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落款称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860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信落款称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书信落款称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书信落款称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书信落款称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书信落款称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信落款称呼.docx

《书信落款称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信落款称呼.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信落款称呼.docx

书信落款称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书信落款称呼

 

  篇一:

书信署名及敬语常识

  书信署名及敬语常识

  称呼,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

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

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

函文、坛席、讲席、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

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

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

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

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

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

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

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

顺祝

  署名——

  对长辈:

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

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

字示、白谕

  正文后的问候祝颂语——

  正文后的问候祝颂语虽然只几个字,但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祝愿、钦敬,也有不可忽视的礼仪作用。

祝颂语有格式上的要求,一般分两行书写,上一行前空两格,下一行顶格。

祝颂语可以套用约定俗成的句式,如“此致”“敬礼”“祝您健康”之类,也可以另辟蹊径,即景生情,以更能表示出对收信人的良好祝愿。

如对尊长,可写“敬请大安”“恭请平安”;给平辈的信,则用“顺颂时祺”,春天可写“敬颂春安”,逢年可写“即请平安”“此请平安”,平时用“敬颂时绥”之类;按对方职业可选用不同的祝颂语,对学界可选用“敬请学安”“撰安”“编安”“文祺”“教安”“会安”;对政界可选用“恭请钧安”“勋安”;对商界可选用“敬请筹安”“筹绥”“商安”“财祺”等。

笺文的最后,要署上写信人的名字和写信日期,为表示礼貌,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弟子”“受业”;给用人单位领导写信,可写“求职者”或“您未来的部下”。

名字之下,还要选用适当的礼貌敬词,如对尊长,在署名后应加“叩上”“敬亲”“叩禀”“拜上”“敬启”“肃上”等;对平辈在署名后加“敬白”“谨启”“敬上”“拜启”等。

依时令不同,对任何人都可以用:

敬请春安、即颂春祺、并颂春禧、顺侯夏祺、此颂暑安、即侯夏安、即清秋安、顺颂秋祺、并请秋安、敬颂冬绥、此请炉安、即请冬安。

  中国书信礼仪中的问候祝颂语。

现在的人也很少用笔写信了,即使写信或者写电子邮件也很少使用这些文言词了,一般也就是“恭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的祝贺语。

  在以前的书信中经常会看到“x祺”,“x安”,“x福”,“x禧”,“x吉”之类的祝福,比如“商祺”,“文祺”,“近祺”,“筹安”,“德安”,“客安”,“冬安”,“财安”,“曼福”,“年禧”,“新禧”,“春禧”等等。

  关于祝颂的方式也根据对象的辈分和尊卑有关,如给长辈写信一般用“敬请福安”,“敬颂崇祺”,同样给上级写信一般用“恭请”,“敬请”,“祗请”等,给平辈写信一般“即请大安”,“顺祝商祺”,给晚辈用“顺问”即可。

  有好多的词读起来真的好拗口,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啊~~;)虽然拗口,但是现在的职场礼仪中偶而还有人用.

  祺有吉祥之意。

对商人(也指生意人、做买卖的人等)的祝愿一类的意思(但一般不是祝贺)。

类似的,还有如“敬颂师祺”等

  结(:

书信落款称呼)尾的敬词: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

恭叩金安、敬请福安肃请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

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只请提安、敬请颐安、虔清康安。

  用于老师:

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

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

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

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

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用于政界:

敬请勋安、恭请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

敬请戎安、恭请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

只颂撰祺、只请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文祺。

  用于商界:

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

敬请旅安、藉颂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

敬请潭安、并颁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

恭请燕喜、恭贺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

恭贺年禧、恭贺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

此候孝履、顺问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

敬请愈安、即请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

敬请春安、顺颂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

即颂晨安、即请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刻安、顺候日祉、即候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

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

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

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

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

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

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

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

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

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平辈:

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

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

顺候令郎佳吉。

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

家父嘱笔问候。

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

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代幼辈附候:

小儿侍叩。

小孙随叩。

某某禀笔请安

  书信正文之下可选用恰当的祝颂用语:

  先在正文末尾处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上:

顺祝、谨祝、敬祝、恭祝、即颂、恭请、敬请等。

  然后别起一行顶格写:

  

(1)根据时令选用;春禧、夏安、秋祺、冬吉、日安、时绥、近祺。

  

