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轴的扭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868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9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轴的扭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圆轴的扭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圆轴的扭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圆轴的扭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圆轴的扭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轴的扭转.docx

《圆轴的扭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轴的扭转.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圆轴的扭转.docx

圆轴的扭转

第八章圆轴的扭转

工程构件一般可分为三类。

第四章已指出:

杆是某一方向尺寸远大于其它二方向尺寸的构件,若杆件的轴线为直线,则称为直杆。

此外,若构件在某一方向的尺寸远小于其它二方向的尺寸,称之为板。

若构件在x、y、z三个方向的尺寸具有相同的数量级,则称为块体。

本课程主要讨论直杆,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构件。

如同4.4节所述,在空间任意力系的作用下,杆件截面内力的最一般情况是六个分量都不为零,其变形是很复杂的。

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将杆的基本变形分成为三类,即拉压、扭转、弯曲,如图4.3所示。

前面已经讨论了在轴向载荷作用下杆的拉伸和压缩;现在再来研究杆的另一类基本变形,即扭转问题。

§8.1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工程中承受扭转的构件是很常见的。

如图8.1所示的汽车转向轴,驾驶员操纵方向盘将力偶作用于转向轴AB的上端,转向轴的下端B则受到来自转向器的阻抗力偶的作用,使转向轴AB发生扭转。

又如图8.2中的传动轴,轮C上作用着主动力偶矩,使轴转动;轮D输出功率,受到阻力偶矩的作用,轴CD也将发生扭转。

 

以上二例都是承受扭转的构件实例。

由于工程中承受扭转的构件大多为圆截面直杆,故称之为轴。

本章亦仅限于讨论直圆轴的扭转问题。

图8.3所示为等截面直圆轴扭转问题的示意图。

扭转问题的受力特点是:

在各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承受力偶作用。

如在图8.3中,圆轴AB段两端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各作用有一个外力偶M0,此二力偶的力偶矩相等而转向相反,故是满足平衡方程的。

圆轴扭转问题的变形特点是:

在上述外力偶系的作用下,圆轴各横截面将绕其轴线发生相对转动;任意两横截面间相对转过的角度,称为相对扭转角,以φ表示。

图8.3中,φAB表示截面B相对于截面A的扭转角。

必须指出,工程中的传动轴,除受扭转作用外,往往还伴随有弯曲、拉伸(压缩)等其它形式的变形。

这类问题属于组合变形,将在以后研究。

§8.2扭矩与扭矩图

已知轴所传递的功率、转速,可利用6.3节提供的“功率、转速与传递的扭矩之关系”来计算作用于传动轴上的外力偶矩M0。

M0给出以后,即可用截面法确定扭转轴各横截面上的内力。

显然,对于承受扭转作用的轴,横截面上的内力是作用于截面上的内力偶矩,称之为扭矩。

为确定图8.4(a)所示之扭转轴内任意横截面C上的内力,可截取左段为研究对象,如图8.4(b)所示。

截面C上的内力(扭矩)记为MT,由平衡方程有:

∑Mx=MT-M0=0

即得:

MT=M0

若截取轴的右段为研究对象,如图8.4(c)所示,同样可求得截面C上的扭矩=M0。

与MT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其数值相等,转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轴段上。

为了使截取不同研究对象所求得的同一截面上的扭矩不仅数值相等,而且符号也相同,可对扭矩符号作如下规定:

采用右手螺旋法则,用四指表示扭矩的转向,大拇指的指向与截面的外法线方向相同时,该扭矩为正,反之为负。

应用此规则可知,图8.4所示截面C之扭矩为正号。

当轴上作用有两个以上的外力偶矩时,应分段计算轴的扭矩。

为了清楚地表示扭矩沿轴线的变化情况,通常以横坐标表示截面的位置,纵坐标表示扭矩的大小,给出各截面扭矩随其位置而变化的图线,称为扭矩图。

扭矩图与轴力图一样,应画在载荷图的对应位置,一目了然。

例8.1传动轴如图8.5(a)所示,已知转速n=300r/min,主动轮A输入功率NpA=400kW,三个从动轮输出的功率分别为:

NpB=NpC=120kW,NpD=160kW,试作轴的扭矩图。

解:

(1)计算外力偶矩

由(6-10)式知:

M(kNm)=9.55NP(kW)/n(r/min)

故有:

MA=9.55400kW/300(r/min)

=12.73kNm

MB=MC=9.55120kW/300(r/min)

=3.82kNm

MD=9.55160kW/(300r/min)

=5.09kNm

(2)用截面法求截面扭矩

BC段:

沿截面1-1将轴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沿正向假设截面扭矩为MT1,如图8.5(b)。

由平衡方程可知有:

∑Mx=MT1+MB=0

得到:

MT1=-MB=-3.82kNm

CA段:

截取研究对象如图8.5(c)所示,由平衡方程可知截面扭矩MT2为:

∑Mx=MT2+MB+MC=0

得到:

MT2=-(MB+MC)=-7.64kNm

AD段:

沿3-3截面截开后取右段为研究对象,如图8.5(d)所示。

有平衡方程:

∑Mx=MT3-MD=0

得到:

MT3=MD=5.09kNm

应当指出,在求以上各截面的扭矩时,采用了“设正法”,即截面扭矩按正向假设;若所得结果为负,则表示该扭矩的实际方向与假设的方向相反。

本题计算结果表明BC段及CA段扭矩为负,AD段扭矩为正。

(3)作扭矩图

注意到轴各段内的扭矩均相同,则由上述结果不难作出如图8.5(e)所示之扭矩图。

可见,该轴的最大扭矩|MT|max=7.64kNm,作用在CA段上。

讨论一:

扭矩图的简捷画法

类似于第四章所述轴力图的简捷画法,对于扭矩图,同样可以从左端开始,按扭矩符号规定标出参考正向如图8.6,图中MB为负,扭矩图向下画至3.82kNm;BC段无外力偶矩作用,画水平线;C处MC与参考正向相反,扭矩图继续向下行3.82kNm至7.64kNm;CA段无外力偶矩作用,画水平线;A处MA与参考正向相同,扭矩图向上行MA=12.73kNm;AD段无外力矩作用,仍画水平线;D处MD与参考正向相反,扭矩图向下行MD=5.09kNm;回至零,图形封闭,满足平衡条件∑Mx=0。

这样得到的结果必然是与截面法一致的。

讨论二:

对于本题所论之传动轴,若将主动轮A与从动轮D的位置对换,作扭矩图后可知,轴的最大扭矩在AD段,且为|MT|max=12.73kNm。

由此可见,合理安排主、从动轮的位置,可以使轴的最大扭矩值降低。

例8.2试作图8.7所示固定支承轴的扭矩图。

已知MB=40kNm,MC=MD=10kNm。

解:

1)求固定端约束反力偶。

设固定端反力偶MA如图,有平衡方程:

∑Mx=MA+MB-MC-MD=0

MA=MC+MD-MB=-20kNm

2)在左端设置参考正向如图。

3)画扭矩图。

从左端开始,MA为-20kNm,AB段画水平线;B处MB为正,向上行40kNm,至+20kNm,再画水平线;C处MC为负,向下行10kNm;D处MD亦为负,再向下行10kNm,回至零。

结果如图所示。

§8.3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8.3.1圆轴扭转的应力公式

分析研究变形体静力学问题的主线,是研究力的平衡、变形的几何协调及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

与杆的拉伸压缩相比较,差别主要在于圆轴扭转时的变形有其特殊性。

因此,我们首先讨论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几何关系,找出应变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利用物理关系,找出应力分布规律;最后,根据静力平衡关系导出应力计算公式。

1.变形几何关系

为建立圆轴扭转时变形几何关系,首先应通过试验观察圆轴扭转时的变形现象。

在圆轴表面作圆周线与轴向线,如图8.8(a)所示。

在轴二端施加扭矩后,圆轴发生扭转,如图8.8(b)。

由此可以观察到:

各圆周线相对旋转了一个角度,但圆周线的尺寸、形状和相邻两圆周线之间的距离不变;各纵向线在小变形情况下,仍近似地是一条直线,只是倾斜了一个微小的角度。

变形后圆轴表面的方格变成为菱形。

根据所观察到的圆轴表面变形现象,可以设想圆轴由一系列刚性平截面(横截面)组成,在扭转过程中,相邻两刚性横截面只发生相对转动。

于是可作出如下假设:

圆轴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其形状和大小不变(半径尺寸不变且仍为直线),相邻两横截面间的距离不变。

这一假设称为圆轴扭转的刚性平面假设。

这一假设是否正确,应当根据由此假设所导出的结论—圆轴扭转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公式,是否符合实验结果来验证。

依据上述刚性平面假设,注意到横截面间的距离不变即轴向线的长度未发生改变,于是可知扭转时圆轴横截面上只有垂直于半径方向的剪应力,而无正应力。

为了研究圆周扭转时剪应变的变化和分布规律,在图8.9(a)所示圆轴上相距为dx的截面1-1和截面2-2间取楔形体如图8.9(b)。

 

在扭矩的作用下,截面2-2相对于截面1-1转动了一个微小角度dφ。

故截面2-2上的两条半径O2c和O2d都旋转了同一角度dφ,而变成为O2c′和O2d′;矩形abcd变成了平行四边形abc′d′,如图8.9(b)所示。

由△acc’和△O2cc’可以看到,弧段

=rdφ=γdx,

所以有:

γ=。

式中γ是图8.9(b)中a、b处直角的改变量,即半径为r处(即轴表面处)的剪应变。

同理,在截面上任一点(距截面中心ρ处),由图8.9(b)可给出剪应变γ为:

γ=

式中,γ为距中心为处的剪应变;d/dx称为轴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转角。

由刚性平面假设还可知,圆轴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平面,不仅形状和大小不变,半径也仍然保持为直线。

所以,在同一横截面上d/dx为常数。

故上式表明,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各点的剪应变γ与该点到截面中心的距离成正比。

2.物理关系

材料的剪应力(τ)-剪应变(γ)关系同样可以由实验获得。

对于线性弹性材料,剪切虎克定律=G成立,G为剪切弹性模量,与弹性模量E一样,G也是材料常数。

在线弹性物理关系下,剪应力与剪应变成正比,故横截面上任一距截面中心o为处的剪应力为:

(a)

上式给出了扭转圆轴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分布规律。

因为G是材料常数,在同一横截面上d/dx亦为常数,故截面上任意一点的剪应力与该点到轴心的距离成正比;由于剪应变发生在垂直于半径的平面内,故剪应力方向与半径垂直。

显然,剪应力t在横截面上是线性分布的,在ρ=r的外圆周上剪应力t最大,且有:

在圆心ρ=0处,剪应力t=0,如图8.10所示。

3.静力平衡条件

上述剪应力的表达式中,d/dx尚为未知量,故还不能计算出剪应力的值。

需要进一步讨论力的平衡关系。

在轴的横截面上距圆心处取微面积dA,其上作用的微内力为dA。

如图8.10所示。

为保持力的平衡,截面所有微面积上的微内力对轴中心O处的力矩之总和,应等于作用在该截面上的扭矩MT,即

将代入上式,并将常量G、d/dx提到积分号外,有:

式中,是只与横截面形状和尺寸有关的几何量,用I表示,即:

I称为横截面的极惯性矩,量纲为[长度]4。

相对扭转角d/dx即可写为:

将上式代入(a)式,即得到横截面上任一距轴心为处的剪应力公式为:

上式再一次指出,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意一点的剪应力与该点到轴心的距离成正比;越大,剪应力越大;在截面中心=0,=0;当=r时,位于横截面外圆周边各点处的剪应力最大,且有:

式中,WT=I/r,称为抗扭截面模量,量纲为[长度]3。

综上所述可知,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是剪应力,剪应力在横截面上线性分布,在截面中心=0,=0;在外圆周边各点=r,=max=MT/WT;剪应力与半径垂直,其指向可由作用在该点上的微内力对轴心之矩与截面扭矩MT转向一致来确定。

对于空心圆轴,可以进行类似的分析,得到同样的应力和变形公式,不同的只是极惯性矩I和抗扭截面模量WT的计算。

8.3.2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模量的计算

1.实心圆截面

对于直径为D的实心圆截面,可取一距圆心为、厚度为d的圆环作为微面积dA,如图8.11(a)所示。

则dA=2d,代入(8-1)式积分即得极惯性矩为:

抗扭截面模量WT则为:

2.空心圆截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