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三中政治测试成绩统计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8143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城三中政治测试成绩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塔城三中政治测试成绩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塔城三中政治测试成绩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塔城三中政治测试成绩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塔城三中政治测试成绩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塔城三中政治测试成绩统计分析报告.docx

《塔城三中政治测试成绩统计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城三中政治测试成绩统计分析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塔城三中政治测试成绩统计分析报告.docx

塔城三中政治测试成绩统计分析报告

2016年塔城市第三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模拟试卷

质量分析与评价报告

参加政治学科模拟考试的班级有高三年级308-312班共5个班,考生总人数为:

142人

一、对考试大纲的分析

1.本次文科综合学科能力测试题政治试卷只设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包括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个模块,没设选考内容。

2.本次学科能力测试考核目标和要求包括: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作出判断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等。

二、试卷的内容结构及能力分析

(一)试卷题型和分值。

本次能力测试卷思想政治部分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其中,12-23题为选择题,共计48分;38-39题为非选择题,共计52分。

(二)试卷考查知识点覆盖全面,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察

内容结构表

知识点

对应题目

满分

价格变动

12

4

市场经济、分配制度

13

4

基本经济制度

14

4

政府

15

4

政党制度

16

4

宗教政策

17

4

文化

18

4

传统文化;中华文化

19

4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

4

意识的本质

21

4

发展、矛盾

22

4

真理、联系

23

4

生产与消费

38.1

16

中国共产党

38.2

12

影响文化发展因素

39.1

8

对立统一的观点

39.2

12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39.3

4

从内容结构表数据可知:

2016年塔城市第三中学政治学科模拟试卷:

试卷考查知识点覆盖全面,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三)试卷强化对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考查

表一、能力结构表

考查内容

能力成分

经济

政治

文化

哲学

辨识与判断

12、13、

16、17、

19、20

21、22

分析与综合

12、13、14

15、16、17

18、20

21、22、23

论证与阐释

38.1

38.2

39.1,39.3

39.2

探究与构建

38.1

38.2

39.1

39.2

评价与反思

39.1,39.3

从能力结构表数据可知:

2016年塔城市第三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模拟试卷在能力考查中涉及到学科辨识与判断、论证与阐释、探究与构建、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考核;试题多以材料的方式呈现,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加以分析综合,运用思想政治观点进行论证和阐释的能力。

非选择题中开放型试题的比重有所提高。

表二、主旨能力结构表

考查内容

能力成分

经济

政治

文化

哲学

分值

比例(%)

辨识与判断

12、

16、、

19、

21、

16

16

分析与综合

13、14

15、17

18、20

22、23

32

32

论证与阐释

38.1

16

16

探究与构建

38.2

39.2

24

24

评价与反思

39.1,39.3

12

12

分值

28

24

24

24

100

100

比例%

28

24

24

24

100

100

从主旨能力结构表数据可知:

2016年塔城市第三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模拟试卷在主旨能力考查中辨识与判断占16%、论证与阐释占16%、探究与构建占24%、分析与综合能力占32%、评价与反思占12%;同时,对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考查集中在选择题部分,对论证与阐释、探究与构建、评价与反思能力的考查集中在非选择题部分。

三、试题述评

1.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

题目的设置主张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分析热点问题。

例如15题考查了政府的相关知识,16题对我国政党制度知识的考查,38题第一问考查了生产与消费的知识,39题对对立统一观点的考查等。

这些都需要学生在掌握教材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结合材料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社会热点生活。

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迎着热点考试政治命题的突出特点。

如13题引用“互联网+”战略;16题“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19题“《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系列节目”;38题“文化体制改革在新的起点上破浪前行”等都出现在试卷中。

3.注重能力的考查。

题目以时政材料为背景,日常生活材料为载体,在考查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即四个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9题围绕“互联网”+教育的问题从文化和哲学角度,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用文字表达和描述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4.创设问题,注重探究。

整套试题在答案设置上既从总体上做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又在局部体现了答案“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试题灵活,具有“探究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考生在互动、亲历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因此命题注重了考生的自主选择和探究。

如第 39 题第三问,由考生依据材料就发展“互联网+教育”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给考生提供了更多探究的空间,赋予他们较大的自主选择权。