(2)根据对象的身份选用:

女性:

芳安;长辈;台安、福安、金安;教师:

教安;编辑:

编安;作家:

著安、撰安(上述“安”有时也可改为“祺”、“吉”、“绥”等)。

  (3)根据对象的景况选用:

结婚:

俪安、同以永结、良缘美结、爱情永笃、新婚幸福;出行:

旅安、客安、患病:

痊安。

要注意选用词语的合理搭配,并常作交叉变换。

  1.对长辈或长者敬祝敬叩金安福安康安台安福祉恭请健康长寿起居永福慈安懿安淑安(对女长辈)教安教祺(对老师)痊安早日康复(问病)

  2.对平辈或同事朋友

  恭请恭祝新禧春禧年禧岁祺岁禧

  谨致顺致新年快乐新春愉快(岁首年末)

  此致祝你春祉秋祺近祺署安保重

  春安夏安秋安冬安冬绥

  近好大安学安俪安台安

  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心想事成

  一帆风顺全家幸福财源广进

  3.对晚辈后生

  祝盼

  望问

  愿

  近好进步康健保重日祉努力向上幸福快乐愉快学业锐进工作顺利事业有成一帆风顺前程似绵品学兼优

  以上祝颂语有的是习惯用法,多为文言词语。

这些词的意义是:

金,指尊贵;台,敬辞,古时对他人的尊称;祉,幸福;慈,和善;懿,美好;淑,温和、善良;祺,吉祥;署,住所;绥,安好;俪,成双成对,指夫妻。

  篇二:

【书信】书信的敬语落款知识

  书信的落款知识

  落款,就是写信人自署名字,告知对方此信是谁写的。

落款处因不同的书信,有不同的写法。

  社交类书信,落款包括三项内容:

自我谦称、姓名、敬词。

如“弟×××顿首”、“仆×××谨启”等等。

谦称时,给师长的一般自称门生、学生等;给朋友的,一般自称弟、愚弟、仆等。

署名时,写姓名或名字,但不可写字号,以免有不敬之嫌。

敬词一般有上、启、拜、白、顿首,或敬启、敬上、拜启、谨启、谨白等。

  家书类的落款,分别给长辈、平辈和晚辈的而定。

给长辈的要署“孙××叩禀”、“男x×叩禀”(给父母的)、“侄××谨禀”之类的字样。

给平辈的署“兄××手启”、“弟××谨启”之类的字样。

给晚辈的,如父母给儿子的,要写“父字”、“母字”、“父示”、“母示”,或“父手泐”、“母手泐”之类的字样。

  有些书信,因所谈之事,不愿署名,或因其他缘故不愿署名,常常写“名心具”、“名心肃”,受信人见笔迹,即知其为谁,心照不宣。

也有写“名单具”、“名笺肃”、“名另肃”、“名正肃”、“名另泐”的,则

  系于此信之外,另名附帖(即名片),或另有署名之正函。

也有的信件,在落款处署“两隐”、“两浑”的,即上下款都略去的意思。

还有注“阅后付丙”的,是希望看完焚去,免为人见。

(在天干中,“丙”属火,故以“丙”为火的代称)此类信件一般都是密信。

  上一节我给大家介绍了浅文言在书信中的程式和礼仪,现在我就给大家再讲一讲程式各项的一些写法和要求。

  程式的各项,都有一定的写法和要求,先看下面几封例信:

  例一

  父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男自拜别慈颜,不觉几载,定省久疏,罪与时积。

近接

  训谕,跪诵之余,知得上苍保佑,大小均安,男心稍慰。

  近日身体强健,生意极旺,但身本重大,获利甚微。

  计秋令,官利有余,今寄奉纹银××两,祈照数检收。

  诸事稍获如意,即作归计。

伏乞温清

  珍重。

禀请

  金安。

  男××叩禀×月×日

  例二

  季黻君监:

手毕自杭州来,始知北行,令仆益寂。

协和未识

  安在?

闻其消息否?

嗟乎!

今年秋故人分散尽矣,仆无所

  至,惟杜海生理府校,属教天物之学,已允其请,所入甚

  微,不足自养,靡可聘力,故庀足于是尔。

前校长姓蒋,去

  如脱兔,海生检其文件,则凡关于教务者,竟无片楮,即时

  间表亦复无有。

君试思天下有如此学校不?

