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开采可再生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8288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度开采可再生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过度开采可再生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过度开采可再生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过度开采可再生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过度开采可再生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度开采可再生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docx

《过度开采可再生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度开采可再生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过度开采可再生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docx

过度开采可再生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

过度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摘要

全面阐述了无节制地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引发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一系列诸多问题。

如全球气候的变暖直接导致两极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遭到被淹没的惨境。

而生态系统的破坏更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导致生物链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失衡,残酷的现实就是人类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惩罚。

科学界的评估,政治界的觉醒,只是给呻吟的地球把了脉,而要彻底医治好地球的伤痛,必须要有地球公民的参与和行动,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作为能源大国,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开发利用新能源又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

在可持续发展,合理开采的同时,还应不断开发新能源和清洁型能源。

新能源可以填补非可再生资源的空白,而清洁型能源更是人类与资源和谐共处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气候变暖;温室气体;过度开采;改善措施

Summary

Thispapercomprehensivelyexpoundedaseriesofissues,suchasglobalwarming,risingsealevels,ecosystemdestructioncausedbytheuncontrolledexploitationofnon-renewableresources.Itdemonstratessuchahorriblesceneifthecoastalcitieswouldbefloodedastheresultofthemeltingofpolarglacierswhichleadingtotheriseofthesealevels.Thedestructionoftheeco-systemshouldnotbeunderestimated,whichisdirectlyresponsibleforthedestructionofthefoodchainandbiodiversityimbalance.Alloftheseharshrealitiesarethepunishmentafflictedonmankindfornotlivinginharmonywithnature.Theassessmentofthescientificcircleandtheawakeningofpoliticsarenothingbutfeelingthepulseoftheearth.Tocompletelycurethepainoftheearth,itcallsfortheuniformparticipationandactionofallthepeopleontheearth.Itisourresponsibilityandourduty.Asanenergypower,rational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isthekeytosustainabledevelopment,while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newenergysourcesisacoreofbuildingaresource-savingsociety.Whenforwardingalongtheroadofsustainabledevelopment,weshouldcontinuetodevelopnewenergysourcesandcleanenergy.Sincenewenergysourcescanfillgapsinnon-renewableresources,whilecleanenergyistheinevitabletrendforhumanlivingharmoniouslywiththenature.

【KeyWords】over-exploration;Global-warming;risingsealevels;improvementmeasures.

 

目录

1.引言…………………………………………………………………………3

1.1气候变化引起的负面影响…………………………………………………………3

1.1.1海平面的上升……………………………………………………………………3

1.1.2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3

1.2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4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4

2.1人类活动引起的影响因素…………………………………………………………6

2.1.1人口剧增因素……………………………………………………………………6

2.1.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6

2.1.3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6

2.1.4燃烧煤炭释放温室气体因素…………………………………………………6

2.2非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对于气候的影响………………………………………6

3.解决方法…………………………………………………………………………………8

3.1进行碳定价,使人们对其行为承担全部社会成本…………………………8

3.2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推动一系列低碳高效率产品的开发和应用…9

3.3调整能源战略………………………………………………………………………9

3.4煤的综合利用与燃烧技术的改进……………………………………………9

3.4.1煤的气化和综合利用……………………………………………………………9

3.4.2改进煤的燃烧技术……………………………………………………………9

3.5因地制宜,开发多种能源……………………………………………………10

3.6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10

结论及尚存在的问题……………………………………………………………………12

参考文献…………………………………………………………………………………13

 

1.引言

几乎在过去的半个世界当中,世界上所有地方的气温都有所上升。

气温的上升也导致了其他现象发生:

比如说全球的冰川在不断地融化,随着北极冰层的融化,喜马拉雅山的冰川现在每年正以十道十五米的速度消融。

从1979年到2003年北极的冰层大概消融了22%。

大部分全球的冰川自从19世纪初以来在不断的消融,这就是从“工业革命”以来的变化。

1.1气候变化引起的负面影响

1.1.1海平面的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在最近几年当中以非常快速的趋势在上升。

可以看到以后的一年、十年、一百年会发生什么?