5.加强对时政热点的考查,强化“变通性”。

政治试题大多都有时政背景,大到国际社会,小到家庭生活;既有长效热点,又有最新的社会关注点。

同时,试题对考生时政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变通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四、卷面设计 

本次政治试卷部分卷面指导语设计规范,符合国家考试命题要求。

难易程度、试题编排及各模块分数所占比例与近几年高考试卷基本吻合。

每道试题的阅读与书写量完全按照国家命题的规范控制,无文字歧义和校对错误。

 

五、试题与试卷评价 

1.试卷得分统计(表4)

序号

班级

应考人数

实考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均值差异

年级排名

1

312

28

28

91

34

69.6

7.92

5.78

1

2

311

38

33

75

16

41

11.3

9.03

3

3

310

38

38

72

26

49

10.17

8.08

2

4

309

21

18

77

8

37.7

11.17

9.59

4

5

308

29

25

77

8

35.3

13.19

10.4

5

6

年级

154

142

91

8

47.5

11.75

9.45

2.各分数段人数分布(表5)

序号

班级

90-100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1

312

1

5

10

7

3

1

1

2

311

1

6

3

3

9

10

1

3

310

5

5

5

13

7

3

4

309

2

2

2

6

4

1

1

5

308

2

1

1

5

4

7

3

1

年级

1

5

20

21

12

24

27

24

5

2

年级(百分比)

0.7%

3.5%

14.1%

14.8%

8.5%

16.9%

19%

16.9%

3.55

1.4%

从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来看,成绩在20~49 分的考生所占比例很大,这与题目综合性大,难度大有关,但主要原因在于前期考生对此科目的学习不重视,考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不到位,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3.知识模块得分 

从知识模块的得分情况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必修二、必修一、必修三、必须四。

必修四的得分率最低,应在必修四的知识体系、答题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效训练。

同时,各班也应分析本班各板块的得分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复习。

 

4.试卷能力结构得分情况 

从能力结构的得分情况来看,分析与综合能力得分率最高,而评价与反思、论证与阐释和探究与构建能力的得分率不高,其影响主要表现在非选择题中。

故各班应研究出适合于本班学生特点的针对非选择题答题的有效训练。

六、阅卷评价 

本次政治试卷阅卷由我校高三政治教师批阅。

阅卷过程中组长和组员进行集体协商,统一了对每道题、每个答案的采分点、每个采分点关键词的要求,制定出合适且有可操作性的阅卷标准和尺度,做到了适度、适当、合理的阅卷,使考生在得分上既有合理性的分数要求,也有区分度的选拔要求,努力做到零误判,保证使每一个考生都能依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理解程 度和做题要求得到应得的分数。

七、阅卷中反映的问题 

(一)主客观题得分统计(表6)

题型

满分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客观题

48

26.2

7.8

0.55

主观题

52

21.2

8.8

0.41

全卷

100

47.5

0.48

从试卷看,考生主观题得分率明显低于客观题,分析原因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对辨识、判断类的题目尚能应对,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尚有很大差距。

据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予以学生更多自主分析、判断、表达的机会,以真正提升其能力。

(二)客观题中反映的问题

 本卷客观题中:

错选率较高的有:

16 题,本题考察了我国的政党制度,难道系数0.48,,正确选项C 。

错选之所以选错的考生很多是因为,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出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

其次学生学习中的思维误区,分不清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组织上相互独立、在思想上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根本上一致,但不是完全相同,法律上地位平等,是互相监督的关系,需要老师着重强调。

13 题,本题考察市场经济、投资理财、我国的分配制度的问题,难度系数为 0.44,正确选项是 B 项。

考生没有读懂题目,把握不住题肢和题干的关系,希望教师在今后的复习时加强指导;

14 题,本题考察了我国所有制知识点,难度系数 0.38,属于较难的题目,有许多考生选择 A 项,说明考生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理解不到位,所以选择了②)。

 

(三)主观题中反映的问题 

政治学科试卷二卷总共有 5 个小题,其中包括 38 题 2 问,39 题 3 问,以下就各小题的阅卷情况进行总结:

 

1、38 题第 1 问 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扩大文化消费经济生活依据,本题经济生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我国扩大文化消费经济生活依据,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一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角度来分析说明扩大文化消费的意义。

