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873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5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x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x

第二届IBO题解

1.B

植物体内水分上运的途径是木质部中的导管,导管中上运的汁液称为上升液流。

上升液流到达叶片中后,便从导管末梢到达叶肉细胞,进一步到达气孔下的气室,最后从气孔逸出。

所以只有B是正确的答案。

韧皮部与水分的运输无关。

2.C

题中所提到的细胞器中,细胞核和质体都有一由两层膜组成的被膜。

线粒体有一外膜和一内膜,内膜之内是衬质。

溶酶体是由一单层膜包被的。

所以上述答案中只有C是对的。

3.D

空气中氮的固定是由固氮生物进行的,其产物可被维管植物利用。

土壤中铝盐被氧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被氧化为硝酸盐是由硝化细菌进行的,其产物硝酸盐可被植物吸收。

硝酸盐被还原为N2是由反硝化细菌(或称脱氮细菌)完成的,其结果是减少土壤中的氮素,对维管植物当然是无用的。

4.B

根向下长,是由于正向重力性,茎向上长,是由于负向重力性,既不是由于向光性,也不是由于向水性,更与土层的构造无关。

5.D

有机物的运输只发生在韧皮部中,无论是在夜间,还是秋季落叶后或是春季芽展放时。

6.BA不对,因为细菌具有细胞结构。

B正确,因为细菌的染色体DNA不是

二倍体。

C不对,因为可用复合显微镜看到它们。

D不对,因为细菌可单生、

寄生或共生。

7.C

A不对,饮用水中一般不允许含有过多大肠杆菌(我国饮用水标准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3个/L)。

B不对,新生儿粪便所含大肠杆菌数目也是极少的。

C正确,因为大肠杆菌是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每克粪便中约有106~108个),故在成人粪便中发现有大肠杆菌并非异常。

D不对,如在尿中发现有大肠杆菌则可能发生了尿道感染。

8.C

表皮葡萄球菌是皮肤表面、鼻腔和阴道的正常菌群,不是腹腔的正常菌群。

所以如腹腔中有此细菌即可能引起疾病。

9.C

A不对,因为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不会感染小鼠引起致病而死亡。

B不对,无荚膜的肺炎球菌无致病性,故当它感染小鼠时也不会引起小鼠致病而死亡。

C正确,当将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和活的无荚膜肺炎球菌相混合时,活的无荚膜肺炎球菌因吸收加热杀死有荚膜肺炎球菌的DNA,从而转变成有荚膜活的肺炎球菌,此菌具有致病性,当它感染小鼠时,则会引起小鼠致病而死亡。

D不对,无多糖荚膜的肺炎球菌本来就无致病性,再将它加热杀死后更不会感染小鼠,引起小鼠致病而死亡。

10.D

有的病毒含有DNA,有的含有RNA,但不可能同时含有DNA和RNA11.D

A、B、C都对,因为固氮菌属的细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是需氧的化能合成生物。

D错,因为能固定大气中氮的除固氮菌属的细菌外,还有许多其他属的细菌如巴氏固氮梭菌、肺炎克氏杆菌和根瘤菌等,因此凡能固定大气中

的氮的细菌不一定都是固氮菌属的细菌。

12.B

了解植物界几大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才能顺利答出。

被子植物体内有维管束结构,雄配子不具鞭毛,因此是植物B被子植物虽然孢子是异型,但从检索表看植物D雄配子具鞭毛,因此不是被子植物。

13.C

有花(被子)植物的胚乳一般是由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融合产生的新结构。

由于相融合的三个核通常都是单倍体,因此融合后形成的胚乳为三倍体。

14.B

对种的多样性起关键作用的为两个过程,一是减数分裂过程(在孢子形成前);二是受精过程。

抱子前发成配子体,配子体产生配子和合子萌发成新的孢子体对种的多样性没有什么影响。

15.B

这里应强调“所有”二字。

菌类的共同的特征是异养。

菌类中酵母菌植物体通常为单细胞,不成菌丝体,生殖主要靠裂殖和出芽。

所以其他答案全不正确。

16.D

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阶段的植物,具有高度适应环境的性能。

植物体(抱子体)非常发达,器官与组织有了更进一步的分化,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更加发达,适应各种类型的环境。