可是不行的是我们现在地球环境的很多方面正在恶化。

其中我们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之一就是地球环境的变化正在加速!

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最近十年的增长速度增加了30%,我们地球表面的森林和草原,特别是热带雨林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海平面上升除淹没土地外,还将加剧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加速咸潮发生和土壤盐渍化,并进而影响沿海农林渔业以及城市供水系统,海岸侵蚀、海水入侵破坏了沿岸带生态……由于这些海洋灾害难以短期恢复将长远地影响着人类生活。

因此,全球变暖势必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初步的研究成果是值得注意的。

1.1.2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

过去的200万年中,地球经历了10个暖、冷交替的循环。

在暖期,两极的冰帽融化,海平面比现今要高,五种分布向极地延伸,冰迁移到高海拔地区。

相反,在变化过程中。

冰帽扩大,海平面下降,五种向着赤道的方向和低海拔地区移动。

无疑,许多物种会在这个仿佛变化的过程中走向灭绝,现存物种既是这些变化过程后生存下来的产物。

物种能够适应过去的变化,但它们能否适应于人类活动而改变的未来气候呢?

这是一个悬殊而未决的问题。

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变暖比过去的自然波动要迅速得多,那么这种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巨大的。

具体影响如下:

(1)对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热带雨林具有最大的物种多样性。

虽然全球温度变化对热带的影响比对温带的影响要小的多。

但是,气候变暖将导致热带降雨量及将于时间的变化,此外森林大火、飓风也将会变得频繁。

这些因素对物种组成、植物繁殖时间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将改变热带雨林的结构组成。

(2)对沿海湿地和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湿地和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然而它们也将会受到气候变暖的威胁。

唯独升高会使高山冰川融化和南极冰层收缩。

在未来的50~100年中,海平面升高0.2~0.9米,甚至更高。

海平面的升高会淹没沿海地区的湿地群落。

特别是建筑在湿地地区的居住房、道路、防洪大坝等将成为物种迁移的直接障碍。

(3)对鸟类种群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暖将直接影响鸟类种群。

鸟类学家认为由于气温升高,导致一系列恶劣气候频繁出现,将影响候鸟迁徙时间、迁徙路线、群落分布和组成。

此外,气候变化导致各种生态群落结构改变,将间接影响鸟类的种群。

1.2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

今天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之广和强度之大,已经足以开始对整个地球气候和生态产生显著的影响!

据有关部门数据表明今后气候变化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这不仅对人类地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更是对人类的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互相关系的认识,使得在制定政策方面不是很注重气候变化的问题,导致近些年来中国在气候变化所造成的一些问题上吃了很多苦头。

2008年中国南方大范围冰雪灾害是很典型的例子:

据民政部救灾司负责人在国信办透露,截止到1月31日18时,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537.9亿元。

这比截至1月29日的统计326.7亿元,短短两天内又增加了211.2亿元。

在受灾省份里,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这六个省区灾情比较重。

可见,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开始危及人民的生活,如何应对,如何减缓这种影响这种正是气候经济学的目的所在。

通过以上的几个事例和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证明,必须要及早做出全球反应以应对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迄今为止,IPCC对气候变化进行了三次权威性的评估。

三次评估的结论越来越倾向于肯定,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

前者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后者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等。

迄今为止,IPCC【1】对气候变化进行了三次权威性的评估。

三次评估的结论越来越倾向于肯定,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我们重点来分析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

2.1人类活动引起的影响因素

2.1.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1.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2.1.3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

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

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

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

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2.1.4燃烧煤炭释放温室气体因素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急剧增加另一个更主要的因素就是燃烧矿石燃料,矿物燃料属非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等,矿物燃料资源中煤炭是最丰富、最稳定和最可靠的资源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煤炭工业的粮食,水、核、石油占20%左右。

大量的开采矿物燃料,导致了全球性变暖以及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招至破坏。

2.2非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对于气候的影响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和谐与发展已是永恒的主题,能源与环境也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煤炭作为一种主要的非可再生资源更需要大量开采来满足人类和社会的需求,但开采的同时却给人类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据预测到2050年各个国家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将导致石油及天然气产量的大幅度增加。