仆意此必范

  霭农所毁,以窘来者耳。

斯人状如地总能如是也。

北京风

  物何如?

暇希见告。

致文漱信,亦希勿忘。

他处有可容足

  者不?

仆不愿居越中也,留以年梢为度。

入秋顿凉,幸自

  摄卫。

  仆树上七月十一日

  今至杭为起孟寄月费,因寄此书。

留二三

  日,便回里矣。

  树又及

  根据以上例信,谈谈程式各项的写法。

  1.称呼。

  写信首先要有称呼,以便唤起下文,同时也注明,此信是写给

  谁的。

  书信大致可分为给长辈的(父母、师长等)、给平辈的(兄弟、朋

  友等)、给晚辈的(子侄等)三种,因辈分不同,称呼上也有分别。

  例一看出,给父母写信,称呼上包括这样三项内容:

关系词、尊称、

  敬词。

关系词,就是“父亲”、“母亲”或是“父母”;尊称,就是“大人”;

  敬词,就是“膝下”。

组成:

“父亲大人膝下”、“母亲大人膝下”、“父母

  亲大人膝下”。

从例二看出,给朋友写信,称呼也包括三项内容,但

  这三项是:

字号、尊称、敬词,组成:

“××仁兄阁下(足下)”。

在浅文

  言书信中,称呼同事、朋友时,不可直呼名字,这样是对同事、朋友

  的不敬,要称字或号(在过去,文化人一般除名字之外,都有字或

  号)。

如例三,鲁迅给许寿裳的信。

许寿裳是鲁迅在日本弘文学院

  的同学,字季黻,所以鲁迅给他写信时,称“季黻”,而不称“寿裳”。

  另外。

称呼同事、朋友时,无论对方的年龄长于或小于己,都一律称

  “兄”、“仁兄”、“兄台”、“君”等,以示尊敬。

从例四看出,父母给子女

  写信,就不必客套了,直接写“父字示某儿”或“示某儿”。

如清代张

  裕钊给儿子张沆写信,就写:

“示沆儿”。

如果给侄子写信,称呼要稍

  客气一些,如秋瑾给侄子秋壬林的信:

“壬林贤侄入青”。

侄字前加

  以“贤”字,也不写“示”字。

  从形式上说,称呼的写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就像例一、例二:

  字号(关系词)+尊称+敬词。

另外一类,就像例三:

字号+尊称+

  监(鉴、览)。

监、鉴、览,都是看、阅的意思;为表示尊敬,还常常在前

  加“惠”、“赐”、“大”等词,写成“惠鉴”、“赐鉴”、“大鉴”等。

称呼时,

  或写成“××仁兄阁下”,或写成“××仁兄惠鉴”,但不要写成“×

  ×仁兄阁下惠鉴”。

这样,把两种形式混合,不合法式。

  称呼中的敬词,因收信人的地位、职业、性别等不同,使用起来

  也有分别,而且词汇也比较丰富,下面分门别类地列出一些常见

  的,以供写信时选用。

  

(1)用于父母的:

膝下、膝前。

(原指子女幼年。

《孝经·圣治》:

“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之严。

”《注》:

“膝下,谓孩幼之时也。

”后来专用作对父母的敬称。

  

(2)用于其他尊亲的:

尊前、安鉴、安禀、福鉴、尊鉴。

  (3)用于亲友长辈的:

尊前、尊右、慈鉴、钧鉴、赐鉴、座前。

  (4)用于兄弟姐妹的:

手足、入览、收览、如晤、如见。

  (5)用于亲友平辈的:

阁下、足下、执事、尊座、座右、钧右、左右、台前、台下、台右、鉴、览、台鉴、大鉴、英鉴、惠鉴、赐鉴、惠览、赐览。

  (6)用于年幼平辈、晚辈的:

收鉴、入览、入青、入见、知悉、阅悉、收悉、收读。

  (7)用于长辈妇女的:

懿鉴、妆前、侍右。

  (8)用于平辈、晚辈妇女的:

妆次、芳鉴、芳览、雅鉴、雅览。

  (9)用于师长的:

吾师、函丈、讲席、座前、座右、左右。

  (10)用于政界的:

台座、钧座、钧鉴、勋鉴。

  (11)用于军界的:

麾下、勋座。

  (12)用于宗教界的:

莲座、法鉴、道鉴、清鉴、仙览。

  (13)用于学者的:

史席、著席。

  篇三:

写书信落款知识小小知识

  写书信落款知识小小知识

  浅文言在书信中的程式和礼仪程式就是法式。

  浅文言书信的程式就是写浅文言书信通常应遵循的法式。

关于浅文言书信的程式前人缺少系统、完整的总结只在一些尺牍之类的书籍中偶有零星的说明。

如有的尺牍书说“凡称谓之下当先叙久不通问之语略致颂扬之词”“若通常之信可将繁文除去而以‘迳启者’为发端亦可”“凡信札于颂词及‘迳启者’之下即为叙事之处”“凡叙事既毕而尚有所陈述者可于纸末用‘再启者’以备述之”。

  根据这些说明再参照书信范例浅文言书信的程式可归结为这样几项一、称呼二、起语三、主体四、结尾语五、祝安语六、落款七、日期八、附言。

不过附言一项不是每封信的必有项目“凡叙事既毕而尚有所陈述者”可用附言如没有需陈述者当然不必画蛇添足了这就要视情况而定。

从一些浅文言书信来看也有对程式中的某项的次序是有所变动的。

如有的将称呼不写在开头而移到信末与祝安语合而为一。

如下面几例

  例一炎热如蒸不能握管嘱书之件秋后报命。

此复煦斋先生刻安。

刘墉顿首但这仅是些例外一般来说应遵循通常的程式。

程式不单单是书面形式问题也体现着人际交往中的礼仪历来都被格外看重。

张柽寿先生讲了这样一段自身经历的往事抗日战争时因逃避日本飞机的轰炸他和母亲疏散到外公家给父亲写了封信。

他说“在我想来给父亲写信就像平素说话那样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可是母亲怕我写得不合规矩有失体统便把我的信稿呈请外公、大舅诸位长辈订正。

这一下麻烦就接踵而至。

首先指出称谓不对我直书父亲的名字叫做犯讳有大逆不道之嫌得改为‘父亲大人只称‘父亲大人’还不礼貌需要加上‘膝下敬禀者’。

究竟‘敬禀者’好还是‘跪禀者’更能显出做儿子的孝心外公和一位宿儒坐在茶座前整整推敲了一个下午。

接下来还得依照晨昏叩省的古训恭恭敬敬向父亲请安什么‘叩请大人福体康泰公私迪吉儿为祈为祷……’等等。

当然长辈的教诲总是出自对我至诚的关心可是冥顽不灵的我却感到麻烦透顶懊悔自己何必自告奋勇地要给父亲写信呢信虽然照抄寄出了但我依然保留着信稿面呈给父亲看。

他看后没有责备我只说‘写家信可以随便点亲切自然。

’可是给外人写信呢他认为还是得有‘规矩接着就买了《秋水轩尺牍》、《尺牍大观》一类书让我学。

”由此可见一封书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及怎样写在过去被视为书信的“大节”被视为“规矩”丝毫也不能马虎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因此叶圣陶先生说“程式不是客套。

程式之中实在包含着情分和礼貌不注意程式在情分上礼貌上若有欠缺就将使对方不快。

”浅文言书信程式中“称呼”的写法上一节我给大家介绍了浅文言在书信中的程式和礼仪现在我就给大家再讲一讲程式各项的一些写法和要求。

程式的各项

  都有一定的写法和要求先看下面几封例信例一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男自拜别慈颜不觉几载定省久疏罪与时积。

近接训谕跪诵之余知得上苍保佑大小均安男心稍慰。

近日身体强健生意极旺但身本重大获利甚微。

统计秋令官利有余今寄奉纹银××两祈照数检收。

诸事稍获如意即作归计。

伏乞温清珍重。

禀请金安。

男××叩禀×月×日

  例二季黻君监手毕自杭州来始知北行令仆益寂。

协和未识安在闻其消息否嗟乎今年秋故人分散尽矣仆无所至惟杜海生理府校属教天物之学已允其请所入甚微不足自养靡可聘力故庀足于是尔。

前校长姓蒋去如脱兔海生检其文件则凡关于教务者竟无片楮即时间表亦复无有。

君试思天下有如此学校不仆意此必范霭农所毁以窘来者耳。

斯人状如地总能如是也。

北京风物何如暇希见告。

致文漱信亦希勿忘。

他处有可容足者不仆不愿居越中也留以年梢为度。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仆树上七月十一日今至杭为起孟寄月费因寄此书。

