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295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纱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纺纱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纺纱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纺纱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纺纱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纺纱学笔记.docx

《纺纱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纱学笔记.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纺纱学笔记.docx

纺纱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纺纱的基本原理:

棉包(立体)→棉卷(平面)→棉条(线)→纱(线)

棉纺纱线系统

普梳系统:

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精梳系统:

开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废纺系统:

开清棉→梳棉(→粗纱)→细纱

第二章纤维原料初加工与选配

一轧棉

作用:

籽棉→皮棉分离纤维与棉籽

方法:

1锯齿轧棉

2皮辊轧棉

二含糖棉处理

方法:

1喷水给湿法(使糖分水解)

2气蒸法(高温加速水解)

3水洗法

4酶化法(使糖分水解)

5防黏助剂法(隔离、平滑、减少摩擦)常用

棉纺回用原料

回花:

碎棉卷、碎棉条、碎棉网、粗纱头、皮辊花、断头吸棉等

再用棉:

清花统破籽、梳棉抄斩花、精梳落棉等

下脚:

统破籽处理后的落杂、细捻筒摇的回丝等

优质考虑:

棉纱:

单纱强力变异系数CV值,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值,条干均匀度,1克纱内棉结粒数,1克纱的棉结杂质粒数

棉线:

单纱强力变异系数CV值,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值,1克纱内棉结粒数,1克纱的棉结杂质粒数

配棉:

棉纺厂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

配棉依据(不要质量过剩):

纱线特数(越细越好)

质量标准:

成纱强力:

长,细,短绒少

成纱条件:

细,短绒少,杂疵少

成纱结杂:

成熟度好,有害疵点少,短绒少

成纱质量不匀率:

设备,工艺

产品用途

配棉方法:

(1)传统配棉方法—分类排队法(先分类,后排队)

分类:

根据原棉的性质和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的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划分为一类,将原棉划分为若干类

注意:

不用品种的不同要求:

不质量过剩

原棉库存和到棉趋势

气候条件

加工机台性能及各品种目前质量

混合棉中各成分性质差异(品级差异<2级,长度差异<4mm,细度差异500~800公支,含水率<2%,含杂率<2%)

排队:

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个队,把地区,性质相近的原棉排在一个队内,当一批原棉用完时,将同一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去(n队原棉同时混用,同队原棉互相接批)

注意:

1主体成分:

以性质(长度或细度)接近的某几批原棉为主体(主体占70%左右,避免双峰)

2队数适当:

5~6队较好

3同队中批间性质差异要小,邻批差异应更小

4勤调少调

5交叉抵补

6避免同一天有两个批号同时接批

(2)计算机配棉

第三节原料的混合方法

方法:

包混:

纤维内纺纱性能差异不大

条混:

主要含杂差异大

两步混合法

第三章开清棉openingandcleaning/blowing

第一节概述

任务:

棉包(立体)→棉卷(平面)

开松:

压紧纤维块→小棉束

除杂:

去50%~60%杂质,尤其是大杂质

混合:

按配棉比例混合

均匀:

成卷:

制成定重定长的均匀棉卷,或向多台梳棉机输出棉流

二开清棉机主要分类:

抓棉机械:

自动抓棉机等

混、给棉机械:

多仓混棉机,自动混棉机等

开松除杂机械:

豪猪开棉机等

清棉成卷机械:

单打手成卷机

第二节抓棉机械plucker

一作用:

抓取原料并喂给前方机台,产生开松、混合作用

二形式及工艺过程:

形式:

环形式:

A002D,FA002

往复式:

FA006,FA009

锯齿刀片数由里向外由稀到密分三组(9,12,15)

抓棉打手:

打手轴、隔盘、锯齿刀片、端盘组成

三抓棉机开松作用影响因素

1打手锯齿数及打手数量多

2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

1~6mm

3抓棉打手回转速度高:

740~900r/min

4抓棉小车下降动程和运行速度:

动程大,速度高,产量高,开松差(勤抓,少抓)

5小车运行效率:

=(测定时间内小车运行时间/测定时间内成卷机运行时间)*100%

四抓棉混合作用影响因素

1应“勤抓,少抓”,“两大一小”:

小车运行速度高,运转效率高,下降动程小(为混合)

2棉包排列:

(1)多包取用:

往复式排包更多

(2)棉包排列原则:

同种原棉应:

环形式:

圈向分散,径向错开

往复式:

纵向分散,横向错开

3严格上包操作管理

第三节混、给棉机Blender/Mixerfeeder

一作用:

混合或均匀给棉;扯松,除杂

二多仓混棉机

(一)FA022型多仓混棉机

混合方式:

“直铺横取”实现时间差混合

时间差混合:

同包原棉同时喂入,不同时输出;不同仓原棉不同时喂入,同时输出

影响混合时间差的因数:

①光电管高度

②换仓气压

③仓数6~10

(二)FA028型多仓混棉机

(三)FA025型多仓混棉机

作用:

混合,扯松

混合方式:

各仓原棉同时喂入,因输出路程差异而不同时输出,以产生时间差混合

三自动混棉机

(一)A006BS型自动混棉机工艺过程

(二)混合作用

混合方式:

“平铺直取”

时间差混合:

同层原棉同时喂入,不同时输出;不同层原棉不同时喂入,同时输出

(三)开松除杂作用

1开松方式:

扯松

2除杂特点:

除较大杂质,磁铁装置,除铁杂

四棉箱给棉机A092AST型FA046型

(一)主要作用

1均匀给棉

2第二棉箱:

滚翻混合

(二)均匀作用影响因素θ

1光电管开关

2摇板开车角(α)和摆动角(θ),摆动角5~10度αβ(关车角)

3均棉罗拉~角钉帘隔距

4均棉罗拉~角钉帘速比

5振动板的振动频率

第四节开松除杂机械OpeningMachinery

一作用:

开松、除杂/自由打击/握持打击

二FA104系列六滚筒开棉机StepOpener

(一)工艺过程

(二)开松及除杂特点

1开松方式:

自由打击,棉块在未被机件握持的自由状态下接受打击/作用缓和,纤维损伤较少,杂质不易碎裂

2除杂特点:

杂落面大,除杂效率高,适合于棉,除较大杂

3除杂指数:

(1)原棉含杂率=原棉中杂质质量/原棉重量*100%

(2)落棉率=落棉重量/喂入原棉重量*100%

(3)落棉含杂率=落棉中杂质质量/落棉重量*100%

(4)落棉含纤率=落棉中纤维重量/落棉重量*100%=1-落棉含杂率

(5)落杂率=落棉中杂质重量/喂入原棉重量*100%

(6)除杂效率=落棉中杂质重量/喂入原棉中杂质重量*100%=落杂率/原棉含杂率*100%

(三)开松及除杂作用的影响因素

1滚筒速度(高,开松除杂增加)

2滚筒~尘棒隔距(进口大,中间小,出口大)

3尘棒间的隔距与尘棒根数

4滚筒个数

5产量

6通道应光洁防止挂“门帘”

7落棉清除周期

8气流情况

9重力除杂装置(附加)

三FA106系列豪猪开棉机PorcupineOpener

(一)工艺过程

(二)开松作用方式

开松方式:

握持打击,棉层在给面罗拉的握持下缓慢喂入,接受打击,作用较自由打击剧烈,纤维损伤及杂质碎裂较多

(三)开松及除杂作用的影响因素

1打手形式

(1)豪猪打手:

打击力大,落棉多,但纤维损伤较大,分离较弱,适用于棉(FA1060)

(2)锯齿刀片打手:

以梳代打,纤维分离好,落棉含杂率较高

(3)梳针滚筒:

梳理、落棉少,适于化纤

2打手速度

3打手~给棉罗拉的隔距:

小则开松强

4尘棒间隔距

尘棒安装角:

工作面与顶点处打手径向间的角度θ(40~18度)

尘棒间隔距:

尘棒顶面与底面的交线到相邻尘棒工作面的距离,可改变θ来调节,θ↓则隔距↑

5打手与尘棒间隔距

6打手~剥棉刀隔距

7运转管理:

及时移出落棉,做好清洁,防止落棉倒吸入通道挂花

8气流控制

产生原因:

打手回转,前方凝棉器吸引

补风路线:

后上进风Q1,后下进风Q2,前进风Q3,侧进风Q4

平衡方程:

Q1+Q2+Q3+Q4=前方凝棉器吸风量Q

前方吸风量一定时:

后上进风↑、前进风↑,后下进风↓、侧进风↓→落棉↑

后下进风↑、侧进风↑,后上进风↓、前进风↓→落棉↓

死箱:

主要落杂区

活箱:

主要回收区

纺化纤采用全活箱:

↓落棉,防噎车

加工化纤时封闭部分尘棒减少落棉

尘棒糊塞现象(30分钟后)

9防止噎车

四轴流开棉机Axi-FloCleaner

(一)单轴流开棉机

作用过程

开松方式:

自由打击

除杂效率

(二)双轴流开棉机

五混开棉机(混合、开松、除杂)

六气流喷口除杂

七FA109三刺辊开棉机

开松:

以梳代打,开松细致

八FA151型除杂微尘机DustCleaner

九除金属及重杂质装置

(一)FA121型除金属杂质装置

(二)JMJ

(三)桥式吸特杂装置

(四)TF30重物分离器

(五)重杂分离机

第五节清棉机械ScutchingMachinery

作用:

更细致的开松,除细小杂质,制成符合要求的均匀棉卷或棉流

一FA141型单打手成卷机工艺流程Lapper

二开松除杂机构与作用

(一)综合打手

(二)开松除杂作用影响因素

1打手形式

2打手机械状态

3打手转速800~1000r/min

4打手~天平罗拉的隔距7~10mm

5打手~尘棒隔距进口8~10mm,出口16~18mm

6尘棒隔距5~8mm

7产量

8气流补入情况

三天平调节装置

(一)工作原理:

通过天平罗拉与天平杆的棉层变厚时,铁炮皮带向主动铁炮小直径处移动,天平罗拉转速变慢,反之,棉层变薄时,天平罗拉转速变快,使单位时间内的喂棉量保持一致,减少变化

四尘笼和风机

棉卷横向不匀影响因素(凝棉通道的横向负压分布)

1除尘室背压,风机速度及打手速度的配合

2上尘笼吸风量>下尘笼

3通道应光洁,防止挂花

五紧压罗拉及棉卷加压装置

(一)紧压罗拉加压装置

(二)棉卷加压制动装置

(三)气动加压系统

六防黏装置与措施

(一)凹凸罗拉

(二)夹粗纱

(三)紧压罗拉加热(95~105℃)适合合成纤维,丙纶温度稍低

(四)渐增加压

(五)重定量短定长

七自动落卷装置

八A076C型成卷机传动与工艺计算

(一)传动系统

(二)计算

第六节开清棉机械的联接与联动

一开清棉机械的联接

开清棉联合机组:

主机+凝棉器+配棉器+梳棉管道+控制系统

(一)凝棉器

结构:

尘笼+风机+剥棉打手

作用:

主机间原料输送、排除短绒和细杂

风机:

产生输棉动力

尘笼:

实现棉气分离,且可去除杂质

打手:

从尘笼上剥离棉层

(二)配棉器distributor

组成:

配棉头+进棉头

作用:

将棉流均匀分配到2或3台棉箱给棉机

(三)输棉管道

1输送风速(悬浮速度/腾空速度)原棉输送10~12m/s,落棉输送13~14m/s

2棉气比(被输送的棉块质量与输送棉块所需空气的质量之比)

3管道截面形状

4管径(输棉管250~300mm<除尘管径500mm左右)

5输送管路系统阻力

6系统阻力平衡

7除尘系统与输棉

二开清棉机械的联动

(一)联动装置的作用

1控制开关车顺序

2控制整个给棉运动

3保障工作安全

第七节开清棉机械的排列组合

一组合的目的和意义

开清棉联动机的组合:

新厂设计或老厂改造时,根据生产品种,选用合适类型和数量的单机,合理安排其前后次序和连接方式等

二组合要求

1遵循组合工艺原则:

多包取用,粗细抓取,成分准确,混合充分,打梳结合,早落少碎,减少损伤,防火防爆,棉卷均匀,结构良好

2合理配置开清点数量,以适应不同原料的含杂

3合理选择打手形式和打击方式

4配置一定数量的棉箱机械

5合理设置间道装置

6尽量选用高效能单机

7安置除金属杂质装置

三组合实例

第四章梳棉Carding

第一节概述

一梳棉工序的任务

1梳理:

分离纤维成单纤维状态

2除杂:

除去细小杂质及带纤维籽屑

3均匀、混合:

实现单纤维间的混合,并使输出品均匀

4成条:

制成棉条(生条cardsliver)

*纺纱的“心脏”

二梳棉机的工艺流程

第二节两针面间的作用原理

一两针面间的三种基本作用

梳棉机的作用实质上由两个针面之间产生,两针面间产生作用的三个条件:

1两针面各有一定的针齿密度

2两针面间有较小间距

3两针面间有相对运动

(一)分梳作用

条件:

两针面针齿相互平行配置,彼此针尖迎着针尖相对运动

1梳理:

梳理纤维尾端

2转移

3纤维束分解

4纤维断裂

(二)剥取作用

条件:

两针面针齿交叉配置,VA>VB,则A针面从B针面上剥取纤维

(三)提升作用

条件:

两针面针齿相互平行配置,彼此针背迎着针背相对运动

二梳棉机各机件间的作用方式

锡林~盖板:

分输

锡林~刺辊:

剥去

锡林~道夫:

分梳

三“四快一准”

刺辊,锡林,盖板,道夫,针齿锋利,隔距准确

第三节给面刺辊部分

一主要作用

握持,喂给,分梳,除杂

二A186C型梳棉机给面刺辊部分的机构

1棉卷架与棉卷罗拉

2给棉板和给棉罗拉(Ф70mm)

给棉板工作长度:

给棉板前沿斜面长度L,L越长则适纺纤维长度越长

3刺辊(Ф250mm,铁胎+包覆锯条)

要求:

元整度,同心度,动平衡等

4除尘刀(厚12mm,宽80mm,刀角30°)

5小漏底

作用:

托持纤维,引导气流

形式:

入口导流板+两根尘棒+网眼板(网眼Ф4mm)

弦长175.6mm(纺棉)200mm(纺化纤)

三给棉刺辊部分的分梳作用

分梳方式:

握持分梳(70%~80%的棉束被分解成单纤维状态)

分梳效果:

棉束重量百分率,短绒率

影响分梳效果的因素:

(一)给棉罗拉表面形式

(1)握持均匀,有弹性,不打滑

传统:

直线沟槽罗拉

(2)给棉钳口加压量及握持均匀情况

转速↑,定量大,纤维与罗拉摩擦系数小,加压量应↑

应防止罗拉弯曲等造成棉层加压两边大,中间小

(3)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LP

LP:

给棉板与刺辊隔距点以上的给棉板工作面长度L1与给棉板鼻尖宽度a之和LP=a+L1

Lm-纤维主体长度

LP>Lm时,纤维损伤少,棉束↑

LP

LP≈Lm时,分梳较好,纤维损伤不显著

(4)刺辊与给棉板隔距

隔距大,分梳效果差(0.18~0.30mm,7~12%英寸)

(二)刺辊分梳方面

1刺辊转速nT:

600~1000r/min转速高,分梳强,纤维损伤大;纤维长,则转速应降低,产量低时,转速可低

2刺辊锯齿规格

①锯齿工作角а小:

锯齿穿刺分梳能力强,但不利于杂质的抛落,过小时还会造成刺辊返花,棉结增多

②锯齿密度(纵向密度,横向密度)

锯齿密度大:

分梳强,纤维损伤大,落杂少,向锡林转移差

*高齿密可配置低转速以减少纤维损伤,且大工作角配置大齿密,小齿密配小工作角以兼顾

分梳,落棉与转移

③齿尖厚度

厚型:

0.4mm中薄型:

0.2~0.3mm薄型:

0.2mm以下

薄型穿刺能力强,分梳效果好,纤维损伤少,磁辊落棉率低,且落棉含杂率高,但薄齿强度

低,易轧伤,倒齿

④锯齿总高H和齿高h

齿高h小:

齿强度、刚度高,纤维转向锡林转移好,但h应与棉层厚度相适应,一般2.7~

4.0mm间

总高H根据基部高度d(1.5~1.6mm)和h而定,5.60~5.85之间

随着梳棉机产量的不断增加,刺辊锯齿有向薄齿高密的发展趋势,以便在不过度提高刺辊转速的情况下提高穿刺能力,保证分梳质量

⑤齿间角

(三)产量(适当降低,有好处)

四刺辊部分的除杂作用

刺辊车肚是梳棉机主要除杂区,可去除棉卷杂质的50%~60%

(一)气流附面层原理

气流附面层:

高速运动物体的表面因空气分子的粘滞与摩擦而形成的气流层

附面层特点:

1在一定范围内,离形成点越远,附面层厚度越厚

2距离主体愈近,气流速度越大,并接近于运动物体表面速度;愈远则速度越小

(二)A186C型梳棉机刺辊周围气流及除杂机理

刺辊附面层中:

外层杂质多,内层纤维多,切割附面层,即可除杂保纤

落杂区划分:

第一落杂区:

给棉板至除尘刀(给棉板隔距点)

第二落杂区:

除尘刀至小漏底入口

小漏底落杂区:

小漏底区域

(二)影响A186C梳棉机刺辊部分除杂的因素

1刺辊速度提高,除杂增强

2锯条规格:

如增大锯齿工作角,落棉增加

3除尘刀工艺:

高低,角度,隔距

①高低:

除尘刀刀尖与机框水平面间的垂直距离;有高刀,平刀,低刀工艺,常在±6mm范围,除尘刀低,则第一落杂区长,落棉多

②角度:

除尘刀刀背预与机框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过小则刀背易积尘杂,过大则第二区回收过多。

可加宽除尘刀

③隔距:

除尘刀刀尖与刺辊间的距离;小则除尘刀切割的附面层厚,落棉多

*除尘刀处易挂花,吊门帘

4小漏底工艺

①小漏底与刺辊间的隔距

小漏底与刺辊间的五点隔距:

第一点:

小漏底入口处

第二点:

磁辊中心垂线处

第三点:

小漏底入口与大漏底鼻尖同圆弧中点处

第四点:

大、小漏底接口处

第五点:

大漏底出口处

五点隔距由入口至出口依次缩小,在漏底网眼处形成静压,使气流缓和流出网眼,并排

除短绒,尘屑

入口隔距大:

第二落杂区落棉少。

5~10mm

出口隔距过大:

小漏底及刺辊三角区静压过大,易产生小漏底网眼糊塞和小漏底入口处堆积纤维甚至挂花,造成云斑棉网或入口落白。

常用1mm

小漏底网眼糊塞:

小入口隔距可得到改善

吸尘罩及风量较大时此影响较小

②小漏底弦长

弦长短,总落棉多

③小漏底形式

有尘棒,尘棒与网眼混合式(入口处用尘棒),网眼板,无网眼板等

5刺辊罩盖吸尘负压

若刺辊吸尘罩盖吸尘不畅则刺辊罩盖内静压增高:

1小漏底内静压升高而糊塞

2给棉罗拉上方含尘气流泄出造成强烈污染

3迫使气流从给棉板与刺辊隔距点出喷下,使部分纤维脱离锯齿进入落棉

磁辊周围静压测定试验

6后罩板与锡林间入口隔距

大则从锡林与后罩板出口处泄出气流多,小漏底出口处气流静压降低

7后车肚落棉吸风负压

吸风负压增高,则落棉增加

五刺辊与锡林间纤维的转移

刺辊~锡林:

剥取配置

剥取效果的影响因素:

1锡林与刺辊线速比

为保证剥取完全,应有S/VT≥(S+L)/VC(T刺辊,C锡林,doffer道夫,flat盖板)

锡林与刺辊的最小线速度比与转移区长度及纤维长度有关/棉纺1.4~1.7,棉型或中长化纤1.8~2.4

2刺辊与锡林隔距:

越小,转移越好,0.13~0.18mm

3锡林针面状态

锡林针面倒齿,挂花则易返花

六给面刺辊部分新技术

今年趋势,加装分梳附件,扩大分梳面

(一)给棉方式的变革

1给棉板置于给棉罗拉上方

逆向喂给:

分梳时纤维易损伤

顺向喂给+锯齿罗拉弹性握持:

分梳时长线尾端可从钳口抽出

2给面罗拉表面形式

直线沟槽罗拉(传统方式)

螺旋沟槽罗拉

锯齿罗拉+隔条(限制齿顶伸出长度)

菱形花纹罗拉

(二)刺辊周围加装分梳板

作用:

自由分梳

缺点:

因落杂区长度减少,使除杂效率降低

所以有厂家认为适于低含杂棉卷

(三)采用多吸口除尘系统

可使90%杂质此处落下,减少锡林盖板针布磨损

(四)增大刺辊直径

有利于增加分梳除杂附件及吸尘点

(五)多刺辊梳理机构

1三刺辊结构(纤维损伤大,适于低支高产)

三只小直径刺辊、刺辊间剥取配置、针布规格不同、齿密渐增、速度渐增、并与锡林速度相匹配

2双刺辊结构FA232A

(六)梳针刺滚(纺棉)

第四节锡林、盖板、道夫部分

作用:

分梳、除杂、均匀、混合、凝聚成纤维层

至锡林棉层中,含棉束量15%~25%,含短绒和粘附性较强的细小杂结

一机构与作用

组成:

锡林、盖板、道夫、前后固定盖板及吸尘口、前后罩板和大漏底等

(一)锡林cylinder道夫doffer

ф1290mmф706mm或700mm,滚筒包覆针布组成

高要求:

圆整度,同心度,动平衡,静平衡

(二)滑动盖板flat

根数:

80~106根,工作区约28~41根

组成:

盖板铁骨+盖板针布,长1072mm,针面宽22mm

踵趾面:

盖板铁骨两端的曲轨支持面

踵趾盖:

踵趾面入口侧(趾部)与出口侧(踵部)的厚度差,使每根盖板与锡林隔距入口大,出口小,以前用0.9mm,现0.56mm(小踵趾盖)

调节曲轨位置高低可改变盖板与锡林的五点格局

(三)固定盖板

后固定盖板:

预分梳(齿)

前固定盖板:

整理分梳

可配棉网清洁器(除尘刀+吸风口)、排杂质、短绒、微尘

1瑞士立达梳棉机

立达C10:

锡林前后各6根固定盖板

2英国泼拉特2000型梳棉机

固定盖板曲弧形

3英国克罗斯鲁尔MK5及MK5C

4意大利马佐里C501

增加分梳元件,需扩大锡林上附加分梳区有效长度,措施:

1缩小道夫直径

2抬高锡林

3减少活动盖板根数

(四)前后罩板

作用:

罩住锡林针面上的纤维,以免飞散

形式:

厚4~6mm的钢板,上下成刀口形

(五)大漏底

作用:

托持纤维,尘格排除部分短绒杂质

(六)盖板清洁装置

(七)针布

1锡林、道夫、刺辊用金属针布

2活动盖板针布(弹性针布)

二锡林与盖板、道夫的作用

(一)锡林、盖板间的分梳作用

针面配置:

分梳作用(自由分梳,分梳转移)

针面负荷:

针面单位面积上的纤维层重量

针面负荷=内层纤维量+自由纤维量

自由纤维:

握持在针齿顶部,能够参与分梳转移的纤维。

可通过梳棉机停止给棉后由锡林盖板放出

内层纤维:

沉入针齿间隙不能参与分梳转移的纤维。

必须通过抄针和走出自由纤维后的盖板花获得

1锡林上纤维转移的几种情况

(1)“锡林一转,一次工作区分梳”纤维

(2)“锡林多转,一次工作区分梳”纤维

(3)“锡林多转,多次工作区分梳”纤维

(4)沉入针隙成为盖板花或抄针花

提高“一次工作区分梳”纤维的分梳质量,适当控制“多次工作区分梳”纤维量,是避

免纤维损伤,提高棉网的关键

2盖板纤维层的形成和特点

盖板负荷变化:

(1)刚进入工作区的几块盖板因针齿清洁,对纤维的抓取能力强而盖板花量逐块迅速增加

(2)刚进入

(3)….

盖板纤维层特点:

(二)锡林、道夫间的凝聚作用

1凝聚原理:

针面配置:

分梳作用

凝聚作用:

锡林与道夫的线速度比为(20~30),即道夫纵向1m长面积上的纤维是从锡林20~30m长得针面上凝聚而来的,故称为凝聚作用

2纤维弯钩状态

棉网中纤维大部分显弯钩态,尤其以后弯钩居多。

原因,:

被慢速道夫握持的纤维另一端

受到锡林快速的梳理,输出时,被梳理伸出的一端在前,被道夫握持的一端在后,而形成后

弯钩

3道夫转移率r:

锡林一转向道夫转移的纤维量g占锡林盖板针面自由纤维量Q0的百分率

R=g/Q0*100%

r表示道夫从锡林获得纤维的能力,一般6~15%,影响道夫转移率的因素:

(1)针布规格

道夫针齿抓取能力强则r高,道夫针齿比锡林高

(2)锡林~道夫隔距

隔距大则r小,一般4~5%英寸

*锡林包覆针布前需斜磨滚筒;锡林、道夫均需有高的圆整度、同心度、动平衡,否则e将横向不匀或周期性变化

(3)生条定量和道夫速度

轻定量,快速度则r高

(4)产量和锡林转速

产量增加则r增高,Q增大;锡林高速则r增大,Q降低

(5)道夫针面状态

倒齿、嵌塞则道夫抓取能力降低

(三)影响分梳效果的因素

1锡林的速度和直径

锡林高速则分梳能力增强,但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