在输导组织中,木质部不仅有管胞,还有更为进化的导管;韧皮部中出现了筛管与伴胞,输导效率增高。

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配子体更加退化;雌配子体(胚囊)仅由7个

细胞组成;雄配子体(花粉粒)由2或3个细胞组成。

传粉方式多样,双受精过程产生旺和供胚发育的多倍体养料。

有些植物光合作用为C4途径,它们

大多是热带植物,光合生产率比C3光合作更高,更适于在高温、高光强度和水分较少的条件下生活。

综上所述,所以D答案正确。

17.D

被子植物体内的各类组织,只有输导组织中的导管、管胞和机械组织中的厚壁组织(石细胞和纤维)在细胞死去后仍具有输导和支持功能。

输导组织中的筛管虽然成熟后细胞核消失,但仍是生活的(能发生质壁分离和产生胼胝质即可证实)。

厚角组织虽也具支持能力,但它是生活的细胞,只不过是在角隅处细胞壁加厚而已。

18.D

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由几丁质(chitin或称甲壳质)组成。

19.C

苔藓植物配子体发达而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藻类植物正好相反,孢子体发达而配子体简单。

在系统演化上,它们从不同方向发展。

苔藓植物配子体适应于湿润环境,它们受精过程不能离开水,因而限制了植物体发展。

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适应陆生环境,因而逐渐发展。

所以说答案C是使苔藓植物在系统演化中走入盲枝的原因。

答案D虽然初看起来也有些道理,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也需要水,但它们的孢子体占优势,所以能发展。

20.C

病人患的是花粉过敏症,由于空气中有漂散的花粉,吸气时花粉进入体内引起疾病。

只有风媒花植物的花粉才能大量的漂浮在空气中。

这与植物体大小无关。

21.A

松树为裸子植物,孢子体发达,叶是孢子体的一部分,为2倍体,而裸子植物的胚乳为雌配子体,是单倍体,因此A答案正确。

22.B

上述四对变态器官中,只有B组都是由茎变态而来,故为同源器官。

23.B

陆栖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由于适应陆地生活,并有共同的起源,它们的四肢结构尽管有各种变化,如人的前肢,鸟的翅膀,蝙蝠的翼,青蛙的前肢等,但骨骼结构则大同小异。

鸟类与哺乳类在它们的起源问题上尽管迄今尚难肯定各来自何种爬行动物,但它们都起源于古代爬行类是有充足证据的。

在适应辐射中鸟类主要向空中发展,而哺乳类主要适应陆地生活,由于都来自古代爬行类,故而它们的前肢是同源器官,并有共同结构。

因此人的前肢与鸟翼有共同结构就不足为奇了。

要说鸟类起源于哺乳类,这是毫无根据的。

根据现有的古生物学资料,最早的哺乳动物出现于三叠纪末期[距今约2×108a(2亿多年前)],而最早的鸟——始祖鸟出现于侏罗纪[距今约1.4×108a(1.4亿年)]。

80年代美古生物学家在三叠纪地层中发现了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原鸟。

从结构上看,原鸟比始祖鸟更接近于现代鸟,由此也可推论比原鸟更早或至少差不多的时候始祖鸟类的鸟即已存在。

只不过由于鸟类骨薄、易碎,难以成为化石。

另一方面,化石很少也难以被人们发现。

由此可知鸟类与哺乳类起源的时间差不多,所以鸟也不可能起源于哺乳类。

24.C

鸟的呼吸较为特殊,吸气与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经过肺,是为双重呼吸。

鸟肺的结构是由各级支气管组成,呈海绵状,最细的分支为三级支气管(见右图:

鸟肺气体交换途径示意图),平行

排列。

在三级支气管周围有放射状排列的微气管,微气管外分布许多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在此进行。

另一特点是鸟肺连有一系列的气囊,其中将单一的锁间气囊、成对的颈气囊与前胸气囊合为前气囊(见右图),而将成对的后胸气囊和腹气囊合为后气囊。

吸气时空气经气管到支气管进入肺即为中支气管

(亦称初级支气管),大量的新鲜空气沿中支气管直接进入后气囊,一部分新鲜空气自中支气管到次级支气管,然后进入三级支气管,在微支气管处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后的含CO2多的气体进入前气囊,可见吸气时新鲜气体通过肺的方向是由尾部向头部。