留二三日便回里矣。

树又及根据以上例信谈谈程式各项的写法。

1称呼。

写信首先要有称呼以便唤起下文同时也注明此信是写给谁的。

书信大致可分为给长辈的父母、师长等、给平辈的兄弟、朋友等、给晚辈的子侄等三种因辈分不同称呼上也有分别。

  从例一看出给父母写信称呼上包括这样三项内容关系词、尊称、敬词。

关系词就是“父亲”、“母亲”或是“父母”尊称就是“大人”敬词就是“膝下”。

组成“父亲大人膝下”、“母亲大人膝下”、“父母亲大人膝下”。

  从例二看出给朋友写信称呼也包括三项内容但这三项是字号、尊称、敬词组成“××仁兄阁下足下”。

在浅文言书信中称呼同事、朋友时不可直呼名字这样是对同事、朋友的不敬要称字或号在过去文化人一般除名字之外都有字或号。

如例三鲁迅给许寿裳的信。

许寿裳是鲁迅在日本弘文学院的同学字季黻所以鲁迅给他写信时称“季黻”而不称“寿裳”。

另外。

称呼同事、朋友时无论对方的年龄长于或小于己都一律称“兄”、“仁兄”、“兄台”、“君”等以示尊敬。

  从例四看出父母给子女写信就不必客套了直接写“父字示某儿”或“示某儿”。

如清代张裕钊给儿子张沆写信就写“示沆儿”。

如果给侄子写信称呼要稍客气一些如秋瑾给侄子秋壬林的信“壬林贤侄入青”。

侄字前加以“贤”字也不写“示”字。

从形式上说称呼的写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就像例一、例二字号关系词尊称敬词。

另外一类就像例三字号尊称监鉴、览。

监、鉴、览都是看、阅的意思为表示尊敬还常常在前加“惠”、“赐”、“大”等词写成“惠鉴”、“赐鉴”、“大鉴”等。

称呼时或写成“××仁兄阁下”或写成“××仁兄惠鉴”但不要写成“××仁兄阁下惠鉴”。

这样把两种形式混合不合法式。

称呼中的敬词因收信人的地位、职业、性别等不同使用起来也有分别而且词汇也比较丰富下面分门别类地列出一些常见的以供写信时选用。

  1用于父母的膝下、膝前。

原指子女幼年。

《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之严。

  《注》“膝下谓孩幼之时也。

”后来专用作对父母的敬称。

  2用于其他尊亲的尊前、安鉴、安禀、福鉴、尊鉴。

  3用于亲友长辈的尊前、尊右、慈鉴、钧鉴、赐鉴、座前。

  4用于兄弟姐妹的手足、入览、收览、如晤、如见。

  5用于亲友平辈的阁下、足下、执事、尊座、座右、钧右、左右、台前、台下、台右、鉴、览、台鉴、大鉴、英鉴、惠鉴、赐鉴、惠览、赐览。

  6用于年幼平辈、晚辈的收鉴、入览、入青、入见、知悉、阅悉、收悉、收读。

  7用于长辈妇女的懿鉴、妆前、侍右。

  8用于平辈、晚辈妇女的妆次、芳鉴、芳览、雅鉴、雅览。

  9用于师长的吾师、函丈、讲席、座前、座右、左右。

  10用于政界的台座、钧座、钧鉴、勋鉴。

  11用于军界的麾下、勋座。

  12用于宗教界的莲座、法鉴、道鉴、清鉴、仙览。

  13用于学者的史席、著席。

浅文言书信程式中“起语”的写法起语就是书信开头的话。

前举尺牍书说“凡称谓之下当先叙久不通问之语略致颂扬之词”“如通常之信可将繁文除去而以‘迳启者’为发端亦可”。

这就是说起语有两类一就是以寒暄之语起头二就是直接以“迳启者”之语起头。

一般说比较客气的朋友或久不通信时宜用第一类关系较密切或常有书信往还者可用第二类。

用寒暄之语便于创造气氛进入角色。

有人说这好比接待久别的亲友在谈主题之前往往要延坐敬茶叙阔道安寒暄客气一番。

这就相当于信文的开头了。

寒喧语要注意见机行事地来借用相应的话题引出主题这好似诗歌创作中的比起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歌咏之词。