我国及印度是产煤大国,据《华尔街日报》2010年9月16日报道,印度和中国消费了去年全球煤炭产量的60%以上。

就单从我国来看,煤炭仍然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

我国工业燃料动力的80%依靠煤炭。

我国每年用于直接燃烧的煤炭占总煤炭的84%,其中农村生产和生活耗煤1.2吨,占煤产量的20%,城市燃煤1.5亿吨,占全年煤产量的25%同时还要指出,煤炭在我国城市的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例也是相当大的。

据26个城市的统计资料显示其中和超过90%的有8个市,80%~90%的有7个市,70%~79%的有3个市,60%~69%的有5个市,50%~59%的有2个市,40%~49%的有1个市,见下表1.1:

表1.1部分城市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

城市

乌鲁木齐

%

99.4

97.9

96.7

95.8

91.5

91.1

90.4

89.1

88.1

87.8

87.7

84.1

84.0

城市

秦皇岛

石家庄

广

南京

哈尔滨

呼和浩特

%

81.8

77.4

75.2

70.1

64.7

64.7

64.3

62.3

60.5

55.2

59.5

40

98.9

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多在陈旧的设备和炉灶中沿用落后的技术直接燃烧使用,而且这种使用方法竟占直接燃煤总量的62%,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上述表格数据可说明问题)。

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有毒气体和温室气体,经计算可发现:

1吨标煤完全燃烧可释放出2.5吨的CO2。

由此可见,煤炭燃烧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是不可估量的。

这些气体的特点如下表1.2:

表1.2主要温室气体特点

温室气体

CO2

CH4

N2O

CFCS

工业化前1750~1800年浓度(ppm)

280

0.715

0.270

0

20世纪90年代的浓度

353

1.732

0.309

0.0002~0.0003

2005年的浓度(ppm)

379

1.774

0.319

0.0004~0.0005

每年平均增长速度(%)

0.5

0.9

0.25

4

在大气中的寿命期(年)

100

10

150

65~130

加热率比值R(相对二氧化碳)

1

21

206

710000

增温效应(%)

50

15

6

20

*注:

数据来自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

当今世界各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均以矿物燃料为主。

全球矿物燃料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7%,燃烧矿物燃料每年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多达50亿吨,并以每年平均0.4%的速度递增。

按照《世界资源》1989年统计数字,温室气体排放在世界上居前10名的国家如下表1.3:

表1.3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前10名的国家(1989年)

国家

英国

前苏联

中国

日本

巴西

印度

德国

英国

墨西哥

意大利

百分比(%)

18.4

13.5

8.4

5.6

3.8

3.5

3.6

2.4

2.0

1.8

由此可见,过度开采非可再生能源,将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直接影响全球气候。

3.解决方法

国际能源协会(IEA)估计,在2004—2030年间新增排放二氧化碳中,发展中国家将占到3/4,而中国将占发展中国家新增排放的39%。

因此,中国应当从发展、公平角度考虑,积极进行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从政策上进行引导,探索并推动全球向低碳经济发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必由之路,抓住这个机遇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具体措施如下:

3.1进行碳定价,使人们对其行为承担全部社会成本

从经济学角度上看,温室气体具有外部性: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们造成了气候变化,但他们所造成的结果,并不全部由他们承担,而使其成本由地球和其子孙一起承担,因此,要消除这个外部性就应当采取税收、交易等手段对碳进行定价,使排放温室气体的人们承担自己所造成的全部社会成本。

这样就会使人们放弃高碳商品和服务,用低碳代替。

利用税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获取稳定的财政收入。

另外,采取交易的方式也是有效的,例如,欧洲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最为欧洲减排核心,不仅是减排成本得到降低,还增加了收益。

【1】但交易市场还是会有失灵的时候,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很重要的。

3.2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推动一系列低碳高效率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首先,应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转让,使全球共享技术发展所产生的惠益;其次,应建立有效的技术合作机制,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的研发、应用与转让;同时,消除技术合作中存在的政策、体制、程序、资金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障碍,为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提供激励措施,使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在实践中得以顺利进行;应建立国际技术合作基金,确保广大发展中国家买得起、用得上先进的环境友好型技术。