在呼气时,后气囊中的新鲜空气经次级支气管进入三级支气管,同样在微支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前气囊中的气体呼出体外,可见,呼气时新鲜空气仍是由后向前进行又一次呼吸。

故不论是吸气或呼气时,空气通过肺的方向均为由尾向头,所以正确答案为

C。

25.A

在野外北极熊仅生存于北极,而企鹅仅生存于南极及其附近地区,最北至非洲南部,故二者在野外不可能相遇,因而在野外北极熊根本不可能吃到企鹅。

26.C

A不对,蚊子叮咬只是造成疟原虫传播的可能,若蚊子唾液腺内无疟原虫子孢子,则不能传播疟疾,更何况有的蚊子种类并不是疟原虫的宿主。

B不对,沼泽地带蚊子数量多,这只是条件。

C正确,疟疾是人被带有疟原虫子孢子的几种雌蚊叮咬后,子孢子随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然后引起的疾病。

D不对。

27.B

A不对,如蛔虫就有比较发达的消化系统。

B正确,强大的生殖能力是

内寄生虫的共同特征。

C不对,内寄生种的感觉器官一般退化不发达,但并不是没有感觉器官。

D不对,如蛔虫就是雌雄异体的肠道寄生蠕虫。

28.C

A不对,海绵动物无肠道。

B不对,中央腔是海绵动物水沟系统的一部分,与消化无关。

C正确,因海绵动物靠胃层的领鞭毛细胞的蛋白质领将水中的有机质颗粒、细菌等粘着,然后吞噬。

食物在领鞭毛细胞内或中胶层内的变形细胞内消化。

D不对,理由同B的解释。

29.D

A不对,环节动物无外骨骼。

B不对,因环节动物无附肢。

C不对,节肢动物是混合体腔,不是闭管循环系统。

D正确,环节动物的身体是同律分节,节肢动物是异律分节,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分节。

30.C

A不对,椎实螺有规律地从水中爬出水面呼吸,但卵不产在无水的地方,否则带胶质卵块会失水干死。

B不对,椎实螺从不产卵于水底土壤中,因它本身要隔一段时间沿着伸出水面的物体爬上来呼吸。

C正确,椎实螺卵一般产卵在植物的水下部分或水中石块上。

D不对,原因同B的解释。

31.A

涡虫虽有中胚层,但没有形成真体腔,所以没有循环系统,体表细胞靠扩散作用从外界获得氧气,食物虽经口、咽进入消化道,但消化后营养物靠扩散输送到全身。

32.C

除C外其他均不对,因蜜蜂的产卵器是极特化的附器,适于产卵,同时又可以刺螫、杀死、麻痹及保存活的食物,以及防御其他动物的侵袭。

产卵器一般由螫针、针鞘和突起组成,毒针即为变形的产卵器,针鞘具有毒囊。

33.D

狂蝇科是昆虫纲双翅目中的一类,俗称羊蝇(羊狂蝇)、马狂蝇、骆驼狂蝇等。

狂蝇幼虫寄生于动物鼻腔内的粘膜上,然后向鼻腔深处爬动,可达鼻窦、额窦甚至颅腔内,幼虫发育后期从鼻孔爬出,随动物打喷嚏时落入地上等处化蛹,成虫羽化后不取食,交配后幼虫在雌蝇体内发育,然后雌蝇寻找寄主,袭击不备的动物,产小幼虫于动物鼻孔内。

狂蝇可造成动物呼吸困难,严重时可死亡。

从题目问狂蝇雌虫食性可知是指狂蝇的成虫,故应选D。

34.C

既然男孩为O型,其基因型为ii,因此其父的基因型应为IAi,其母应为IBi。

因此,他妹妹为O型血的概率应为1/2×1/2=1/4。

35.D

常染色体是性染色体以外的全部染色体,唯一正确的答案是D。

36.A

O型血人的红细胞上没有抗原A和抗原B,血液中没有抗A抗体α,也没有抗B抗体β,因此可输血给A型、B型、AB型和O型的人,同样原理也只能接受O型血的人输血。

37.C

基因型与表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基因型是发育的内因,环境是发育的外因,表型是发育的结果,因此答案C是正确的。

38.C

血型的判断是根据红血球上的抗原成分。

因此在ABO血型中,待测人的血与凝集素b发生反应,说明其红血球上有凝集素原b,因此可决定其血型为B,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