(1)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还不错,扩大文化消费的依据大部分可以回答出来消费的反作用,但就是问题思考的全面性上很欠缺,因此教师在往后的复习中要带领学生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实我们可以对设问进行这样的分解,答案要点一下就出来了:

文化消费、国家为何要扩大文化消费、国家是如何扩大的。

另外材料当中也有暗示,如“从当前中国文化消费市场来看,蕴藏着巨大的需求。

”,根据这点可答“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从材料我国电视剧和图书年产量居全球第一,电影产量全球第二,与之相应的是文化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

可回答“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教会学生怎样去分析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分析设问上下工夫。

 

(2)学生在组织答案是范围出错误是导致失分的重要原因。

 没有在“经济生活”的知识要求下回答问题,而运用其他的《文化生活》知识组织答案导致丢分。

(3).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欠缺。

让回答“扩大文化消费经济生活依据”,其实只需从“文化”“消费”两个角度来思考,答案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很多学生也没想到,导致不会答或者答不全。

  

(4)大多数学生在回答依据时只答到消费反作用,而忽视了文化消费的意义,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对设问的认识不全面,以后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复习及对设问的分析。

2、38 题第 2 问 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说明党在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党在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二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指导思想、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1)题型分不清楚。

说明审题不规范,解答主观题的能力欠缺。

 

(2)因“词不达意”而失分:

学生在答题时,习惯用自己的生活化语言来组织文字, 表达试题答案要点,而没有用规范性的学科术语,结果因文字表达的含义不到位而失分。

 

(3)审题不清楚 

①审题不清,主体不明。

 

②审题不清之答错位置,空间有限 

③审题不清,只看到“党的作用”看不到“在文化领域行业政治建设中”。

 

(4)书写不规范。

 

3、39 题第 1 问 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本题题目类型原因类,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依托科技和教育,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组织答案:

一是科技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二是教育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发挥的作用.第一个方面,可从大众传媒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两个角度,结合材料分析.第二个方面,可从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和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两个方面分析.

(1)知识识记不清楚,理解错误。

这是部分学生即使回答了问题,但是得分不高,或者不得分的又一原因。

有的学生将教育和科技混为一谈泛泛答题,用自己的生活化语言来组织文字, 表达试题答案要点,而没有用规范性的学科术语,结果因文字表达的含义不到位而失分。

(2)组织答案的条理性和严谨性不够,自相矛盾的现象较多,特别是在论证重要性时:

不能够点明科技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教育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发挥的作用。

这两个方面需要学生紧紧围绕知识的需要严谨的运用知识分析材料,而在论证时,则往往忽略回答,教育对科技的重要性。

 

(3)考生在审题方面,对材料关注不够,对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用以答案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意识欠缺

4、39 题第 2 问 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本题题目类型认识类,知识限定明确:

矛盾观,要求谈谈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

“互联网十教育”既要看到其带来的红利,又要看到其对教育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体现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互联网十教育”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充实和丰富,获取知识的效率大大提高是主流,体现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对于“互联网十教育”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指导原则,努力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促进“互联网十教育”的健康发展,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审题不清,答题方向不明确。

此题考查的是矛盾的观点,许多学生答成了发展观。

部分学生的答案与设问无关。

有的学生只从材料中照搬不能形成书中知识点,得分较少。

 

(2)有些同学只是把考察的相关知识点简单的罗列,答题缺乏条理,层次不明。

部分学生答案不列要点,思路不清。

要么大段地将教材文字搬上答卷,要么翻来覆去几句话,同一原理反复使用,不作针对性剪裁;有的原理与材料呈两张皮现象,只是简单地进行原理表述,不对材料作进一步分析。

 

(3).基础知识不到位。

多数同学是知识点不全,反映了学生的理论功底不扎实。

特别是许多同学没有答到矛盾是发展的动力。

 表述不准确、不科学,如将矛盾主要方面写成主要矛盾;

(4)在本次评卷中还发现不少学生在做文综卷中时间分配(如因时间不够的空白卷)、答题规范性不够(答案没有做到分点分层、没做到“点+析”、知识点的逻辑层次关系不够)等现象导致失分现象比较普遍。

 5、39 题第 3 问考生失分原因分析:

 

本题题目类型建议类,要求就发展“互联网+教育”提出两条具体建议,考生可联系平明学习生活实际,提出建议:

如制作优秀教育课件或视频,供网上学习;利用手机微信自媒工具,及时与教育专家直接交流.

