市场,开发了不同类型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及时满足了柴油机主机制造企业在产品实现排放法规升级要求下的实际需求。

随着现代内燃机涉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环境催化、石油化工、新型材料和精密制造等诸多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融合多学科知识的人才培养尤显重要。

我国43所具有内燃机专业的大专院校和庞大的企业研发中心,通过厂校多种模式的合作,培养造就了一支从事内燃机教学基础理论研究、产品研发及应用研究、生产制造工艺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工程技术队伍。

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国家科研体制的改革下,分别创建了国家、省、市、企业级技术中心(或实验室),并由此培养了一批在产品应用和市场服务中卓有建树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在制造企业规模发展的组织结构方面,部分排头兵企业围绕配套主机产业的发展,通过资本、资产兼并整合等多元化形式,组建形成了规模优势的企业集团,或与配套主机厂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

由此打造出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国内国际知名度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他们的出现引领了产品产量向其汇聚,产业的产品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

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企业内部结构和经营机制发生了科学的变化,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结合产品结构调整,发展了系列产品平台,缩短了研发周期,加快了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的步伐。

内燃机整机及零部件企业的装备水平已有了显著提高,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装备水平已达到国际同行一流水平。

“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已被企业接受和投入实际运用。

长期以来,内燃机工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动了相关工业和产品配套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和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中国内燃机工业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之后,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必将建成一个资金多元化、产品多层次、掌握先进的主导技术、装备和管理现代化的新型内燃机工业体系,发展成为一个自立于世界内燃机工业之林的制造强国。

2、问题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内燃机生产制造大国,但在我国国民经济处于转型阶段,很多制约内燃机行业发展的一些诸如配套政策、社会化保障体系以及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等尚未得到解决。

指导和服务于产品发展的技术标准、政策法规还需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从行业整体上看,内燃机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艺装备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的创新开发能力和人员素质等都比国际上先进的同业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和问题。

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内燃机工业整体规模优势不突出、产量很大但效益不高,制造体系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

(2)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弱。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层面缺少竞争优势,部分核心技术仍然依靠国外。

由于科研开发投入的缺失,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长期处于弱势,致使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内燃机先进技术软件的开发能力落后,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整机和零部件产品的研发过多地依赖于国外。

(4)低水平无序的重复建设现象仍很严重,行业内非理性的竞争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由于受利益的驱使、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区域GDP增长等因素影响,致使水平性能低下的同类产品,重复立项、重复上马建设的现象在局部地区较为严重,破坏了供需市场的和谐发展,阻碍了行业正常的发展和进步,更影响了中国内燃机产品及其配套主机在国际市场上的开拓与竞争。

(5)测试技术与设备严重缺失和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内燃机行业在教学、科研、生产制造、技术标定、试验检测等环节,测试技术和测试设备依赖国外现象非常严重,几乎到了空白的地步。

关键测试设备和仪器绝大多数需进口解决,严重阻碍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发展。

(6)在内燃机研发和产业化制造链环中,主机与零部件协同、协作的合作关系还存在着门槛和不协调。

(7)在内燃机燃用替代燃料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认识、认知和政策支持的问题,导致扩大研究的力度不足,试验研究范围不大,研究经费短缺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缓解。

(8)内燃机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生的不平衡现象尤显突出。

国家在传统能源动力装置(内燃机)与新能源动力所给予的支持严重失衡。

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应该给予大力支持。

但作为年消耗我国石油能源60%以上的内燃机产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仍将作为支撑国家经济建设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类移动机械的核心动力,其主导地位不会动摇。

特别在国家节能减排国策中所承载的重要社会责任,更应持续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扶持。

但目前在国家政策、投资,特别是科研开发资金以及税收等方面,内燃机行业所能获得的支持严重不足。

(9)内燃机作为一个中间产品,面对上游的原材料供应,面对配套主机下游的终端产品,在国家各类支持政策、科技开发政策、管理政策、服务政策、拉动消费政策中所能获得的发展支持力度始终处于边缘状态。

另一方面,又由于其消耗能源与排放污染的特性,致使各类技术法规、质量管理等强制性约束类政策直接对其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

此种局面导致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承担了很重的法规压力和社会责任,却在所获支持、扶持类政策中又始终处于游离和边缘的状态。

期望在“十二五”期间此种现象能得到有效地改观,以满足内燃机行业必须超前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

(10)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自主品牌发动机或整车在技术及质量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导致自主品牌整机和整车的竞争力不足。

提高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力是行业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三、发展环境

1、国内发展环境

(1)“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发展机遇期,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较高速的发展速度。

受国际金融动荡引发全球经济不稳定和低速发展的影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将成为主体的经济形势,由此会推动我国的经济体系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规模扩张的工业化模式将转变为质量提升的增长模式成为必然和主流。

(2)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其产量已居世界第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会继续通过消费政策的拉动,有效的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汽车工业自身将会通过实现产品的技术进步和水平的提高,推动汽车产品有序的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将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汽车产量的持续增长和消费必将对内燃机的产量增长提出新的需求,同时对低耗能和低排放的内燃机动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十二五”期间我国会继续加快“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会有一批以推进西部交通、能源等基本建设为主体的项目开工建设。

国家规划实施的重大“新兴战略产业”将带动一批基础设施的重大建设项目:

包括大型能源基地的开发建设及其配套能源输送大通道的建设;高速铁路、新建铁路和高速公路、大型港口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

伴随着国家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步伐,会出现大量的居民住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村道路建设等等。

上述各类建设项目为工程机械、矿山机械、载重车辆及其配套的内燃机动力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

(4)未来五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城镇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调整优化城乡结构、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等,这些必将进一步带动面广量大的农机动力以及各种适合乡镇生活需求的内燃机动力的发展。

(5)“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将持续稳定地发展。

所需配套动力产品在品种和技术水平上必须及时跟上,以满足各种先进国防工业装备的需求。

(6)内河航运、海洋渔业捕捞及远洋运输等船舶产业的发展为船用内燃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7)休闲旅游产业以及低空飞行器的发展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各类旅游、休闲、运动器械和低空飞行器将会有一个高速和高要求的发展态势。

特别是游艇和低空小型飞机用高等级的先进发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