【2】

3.3调整能源战略

调整能源战略可以从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以及向清洁能源转换等方面入手。

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采取高效能转换设备,如电热共生产设备,可调速电动机;

(2)采用低能耗工艺,如新法炼钢可节能50%;

(3)改进运输,降低油耗;

(4)推进新型高效家电;

(5)利用废热、余热集中供热可节能30%

3.4煤的综合利用与燃烧技术的改进

下面着重就煤的综合利用和燃烧两点加以讨论:

(1)煤的气化和综合利用。

气化是指把煤转化为气体燃料或气体燃料,转化为化工产品,加以综合利用,从而提高热效率和经济效益,并防止污染和减轻运输负担。

据测算,我国城市一年消耗一亿吨可节省煤炭约5000万吨。

因此,实现城市煤气化,不但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解决能源供应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2)改进煤的燃烧技术。

在这反面,首先是改革燃烧用的灶炉设计。

目前我国所用的工业窑炉中,有不少仍然是结构落后,热效率低和污染严重的。

同时,还应立刻停止生产效率低和污染严重的炉窑。

3.5因地制宜,开发多种能源

我国土地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能源储量差别很大;因此开发也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这样可以使能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现对如何有效的开发这些能源,简要论述如下:

(1)水力是可再生的资源。

我国水力资源丰富,地形地质条件也好,但已经开发利用的尚不5%需要大力开发利用。

于此同时,还应继续发展小水电,这是解决能源需求的重要条件之一。

(2)大力开发太阳能,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

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时各国发展新能源的一个重要目标,人类利用太阳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将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则是近来的事。

利用太阳能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能源的供应和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

而且与发展沼气配合,还可以在解决农村能源的问题中,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发展民用太阳灶的意义更大,进展也较快。

3.6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里,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占绝大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严重制约能源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能力,缓解压力,同时在未来全球化的竞争中,谁占据了新能源的制高点,谁能赢得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能源发展的主动权。

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能源有很好的开采价值:

(1)地热能

地热能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资源,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其储量比目前人们所利用的总量多很多倍,而且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

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壳深处带至近表层。

在有些地方,热能随自然涌出的蒸汽和水而到达地面,自史前起它们就已被用于洗浴和蒸煮。

通过钻井,这些热能可以从地下的储层引入水池,房间,温室和发电站。

这种热能的储量相当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的开发。

(2)潮汐能

潮汐能是以位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是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

海水涨落的潮汐现象是由地球和天体欲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在海洋中,月球的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和背月面的水位升高。

由于地球的旋转,这种水位的上升周期为12小时25分和振幅小于1m的深海波浪形式由东向西传播。

太阳引力的作用于此相似,但是作用力小些,其周期为12小时。

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产生大潮;当它们成直角时,就产生小潮。

同时地表的海水又受到地球运动离心力的作用,月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正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

除月球,太阳外,其他天体对地球同样会产生引潮力。

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m,但一般来说,平均潮差在3m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

潮汐是因地而异的,不同的地区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统,它们都是从深海潮波获取能量,只有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并且在地理条件适于建造潮汐电站的地方,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

我国海岸线曲折,沿海还有60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1.4×104km的海岸线,漫长的海岸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潮汐能资源。

我国潮汐能的理论蕴藏达1.1×108kw,其中浙江,福建两省蕴藏两最大,约占全国的80.9%.

(3)风能

太阳能在地面上约2%转变为风能,全球风力用与发电后功率可达11.3万亿kw,很有发展前景.风能与风俗密切相关,我过沿海与西北地区的风力资源丰富,大有作为,但风车材料是关键.一个2.5MW的风车,转子叶片直径要80m,包括传重箱的总重达30t;风车高近百米,用材几百吨。

风车叶片要有足够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目前主要采用玻璃钢或碳纤维增强塑料,正向增强木材发展。

虽然风能发电装置造价较高,但电价可与常规能源相比。

由以上叙述可知,过度的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以及能源的低效率利用是导致全球气候便诺的根本原因,对全球气候变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我国也把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列入议事日程,2004年,国家制定了《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