(1)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不到位。

本题设问明确要求在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今天,就发展“互联网+教育”提出两条具体建议,但是不少考生却完全忽视这一设问的限定性要求,只是关注了设问要求解决的问题本身,因此,使答案不能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足够的说服力。

 

(2)部分学生的答案与设问无关。

有的学生只从材料中照搬不能形成书中知识点,得分较少。

 

八、改进教学的建议 

1、认真研读考纲,明确考点,把握考试方向。

认真研究考纲规定的考试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题型及要求;分析考点,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了解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基础知识复习,构建学科知识网络 

从本次试题来看,无论是材料新颖的客观题,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主观题,稍加分析就可发现其答案均能在教材中找到出处和依据。

一切试题都是书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基础知识薄弱是学生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必须对照考试说明确定的知识范围,一个考点一个考点地进行整理、排查,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要胸中有数,将考点与教材的知识点对应起来。

 

在复习中,如果学生复习不分主次平均用力,那也势必会影响复习效果,影响到政治成绩的再提高。

因此突出主干知识,抓好重点知识才能使得复习更具时效性。

比如经济生活中的商品、货币职能、外汇汇率、价值、价格、生产与消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企业经营、投资理财、分配制度、财政作用、税收、市场经济机制和宏观调控、市场秩序、科学发展观、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等。

目前的高考政治试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掌握政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提高政治高考成绩的重要保证。

注意画出知识间的联系图,是构建知识网络、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

例如生活与哲学中的“辩证法”,可以用联系、发展、矛盾、创新这四个中心词加以概括其知识体系。

再如经济生活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由经济基础理论和市场经济具体知识两部分组成。

复习时从宏观上要弄清“一、二、三、四”。

即“抓住一个核心问题”:

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一定要树立资源意识);“利用两种调节机制”:

市场调节(价值规律)和宏观调控;“发挥三种发展动力”:

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体制、制度和管理)、扩大开放;“处理四个环节关系”: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3.着力提升审题能力,突破学生答题瓶颈 

考试中很多失分因素可集中表现为考生审题能力、答题技巧、应试水平等方面的明显欠缺。

为克服这些困难,在复习中必须通过一定的习题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突破学生答题的瓶颈。

 

 ⑴进行定时强化训练。

练习就要采取定时训练的方式,根据题量,确定时间,以高考的状态模拟训练,以利于进一步发现在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应试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⑵总结升华熟练解题的基本技巧。

 

3、结合传统经典题目,进行专题专项训练 

 ⑴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

高考真题是最好的思维训练题,也是最权威的备考素材。

可以将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题中的图片题、漫画题、图表题、辨析题、综合探究题进行归类、组卷。

对于这些试题不能仅仅满足会做,更重要的是分析解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能力要求,并通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研究,体会试题“怎么考”,领悟答案“怎么答”,从而逐步探寻此类题目的命题规律与解题方法。

 

 ⑵结合当前现实问题分类精心设计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有助于提高考生对此类题目的应变能力,做到胸中有数、心中有法、有备无患。

   

4、规范化书写,应对网上阅卷要求 

语言不规范、书写太潦草、字迹不清晰是高考丢分的重要因素。

在文科综合科目实行网上阅卷的形势下,对卷面书写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定意义上说,规范书写已成为考生能不能获得高分的分水岭。

为此在高考后期复习中要做到:

 

第一、思想高度重视,书写清晰工整。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在紧跟教师查漏补缺的同时,应在每日的练习中坚持规范书写,一定要做到字迹工整、清晰,以便在高考中争取主动。

    

第二、学科术语规范。

在答案要点的文字组织和书面表达方面要严谨、规范,特别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表述,应恰当使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术语,不可用随意性很强的日常生活用语来代替,杜绝非术语化现象。

 

第三、逻辑层次清晰。

表述要注意层次性和逻辑性,将要表述的内容分门别类、分清层次、逻辑顺畅地表达出来。

尽量列出答案要点的提纲,答题时做到序号化、段落化。

       总之,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但只要我们在复习的日子里,能够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梳理整合、熟练技巧、调整心理,达到我们能够达到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决胜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