如问起居安福身体康泰表示思念颂扬赞佩等等。

  如果是复信常常要写“来札敬悉俱聆一切”“恪诵大教惠我良多”“刻接手毕无任欢欣”“迭展华函如亲旧雨”等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寒暄时要真诚、热情、自然不可给对方言不由衷、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感。

如有的信写道“××大人侍右久疏音问驰慕何极优维台候起居万福至切私祷。

”既然有那么急切的思念之情为什么“久疏音问”不能自圆其说纯属虚套。

起语还要抓住对方至为关切的大事表示慰问或祝贺不可不问不闻。

如对方的升迁、乔迁、生子之喜要在起语中提及祝贺使对方得到满足。

怀想、问候类的起语一般要写得稍有文采这样会使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读之有味。

如有的信写“不见颜色遂及六载虽数寄禀函而瞻望山中自云驰念何极”另外还要写得简练点到为止不可枝枝蔓蔓。

以上几点都是写作起语应当注意的。

第二类写法比较直接开门见山。

但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启语如给父母尊亲的一般用

  “敬禀者”、“叩禀者”、“跪禀者”、“敬启者”、“跪启者”等其他尊长用“谨启者”、“拜启者”、“谨肃者”、“兹肃者”、“敬复者”、“谨复者”等于晚辈就用“兹者”、“启者”、“兹启者”、“迳启者”、“兹复者”等。

浅文言书信程式中“结束语”的写法结尾语是信末的收束之言。

浅文言书信在主事叙完之后常常用“肃此”、“专此”、“草此”、“匆此”等为收束语。

“肃此”意思是说恭敬地写了上面的话常用于对长辈的书信。

“专此”就是说专门写了上面的话可用于对长辈平辈的书信。

“草此”、“匆此”就是说草草匆匆地写了上面的话一般用于给晚辈的书信。

也有在“肃此”、“专此”后再加有关缀语的如“肃此布陈”、“专此布复”等。

还有的为表达感情用“临书布意”、“临池布意”、“言不尽意”或“余容再陈”的。

浅文言书信程式中“祝安语”的写法祝安语就是在书信收束语之后向对方的祝愿之语。

书信是用文字的形式在交谈“尺牍书疏千里面目”。

见面时致以问候分手时互道珍重这是人际交往的应有礼节。

所以说祝安语是书信不可缺少的程式。

祝安语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前部分为祝语后部分为安语。

如“敬请大安”、“敬颂钧安”等。

“敬请”、“敬颂”为祝语“大安”、“钧安”为安语。

常用的祝词有祝、颂、请、贺、望、问、候、叩、询等。

在这些祝词前往往还要加恭、敬、谨、肃、叩、顺等词组成敬祝、敬颂、敬贺、敬问、敬候、恭祝、恭请、恭问、恭候等等。

安语常用安、祺、祉、绥等安、绥即平安的意思祉、祺即吉祥、福气的意思。

由这四个字派生出大安、台安、金安、钧安、台祺、时祺、近祉、时祉、福绥、春绥等等之语。

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时令使用不同的祝安语。

使用起来很有分别不可乱用。

如请收信人代向他人问安在祝安语之后可写“并请x×先生某安”“××先生前请安”或写“××均候”“××均此”。

如鲁迅的《致许寿裳》一九一六年十二月九日“此颂曼福仆树人顿首十二月九日。

铭伯先生前乞致意问候不别具。

”徐志摩《致蒋慰堂》“即颂文安、利民兄均候。

”陈独秀《致杨朋升》一九三九年五月五日“此祝大安夫人均此。

”如果是给兄妹写的家书须代向父母请安就写“顺问近好并代为堂上叱名请安。

”或“双亲前乞为叱名请安”。

叱名即叫着名字浅言文言书信程式中“落款”的写法落款就是写信人自署名字告知对方此信是谁写的。

落款处因不同的书信有不同的写法。

社交类书信落款包括三项内容自我谦称、姓名、敬词。

如“弟×××顿首”、“仆×××谨启”等等。

谦称时给师长的一般自称门生、学生等给朋友的一般自称弟、愚弟、仆等。

署名时写姓名或名字但不可写字号以免有不敬之嫌。

敬词一般有上、启、拜、白、顿首或敬启、敬上、拜启、谨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